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校碳减排博弈研究

2022-12-29王孝齐

上海节能 2022年12期
关键词:社会公众相关者政府部门

王孝齐

北京建筑大学

0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截至2021年8月30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计2 497所(不含独立学院),专任教师有183.3万人,各类高等教育在学规模达4 183万人[1]。高校作为全国公共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人数多,能源资源消耗涉及煤、燃气、燃油、电、热力、水等,消耗总量大,刚性需求增长较快,节能减排潜力较大。现已有对高校碳排放量进行核算的研究,研究数据能充分证明我国高校是高碳排放单位,理应通过各种措施降低碳排放量,建设低碳校园,率先实现碳中和[2]。高校实施碳减排需要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仅从高校本身的特殊性质和基本生存环境来看,高校碳减排利益相关者就涉及政府部门、高校管理者、投资者、教师、学生、院校职工、兄弟院校、用人单位、新闻媒体和社区共10类主体,他们在运行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利益关系网络,各利益相关者对高校实施碳减排的态度也影响着高校最终的策略选择。因此,厘清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及其在高校碳减排过程中的行动策略选择是促进高校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基础。基于此,从管控层面、高校运行层面、社会层面三个角度,选取影响力最大的政府部门、碳减排高校和社会公众三大核心利益主体,运用博弈论构建政府部门、社会公众与高校之间的两两博弈模型,分析各自的博弈策略,对高校实施碳减排提供策略建议,以促进高校碳减排目标的达成。

1 高校碳减排相关者利益诉求分析

1.1 政府部门的利益诉求

这里的政府指中央及地方政府以及各级政府的环保部门。碳排放问题是全球性问题,中央政府部门主要是重点关注其他国家高校公开的碳减排目标的完成度,规定我国高校的碳排放量上限。在中央政府下达碳减排目标时,地方政府通过政策制定将任务分派到每一个需要进行碳减排的高校,并且监管高校是否完成减碳目标以及监管后的奖惩制度。政府在高校碳减排过程中的策略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作为”策略是指政府在高校碳减排过程对高校碳减排过程和结果的监控。“不作为”策略,是指对高校不进行碳减排的行为不予管理,既不出台奖惩措施,也不主动参与监督。

1.2 碳减排高校的利益诉求

这里的碳减排高校是指高校运行层面上的利益相关者,包括高校管理者、投资者、教师、学生、院校职工和兄弟院校。高校虽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但其利益相关者希望高校在运行和发展过程中获得最大化利益,高校管理者和投资者追求高校的稳定发展和人才培养,教师和学生追求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院校职工追求劳动报酬。若高校实施碳减排,高校管理员需要付出精力制定碳减排的校园制度,投资者需要加大投资来更新现有的实验设备,教师和学生会因为校园碳减排政策的调整而担心自身工作和学习舒适性降低的可能性,院校职工也会有工作条件变化导致收入降低的顾虑。因此,碳减排高校首先会考虑自身的效益,在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偏好的导向下,还会考虑到选择碳减排与否对高校社会声誉的影响程度。另外,兄弟院校在高校碳减排过程中也有“实施碳减排”和“不实施碳减排”两种策略。“实施碳减排”是指高校投入一定的成本控制排污量,降低碳排放量,而“不实施碳减排”是指高校仍然按照原有的排污量运行,对减少碳排放量不采取任何措施。

1.3 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

这里的社会公众包括新闻媒体、社区和用人单位。社会公众希望政府部门在高校碳减排过程中能有所作为,他们在对社会效益的追求中也拥有对高校碳减排进程的监督权。新闻媒体作为政府碳减排政策的社会监督者,虽然不具有处罚权,但其对高校不实施碳减排的新闻的报道就能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严重时会对相关高校进行惩罚[3]。此外,新闻媒体也扮演着向公众传达低碳理念的角色。社区作为处在高校附近的组织,更加注重高校的碳减排进程,高校的碳排放量过高时,会对社区周围的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影响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用人单位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其利益诉求是追求利润和效用最大化,与高校之间存在着“供求”关系,他们的人才需求偏好则是以对低碳概念的认知以及拥有低碳理念的人才所带来的效用最大化决定的,当用人单位倾向于招聘拥有低碳理念的人才时,拥有低碳理念的人才能够给用人单位带来的效用无疑是最大的。社会公众从自身的角度考虑,其对高校碳减排的策略选择为“监督高校行为”与“不监督高校行为”。“监督高校行为”表现为对高校碳减排进程关注度较高,而“不监督高校行为”则表现为事不关己,参与高校碳减排的意愿不强。

2 高校碳减排相关者的利益博弈分析

2.1 政府部门和碳减排高校的博弈分析

政府部门和碳减排高校作为主要的利益相关主体,彼此之间存在博弈关系。政府部门制定高校碳减排目标,在此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政府部门是否作为,高校是否实施碳减排就需要二者之间进行博弈。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政府部门和碳减排高校均是“理性”利益相关者,同时追求利益最大化。

假设2:将政府部门作为的概率设为x,则政府部门不作为的概率为1-x;将高校实施碳减排的概率设为y,则高校不实施碳减排的概率为1-y。

假设3:政府部门在高校实施碳减排的情况下获得的收益为Rg1,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付出的财政成本为Cg1,政府部门在高校不实施碳减排的情况下获得的收益为Rg2。

假设4:高校在实施碳减排的情况下获得的收益为Ru1,在此过程中高校需要投入的成本为Cu1;高校在不实施碳减排的情况下获得的收益为Ru2,在此过程中高校需要投入的成本为Cu2。

假设5:政府部门对高校完成碳减排目标的奖励金额设为R1,政府部门对高校不实施碳减排的处罚金额为P1。

在政府部门与碳减排高校博弈中,政府的博弈策略为:作为和不作为。碳减排高校的博弈策略为:实施碳减排和不实施碳减排。政府部门与碳减排高校的博弈收益矩阵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政府部门与碳减排高校博弈的收益矩阵

1)政府部门的博弈策略。由表1可知,政府部门在作为的情况下,高校选择实施碳减排或不实施碳减排时政府部门的收益分别为Rg1-Cg1和Rg2-Cg1+P1;而在政府部门不作为的情况下,高校选择实施碳减排或不实施碳减排时政府部门的收益分别为Rg1和Rg2。因此,政府部门的期望收益公式为:

政府部门完全作为时,即x=1,此时政府部门的收益为:

政府部门完全不作为时,即x=0,此时政府部门的收益为:

要使政府部门的收益达到最大,就要使政府部门在高校无论选择实施碳减排还是不实施碳减排下的收益相等,即:

对政府部门而言,当y>y'时,有Rg1>Rg1-Cg1,政府部门不作为时能获得更多的收益,所以政府更倾向于选择不作为。而y越趋向于1,政府部门在作为时所投入的成本Cg1越趋向于0。但是,只有当P1>Cg1时,这个条件才有存在的意义。

2)碳减排高校的博弈策略。由表1可知,高校在实施碳减排的情况下,政府部门选择作为或不作为时高校的收益分别为Ru1-Cu1+R1和Ru1-Cu1;而在高校不实施碳减排的情况下,政府部门选择作为或不作为时高校的收益分别为Ru2-Cu2-P1和Ru2-Cu2。因此高校的期望收益公式为:

高校完全投入实施碳减排时,即y=1,此时高校的收益为:

高校完全不实施碳减排时,即y=0,此时高校的收益为:

要使碳减排高校的收益达到最大,就要使高校在政府部门作为或不作为的情况下收益相等,即:

对高校而言,当x>x'时,有Ru1-Cu1+R1>Ru2-Cu2-P1,高校实施碳减排的收益更多,此时高校更倾向于选择实施碳减排。然而,当高校选择实施碳减排与不实施碳减排之间收益的差值(Ru2-Cu2)-(Ru1-Cu1)与政府部门对高校的奖励金额与处罚金额之和R1+P1之比越趋向于1时,高校就会降低对实施碳减排策略的选择,从而增加政府作为的概率。

碳减排高校与政府部门博弈的均衡点要满足x'此时政府部门和高校各自获得的收益最大化,即是博弈的均衡点。

2.2 碳排放高校与社会公众的博弈分析

高校碳减排过程中,除政府部门与碳减排高校存在利益博弈外,碳减排高校与社会公众也存在利益博弈。一方面,高校为了减少成本支出,会对碳减排的重视程度不高;另一方面,社区为了良好的生活环境,用人单位对低碳人才和低碳技术的需求都会要求高校进行碳减排。因而,双方存在博弈关系,设定以下假设:

假设1:碳减排高校和社会公众均是“理性”利益相关者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假设2:高校实施碳减排的概率为y,则高校不实施碳减排的概率为1-y;社会公众监督高校行为的概率为z,则社会公众不监督高校行为的概率为1-z。

假设3:高校在实施碳减排的情况下所获得的收益为Ru1,在此过程中高校需要投入的成本为Cu1;高校不实施碳减排的情况下获得的收益为Ru2,此时高校投入的成本为Cu2。

假设4:社会公众在高校实施碳减排的情况下获得的收益为Rs1,在此过程中,社会公众需要付出的监督成本为Cs1,社会公众在高校不实施碳减排的情况下获得的收益为Rs2。

假设5:高校不实施碳减排且对社会公众造成负面影响时,社会公众对其进行监督举报,在此过程中,社会公众需要投入的监督举报成本为Cs2,同时获得的奖励为Rs3,相关政府对高校的处罚为Pu。

在碳减排高校与社会公众博弈中,碳减排高校的博弈策略为:实施碳减排和不实施碳减排。社会公众的博弈策略为:监督高校行为和不监督高校行为。碳减排高校与社会公众的博弈收益矩阵分析如表2所示。

1)社会公众的博弈策略。由表2可知,高校实施碳减排时,社会公众在监督或不监督高校行为的情况下获得的收益分别为Rs1-Cs1和Rs1;而高校不实施碳减排时,社会公众监督或不监督高校行为时所获得的收益为Rs2+Rs3-Cs2和Rs2。因此,社会公众的期望收益公式为:

表2 碳减排高校与社会公众博弈的收益矩阵

社会公众完全监督高校行为时,即z=1,此时社会公众的收益为:

社会公众完全不监督高校行为时,即z=0,此时社会公众的收益为:

要使社会公众的收益达到最大,就要使社会公众在高校无论选择实施碳减排还是不实施碳减排下的收益相等,即:

对于社会公众而言,当y>y'时,有Rs1>Rs1-Cs1,此时社会公众不监督高校行为却能获得更多的利益,作为“理性”的利益相关者主体,社会公众更倾向于不监督高校行为的策略选择。当y趋向于1时,社会公众在监督高校行为时投入的成本Cs1趋向于0,然而满足这个条件的前提是社会公众监督举报高校不实施碳减排时获得的奖励Rs3大于社会公众投入的成本Cs2。

2)碳减排高校的博弈策略。由表2可知,高校实施碳减排时,社会公众在监督或不监督高校行为的情况下高校所获得的收益均为Ru1-Cu1;而高校不实施碳减排时,社会公众监督或不监督高校行为时高校所获得的收益分别为Ru2-Cu2-Pu和Ru2-Cu2。所以高校的期望收益公式为:

高校完全投入实施碳减排时,即y=1,此时高校的收益为:

高校完全不投入实施碳减排时,即y=0,此时高校的收益为:

要使高校的收益达到最大,就要使高校在社会公众无论选择监督高校行为或者不监督下的收益相等,即:

对高校而言,当z>z'时,有Ru1-Cu1>Ru2-Cu2-Pu,高校选择实施碳减排能获得更多的收益,此时高校更倾向于选择实施碳减排。但是,高校选择实施碳减排与不实施碳减排之间收益的差值(Ru2-Cu2)-(Ru1-Cu1)与政府部门对高校不实施碳减排的处罚Pu之比越趋向于1时,高校就会降低对实施碳减排策略的选择,从而增加社会公众监督的概率。

碳减排高校与社会公众博弈的均衡点要满足y'的条件,此时高校和社会公众各自获得的收益最大化,即是此次博弈的均衡点。

在高校碳减排过程中,各利益主体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为清晰勾勒出各利益主体在博弈过程中的策略选择,通过对政府部门、碳减排高校、社会公众三者之间的两两博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作为高校碳减排的三大利益相关者主体之一,在与高校的博弈过程中,政府部门选择作为的成本与收益和对高校的奖励与惩罚对其策略的选择起到关键作用。当相关措施可以降低政府部门的监管成本,提升政府部门的监管效率时,政府部门会达到始终监管的状态,即始终选择有所作为。此时,为了推动实施碳减排,政府部门可以根据高校实际的碳减排情况和预期的碳减排目标来加大奖惩措施,而高校是“理性”的决策主体,也会权衡实施碳减排和不实施碳减排所投入的成本与获得的收益之差。当高校选择不实施碳减排时,高校会因达不到碳减排目标而受到政府部门的惩罚,罚金超过实际收益时,高校将不得不实施碳减排来减少成本并增加收益;当高校实施碳减排时,一旦有所成效,政府部门也会加大对高校的奖励,所以,政府部门一旦加大奖惩力度就会对高校形成额外的成本与收益,强制高校实施碳减排。

2)社会公众的策略选择与监督高校的成本和获得的政府奖励有关。若社会公众监督付出的成本符合自身预期,该利益相关者主体将会成为高校碳减排实施的忠实监督者。

3 结论

为保证高校碳减排目标的顺利达成,需要明确各利益相关者主体的权责目标。政府部门制定并下达碳排放上限后,要呼吁高校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并积极监管高校降低碳排放量,实现碳减排目标。具体可实施如下措施:(1)根据高校承担的碳排放减少量和实际达成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以此鼓励高校主动实施碳减排的积极性。(2)对参与监督高校实施碳减排的社会公众给予肯定和奖励,以加大社会公众监督的力度。作为实施主体,高校自身需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不仅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愿景,明确实现碳中和的总体目标,整理碳排放清单,还要制定长期的碳减排目标与路径,进行碳减排的通识课程建设和科普宣传,实现碳减排科技成果的转化并设立相关管理机构确保校园碳管理规划的有效落实。此外,社会公众可作为政府部门的臂膀对高校进行监督,对碳减排的成果进行社会评价,共同进行监督,既能提高社会公众监督的积极性,又能促使高校提高碳减排意识,更积极地参与碳减排活动,完成碳减排的目标。

猜你喜欢

社会公众相关者政府部门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数字化媒体时代影响性诉讼生成机制研究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试论社会公众承担低碳社会责任的领域和方式
网络化治理:政府部门的新形态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我国政府部门员工关系管理策略研究
浅谈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会计报告与管理会计报告融合
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研究述评分类及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