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军嫂 感受不凡

2022-12-29刘雪婷

军嫂 2022年12期

2022年中秋节前,我作为《军嫂》杂志社的采编,和同事们与王伟烈士的妻子阮国琴、张超烈士的妻子张亚两位嫂子一起小聚。

我第一次离她们这么近,原来她们与我一样普通平凡,但身负的使命又让她们是那样的与众不同。交流中,她们温柔而又坚定的眼神时刻在提醒着我——

牺牲不只在过去,现在仍有无数的平凡英雄用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守护我们的岁月静好。而奉献的也不只是那些英雄,更有英雄身后默默支持、独自承受的亲人。

以前我曾有这样的想法:社会对军嫂的歌颂,会不会对她们是一种道德束缚;媒体对一些烈士家属的报道,是否会揭开她们的伤疤……

入职《军嫂》杂志社后,我接触了很多军人和军嫂,听到许多我以前无法想象的故事。之前的观念也逐渐发生了改变,我开始觉得,对军嫂的报道和歌颂甚至还不够,还不足以体现她们的伟大。

一次,在与一位来稿作者的沟通中,我听到了一个持续了60年的感人故事。

1962年,一支边防连队跋山涉水,来到帕米尔高原上一个叫迈丹的小山村,在此扎下营地,并因地得名“迈丹边防连”。在距连队驻地两公里外,迈丹小学与之“比邻而居”。说是小学,当时更接近于“扫盲班”,学生除了适龄儿童外,还有不少村里的成年人。由于没有固定校舍,牧民的毡房被轮流当作教室。了解情况之后,连队官兵决定要帮助村民改变这一切——捐文具、当老师……1980年9月,连队官兵帮助师生建起了第一间固定教室。60年来,连队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扶贫帮困助学的脚步却从未停歇……

为了弥补学校教师数量的不足,连队第一任指导员沙力曼·阿布都热合木的妻子买热木尼沙·玉素甫,在没有一分钱工资的情况下,排除万难给孩子们上课。学校没有教室,她就在3个流动点来回教学,一教就是几十年,就连现在迈丹小学的校长都曾是她的学生。后来,来队探亲的军嫂也大多承担了一项特殊任务——到迈丹小学当兼职老师。

这样无私的军人和军嫂在全国各地还有很多,温暖的故事也在持续上演……

时光荏苒,2022年即将结束。

在这一年,我了解了很多军人和军嫂,也懂得了他们真实的平凡与奉献,从而感到以往的想法是一种因不了解而产生的误读。作为媒体人,我们不仅歌颂英雄的壮举,而且呈现英雄的平凡,更关注普通人的无私奉献,从而向社会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