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揿针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中风后上肢偏瘫临床观察*

2022-12-29张慧珍李志勇于柏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4期
关键词:偏瘫上肢中风

张慧珍 李志勇 于柏清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西 九江 332000)

随着近年来老龄化进程加剧,中风发病率持续上升。据统计,绝大多数中风患者在进入恢复期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上肢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69%~80%[1]。上肢功能康复率较下肢低,所需治疗时间更长。现代医学对中风恢复期的治疗是西药治疗基础上予以康复治疗,可通过持续锻炼改善上肢功能,但短期内难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2]。针刺是中医特色疗法,是治疗中风后偏瘫的常用手段,具有疏经活络之效,揿针则是在传统针刺上改进而来,可长时间留针,持续发挥针刺作用。功能性电刺激(FES)通过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失去神经控制的肌肉,以恢复其功能。本研究探讨FES治疗中风后上肢偏瘫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60.03±3.21)岁;病程7~30 d,平均病程(20.12±3.14)d。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60.05±3.19)岁;病程8~29 d,平均病程(20.09±3.12)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3]中的诊断标准:突然发病,病情迅速发展,可迅速出现偏瘫、失语等局部症状;经CT或MRI核实,发病脑部存在梗死病灶。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的诊断标准: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气短乏力,面色白;舌苔薄白,舌质暗淡,脉沉细。

1.3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生命体征平稳;临床资料齐全;发病在1个月内者;经影像学确诊为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者;局部神经损伤者;多器官功能障碍者。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保护神经等治疗。同时给予康复训练:(1)被动运行训练:取患者坐位或站位,辅助其进行肩关节、肘关节、手指的被动运动,频率由慢到快,由小到大。(2)助力运动训练:采用HY-0A-100型上肢康复训练系统(广州龙之杰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训练,并由患者家属协助患者完成小臂、下臂肌张力拮抗运动和肘关节、肩助力运动。(3)自主运动训练:自主完成各项训练项目,并逐步增加自主训练难度。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揿针治疗:选取养老、肩髃、手三里为主穴,选取合谷、曲池、悬钟、肩贞等为配穴。常规消毒上述所选穴位,采用揿针(杭州元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浙械注准20172270965)垂直刺入,指腹按压,胶布固定,留针期间2 h按压100~200下,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FES治疗:采用YSA03P型上肢功能性电刺激系统(常州雅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治疗,将电极分别贴于患者冈上肌、三角肌、上臂伸肘肌群、前臂伸腕肌群等位置,设置电流为30 Hz,强度为0~90 mA,脉宽设定为300 μs,波升/波降、断点/通电分别保持在1 s/1 s、5 s/5 s。每次30 min,每天1次。2组均连续治疗4周。

1.5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中医证候总积分减少>95%,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为痊愈;中医证候总积分减少70%~94%,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为显效;中医证候总积分减少30%~69%,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中医证候积分:将症状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1、2、3分,各症状积分相加即为中医证候总积分。(2)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采用Fugl-Meyer上肢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y,FMA-UE)[5]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6],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评定,FMA-UE包含手指、肩、腕、肘运动等33个项目,分值0~66分,上肢运动功能越好,评分越高;MBI包含进食、洗澡等10个方面,分值0~100分,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强。(3)不良反应:晕针、皮疹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2组治疗后FMA-UE、M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FMA-UE、MBI评分比较 分)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2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中风后上肢偏瘫是中风患者急性期后常见后遗症,恢复困难且恢复速度缓慢。上肢具有相当精密和复杂的功能,承担着抓握、握持、操作物体等功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极为依赖的身体部分。现代医学认为,中风患者早期主要是由于脑部供血不足而引起肢体功能障碍。因而临床主要应用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保护神经等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康复训练以纠正脑组织缺氧、缺血状态,重组脑细胞,恢复肢体功能[7]。

中医学认为,中风后偏瘫是由于情绪不畅、饮食不节、纵欲过度等因素导致脏腑功能亏虚,痰湿瘀血阻塞脉络,上扰清窍所致,故治疗应以疏通经络、祛痰除湿、行气活血为原则。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FMA-UE、MBI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2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表明在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中应用揿针联合FES治疗效果确切,对改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FES通过刺激肌肉可激活肌肉神经纤维,诱发主动收缩,提高肌肉的张力[8]。本研究通过刺激冈上肌、三角肌、上臂伸肘肌群等部位,可增强肩关节、上臂、腕部固定肌的活力和张力,逐步改善上肢功能。揿针是在针刺和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针刺腧穴,以达到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的目的。现代研究[9]表明,揿针可对脉络起到持续刺激作用,能够提高脑细胞兴奋性,调节经络系统。本研究选取养老、肩髃、手三里为主穴进行治疗,养老是手太阳经的腧穴,具有缓解手痛、肩臂部神经痛的作用;肩髃、手三里属手阳明大肠经,肩髃具有祛风通络、理气化痰的作用,手三里具有补气血、镇痛的作用;同时配合合谷活血通络、祛风止痛;曲池疏通经络、清热解毒;悬钟通经止痛、舒筋活络;肩贞清头聪耳、通经活络。揿针可延长留针时间,增加治疗量,增强治疗效果[10]。揿针联合FES治疗可互相促进、互相补充,有利于上肢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应用揿针联合FES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上肢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且安全可靠,利于预后。

猜你喜欢

偏瘫上肢中风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上肢负重振动训练对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