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结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顽固性面瘫32例
2022-12-29刘金勇王建民孙刚毅张万里李华东
刘金勇,王建民,孙刚毅,张万里,李华东
(1.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山东 济南 250011)
顽固性面瘫由周围性面瘫失治、误治发展而来,迁延难愈。笔者用艾灸结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顽固性面瘫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32例,均为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门诊患者。男19例,女13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8岁,平均(46±10)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3个月,平均(12±3)个月;左侧发病14例,右侧发病18例。
参照由高树中主编的“十三五”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1]中面瘫的诊断标准:以口眼㖞斜为主要特点,伴有额纹消失、眼裂变大、耳后疼痛、味觉减退等症状,且病程大于3个月,没有其他后遗症。
2 治疗方法
针刺治疗:蝶腭神经节位置固定,位于颅骨侧部的翼腭窝内,为一直径3~5mm的扁平小结。进针点位于颧弓切迹最高点下方约1~2mm的缝隙之间。患侧进针点皮肤常规消毒,使用华佗牌0.3mm×6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方向稍微斜向前内上方,近乎直刺,缓慢进针55mm左右,以得气为度。进针宜慢不快,需避开多重面部组织。若进针阻力较大,可嘱患者微张口放松颞肌;若针刺碰到硬物,可能为针尖向前角度过大或下颌骨冠突过高过宽所致,此时稍微出针,稍向后调整进针角度即可。针刺过程中患者不便说话,进针45mm左右时即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若针刺得气,患者瞬时反应较剧烈,闭目呈痛苦貌,身体不自主向后抽动。若患者轻微躲避,医师应询问上牙周围是否有胀麻感,提示可能触及上颌神经的分支上牙槽神经后支,此时再稍向下调节针刺方向即可刺及蝶腭神经节。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轻柔刺激,配合TDP神灯照射,留针15min。出针后用无菌棉棒按压针孔,防止出血。每周治疗1次,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艾灸治疗:取患侧合谷、翳风、下关、颊车、牵正。
将直径为18 mm的艾条一端点燃,于穴位上方2~3cm处进行灸治,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为宜,每穴施灸10~15min,至皮肤温热红晕为度。嘱患者治疗结束后避风寒。隔日1次,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参照House-Brackmann(H-B)评价标准[2]评定疗效。痊愈(H-B评级为Ⅰ级)9例,显效(H-B评级提高2级及以上且未达到Ⅰ级)10例,有效(H-B评级提高1级)10例,无效(H-B评级无变化)3例,总有效率90.6%。
4 体 会
面瘫属中医“卒口僻”、“口僻”范畴。多因正气不足,风寒等外邪乘虚侵入,导致面部气血运行不畅,面部经筋失于濡养而发病。顽固性面瘫经久不愈,久病则虚,正气亏耗,气耗血伤,面部经筋弛缓不用。其病位主要在手足三阳经及经筋,基本病机为正虚邪恋,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针刺蝶腭神经节(现称翼腭神经节)又称新吾针刺法[3],此方法对于鼻病、耳病、眼病、面瘫、胃酸过多等多系统病症均可起到良好效果。新吾针刺法要求将55mm针灸针尽数刺入皮肤以刺激蝶腭神经节,但临床上笔者发现大多数患者进针50~55mm即有得气感,患者描述为面颊部产生强烈窜电感或鼻腔内出现瞬间注水样感觉。组成面神经的岩浅大神经作为副交感神经根进入蝶腭神经节,刺激蝶腭神经节可调节面神经兴奋性,促进血管收缩、舒张,加快新陈代谢,恢复面部肌肉功能。艾灸疗法可补益正气,擅长治疗各种虚证,又可补针、药之不足,正如《黄帝内经》所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针灸大成》中记载“面口合谷收”,为治疗口、面部效穴;翳风穴属手少阳三焦经,同样在《针灸大成》记载“口僻不正,翳风主之”,常用于治疗头面五官病症;下关属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艾灸可补益气血,同时又是足阳明、少阳之交会穴,循经所取,主治口眼㖞斜;牵正属经外奇穴,为治疗面瘫的经验效穴,从现代解剖来看,该穴下有面神经颊支通过,艾灸此穴可以调畅气血经络,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艾灸和针刺协同作用,共奏扶正祛邪、益气活血、舒筋通络之功效。
针刺操作时需要医师患者配合,不仅需要医师定位准确,进针后可精准刺激蝶腭神经节,也需要患者及时给予反馈,针刺得气后不可过度提插捻转,以避免对神经节造成损害,防止神经组织产生疲劳和耐受。艾灸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可在家中自我治疗。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在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即有明显改善,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也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