APP下载

浅谈全纳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

2022-12-29曹芸

教育界·A 2022年23期

【摘要】特殊教育教师不仅是全纳教育的推广者、践行者,也是学生的引导者,是推行全纳教育的关键。全纳教育背景下的“零拒绝”的核心是让所有学生能够接受平等的、高质量的教育,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特殊教育需要如何改革,特殊教育教师的综合能力又如何提升,都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全纳教育;特殊教育教师;综合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全纳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教师转型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9C75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曹芸(1990—),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培智学校。

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通过了全纳教育的宣言。这项宣言强调“零拒绝”理念,反对歧视、排斥特殊学生,提倡特殊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特殊教育则应注重个体差异和集体合作,并认为教育应当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在“零拒绝”理念的影响下,特殊学生的教育安置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特殊教育学校的职能变得更加丰富。特殊教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教学任务的主导者,在全纳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会影响到全纳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因此,特殊教育教师的综合能力如何向更深、更广和更高的方向提升成了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当下特殊教育教师的综合能力分析

特殊教育教师作为特殊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承担着重要的历史责任。而要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特殊教育教师群体本身要具备能够适应全纳教育的基本素质,如要具备高尚的品格、健康的体魄、与人和睦相处等各种能力[1]。与此同时,特殊教育教师的教学、科研、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综合能力是提高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和随班就读质量的重要保障[2]。

(一)特殊教育教师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综合来看,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综合能力仍有待提高,教师专业思想不够稳固、专业水平及专业素养较低的问题较为突出,特殊教育学校现有师资的专业化水平也不能很好适应特殊教育的发展要求。具体来说,特殊教育教师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综合能力不足

问题。

1.特殊教育教师掌握的知识老化,受到理论知识、技能知识更新换代的挑战。在信息时代,学科知识、技能、方法更新换代很快,教师需要面对现存知识加速老化的挑战。因此,要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方法、新知识和新技术,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2.隐性知识缺乏。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即时通信工具的广泛传播,大部分教师逐渐可以熟练掌握使用互联网和即时通信工具开展信息搜集和整理工作的技巧,显性知识获取途径相对通畅。但是一些教师依然缺乏对学科专业知识的正确认识,缺乏审视自己从事工作的前瞻性、动态性的眼光,致使个人的教育观念相对老旧,缺乏隐性知识,即使获取了最新的显性知识,这些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也只会照本宣科[3]。

3.知识共享意识的缺乏,导致合作交流、探索创新不足。由于缺乏知识共享意识,加之教学惯性或者教学惰性,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创新性较差,这些教师较少参与技术创新、内容创新的探讨,也较少对教材中的知识和内容进行深层次、多维度的处理。

(二)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综合能力面临的问题

一是地域问题,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少,且基本实行班级单轨制,导致特殊教育教师信息闭塞、各自为政;二是专业性问题,特殊教育学校往往缺少专业化的培训部门,教师的实际教育问题得不到解决;三是理论性问题,特殊教育专著少,正规刊物缺乏,许多特殊教育领域的研究停留在初始阶段,导致教师存在专业化程度不够、水平不高的问题。

二、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综合能力的必要性

在全纳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机构都不应是独立的体系,这些学校、机构及其中的教师需要与普通学校、普通学校教师深度合作、交流,充分展示特殊学校、康复机构的师资力量、资源优势,真正做到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专业的教育、康复服务及支持。特殊教育教师在全纳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特殊教育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升对于全纳教育的实现十分重要。

(一)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实现深度合作的需要

由于普通学校缺少必要的康复服务资源、设备和设施,普通学校教师缺乏教育特殊学生的技能和经验,仅靠普通学校及其教师难以为特殊学生提供所需的所有教育和服务。因此,要开展好全纳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需要进行合作交流,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学校教师需要进行深度合作,实现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综合能力可以让合作交流更加顺利,确保上述工作顺利进行。

(二)特殊教育教师的自身发展需要

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在学校或机构开展特殊教育教学和康复工作;二是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技能为无法走进普通学校、特殊学校和康复机构的极重度、多重障碍的特殊学生提供教育、康复和支持;三是与普通学校教师共享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普通学校中的特殊学生提供相关服务。为实现上述发展,特殊教育教师需要保持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三)满足不同差异化需求的需要

随着全纳教育的开展,特殊教育教师的服务场所不再局限于特殊学校的教室,而是逐渐跟随特殊学生的脚步,走进社区、走进普通学校、走向社会[4]。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为特殊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服务,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特殊教育教师也需要适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让自己的教学转变为能与家庭、社区、社会教学融合的方式。因此,为满足全纳教育下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化需求,特殊教育教师急需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以适应新的教学形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特殊教育教师应该学会从海量数据和信息中捕获知识,并具备对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整合、应用、创新的能力[5],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并满足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实现教学、科研、实践能力的提升,将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创新、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创新,为提升教育成效做充足的准备,真正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6]。

(五)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政策、法规层面来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在优秀教师表彰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比例。”[7]与此同时,社会对特殊教育事业日益重视,特殊教育学校获得的经费和建设投入快速提升,特殊教育学校接收的学生愈加复杂,学生年龄跨度也越来越大。而特殊教育行业的发展,也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综合能力的对策

在推动全纳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特殊教育教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全纳教育的主力军,特殊教育教师综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全纳教育的质量[8]。笔者以为,特殊教育教师的能力构成包括以下4点。

1.学科专业能力,这是任何人要成为教师的前提条件;

2.教学工作能力,这是教师站稳讲台、承担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特殊教育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

3.科研实践能力,对特殊教育教师来说,在开展教学工作之余,还应该做好科研工作,因为特殊教育教师的理论储备和科研能力会直接影响其知识保存和转化的水平,也影响着特殊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成效;

4.知识转化能力,特殊教育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交流沟通能力、新型教学技术软件和设备的操作能力、运用网络等保障知识转化的能力,以此扩宽知识获得渠道、强化知识转化力度。

根据以上4点,笔者认为要强化特殊教育教师的综合能力,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可从多角度、多个层面培养教师,通过隐性知识显性化、教学经验社会化、实践能力外部化、知识和能力融合化等方式,提升教师的能力水平和综合品质。而教师自身,则可以通过加强交流、合作,不断学习、借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一)制度层面,建立特殊教育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的保障机制

全纳教育背景下的特殊教育教师能力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教师自身要着手提升学科专业能力、教学工作能力、科研实践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并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相关教育部门、学校也应出台助推教师能力提升的保障机制,确保教师顺利地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9]。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可以通过改善组织文化、完善激励体系、提升管理水平等外部因素,来促进特殊教育教师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相关教育部门还可以出台更加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严格准入制度,完善特殊教育教师职称评聘制度,逐步提高教师的待遇,由此助推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学校层面,打造特殊教育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的环境

特殊教育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建立健全本校培训机制,创造良好的教师成长环境,让教师有发展的空间和时间。相对完善的能力提升激励机制,能够促使教师自觉完善能力结构和提升能力水平,这是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的关键助力。为此,学校可以在多个维度上发力,确保教师获得激励,得到能力提升的自豪感。此外,特殊教育学校还应不断为教师提供有价值、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优化教学环境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促进专业知识共享,引导教师加强科研成果和实践的结合,使教师的能力结构向着多维度、多领域的方向发展[10]。

(三)教师层面,应加强合作交流

要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教师自身的努力也很重要。特殊教育教师应当加强与普通学校教师、其他特殊教育教师的合作交流,树立“自我更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并参与学习型组织,确保能够与其他教师进行合作交流。特殊教育教师之间进行内部的多层次、全方位、多学科、跨领域的交流、学习是提升教师能力水平的重要步骤,也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主要方法。因此,教师应当通过不断的合作交流,实现特殊教育教师之间、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学校教师之间的知识共享[11]。

结语

特殊教育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升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探索和完善的问题。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部门、学校要营造有利的环境,帮助教师成为思想过硬、知识丰满、技能高超的特殊教育能手,以便为特殊学生提供更适宜、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教育和服务[12]。

【参考文献】

[1]杨青.知识管理视角下新时代青年教师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1(02):150-156.

[2]黄希利.全纳教育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特殊教育,2006(11):14-19.

[3]朱楠,王雁.“复合型”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基于复合型的内涵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5,27(06):39-44.

[4]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9.

[5]陈云英.以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 引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升级[J].现代特殊教育,2017

(03):1.

[6]蔡晶,罗超.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教师教育论坛,2017,30(10):47-50.

[7]傅王倩,刘晶秋,肖非.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与展望[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38(02):49-56.

[8]龙永梅.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才智,2020(08):173.

[9]张社字.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障碍与实现路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Z1):116-118.

[10]纪丽萍.浅谈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J].甘肃教育,2019(12):16-17.

[11]陈夕娥.特殊教育学校转型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之路[J].绥化学院学报,2020,40(04):108-110.

[12]李森,张艳.特殊教育学校转型后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19,39(07):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