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建瓯市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2022-12-29张彩兰建瓯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建瓯353100
张彩兰 建瓯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 建瓯 353100
建瓯市辖区总面积4 233 km2,居全省县级之首。共有10个镇、4个乡、4个街道,全市总人口55.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8万人,是闽北畜牧业发展重点县。本文针对当前建瓯市生猪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操性、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对策,从而推动全市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1 建瓯市生猪养殖的现状
全市共有生猪养殖场32家(其中投产31家、在建1家),2021年末生猪存栏15.8万头,生猪出栏20.85万头。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推广良种、标准化示范,建瓯市生猪产业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养殖模式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变,但是生猪养殖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2021年起,低猪价已持续近一年,尤其是2022年春节后豆粕、玉米等原料成本上升,仅由饲料成本变动带来的猪价成本增加了0.3~0.4元/kg,对全市生猪生产冲击较大。再加上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压力大,常态化疫情防控增加了生物安全的高成本投入。建瓯市的养殖场基本是自繁自养模式,今后养猪业的唯一出路就是要坚持高质量发展道路,降低成本,不断提升生猪养殖水平。
2 制约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
2.1 非洲猪瘟疫情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挑战2018年下半年,非洲猪瘟在我国多地暴发,疫情蔓延迅速,生猪存栏量不断下降,生猪养殖场遭受巨大损失。经过当地政府的协同配合、多措并举,2019年下半年,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20年初,正处于恢复期的生猪产业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打击,生猪复养效率降低。如今非洲猪瘟风险长期存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给生猪产业带来很大不确定性,给行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和严格的要求。
2.2 环境政策不尽合理 随着建瓯市生猪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一些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虽然出台了 《建瓯市畜牧业发展规划 (2018-2035年)》,但新建、扩建猪场因为环保规定要求较严格,审批时间长、审核难度大,对环保的推广模式有过多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生猪总量的增长。
2.3 生猪良种繁育体系薄弱 建瓯市虽拥有一家标准化规模种猪繁育场,但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各环节未能形成紧密的纵向关系,种猪企业与养殖场的联系不紧密,导致养殖场不能及时准确地将猪的生产性能及时反映给种猪企业以便其调整育种改良方案。这些问题对全市生猪产业发展造成了极大约束,一方面良种繁育体系薄弱致使生猪体质虚弱,面对病毒抵抗力低下,难以抵挡大规模疫病暴发;另一方面优良仔猪品种缺乏,使出栏的生猪肉质差、体格小,导致建瓯市生猪产业缺乏竞争力。
2.4 养殖分工不明确 全市现有的不同从业群体,养殖分工不够明确。从养殖角度,应根据不同的地形,不同企业的水平,从种猪到母猪、到商品猪,应该要有分工。以从事自己擅长的工种,比如有优势、有专业队伍、技术力量强、资金雄厚的规模养殖场,以养种猪和母猪为主;中小养殖场以专业养育肥猪为主。否则中小猪场今后在生产上会有差距,不管是技术还是整个专业团队,包括很多猪舍的设施设备,可能会不适应今后的高质量发展趋势。
3 建议和措施
3.1 强化种猪品种改良提升 全力推进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健康养殖。在新建、改建、扩建过程中,以品种改良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支撑,培育抗病力强、肉料比高、生产效益好的优新品种,以满足生猪养殖业发展的需要。
3.2 做好猪场的升级改造 加强防疫体系建设和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强化猪舍设施设备的改进和完善,改建及新建猪场配备自动通风、喂料、排粪、温控等设施设备,做到全封闭、自动温控和自动通风,使猪舍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清新的空气,减少氨浓度,以降低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用药,实现健康养殖和食品安全。
3.3 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继续围绕“人、车、猪、肉、料”等重点环节,做好生物安全措施落实,严格落实非洲猪瘟防控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从提供健康的种猪开始,以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生猪运输车辆洗消中心、生猪中转台、饲料中转料塔、猪场净污道、猪场分区分点、封闭式自动控温-自动清粪-自动送料猪舍等)和疫病防控体系作保障,组建一支专业的饲料、种猪、猪苗、商品猪运输车队,配套专业的饲料厂和检测实验室,并向下游的屠宰企业和消费市场延伸,打造和完善区域性健康养猪体系。
3.4 坚持做好种养结合、资源化利用工作 结合建瓯市山多林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场施策,推进种养结合、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要求每个规模养猪场都要有自己的种植产业,或与其他大的种植企业合作,带动周边农户,实现粪肥合理利用。坚持走种养结合、粪肥资源化利用的生态环保型养猪发展之路,促进养殖企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3.5 深化上下游产业链融合发展 在猪场经营方面,大力倡导让猪场建设方、设备供应方、兽医服务队伍、饲料企业、原种场、扩繁场、商品猪场、屠宰企业、肉品销售企业以互相入股的模式进行深入整合,构建成一条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祖代种猪场、配套育肥场、专业饲料厂抱团在一起,融合发展,加快完成全市高质量养猪体系建设。
3.6 积极探索行业协会与银行合作的创新模式发挥行业协会优势,在原来“七部一中心”(育种部、动物营养部、技术服务部、设施设备部、流通部、信息部、对外联络部、培训中心)的基础上,设立金融部直接与银行对接,不断探索金融与企业合作的创新模式。
3.7 完善环保政策,促进绿色环保发展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要坚决杜绝发生“一刀切”和“一禁了之”的现象,适当简化审批流程。环保政策推进了全市生猪产业转型,淘汰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转向绿色环保发展,在发展生猪养殖的同时,能够兼顾绿色环保。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扶持资金,鼓励大众参与环境监督,加快绿色生产技术和粪污处理技术创新,生猪养殖企业要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承担起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