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身与收获
2022-12-29李玫
一
如果把人生划分段落,我想我最主要的篇章一定是发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名东风航天城);如果要找转折点的话,2012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
2004年7月,我从湖南大学应用物理系毕业,两个月后成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中学的一名物理教师。此后,岁月伴随着神舟的一次次腾空而流淌,我成了妻子、母亲。
相比于科班出身、有过实习经验的师范生,我教学生涯的起步特别难。经历一次次挫败后,在那一方小小的讲台上,我也从一个不知道该讲些什么、总觉得熬不满40分钟的新手,变成了对每个知识点都烂熟于心的老教师。
2012年春季学期,和我搭班的班主任休产假,我被临时“委以大任”。当了班主任才知道,老师除了讲好自己的课外,在一个小小的班级里,每天居然会有那么多有趣又无奈的事情。说来也奇怪,我用功地听了无数的观摩课,但似乎总缺点悟性,却在和教学好像无关的琐碎中顿悟了——孩子们上初中前没有接触过物理,以往我觉得简单而忽略的内容,于他们却是陌生晦涩的。在和孩子们的打闹中,我学会了把一个知识点重复再重复;在和孩子们一起准备各种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物理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其实也都很聪明,他们只是需要更多的机会……
我终于开始觉醒,并于当年第一次被所在单位评为“优秀教师”。也正是在这一年,我的职称也得到了晋级。我似乎距离成为一名好老师越来越近了。
然而旅途总会有终点,人生总要开启下一个阶段。2018年,因爱人工作原因,我和他到了离开“东风”的时候。
每个要离开的人都在努力掩饰心中的不舍,一边憧憬未知的地方新生活,一边在最深的夜里满怀伤感地和过去告别。心里堆积的东西太多太多,却无法对人言表,于是我捡起尘封已久的写作爱好,开始用文字抒发我的离愁。这一年5月,我把半年多的离愁整理后投到《军嫂》杂志社的邮箱。没过多久,杂志的编辑联系我说,计划刊发其中两篇……那是我人生第一次见到自己的习作变成铅字,抚摸着杂志精美的页面,我蛰伏许久从不敢对人表露的梦想再次萌动。
那一刻,我想,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许伤感的离别也是为了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二
你能相信吗?近40岁的我会被困在马路中央,惊恐地看着身边呼啸而过的车辆,手足无措,进退两难。
2018年9月底,我随爱人回到原籍青海西宁不到两个月。从人烟稀少的沙漠到繁华的省会城市,我原有的生活技能似乎都忽然“失效”。宽阔马路上的红绿灯不会在意我的节奏,任我在十字路口紧跑慢赶,却依旧在我走到路中间的时候变换了颜色。
我攥紧拳头,缩着脖子,似乎这样就能减少我的面积,降低被车流撞击的可能;我焦急地看着红灯下跳跃的数字,它却远没有火箭发射时的倒计时口令那样可亲可爱。那一刻,我竟无比怀念人烟稀少、车流缓慢的大漠……
对于我当初为了能跟他在一起所做出的选择和牺牲,爱人一直心怀歉疚。政策越来越好,作为家属,我也因他的这次工作变化实现了职业的转变。
我毅然放弃了此前14年的工作经验和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成为中共西宁市委党校科研部的一名“大龄新人”。此前,我没有系统学习过社科类知识,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有的只是对文字的热爱和在艰苦环境中熏染的能吃苦、能钻研的劲头。
爱人曾问我:“真不当物理老师了吗?毕竟那些证书、那些荣誉都是你用青春换回来的啊。”
我自信地对他说:“我才38岁,还不算老。我一个学理论物理的非师范生能成为高级教师,也一定能在我喜欢的书桌前写出优秀的文章。”是的,我喜欢科研部,那是一个专门负责理论文章撰写和编辑的部门,虽然和我最喜欢的文学依旧是两条路,但至少写作从此成了我的主责主业。
就如同习惯了沙漠的广阔无垠会让现在的我很难穿过嘈杂的马路,习惯了学校节奏的我也同样要适应全新的工作。此前,我之所以对新工作充满信心,是因为相对于其他中学教师来说,我算是比较重视科研的。我曾在东风中学主持完成过省级课题,论文也多次在省市级评审中获奖。我以为,哪怕以往所有成绩都归零,至少这些技能还在,谁知现实很快就给了我“重创”。
入职后不久,就赶上了全省党校系统的一次征文活动。在科研部读理论文章也便利,我认真地拜读了能收集到的一些论文,憋着股劲儿,用一周时间撰写了我到党校后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带着几分自得,我把文章拿给分管领导看。他边看边断断续续地笑了几声,我也随着他的笑声从信心满满逐渐变得惶恐不安,因为我听得出那笑声绝不是欣赏和赞许。
许久,他认真地对我说:“看得出来你的文字功底还不错,但是你显然对什么是理论文章还不清楚。党校的论文和中小学论文在体系上就有差别,更何况,你这篇更像报告文学。这次征文,我建议你还是先别交了。”
失望、羞愧一股脑涌上心头,也不知哪一种情绪才是主流。领导又看了看我厚厚的文稿,鼓励说:“你的基础还是不错的,就是缺理论,你最好能系统地学一学,比如去念个社科类研究生。把短板补上了,你一定不会比别人差。”
回到办公室,静下心来,把我的所谓“论文”和其他老师的文章逐字对照后,我不得不承认领导的建议很中肯。我许多口语化的表述在其他老师的专业术语前确实显得那么幼稚。
三
我开始在网上检索合适的研究生招生信息,几番斟酌后,果断报了次年省委党校的社会学研究生。相对于其他高校,同为党校系统,我认为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可能会更好地帮助我适应新工作。
此后,备考成了我业余生活的全部。然而想象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残酷。古人说,三十不学艺。毫无疑问,我的岁数并不适合学习一门全新的学科。“马什么梅”的梗几乎每天都在上演,那些熟悉的字组合在一起就成了难以理解的话语。书本看完一遍合上,全不记得刚才看了点啥。即便这样,我也从没想过要放弃,因为刻在骨子里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不允许我放弃。我花了一周时间,把400多页专业书里的知识点边读、边录成音频存到手机里。
之后数月,我做饭听,坐车听,就连上厕所也听。到最后,我一听见手机里自己的声音都有想吐的冲动。可是,这个笨办法却起了大作用,最终我以超过录取分数线33分的成绩,成为录取率不到10%的新一届研究生。
年近四十,我不但开始了有别于从前的生活,还开始学习从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我是全班最年长的那个,有些跟不上班里的“90后”,但这并不影响我对社会学的热爱。我边学习理论,边练习写作,随后几年,在导师和同事们的指导、帮助下,陆续有论文发表,省、市级奖项也收获了不少。
有一次整理办公室,我的各种论文获奖证书居然攒了一纸箱。不过短短4年时间,盖着大红印章的证书居然是我14年中学教师生涯所取得的所有证书的数倍之多。那一刻,我无比庆幸自己所做的选择,也懂得了付出才有收获。
说实话,如果当初我选择继续当物理老师,肯定会比现在轻松。毕竟多年的教学实践已让我把不厚的几本物理书弄得明明白白,此后基本“按部就班”即可。在新岗位吃力地学习新知识的确很难,可正是因为发自内心的喜欢,每取得点滴的成绩都能让我欢喜雀跃。
大河有水小河满。从2012年到2022年,从神舟九号到神舟十五号,不经意已是十年岁月:十年间,我见证了祖国的日渐强大和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十年间,我从大漠回到城市,曾经落后的家乡已一片繁华;十年间,我和爱人坦然迎接着一次次改变……
离开东风航天城已有4年多了,可我依旧对那片大漠魂牵梦萦。过去的时光,我浓墨重彩的青春给了爱人、给了航天,如今,我平淡安宁的中年想给自己。工作发生变化,何尝不是生活给我们的另一次机会呢?就让我们一直在路上吧,看过了铁马金戈,也要好好看车水马龙。
(作者单位:中共西宁市委党校)
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