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新闻短视频创新策略
2022-12-29李悦悦
李悦悦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强调,要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1]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络用户规模已达10.32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9.34亿。[2]短视频用户快速增长展现了行业的发展前景。短视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成为媒体融合创新的发力点。
主流媒体做新闻短视频有着先天优势:主流新闻媒体本身专业化程度高,具有较高的公信力,内容制作质量好,利于新闻短视频发展形成专业化、品牌化模式。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注重内容、技术、经营一体化发展,通过丰富渠道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保证规模化优质内容供给,提升综合传播力。短视频平台利用自己天生的社交属性、多元化内容生产主体、准入门槛低,轻量传播等优势传播以图文新闻为基础的短视频新闻,成为时事动向和热点事件爆发后的视频窗口。因此,融媒体时代的新闻要在深耕内容的同时注重短视频传播的融合创新,才能在竞争中突围。
一、新闻短视频顶层设计创新
(一)业内设置专业部门团队
发展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短视频,行业内部需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性改革新闻生产流程,如:建立以作品为中心的人员绩效考核机制,对不同平台发布的新闻作品建立统一的考核标准,鼓励新闻短视频的创作和宣传,将包括新闻短视频、短视频新闻直播、新闻日志VLOG等创新新闻形式作为融媒体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等。在媒体融合创新发展中,短视频正在成为重要推动力之一,各大媒体的短视频等新媒体部门也纷纷建立。《新华每日电讯》、澎湃新闻都率先垂范,试水成功。
在团队建设和人员管理上,主流媒体应打造新闻短视频专业团队,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专业采编力量和先进采访设备,利用条线工作便利发动通讯员组成内容生产队伍,拓宽新闻短视频内容渠道。新京报社在推动视频表达的全部门、全领域覆盖上有所举措,如选题沟通资源共享,所掌握的信息资源等可让所有部门共同使用等。这些举措促进了视频新闻部门与其他专业新闻生产团队的深度融合。
新闻媒体采编团队作为“把关人”,对短视频内容进行二次审核和把关,尝试在媒体架构内部建立小型MCN(一种多频道网络的产品形态)机构,使UGC(用户原创内容)和PGC(专业生产内容)小范围共存。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在第九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之“媒体机构短视频运营创新论坛”上介绍道:“澎湃新闻以‘更快看见现场’为宗旨,每天约有一半的新闻量是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和传播的。从产品形式上澎湃兼有直播与原创,同时尝试聚合类视频,一种是直接聚合,另外一种是偏UGC方式来生产。”2021年初,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打造的“豫视频”短视频品牌上线,同时发布“大河拍手”内容生态建设计划。该计划将采取“采编人员+社会拍手”PUGC共建生态内容的模式,联合UGC(自由拍手)集结各方资源,孵化优质视频内容。新闻短视频内容良性可持续生产的机制,能够在技术赋能下充分搅活新闻媒体专业资源和忠实受众的存量市场。
(二)业外协同优势互补
由所属新闻媒体牵头,部署产学研协同创新,媒体与高校、当地宣传部门等通过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从新闻内容源头抓质量,以研发能力助推市场竞争力,通过顶端创新发力,建设新闻短视频品牌。2020年浙江政务短视频联盟成立,以短视频为手段,讲好“浙江故事”,为各地政府部门提供政务短视频及相关业务的“一站式”服务。2021年4月3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国家(杭州)短视频基地项目正式开工。这是国家广播电视台全面构建“5G+4K/8K+AI”战略格局的重要一环,是总台与浙江加强优势互补、深化合作共赢,共同履行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的重要举措。
二、新闻短视频内容守正与表达创新
(一)需求多元化反推新闻内容守正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指出:“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在新闻主题的选择上,应紧跟时代步伐,抓住发展脉搏,从人民生产生活中寻找特色鲜明、富有正能量的主题,弘扬国家发展主流风貌。“短视频新闻借助专业新闻媒体的优势,能够为受众提供具有时效性和权威性的新闻资讯。”[3]2022年7月15日,人民日报抖音号推出了10条短视频新闻,都具有较强时效性。其中7条以“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调研”为主要内容,主题集中,更易形成和引导新闻焦点和主流舆论。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北京日报抖音号推出系列专辑“姐妹说两会”,从百姓视角解读两会工作报告,使受众全方位走近两会、理解两会,“软传播”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同时,要倾听人民的声音。新闻媒体的短视频通过开通后台留言和评论、转发、点赞等功能加强与受众的沟通,配合使用用户大数据统计,精准地捕捉和预测受众的态度和行为,把握需求,发出代表人民的真实声音。人民日报抖音号发布短视频新闻“习近平宣布:北京冬奥会开幕!”,点赞量高达513万,体现了受众对于冬奥会的期待和高度关注。
(二)形式表达创新提升传播效果
如何将短视频内容制作得更符合新闻传播规律,也是新闻短视频持续发展应重视的问题。新闻短视频不仅要以“短、平、快”的特点发布消息式新闻,还应积极探索短视频平台新闻直播、新闻日志Vlog等记录形式,拉近和受众的距离,全方位记录新闻事件的进程。在技术手段上,新闻短视频也可作为信息技术的实验阵地。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总编辑方埜介绍“封面新闻”在推进全员视频化转型过程中经历了三次迭代。其中,第三次迭代主要体现在XR技术、三维技术的应用上。“有时重大突发、热点新闻发生后,真实的镜头不能抵达全部场景,通过XR和三维技术还原现场,成为复盘整个事件的重要手段。”技术的进步是新闻传播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5G时代的到来直接改变了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正向刺激新闻业、颠覆传媒样态。2019年11月20日,“央视频”正式上线,内容定位以短视频为主,成为我国首个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首先要坚守媒体属性,同时用科技赋能为受众带来全时段、全领域、全链条的服务能力提升。
新闻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影音处理技术,在字幕、标题、配乐等元素恰当运用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动画、特效、图表、设置互动等形式,把控新闻讲述节奏、提升受众阅听体验等,在形式上带来新鲜感,加强传播效果。
三、新闻工作者思维融合创新
随着新闻以短视频的传播方式被受众所接受,这也为新闻主题和内容进一步下沉民间、深耕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了机会。新闻工作者在创作新闻短视频时,要站在短视频用户的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制作出用户所需又感兴趣的新闻内容。
(一)牢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新闻思维,要求新闻工作者将视角聚焦百姓身边,从宏观叙事转变为微观叙事,使新闻内容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从百姓生活小切口,讲述国家发展大故事,在娓娓道来中传递信息、传播思想,弘扬社会正能量。2022年7月12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调研。央视新闻抖音号第一时间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播发多条新闻视频。2022年7月17、18日又推出两条新闻短视频,央视记者走到田间地头和百姓农家,介绍新疆棉花和葡萄种植。这些新闻短视频让受众进一步感受到了新疆农业的繁荣发展,看到了党和政府对新疆优势产业发展的关注和扶持。
(二)更新叙事理念
思维融合创新还应顺应短视频社交化特性,改变新闻叙事风格,呈现生动丰富的新闻内容。短视频非为社交而生,但天生具有社交属性。短视频内容源于生活而“短”于生活,短时间聚焦的接收形式更符合碎片化阅读习惯,从日常记录到专业学习都来自用户所需,更容易引发心理共鸣,促使受众产生讨论、转发等参与行为,而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对短视频的兼容和引流进一步加强了短视频自身的社交属性。基于智能终端的便捷性,用户进入短视频话题时,时间、空间的距离都被线性拉平,提升了参与感,更能激发用户表达自己、寻找同好的欲望。新闻工作者应利用短视频社交便利,创新叙事语态,打开互动窗口,以平等的身份和受众交朋友,从而吸引更广泛的受众主动参与到新闻短视频的传播中来。
新闻短视频以镜头语言的感染力取胜。“镜头语言比相对枯燥的文字具有更强的感染力,短视频新闻制作过程中,主流媒体通过放大局部或细节的方式将新闻的关键点凸显出来,利用细节画面带给用户视觉冲击,增强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4]人民日报抖音号在2022年6月29日“习近平乘专机抵达香港”的新闻中,主体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机场的讲话,同时画面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历次到香港考察的情景,凸显了他与香港民众握手交谈的互动细节,反映了党和政府长久以来对香港民生发展的关切态度。
短视频拍摄的便捷性与贴近性更适合突破传统新闻的第三人视角,记者采用主观视角的报道方式进入新闻现场,用Vlog讲述新闻故事,更利于呈现鲜活的场景,同时使受众更加认可其新闻的真实性。甘肃日报旗下的新甘肃抖音号在7月19日推出一部关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的Vlog。新闻中,从发布会采访准备到进入会场及参会全程都是以记者的第一视角进行拍摄,身临其境的视听代入感增强了新闻的叙事效果。
四、新闻短视频传播渠道融合创新
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如同人体的血管一样,源源不断将信息传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目前,多数新闻媒体在融媒体发展布局上,都以“两微一端”(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为“标配”,并以此为起点链接抖音、bilibili等短视频网站、今日头条等外部平台,在新闻信息发布后第一时间主动铺开网状传播。要充分利用第三方平台扩大传播渠道,提升新闻短视频的影响力,充分发挥短视频的社交优势,通过设置话题引导受众参与互动讨论,增强受众对地方新闻媒体的黏性。[5]
以是否自有为标准,新闻短视频输送渠道主要分为自建平台和专业短视频平台。自建平台包括所属新闻APP和官方网站,如央视频、澎湃新闻、大象新闻等APP。对于专业平台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号、今日头条、抖音官方号等平台的运营上。两大类平台有多种合作模式:如自建平台和专业平台同时输出新闻内容,平行传播;主流媒体作为内容供应方,围绕一个新闻主题或社会热点事件与专业平台短期合作,进行系列报道或连续报道,借用专业短视频平台的渗透力起到引流作用,提高传播效果。2021年底,湖北日报官方抖音号粉丝突破3000万,影响力稳居全国省级党报官方抖音之首。新京报和腾讯合作推出的“我们视频”专注于新闻,集中移动端新闻视频报道。做新闻是“我们视频”的不变初衷,专业优势是保证新闻产出质量的基础,同时发挥腾讯平台优质的覆盖力和网络影响力,打造具有融媒体时代风貌的新闻短视频。
五、结语
媒体数字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媒体积极向短视频领域发展,带动了媒体转型,成为媒体创新的突破口。[6]主流媒体发展新闻短视频业态,要本着守正创新的端正心态,紧抓内容源头高质量输出,在顶端新闻统筹上,利用优势整合多方资源,设置专业生产部门,加强业内业间合作;中端新闻生产中,在内容表达上尝试全新新闻叙事,传播上综合使用前沿技术和富有时代感的表达方式,加快新闻人才融媒体下思维模式创新;终端渠道传播上,应注重自建平台与专业合作并举,以实现网络影响力最大化。主流媒体发力新闻短视频业务对提高综合传播实力、优化网络舆论环境、服务百姓民生、提高公民媒介素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