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长,需要坚定的自我

2022-12-29廖冉

军嫂 2022年12期

寒梅:

您好!

从您的来信中可以看到,孩子遇上了和同龄人交往上的问题,您非常焦虑,很想帮孩子达成她单纯的愿望:能让她们不黏着我,又不得罪她们。

从您的描述来看,您的孩子是一个善良大方、人缘很好的少女,这和您对她从小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您教给孩子:“要善良,要不怕吃亏,要帮助他人,要做对国家有用的人。”总体来说,这些要求都是以满足他人或组织的需求为导向的。但如果在“帮助他人”上,没有条件限制,既不限制他人的范围,又不限制这种帮助是否会超越自己的能力、违背自己的意愿等,那么,这种帮助很有可能就会被利用甚至滥用。

作为军嫂,您是孩子的主要抚养者,是她人生价值观的第一任老师。您对她的教诲很可能被她毫无批判地吸收。限于认知发展和社会经验,她也无法像成年人那样考虑周全,所以目前她在和同学的相处中表现出来的就是,在人际关系中没有底线地帮助他人。不会拒绝别人,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老好人”,宁可自己吃亏,也要满足别人的需求。在老好人的心中,“我”是不重要的,“别人怎么看我”比“我怎么看自己”更加重要。

您的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似乎一jDHCi12oEPF4Rr3UlJzg4g==直没有被看到和得到应有的重视。她究竟是否真的喜欢和这两个人中的其中一个做朋友呢?听起来,她对两人都是同情居多。如果可以自由选择朋友的话,她是否有自己真正想要交往的人?我相信孩子本人心里是有感觉,有判断的。

一个初三的孩子,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建立的阶段,需要思考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要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我未来的人生是什么样的?而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要靠她自己去探索,您不应该也无法替代她作出决定。

如果是我的孩子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可能会这么回答她——

这两个同学想和你做朋友,但她们之间存在一些矛盾,试图把你放在一个只能二选一的位置上。这不是你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她们自己的选择,因为真正的友谊不会建立在同情或恐惧的基础上的。要和谁做朋友是你的权利,你的感受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明确坚定地告诉她们:你选择谁做朋友,是基于对一个人的欣赏和喜欢,她们无权告诉你该和谁做朋友,不该和谁做朋友。她们可以选择接受你拥有其他朋友,也可以选择从此不再和你做朋友。如果她们不能接受有独立判断力的你,这样的朋友是否适合交往,你倒是要慎重考虑。

在青春期,孩子会逐步从原生家庭中独立出来,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朋友圈,这个过程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每个少年都有自己的烦恼。作为家长,我们可能会心疼或焦虑,甚至忍不住要给出一些建议,避免他们走弯路。但无论如何,人生是属于孩子自己的,犯错也是一种权利。我们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做孩子的安全港湾和支持基地。

(作者为北京物资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心理学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心理咨询师)

编辑/吴萍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