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教学实践研究

2022-12-29钱丽敏浙江省杭州滨和中学310051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20期
关键词:深度法治道德

钱丽敏(浙江省杭州滨和中学 310051)

近年来,深度学习成了教学研究热点话题。深度学习较以往的学习观,具有理解与批判、练习与建构、迁移与应用三大特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需要教师确立高阶思维发展目标,创设真实情境,整合意义连接学习内容的方法,实现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境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应用、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存在的问题

从深度学习的特点考量,笔者认为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存在四方面问题。

1.课堂无趣

受杭州市区考试形式及分数影响,道德与法治课常不受重视,学生缺乏学习内驱力,复习重理论轻生活,重讲解轻活动,重灌输轻指导,很难保持学习热情和兴趣。这从源头上阻碍了深度学习。

在考试或练习中,一些学生苦思冥想,花时很多;一些学生乱抄一气,写得手酸,也无缘高分。缺少成就感和获得感的学习,也会让学生失去兴趣。

2.知识零碎

教材应遵循学生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的统一。深度学习要确保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对知识的理解要具有全面性和深刻性,杜绝知识间的孤立化和片面化。由于专业素养不够、经验不足,教师对此没有清晰认识,常常孤立地解读某个知识点,没有从整体上去突破。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就会缺乏整体认知,难以达到知识的广度、高度和深度。

3.主体弱视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防止两种不用的倾向,其一就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把学生灌输成烧鸭。复习课上,教师出于赶进度,或认为学生说不清楚等,常常选择以自己讲授为主,“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是常态,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忙于听讲记录,无形之中学生自主思考和消化输出时间被剥夺,学生主体地位也丧失。

4.学法单一

道德与法治教材具有其学科特性与品质。情境化的教学、活动化的学习方式、辨析式的讨论等是本学科独特魅力所在。学生在情境展示中发表观点、在价值冲突中提升认识、在活动探究中体会领悟,是学科焕发生机的重要载体。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忽视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本该生机盎然的课变得呆板无趣。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教学实践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以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的初三复习课为例,谈谈指向深度学习的复习课实践。

1.依托情境,走向深度学习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认知过程的本质是由情境决定的,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所获得的知识才可能是活性知识,才具有迁移力和生存力。因此,创设真实情境对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有重要作用。

复习本课时,恰逢疫情特殊时期。每天都有动人故事发生,这些都可以成为绝佳教学资源。本课伊始,笔者设置了当年全国两会因特殊时期而推迟召开的情境导入。全国两会推迟的信息让学生哗然,接着教师问:“两会推迟为何引发人们高度关注?”这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顺利引出课题,也为整节课学习带来高投入状态,为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为了保持良态,情境不应局限于课前导入,课中也应适时引入情境,完成知识与生活的连接,让学生参与知识探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复习人大的职权时,笔者选择了当年省人大的会议材料。这样不仅向学生介绍了最新时事,并从中分析人大的职权,也让学生明白人大并不等于全国人大,除了全国人大还有地方人大,两者关系如何?相信这些问题会在学生脑中响起,促使他们更多思考。

为学习设置充满生活性、趣味性的情境,寓情、寓理于具体案例之中,让学生有代入感,更有利于拉近学生与道德、法律、政治知识之间的距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使学习成为乐趣。

2.把握脉络,形成知识结构

深度学习强调知识的联系和迁移,复习课正是知识构建联系的重要契机,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建立知识联系,感受结构化知识“魅力”。为了让学生对本单元的每一课、每一框、每一目的知识及相互关系都有清晰认识,避免出现知识孤立与片面,笔者设计如下活动。

根据考纲,让学生绘制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的知识结构图,要求包含单元标题、课标题、框标题和目标题。

通过结构图的绘制,学生直观地发现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的构成及内容等知识,教师不用讲,学生也可自主复习。不仅如此,学生在绘制知识网络时,也会发现一些问题,如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区别,各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等。如果学生能自发解决这些问题,复习效果更佳。

除了单元知识框架搭建外,一框内容也需要梳理,如本单元中基本经济制度这一框中,内容多且细,可以采用表格方式梳理,设计活动为:阅读复习资料及八年级下册教材第60~63页,完成表格内容。

将一框内容浓缩于一张表格中,唤醒遗忘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加强了知识点之间横向的对比和联系,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比如,国家对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是不同的,放在一起,让学生一目了然,明确政策表述虽有相似点但却不相同。这也可以进一步触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国家对不同经济成分有不同的政策?进而学生可以从各经济成分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中去思考。

3.发挥主体,促进重难理解

皮亚杰说:“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给他们。”复习课中的重点知识,需要重点敲打,教师不能唱主角,要发挥学生主动性。

2019年,杭州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考试细则中关于本单元内容有:知道各国家机构的组成、性质、职权、地位等;了解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理解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懂得司法机关、监察机关必须保持司法、监察独立性。

这是历年中考高频考点,在复习时必须加以突破。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活动:请用图示的方法画出人民、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些概念之间的关联,描述各个国家机关的性质、组成及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待学生画好图示,教师选取同学进行讲解,其他同学将自己图示与之对比。在画图、解释、对比中,学生明白了相似概念的区分,也厘清了概念之间的关联。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而是理解、迁移和再创造,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的实现。

本课还有一个高频考点是人大的职权与人大代表的职权,不仅重要而且两者易混淆。因此可以设计活动:人大代表的职权等于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吗?学生在辨析中进一步明晰了人大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的联系与区别,也明白了两者有不同职权,从而突破重难点。

4.学以致用,提升迁移能力

除了在情境中发表观点、在辨析中提升认识、在活动中体会领悟,复习课要实现学生深度学习,还少不了学以致用。在本单元复习中,笔者运用了2020年杭州中考第35题第(2)小题:运用“根本政治制度”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人大代表关注的都是群众最关切的问题?

如果只是让学生做、教师讲的方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非常有限。笔者运用例题的时候,采用了“两步走”。

第一步,运用方法让学生轻松得分。方法一,读。即仔细读题目和材料。方法二,画。把材料、题目中的关键词进行圈画。方法三,联。根据关键词,联系书本知识点或考点。运用思维导图,学生很快联系到了此题对应知识点在本单元中。方法四,答。在前面三步的基础上,注意答完整、结合材料答规范。学生运用这些方法,答案就八九不离十。这使学生学习信心倍增,从而愿意投身到复习中去,效率也提高了。

第二步,根据材料和所学,学生出题相互考评。为了出一个好题,或者为了考倒同学,学生可谓绞尽脑汁,不断翻阅书本,不停阅读材料。根据分布式认知理论,拓宽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媒介渠道,对于提升认知学习效果具有显著助推作用。在复习课中调动生生互动力量,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之间批判性的评价,可以有效提升复习过程中的认知效能。在出题过程中、在答案组织中、在学生互评中,学生学习也进一步深化。

三、结语

笔者认为促成深度学习的复习课应具备要素如下:情境驱动提升兴趣——搭建框架构建联系——创设活动推敲重难——学以致用提高能力。为了更好地发挥每一个策略的作用,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要引发学生兴趣

教师创设情境,从内容来说,要尽量生动形象、贴近生活;从时间上说,要尽量新鲜,贴近学生;从数量来说,宜精不宜多。通过创设有效情境,并依据该情境设置有针对性且有探讨性的问题,制造“矛盾冲突”,以此激其趣、启其思、引其言、导其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合作探究,不断增强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走向深度思考。

2.知识重组要关注学科逻辑

学生自主梳理颇为费时,可以将梳理放在课前自主完成,课上生生相互检查评价,随机请学生展示并讲解。帮助学生厘清众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使知识系统化、整体化,形成结构化的认知和思维。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时,要注重各单元、课题、框题知识之间的整合,要从教材整体立意出发,在逻辑关系之中形成系统性框架。

3.教学重难点要关切学生学情

复习课时间紧张,目标不能偏低或偏高,需要教师精准找出重难点。教师可以研究近几年中考试题,从众多试题中找出高频考点。这些高频考点,就是需要在复习课上敲打的重难点。在重难点确立上,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状况,特别是他们学习不足之处。学生都会的不讲,学生能讲的给学生提供展示机会。

4.学以致用要注重学生成长

练习的选择很关键,中考真题经过专家反复推敲打磨,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更有利于学生思考运用。从深度学习的目的出发,不妨给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小组讨论出题,然后抽取某几组题目加以练习,让出题小组进行讲解。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发挥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充分调动学生思考,达到深度学习状态。

实现深度学习已成为教师共识,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不能是简单知识堆积,而是要扎根学科知识本源,指向深层学习。引导学生形成高度联结力、广度整合力、深度理解力,提升核心素养,培养高阶思维,让复习课更加高效,更有魅力。

猜你喜欢

深度法治道德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