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2-12-29吴冰
吴冰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建设国家的主要力量,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命运,关系着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大脑处于不断接受各种信息的状态,人与人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坐在教室中的青少年学生,他们正处在最好的年华,需要充分吸收知识;他们享受了现代生活良好的物质条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壓力、烦恼。因此,如何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值得我们去探索。
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很早就已经开展了,但效果却不太理想,初中生花时间最多的还是在学科的文化学习上。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都能传播美的品德,凝聚美好感情,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非常适合用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笔者以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素材
正如前文所讲,语文的很多课文都是在传播美的品德,凝聚美好的感情,这些品德与感情的体现或者显性,或者隐性,但都凝聚在课文中,需要教师去努力挖掘、整理,并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当说这些文学作品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天生的优势。对这些文章的理解,能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他们能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如人教版七年级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就可以与心理健康中的性格教育、挫折教育紧密结合,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去对人生展开思考。比如《我的信念》《邓稼先》,则可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自我意识发展结合,通过站在主人公的角度上去思考个人信念、乐于奉献的意义,并具体到实际生活中去强化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比如《济南的冬天》用非常优美的文字描写了济南的冬天之美,教学中可让学生学会领略自然美景,学会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由此来看,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可以去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这要求教师具有充分的敏感性,能够找准切入点,自然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和语文教学融合在一起。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初中语文教材中能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还是比较丰富的。作为教师,要拥有一双从语文教材当中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素材的慧眼。要形成这样的慧眼,不仅要从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角度去寻找教材内容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更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去研究教材内容,看在哪些教材内容当中蕴含着能够对学生心理健康起到积极作用的素材。如果能够寻找到这样的素材,再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那就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而不至于使其感觉到空洞。应当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即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原则。不同情况下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出现心理问题的表征也是不一样的,此时就需要教师借助于自己的智慧去进行判断。像上面所举的例子当中,判断在《我的信念》《邓稼先》中存在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自我意识发展结合的素材,就是考虑到当前不少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判断不准,没有认识到自我意识的真正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于上面两个文本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文本当中所描写角色的自我意识,那学生就会进行有意识的对比,从而修正原有的认识,这也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心理意识。
二、通过教学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教学渗透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使用,以达到渗透效果的最优化。比如情境式教学,语文课文中有非常多有趣的文章,这些文章的故事情节完整,完全可以改编为剧本。如课文《伟大的悲剧》生动地描写了两支南极科考队——挪威的阿蒙森队和英国的斯科特队,经过激烈的斗争,阿蒙森队率先到达南极极点,赢得了胜利,而落后的斯科特队因为在返回时遇到了极寒天气,葬身在南极的故事。教学中可让学生将其改编为剧本,身临其境地体会斯科特队员与寒冷的天气做斗争的过程,分析他们此时此刻内心的情感变化,这对学生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能力有很大帮助。此外还可以开展拓展式教学,如在学习《荒岛余生》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根据文中鲁滨逊求生的实际,拓展“如何克服困难”主题的演讲比赛,引起学生的广泛共鸣,激励学生努力克服困难,养成坚毅的性格。再比如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同样是《荒岛余生》,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野外拓展训练,在拓展训练中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抗挫折能力。
心理健康一定要采用渗透的方式。所谓渗透就是不从语言上进行空洞的强调,而是让学生形成一种体验感。在学生体验之后,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然后进行面向心理调适的引导;也可以面向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表现出来的言行,去判断相关的教育是否起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如果观察到的情况符合预期,那么后续的教学还可以采用这样的思路,反之就要调整原有的思路。但一定要记住的是,心理健康教育一定不能成为类似于“同学们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这样的口号式教育,而应当是让学生在解读了相关文本之后,形成积极向上的认识,并且用这些认识影响自己的言行。这种没有理论口号却有着实际效果的心理健康教育,才是真正的渗透式的、润物无声式的教育。
三、通过课外活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教师可以定期根据课文内容组织一些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主题式演讲、讲座等,这样既能增强初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对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起着引导作用,从而为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创设一个完美的成长空间。此外,还可以组织观影活动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如《阿甘正传》中的主人公阿甘,一步一步地努力向前,终于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生命奇迹,让人感悟良多。比如《长津湖》中,抗美援朝部队在艰难的条件下与实力悬殊的美军展开生死之战,凭借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爱国信念,终于全歼美军,迎来了战争的重要拐点。这壮烈的战争场景,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今日的和平来之不易,体会到必须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克服困难,创造奇迹。
初中学生非常热爱课外活动,但是由于学习压力的缘故,课外活动有时候仅仅成为身心放松的空间,这实际上让心理健康教育的营养大量流失。作为语文教师,完全可以结合课文的解读,让课外活动变得更有意义。比如上面所举的《阿甘正传》《长津湖》这样的课外观影活动,就既能够放松学生的身心,又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作为课外活动的设计,其出发点应当是语文教学,落脚点才是课外活动。因此在设计课外活动的时候,要将活动与语文学习形成隐性的纽带联系,然后在活动的过程中将这条纽带激活,让学生自觉认识到活动与语文学习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样学生就能受到积极思想的引导,从而让心理变得更加健康。
四、注重对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
每个学生性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这导致学生遇到挫折、对待问题的解决方法也不同。在语文教学中要及时观察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积极的、有针对性的辅导,鼓励他们走出阴霾,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从而将心理问题及时控制在萌芽状态。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将语文学科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要利用课文中的心理健康素材触动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的心理发育更为健康,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进而为建设国家输送更优秀的人才。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