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医疗美容的法律风险及其规范管理

2022-12-29哈书菊刘沫含

关键词:美容医疗法律

哈书菊,刘沫含

(黑龙江大学 法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医疗美容也就是大家口中所说的“医美”,因其技术的复杂性,在操作过程中存在极高的风险性,如使用不合格的医疗产品、不具有行医资格人员的非法行医、操作环境及消毒卫生状况不达标等问题会损害医疗美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大量医疗美容纠纷案件的发生使人们再度关注到医疗美容市场的混乱情况。面对这些医美风险与医疗纠纷应如何应对并解决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疗美容法律风险的基本类型

通常认为,医疗美容是指将医疗技术运用到美容中。按照卫生部《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医疗美容”是指通过手术、药物、医疗用具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技术方式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近几年,国内医疗美容市场正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20年医疗美容市场规模约1975亿元,同比增长11.6%。受疫情影响,2021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增速略有下降,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达3115亿元。[1]随着医疗美容在国内的蓬勃发展,因医疗美容引起的纠纷也必将不断增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医疗美容法律风险各不相同。

(一)由医疗广告引起的法律风险

医疗广告是医疗美容机构宣传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方法。大多数普通消费者都是通过医疗美容广告来知晓美容项目、美容机构等信息。因此,许多商家为了追逐利益吸引大量客户,往往进行夸大美容效果的虚假医疗美容广告宣传,甚至是用欺骗消费者的手段来达到获得高额利润的非法目的。医疗美容机构对诊疗的安全性或者功效性作出虚假宣传,在广告中宣传超出相关医疗器械注册证上批准的治疗范围等行为蒙蔽消费者,用类似于“无创无痛”、“安全有效”,“带给你舒适的变美体验”等词语打消人们的顾虑,用断然性的语言或者保证的内容对医疗美容项目的功效、安全性进行宣传以吸引消费者。而这些医美广告的宣传内容大多存在与实际情况不符、发布时未经审查、未按卫健部门核准的内容发布等情况,由此引发了大量医疗广告法律风险引起的纠纷。

(二)由医疗美容合同引起的法律风险

由医疗美容合同引起的法律风险,是指提供医疗美容服务的机构与消费者之间因履行合同而引起的民商事法律合同纠纷,主要包括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与合同无效两种情况,也包括合同约定不明确等风险类型。如美容效果未达到合同标准、双方未按约定履行义务等。与此同时,在进行医疗美容服务时,当医疗美容服务者不具有相关医疗美容资质时,其所提供的医疗美容服务行为被法律法规所禁止。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医疗美容服务合同属于无效合同时,就会被认为是自始无效。另外,在提供医疗美容服务时,医疗美容合同的法律风险还包括医疗美容服务者未履行充分告知的义务,故意隐瞒自身存在的资质问题。现实生活中,由医疗美容合同法律风险引起纠纷的案件类型是多种多样的。

(三)由医疗侵权引起的法律风险

医疗美容侵权所侵犯的权利可大致分为知情同意权、身体健康权、隐私权。医疗美容行为归根究底是医疗行为的一部分,因其本身的高风险性特点就会使得医疗美容侵权现象不可避免。首先,作为一种有选择性的服务,医疗美容过程消费者应当具有知情同意权,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纠纷是由于医疗美容服务者未能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而导致消费者不能有效地行使知情同意权,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同意权;其次,医疗美容服务者操作不规范、或者是医疗机构没有相关资质违规操作等导致消费者容貌受损甚至危及生命,事实上侵害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另外,有些医疗美容机构为了达到现身说法的宣传效果,在未经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暴露消费者个人信息,进而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如未经消费者本人同意私自把其美容照片在网络上或者其他宣传媒体上进行商业性宣传。

二、医疗美容法律风险的主要症结

(一)医疗美容行业的特殊性

目前,我国医疗美容行业在管理上不规范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归根到底是由于医疗美容的特殊性决定了该行业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

首先,区别于日常生活的美容手段,医疗美容具有创伤性及高风险性。在日常生活中的美容手段比较温和、保守,而运用了医疗技术的医疗美容隶属于医疗手术,只要是手术就会有一定的风险。几乎所有的医美手术都会有创伤和并发症。医疗美容的术后效果受较多因素的影响,如仪器的专业性、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不达标或操作技术不规范、使用材料的不同特性、操作环境的卫生水平,甚至是术后恢复不注意。这些因素环环相扣,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就会导致医疗美容消费者留下疤痕或者引发细菌感染,轻则容貌受损,重则危及生命健康;除此之外,医疗美容需要具备技术的精细性和操作的专业性。医疗美容在操作过程中有则极高的专业度。进行操作的医生都要考取相应的资格证,并经过的相关的职业培训。如医生要有《医师资格证》和《医师执业证书》,护士要有具有护士资格,并经护士注册机关注册。日常生活美容的风险大部分可以依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费者保护法》)得到解决。《消费者保护法》的主要调整对象是:因生活范畴需要而购置商品或者接受某种服务而产生的生活消费关系。[2]而无论是在主体资格、操作技术和方法上,医疗美容本质上是医疗行为的一种,与普通的生活消费均有很大的差异存在。“医患关系不是一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简单交易,而是以生命健康为代价建立起来的高度协作的信任关系,不能简单地用一般的消费合同来衡量。”[3]因此,适用《消费者保护法》解决医疗美容领域的风险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其次,区别于普通的医疗行业,医疗美容行业具有很强的自我选择性和相对高的自由度。普通的医疗行为服务对象是身体患有疾病的病人,患者前往医疗机构的诉求是缓解病痛、治愈疾病,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医生,患者的可选择的空间较小;而医疗美容行为服务的对象通常是非病理性病人,其诉求是改善自己的容貌或者体态,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消费者本身,因此,其有充足的选择空间和自由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我国医疗损害的归责原则为过错原则。相对来说,过错责任原则——合理注意义务违反说——过程义务(结果不担保)说这一条线尊重了医学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多元性,从医疗机构的角度而言无疑是有利的。[4]但是,在医疗美容服务中,医疗美容消费者是受到医疗美容术后效果的吸引而接受服务,消费者会与医疗美容机构就术后达成的效果进行约定。因此,相较于普通医疗行为,医疗美容消费者更关注术前约定和术后效果的吻合度。因此,医疗美容的法律风险适用医疗损害责任的规定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医疗美容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救济路径必须审慎思考,而不是直接套用《消费者保护法》或是《民法典》中侵权责任编的相关规定予以适用。

(二)医疗美容消费者的权利保护意识不强

医疗美容消费者的法律意识不足,也是导致纠纷发生时权利难以得到保护、救济的原因。首先,在进行医疗美容前,大部分医疗美容消费者对该医美项目的信息和内容并不了解,缺乏与医生充分沟通,有些甚至不知悉该项目的风险性与禁忌症,因此会对该项目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盲目的期待。其次,在签订医疗美容合同时,并未仔细阅读相关条款是否合理。医疗美容机构是否具有相关营业资质、操作的医师是否具有相关资质、以及场所消毒卫生是否达标等重要问题并未进行如实查证,而医疗美容服务资质等事项属于合同中的重要事项,纠纷发生后在过错行为的责任分配上,对这些问题的忽视即对重要事项未尽到审慎审查义务会使医疗美容消费者在纠纷中处于不利地位。另外,在操作结束后医疗美容相关后遗症以及副作用并非立刻显现,留好相关诊疗记录以及发票存根也是医疗美容消费者进行维权和自我保护的重要一环。而有些医疗美容消费者缺乏对医疗美容项目相关发票等证明的核实,有些医疗美容消费者甚至忽视对发票等证明的索要。

(三)全面规范医疗美容法律制度的缺失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医疗美容消费群体的数量正在快速增长。2019年,中国的医美产业年收入达到270亿美元,占全球的五分之一,每年增长29%。到2023年,将达到480亿美元。近些年来,接受医疗美容的群体不断扩大,不仅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还逐渐有低龄化的倾向,2020年,中国61%的医美顾客年龄在16到25岁之间,90%的顾客不到35岁,其中85%是女性。[5]2021年,我国相关部门陆续针对医疗美容行业规范化管理出台了系列举措:2021年6月10日,《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由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此规定的目的是对整个医疗美容行业的美容机构发布的广告和服务信息;7月30日,关于禁止开展“小腿神经离断瘦腿手术”的通知由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6]8月11日,国家药监局正式发布了题目为《科学认识“刷酸”美容》的文章,警醒并提高公众对于“刷酸治疗”的风险性的认识;11月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官网上正式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对制造“容貌焦虑”等9种情形予以重点打击;11月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外发布关于征求《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调整意见的通知,对含透明质酸等材料的起到保湿、补水、改善皮肤状态等作用的产品,拟按照III类器械监管。

尽管我们国家出台了很多有关医疗或者医疗美容的法律法规,但针对于医疗美容行业来讲,这些制度缺乏统一性和全面性,并没有针对医疗美容形成专门的、系统性的法律制度,尤其是在法律层面还没有专门规定。对于医疗美容消费者权利的救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是较大的制度障碍。例如,卫生部《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只对医疗美容行业内部进行了规范,并未对医疗美容服务纠纷做出相关的具体规定。近些年医疗美容行业发展迅速,这部2002年由卫生部制定的部门规章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所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可以说,我国在医疗美容的法律规制上空白还较多,对医疗美容消费者存在救济不到位、不充分的情况。医疗美容相关规定只零散的分布在一些单行法律法规中。这种情况下,依靠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的不同法院可能相似甚至是相同的案件进行不同的分析判断,对于法律的适用和审判结果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我国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侵权责任编也没有针对医疗美容的特殊规则,因此特殊规则的缺失是医疗美容纠纷消费者的权利难以得到及时有效救济的原因之一。

三、防范医疗美容法律风险的建议

医疗美容的产业链极其复杂,从操作的医师护士到操作机构,从应用的药剂到使用的仪器都需要获得相应的资质,经过专业的审核或培训。在现实生活中,医疗美容行业内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现象:首先是整个行业的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商家鱼龙混杂,缺乏专业资质的机构以及个人混迹其中企图获取更多的暴利;其次是医疗美容的收费和定价上差异较大,同样的项目上价格的差异高达几千甚至上万。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投诉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5年间投诉量增长近14倍。[7]〗医疗美容投诉案件快速增长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那么我们应在面对这些医疗美容法律风险时,应采取何种措施和建议进行规范与完善呢?

(一)制度规范方面

首先,针对医疗美容行业制定专门的法律。加强制度化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仅能为受害者提供充分的保护,更能对违规者进行惩罚、警示和教育。因此,出台医疗整形美容的新标准,加强对医疗美容行业的制度化管理势在必行。

医疗美容行业有其独特性,既不能把它完全等同于普通的医疗行为,也不能把其简单片面的看做是生活型消费,因此对于现行医疗美容纠纷中适用的《消费者保护法》以及《民法典》中侵权责任编的医疗侵权责任都只是权宜之计,并不能在发生纠纷时对医疗美容消费者的权利进行全面的保护,因此制定并出台针对于医疗美容行业的专门的法律法规十分必要。

医疗美容行业正呈现着蓬勃发展的趋势,医疗美容消费者的群体也在不断的扩大。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医疗美容纠纷案件数量会成倍数的增长。面对这些医疗美容法律风险,不仅对于完善并出台专门针对医疗美容行业的法律十分必要,医疗美容行业内的操作标准制定也势在必行。医疗美容行业内部可以构建专业的医疗美容鉴定制度,由医疗美容行业协会建立统一的规范和准则。这不仅方便医疗美容机构的设立管理,同时在医疗美容机构接受手术受损时,医疗美容消费者可以到医疗美容行业协会进行鉴定,根据专业化规范和准则得到结论,大大缩短了认定的时间、提升了认定的效率,使医疗美容消费者的权益可以得到及时的维护,毕竟“迟来的正义非正义”。医疗美容行业内外的制度和法律的完善使得医疗美容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得到有效的救济,为其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制度。国家卫健委、网信办、公安厅等8部门于2021年5月28日联合印发了《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该方案出台的目的是进一步严厉打击非法开展医疗美容服务行为,为遏制医美“乱象”提供了制度化管理的依据,是医疗美容行业安全的又一有力依托。因此,在我国规制医疗整形美容市场的新的标准应该尽快出台,这样医疗美容行业内的纠纷发生概率才会不断的降低和减少。

其次,考虑发展医疗美容行业内的公益诉讼制度。医疗美容行业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就医者处于弱势地位。尽管从形式上看,医疗美容就医者和服务者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拥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但在实务中,医疗美容具有知识复杂且专业、品种繁多冗杂的特性,医疗美容从业人员有着丰富的经验、医疗机构经济实力强大、大量的医疗美容广告在宣传时只夸大医疗美容术后的效果,对于侵入性的手术风险避而不谈等现象的存在使得医患双方存在着严重的地位不对等性,就医者实质上处于弱者地位。部分医疗机构不按规定书写病历或者病历不给到就诊者,以致发生纠纷后,就诊者要颇费周折地搜集证据来证明就诊事实,维权难度极大。[8]

医疗美容行业内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发展国内法治的建设,也有利于现实生活中难题的解决、社会的秩序和公共利益的维护。保护公共利益是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主要目的,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他提到:“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司法权力配置的完善和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9]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医疗美容领域内建立起公益诉讼制度不仅有丰富的国内理论支撑,更有国外的先进经验可以借鉴。随着医疗美容的普及化和大众化,接受医疗美容者受到侵害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顺应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这一群体的数量正在以不可忽视的速度快速增长。2019年,中国的医美产业年收入达到270亿美元,占全球的五分之一,每年增长29%。到2023年,将达到480亿美元。[10]近些年来,接受医疗美容的群体不断扩大,不仅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还逐渐有低龄化的倾向。2020年,中国61%的医美顾客年龄在16到25岁之间,90%的顾客不到35岁,其中85%是女性。因此为了保护公众的利益,在医疗美容领域内设立公益诉讼制度是切之可行的。

(二)实践管理方面

首先,医院及相关的医疗美容机构应做到诚信经营。严格管控机构内医疗美容广告的宣传,遵守不虚假宣传的准则、反对行业欺骗的发生。“安全问题”永远是医疗美容领域内重要的主题,医疗机构应“关注生命安全,维护医疗质量”,把对消费者的关爱作为其经营的标准。此外,医疗美容机构的医师应遵循医学伦理原则和职业道德。把“依法执业,安全塑美,遵循科学规范”作为其执业理念,不断加强自身的医疗美容专业修养,系统学习美容外科理论和临床训练,对医疗美容消费者负责,重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降低医疗美容风险发生的概率。

其次,医院及医疗美容服务机构应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我国医疗技术水平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我国应确保医疗美容行业医务人员都具有法定的从业水平。相关监督机构严格把控医疗美容机构的市场准入标准,对于医疗美容的相关从业者制定针对性的、详细的培训计划。除此之外,以国家医疗委员会为代表的监管机构可以依照法律统一的规定在网上随时提供所有医疗美容医生的职业许可状况,并及时通报相关的纪律处分情况。从源头上严格把控从业人员相关资质的审核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及时公布相关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的资质以及违法处理的情况,最大限度的预防行业乱象引发的医疗美容法律风险。

另外,医疗美容消费者者应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在选择医疗美容项目之前,应充分了解该医美项目的信息和内容。医疗美容消费者如果对自己所做的医美项目的相关信息了解不充分,就会对该项目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盲目的期待。这是十分不可取的,医疗美容消费者应对医疗美容广告中所宣传的效果和功效持保留态度,不轻信医疗美容机构服务者等人员的一面之词,进行医疗美容之前应去靠谱、有资质的医院面诊,多方听取意见,综合进行考量所要选择的医疗美容项目是否真的适合自己,是否还有更优的选择。毕竟医疗美容在严格意义上划分也是医疗行为的一种,每个项目都有其固有的风险性。“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充分性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每个项目的信息以及特点,才能作出最优选择真正满足自己的需求;在了解基础信息之后,查看医生以及医疗美容机构的资质,确保其有资格开展和操作相关医疗美容的项目。在医疗美容操作完成后,也不要掉以轻心,医疗美容相关后遗症以及副作用并非立刻显现,留好相关诊疗记录以及发票存根也是医疗美容消费者进行维权和自我保护的重要一环。

规范医疗美容行为,降低医疗美容的法律风险,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是我国法治道路建设过程中不能回避的时代话题。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各领域内的法治建设,医疗美容行业内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出台。我们有理由相信,医疗美容行业管理回归到法治轨道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美容医疗法律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透视环保美容热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美容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美容须防被“种草”
挽脸美容在台重获青睐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