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剧情舞蹈综艺的发展路径探析
——以《舞千年》为例

2022-12-29宋玉玲

传媒论坛 2022年18期
关键词:舞蹈受众文化

宋玉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张并提倡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叙述中国故事的情感道义,其中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文化类节目进行精品创作的基本规律[1]。以中央广播电视台和河南卫视等为代表的文化单位陆续推出了一批具有深刻文化内涵、讲述中国故事的综艺节目,如《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经典咏流传》等。这类文化节目激起了网民们参与讨论的热情,并顺势掀起了一股“国风”热潮,其中的作品也频频出圈。同时,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文化产业年度报告(2022)》中,总结了2021年文化产业的十大关键词和十大特征,其中“国风节目”当选为十大关键词之一。这反映了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文化类节目的道路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表明“国风”与当下受众的审美价值取向相契合。

一、《舞千年》的叙事路径

自河南卫视于2021年春晚中推出了《唐宫夜宴》后,随后便走上了以中国节日为切入点的创新性发展道路,并在节庆时节逐步推出了“奇妙游”系列国风节目,涵盖“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元宵奇妙游”等主题,所展示的节目无一不以其独特的美学意境吸引着受众的关注。另一方面,哔哩哔哩(简称“B站”)作为当下年轻用户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与河南卫视携手合作,以传统文化为立足点,共同推出一档以文化剧情舞蹈为特色的综艺节目——《舞千年》。节目共分为八个章节,以五位荐舞官化身为历史人物为起点,邀请了国内十三家顶级舞团进行演绎,演出舞蹈分别继承和展现了与之对应时期文化的审美风格,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更迭的时代华章。

(一)沉浸式叙事再现历史情境

以故事串联舞蹈,用舞蹈讲述故事。荐舞官选取当代受众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与事件进行实景演绎,如三国时期的曹丕和曹植争锋,雅宋文人抚琴、品茗、论词等,让故事充满了熟悉感和新鲜感。同时,采用影视剧的拍摄手法,将影视、舞蹈和综艺进行有机结合,有利于增强节目内容的表现力与感染力。通过渲染具体化的故事氛围和具有层次的节奏与色彩表现来增强节目的视听效果,帮助演出人员呈现不同舞蹈之间的情感表现。

以极具韵律感的舞蹈艺术为叙事主体,由人物情感进行支配的故事剧情为基调,层层铺垫展现故事剧情的波澜转折,通过镜头语言的多层衔接强化演出人员的情绪传达,并逐步推至情感高潮,进而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以高超的舞蹈表现力促使受众处于一种“沉浸式”的观看体验,仿若置身其中,感受舞中所处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体悟他们的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在精神上产生共鸣与共情。

(二)双层叙事线索展示中国故事

《舞千年》在叙事层面,主要形成了明暗交织的两条线索。一是整体节目的主线索,明线上选择了四个时期作为演绎背景,即三国、唐朝、宋朝和20世纪80年代。五位荐舞官一同穿越时空寻找舞蹈、推荐舞蹈,兼顾了现实世界荐舞官和历史故事人物角色的双重身份。如第一期与第二期中荐舞的场景为铜雀台宴会,表现的是曹丕和曹植两大阵营通过荐舞一较高下。以倒叙的手法展现了从东汉《相和歌》到春秋战国《孔子》,最后为旧石器时代《火》的历史发展进程。

二是人物角色的个体叙事加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与完整度,每个角色都是鲜活立体的,有着强烈的情感色彩,每人所荐之舞都与其扮演的人物性格相关联,产生了充满张力的剧情冲突。基于史实的艺术创作,有利于不同类型的舞蹈之间进行自然巧妙地衔接,加之适当的字幕科普使人更容易在情感共鸣中获得沉浸式体验。由北京舞蹈学院演绎的作品《侠骨伞影》则是讲述了“天下第一剑”侠客携心爱之人给予的红伞,想在隐退江湖后以伞换剑,却在雨夜中遭遇杀手追逐的故事。由北京舞蹈学院演绎的《越女凌风》借春秋女剑术家“越女”的形象,表现其以剑悟道。同时在故事表现中引用了王家卫电影的侠客风,更是与作品《侠骨伞影》产生了剧情联动的效果。

二、《舞千年》的创作路径

河南卫视延续之前在“奇妙游”系列节目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与路线,保留了中国节日和仪式的题材选择,如《踏歌》等,同时融入了历史上大众较为熟悉的故事和人物,如《赵氏孤儿》《昭君出塞》《关公》等,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属性。以《舞千年》《国家宝藏·展演季》等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满足了年轻群体对于优质舞蹈内容的观看需求,同时促使年轻群体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共情体验,综艺节目逐步成为当下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的新途径。《舞千年》之所以能成功“出圈”,走进融入年轻受众的活跃圈层,主要依赖于以下几点要素:

(一)以中国故事为主导的内容创作

《舞千年》节目中的舞蹈和剧情编排主要依托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选择的对象较为宽泛,对于所举荐的舞蹈不拘泥于某一具体的时期,仅需符合叙事脉络,则有机会入选。舞蹈本就是一种美的体现,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感。在荐舞过程中,既能看到魏晋少女的婀娜舞姿《踏歌》,又能感受炽热灼烧的现代舞剧《火》。同时,制作组十分善用历史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故事和庆典来降低受众的欣赏门槛,如及笄之礼《踏歌》、历史故事《秦王点兵》《赵氏孤儿》《关公》、传统经典《相和歌》等选题丰富的节目内容。

一舞一故事,每支舞蹈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历史,如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悲剧故事《赵氏孤儿》。中国歌剧舞剧院以其舞者的专业能力为观者呈现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中国悲剧《赵氏孤儿》,制作组以忠孝家国孰轻重、一义孤行两难全为提要,高度概括了故事内容,弘扬了忠、信、义的传统理念。由河南省洛阳歌舞剧院演绎的作品《关公》,利用写意化的群舞表现手法展现了关公的人生片段,再现了关公“正气冲霄汉、大义薄云天”的艺术形象,重新解读了“桃园结义”等让受众耳熟能详的故事。

同时,敦煌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中极具特色与代表性的一种地域文化,在《舞千年》中也有着不同的演绎方式。一方面,由甘肃省歌舞剧院演绎的《丝路花雨》,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以老画工神笔张和英娘之间的悲欢离合来反映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创作背后的艰辛,《丝路花雨》不仅仅是敦煌舞的开山之作,更是成为甘肃省的“文化名片”,在世界舞坛上熠熠生辉;另一方面,由中央芭蕾舞团上演的舞剧《敦煌》则让更多的受众看见了更多的可能性,将丝路文化与芭蕾艺术相结合,用中西合璧的方式诠释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之美。

(二)以受众心理为导向的创作方向

受众作为信息的直接接收者,拥有高度的自主选择权,作为接受信息的独立个体则呈现了多样性的特点。一是目标受众作为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对于新信息、新事物的反应能力和由此展露出的态度必然会受到其所处时代和当下文化的影响;二是受众作为独立的个人有着不同的需求取向,对于以国风为主推要点的文化产品有着不同的消费观念和审美品评标准[2]。

新时期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促使民众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认同感,开始呼吁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逐步建立起了文化自信的社会氛围。《舞千年》在《唐宫夜宴》和“奇妙游”系列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是制作组精准把握用户心理的集中体现。接受美学理论认为受众常用某种“期待视野”来看待某一对象。其中,受众背景与其人生经历必然对“期待视野”的生成产生影响[3]。“期待视野”可将其理解为是受众对于目标事物所设定的预期心理,满足“期待视野”实则就是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预期。

在《舞千年》中受众所产生的共情与移情效应,往往有助于受众深入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共情”一词常用来形容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是受众从获取的信息中提取出情绪体验,将之与受众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相联系,则更容易使受众自身代入相应的情境之中并在精神上达到趋同,从而产生共情效果。如作品《醒狮》以三元里抗英斗争为背景,展现了人们齐心协力面对外强侵入,危难之际所展现出的善良、真诚与人性,极易引起受众的共鸣。同时,将南拳马步和南派舞狮融入舞蹈语言,实现了传统文化和舞蹈艺术的完美融合,巧妙的情节架构融入了团结与正义的主题,展示了中华民族艺术的魅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舞千年》的传播路径

《舞千年》选择B站作为演播平台,意味着年轻群体是本次节目所面向的目标受众。文艺创作所面对的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同代人,创作者们只有通过作品各方面的不断完善,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才有可能进一步引发受众的共情与共鸣,从而产生倾诉、分享的欲望,受众就在不自觉的情况下逐步完成了身份转变,从一名接受者成为传播者,让更多的圈外人看到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和魅力所在[4]。从受众群体来看,三类主体成了《舞千年》传播的主要助推者——国风爱好者、舞蹈爱好者以及相关视频剪辑创作者,同时他们以大量的二次创作扩大了《舞千年》节目的影响力。在字幕解说中,也有与之对应的舞蹈知识、历史典故和人物简介进行补充说明,更有人用二次元话语发表弹幕进行刷屏互动,这种行为充满了B站受众的交流特色,更是开启了文化综艺的“破次元”连接。同时,节目中将“采舞官”的选择权移交于受众,不仅提高了受众的参与积极性,更是实现了节目与受众的有效联结。

《舞千年》中所设立的彼此独立又相互连续的节目结构,有利于展开多渠道的推广传播。一方面,在微博平台中各大地方博物馆纷纷现身展开联动并化身为讲解员穿梭千年,借由节目中的舞剧选段进行文化推广,如江西博物馆借由《相和歌》提出舞者长袖飞舞,各类玉簪类型繁多,金珠玉珠共相颤动,尽显女子步态轻盈之美。进而介绍到汉族女子插笄是成年的一种标志,女子年满15岁前发式常做成丫鬟,到15岁时若已许嫁便可做成人发髻,此时便可使用发笄,并将举行“笄礼”。而《舞千年》在《踏歌》一舞中恰好展示的便是“及笄之礼”和“上巳节”,传统典礼与节日的有机结合,促使受众在舞蹈中追寻中华文脉,深切体会中国传统的文化魅力。

另一方面,众多官方微博账号也积极参与话题互动,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新京报、中新视频、光明网、南方都市报、中国青年杂志等多家媒体相继助力发声,宣传节目中《昭君出塞》《书简》《醒狮》等精彩片段。地域媒体也纷纷转发,体现了地域文化的自豪感。部分历史博主在线科普,文化博主解析隐藏亮点,面向微博的使用群体科普史实,通过服饰、音乐等细节挖掘历史,展现古人的风采。二次创作的持续发酵,在视频剪辑与美妆仿妆的圈层中得到了大量的关注美妆博主复刻唐宋的精致妆容,视频博主通过蒙太奇的手法,以“帧”品味时代舞蹈之美。微信、抖音、今日头条等各类圈子持续共鸣,产生长尾效应,逐步收获了大批的真情推广,最终产生了高度的文化认同,达到提升文化自信的良好效果[4]。

四、结语

《舞千年》作为一档文化剧情舞蹈的综艺节目,以影视、舞蹈与综艺的跨界融合为特色,将舞蹈语言作为叙事主体,以主剧情的互动代替了传统综艺节目中综艺主持人的位置,在剧情中以个体叙事的方式将独立的二十四支舞蹈进行了编排与整合。一方面,灵活运用多种风格向受众呈现一批充满传统文化灵韵的中国故事;另一方面,满足了受众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故事的视听想象。《舞千年》精准把握受众心理,巧用科技元素提升舞蹈的视听效果,并在节目中对值得赞颂的中国故事和弘扬的民族精神进行了传播,进一步激起了受众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是一次将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良好实践。

猜你喜欢

舞蹈受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谁远谁近?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