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体性视角的毛泽东自由观及其价值探赜
2022-12-29桑业明
桑业明,何 鑫
(长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毛泽东一生始终为追求自由、为实现中国人民自由而奋斗,并在追求自由的实践中形成了对自由的独特看法,经典性界定了“自由”定义,创立了毛泽东自由观。毛泽东自由观也成为学界研究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话题之一,并产生了大量、丰富、有见解的成果。然而,有意识地专门从整体性角度研究毛泽东自由观的,却不多见,更多是在研究中透露出这样的思想——毛泽东自由观具有整体性,但却没有明确地表达出来。事实上,明确从整体性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才是十几年的事,随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全面推进,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更有了迫切性。在此意义上,研究毛泽东自由观整体性正是为了适应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需要。
一、整体性:客观属性与主观方法的有机统一
关注事物的整体或整体性是思想界一直以来的重要话题之一。古有亚里斯多德提出关于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1]263问题,近有黑格尔提出“全体的概念”[2]283,现当代则有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萨特(整体历史观)、大卫·雷·格里芬(整体自然观或整体生态观)等。马克思主义者从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角度,揭示出事物之间具有整体性的根源,指出任何事物具有“总体性”或“统一性”或“集合体”等,而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更是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内容而被高度重视。现当代,人们高度视整体性问题,更是受到了系统科学发展的影响。系统科学的发展揭示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以系统方式存在的,不仅事物本身内部自成系统,而且与其他事物又构成新的系统。这要求我们必须从系统的、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改造对象。何谓整体性?我们认为整体性是事物的基本属性,就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统一特性。
将整体性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应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近十几年来兴起的重要热点之一。事实上,关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和人们反思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大组成部分之间关系,以及如何全面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内在含义有紧密联系。然而,对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含义,学界还是有较大争议。如张雷声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应该从逻辑与历史、共时性与历时性、宏观与微观等三大统一的视角去把握。[3]20-25赵家祥教授等则从马克思主义产生条件、理论渊源、理论体系内容和经典著作等方面考察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4]81-83顾钰民教授则认为整体性不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应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去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5]40-42等等。上述争议至少反映出:其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整体性,其二,整体性是研究事物的重要方法。(尽管顾钰民教授不认为其是一种独立的方法,但却认为其是研究事物的重要方法。)基于此,我们认为,整体性既是事物的客观属性,也是研究事物的重要方法,是客观属性与主观方法的有机统一。
首先,整体性是任何事物都具有的客观属性。整体性是事物本身的特性,根源于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整体性是事物固有的客观属性,是指事物自身内部以及与其他事物之间相互联系所表现出来的统一整体性。其具有以下四方面含义:一是内容结构上的完整性,即事物具有的内在结构上的完整性。也就是说,任何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不同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组成一个整体。二是发展历程上的集合体,即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尽管这一过程会因不同事物而呈现出时间长短不一的差异),是“发展过程的集合体。”[6]250三是中心主题上的不变性,即任何事物其存在的时间内,在自身扬弃发展过程中保持自身性质不变的特性。四是来源影响上的渗透性,即任何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吸收了其他事物合理性因素,并对周边事物以及后来新产生事物产生影响。其次,整体性方法是研究事物的重要方法。所谓整体性方法是指以整体性为中心范畴,通过研究事物的整体性从而把握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从性质和地位看,整体性方法应归属于哲学方法中的整体和部分的方法以及系统论方法范畴。整体和部分的方法以及系统论方法是从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角度研究事物,而整体性方法则强调从全局、整体、系统相干性角度研究事物。最后,作为属性的整体性与作为方法的整体性是有机统一的。第一,作为事物属性的整体性是整体性方法的客观基础。如果没有事物整体性属性,整体性研究方法也就无从谈起。这是整体性方法的客观来源和体现。第二,整体性方法是深化认识事物本质的重要途径。认识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实质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把握现象越丰富、越全面、越系统(一句话,越“整体”),则越有利于把握事物的本质。整体性方法就是通过全面系统把握事物整体,从而掌握事物。因而,整体性方法是我们把握事物本质的重要方法。
任何事物都具有整体性。整体性是事物普遍存在的客观属性。从整体性角度考察研究事物是整体性方法的基本要求。毛泽东自由观整体性是毛泽东自由观的主要观点之间相互联系,以及与其他思想观点之间相互联系表现出来的统一特性。将毛泽东自由观置于整体性视域内进行研究,把握其整体性科学内涵和当代价值,是基于毛泽东自由观整体性客观属性研究毛泽东自由思想的重要方法。毛泽东自由观整体性与从整体性角度研究毛泽东自由观有机统一于毛泽东自由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的过程中。
二、整体性视角下毛泽东自由观的科学内涵
毛泽东自由观整体性是毛泽东自由观的基本属性。从整体性角度研究毛泽东自由观,即意味着需要把毛泽东自由观看作一个整体,既需要考察其和其他思想观点的关系,也需要考察其自身作为一个整体的发展情况,还需要研究整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以上几方面考察,笔者以为,毛泽东自由观整体性的科学内涵主要展开在以下几方面:
(一)理论形成上的全面性
毛泽东自由观整体性首先表现在理论形成渊源上的全面丰富性,即毛泽东自由观的理论渊源既直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也充分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中自由思想,同时也扬弃了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第一,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毛泽东自由观直接而重要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毛泽东自由观的重要基础,而毛泽东自由观则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对此,学界论证较多。如苏有等专文《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继承与发展》,对此展开论证。[7]116-126本文这里不过多论述。第二,毛泽东自由观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由思想。很多人以为,“自由”这一词来源于西方民主自由思想,其实不然,早在中国古代,就已有自由之思想。如老庄之学“追求自由逍遥,无为而治”、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儒道释对于“逸”的理解和“逃”掉尘世间的争执与羁绊[8]1-16等,都具有自由的思想。毛泽东的自由思想之形成深受中华传统文化中自由思想影响。毛泽东说过“我熟读经书, 但我不欢喜那些东西。我所欢喜读的是中国古时的传奇小说, 尤其是关于造反的故事。”[9]受传统文化中自由思想之影响 ,少年时期的毛泽东就曾多次反抗父亲的专制,表现出对个人自由的追求。然而,毛泽东对自由的追求不仅于个人层面。事实上,受马克思主义影响,毛泽东是将个人自由追求与中国人民自由相结合,确立了一个伟大目标,即“为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而斗争,让自由的阳光洒遍中国大地。”[10]211第三,毛泽东批判吸收了西方文化中的自由思想。近代西方用大炮打开了中国大门,自由主义观念在内的各种思想随之传入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运用自由思想进行中国社会改革和革命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如胡适宣扬“个性解放”的自由,强调进行社会改造时要养成一种“批判的态度”和培养“科学的精神”等。毛泽东也深受这一时期种种思想(包括西方自由思想)的影响。湖南省立图书馆时期,毛泽东阅读了《原富》《法意》《天演论》等世界名著,并认真、批注了《伦理学原理》。可见,毛泽东自由观的形成同样受到西方文化中的自由思想影响。当然,毛泽东自由观是上述三方面思想理论综合作用的结果,三者不可或缺,但地位又是不同。其中,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毛泽东自由观的最直接理论来源,中华传统文化自由思想是毛泽东自由观形成的现实土壤,西方自由主义思想是毛泽东自由观形成发展的必要营养成分。正是在上述三方面综合作用下,才形成了坚持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扎根中国传统自由思想、反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毛泽东自由观。
(二)发展历程上的集合性
毛泽东自由观发展历程上的整体性,即毛泽东自由观在发展上是“过程的集合体”。也就是说,毛泽东自由观不仅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而且其产生出来后始终处于发展之中。这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毛泽东自由观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毛泽东在自身生活实践以及从事革命实践过程中,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结果。就此而言,毛泽东自由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实践产物,也可以说毛泽东自由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的阶段性产物(在此意义上,毛泽东自由观整体性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的整体性体现)。第二,毛泽东自由观自身在发展过程上具有整体性。毛泽东对自由问题的认识历经了从追求个人自由向追求国家和民族自由的发展过程。年幼时的毛泽东追求个人自由,反抗父亲的专制;走上革命道路后的毛泽东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则致力于“为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斗争”[11]357-361;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毛泽东则致力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推动新中国朝向独立、自由、富强等发展。如果说,年幼时毛泽东反抗父亲的专制,体现的是毛泽东对个人自由的追求;那么将这种对个人自由的追求坚持下去,并与民族自由和国家自由相结合,致力于实现国家、民族自由,则充分地体现了毛泽东对自由问题的自觉,将对自由问题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可见,毛泽东对自由问题的关注和坚持从没有停止,并将自由与国家、民族相联系,提出自由是中华民族建设和追求的重要目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毛泽东自由观。第三,毛泽东自由观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获得了深化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性的具体体现,是理论作为过程集合体的应有之义。毛泽东自由观的继承发展主要表现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对毛泽东自由观的继承发展。三个层次或三个阶段毛泽东自由观的发展,构成了毛泽东在发展历程上“集合”性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否认或忽视毛泽东自由观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继承和发展,就无法理解毛泽东自由观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一脉相承的内在关联,这样既抹杀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也会毛泽东自由观置于“无源之水”的发展境地;如果否认或忽视毛泽东自由观的自身发展,看不到其自身也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则容易看不到毛泽东不同时期关于自由观点的差异性,导致或者趋同(无差别)或者关注其中一点去理解毛泽东的自由观点;如果否认或忽视毛泽东之后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对之继承发展,则就会在事实上否认了毛泽东自由观的当代价值,或者说也在事实上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否定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性。因此,无论任何一种情况的出现,都意味着在对待毛泽东自由观问题上是用一种孤立静止片面的形而上学观点而不是用辩证法的观点对待毛泽东自由观。
(三)内容结构上的有序性
毛泽东自由观在内容结构上的有序性是指毛泽东自由观的具体观点上的相互联系构成了结构体系上的完整有序性。第一,毛泽东自由观具有理论内容的完备性或多样性。毛泽东不仅界定了什么是自由,而且还指出自由涉及到“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思想、信仰和身体”等各个领域的自由。[12]1070更指出了自由对于人的重要意义,认为人应该通过实践实现自由,并说明了社会革命实践在自由实现的重要作用等等。第二,毛泽东自由观在内容结构上具有层次分明性。毛泽东自由观在内容结构上层次非常分明:核心层次是自由的本质,即关于什么是自由的一般性概念界定。外显层次:各个领域的自由具体表现。实践是实现自由的根本途径。人民是自由的主体,而人民自由则是自由的根本内容。这样毛泽东自由观就形成了围绕什么是自由,以及如何通过革命实践实现人民自由为中心的内容丰富、结构完整的整体理论体系。第三,毛泽东自由观在理论体系上具有逻辑递进性。毛泽东的自由观以什么是自由(即自由的本质)为逻辑出发点,指出在不了解事物必然性、没有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人的盲目状态即处于不自由状态。获得自由的前提是认识和掌握必然,必然就是自由的限度,进而即意味着自由是有条件的,是建立在必然性基础上。所以,只有掌握必然性越精确,自由程度就越高。至于如何实现自由,则需要通过“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实践,而且也只有实践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这样就必然会得出“实践是自由实现的根本途径”的结论。因为,实践能够使必然性由“自在”转化为“为我”,但这种转化不是自主完成的,是需要改造世界的主体充分发挥能动性才能完成的。可见,毛泽东自由观从自由的本质的规定出发,符合逻辑地论证了自由的发展和实现等系列问题,从而构成了毛泽东自由观在理论内容上的逻辑递进性。
(四)思想主题上的一致性
始终围绕人民为中心去谈自由问题,是毛泽东继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体现,也是毛泽东在自由观问题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的重要体现。它既是毛泽东自由观最鲜明特色,也是毛泽东自由观在思想主题上整体性的重要体现。第一,始终强调人民群众是自由主体。自由是人的“自觉自主”状态。这意味着,一方面人是自由的主体,然而作为“自由”主体之人必须是“现实的人”,而这样的“人”必然是从事“认识必然”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人。由于自由的每一次实现都意味着人向“必然王国”的迈进,因而实现自由即表明社会获得了发展。所以,这样的“人”又是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人”。因此,具有这种性质的“人”只能是“人民群众”,故从根本上说,自由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另一方面,自由又是人民活动追求的价值目标。作为一种“自觉自主”的状态,自由是人之存在和发展始终追求之目标。人通过自身活动,使自身摆脱外在局限性(即认识和掌握必然,改变外在条件使之适合人之所需),获得一种“自在”状态。所以,人的发展实质就是通过认识必然、通过实践不断获得“自在”状态的实现自由过程。因此,人通过“斗争”摆脱外在束缚不断获得“自身解放”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获得自由的过程。在这一意义上,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任务,就是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就是为了实现中国人民的自由。而对广大中国人民来说,没有自由,被束缚的个性如不得到解放,就不会有民主主义,更不可能有社会主义。[13]4-6第二,始终把实现中国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而奋斗。人的自由发展,特别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即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最高理想。中国共产党对实现中国人民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始终。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致力于中国人民“站起来”的自由而奋斗;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又致力于追求中国人民富起来和中华民族“强起来”。总之一句话,毛泽东一生中,可以说是从没有放弃,而是始终致力于中华民族的强盛和中国人民自由在努力着。第三,始终强调在实践和认识的统一中实现自由。自由是人类永恒主题。如何获得自由?马克思主义者反对在自由问题上的宿命论和唯意志论,认为自由不是意志、思想或精神上的“任性”,没有对必然的掌握同样不能获得自由。自由之获得取决于认识必然的情况以及改造世界的情况,即取决于认识条件和实践条件。自由是认识必然和改造世界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毛泽东所说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之原义。置言之,毛泽东所说的自由是指在实践和认识相统一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自由,缺少任一方面都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毛泽东强调为了获得自由,对于自然,要通过自然科学了解、改造自然;而对于社会,则要通过社会科学了解社会、改造社会,进行社会革命。[14]269
三、整体性视角下毛泽东自由观的当代价值
整体性方法论具有的意义不同于事物本身静态研究意义。毛泽东自由观体现在毛泽东思想的各个方面,贯穿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始终。其内涵丰富,方法独到,具有独特的时代特点。研究毛泽东自由观整体性,不仅是毛泽东自由观研究深化要求,更在于通过在毛泽东自由观整体性研究中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科学内涵,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强有力的反对自由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
(一)促进了实践推进以自由为主线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发展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是近十几年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学界已经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但正如陈晏清教授所指出的那样,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需要研究 “实践推进”[15]51-56。如何“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我们认为,要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实践推进”,不仅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而且重要一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理论成果进行深入学习和把握,特别是对新的理论成果中关于某方面的基本观点进行深化学习和把握。在具体内容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把握事物整体性是整体性方法研究的内在要求。因此,从毛泽东自由观整体性角度去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实践推进”是整体性研究马克思主义方法的重要体现。
自由既是人类社会的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致力实现的根本价值目标。简而言之,自由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条主线。把握住这一主线,既能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也能在具体内容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从发展进程上看,毛泽东自由观是直接来源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整体性实践推进特点,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取得理论成果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特性。而从具体内容上看,毛泽东自由观在内容上是归属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范畴。这即意味着毛泽东自由观在整体性质上的马克思主义特质及其与马克思恩格斯自由观、列宁等自由观是同一范畴归属,也意味着毛泽东自由观在内容上与他们之间的直接联系特性,从而说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在内容上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得到丰富的,为我们在“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方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支撑。
(二)提供了整体性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理论体系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其整体性科学内涵。毛泽东自由观整体性重要的价值意义在于提供了基本的方法:一是坚持理论认识与实践统一的方法。任何理论性认识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实践,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毛泽东自由观认为,自由是认识必然和改造世界,即理论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如果说“认识必然”是理论认识的产生,那么运用“认识必然”产生的理论认识去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就是实践过程。这样,实现自由转变为运用理论改造实践并获得成功。这一方法论告诉我们,理论的整体性体现在该理论正确把握了对象,并运用获得的认识结果改造对象从而取得成功。从这一点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正是表现在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并运用这一认识结果去指导改造中国社会现实而取得巨大成就。二是以人民至上为主题或中心线索的认识方法。以实现中国人民自由为思想主题是毛泽东自由观整体性的重要内涵和体现,它既贯穿于毛泽东自由观始终,构成我们把握毛泽东自由观的中心线索和主题思想,也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科学内涵的中心线索和主题,即以人民至上为中心线索和主题精准把握其整体性科学内涵。这意味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本真意义就是要实现中国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民至上原则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各个方面的根本立场,也是根本价值追求。从任何角度都不能很好做到精准把握其科学内涵,只有坚持人民至上为中心线索,方能做到精准把握。
(三)提供了反对自由主义思潮的锐利思想武器
自由一直都是人类的主题。及至近代,自由更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核心,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发挥了巨大进步作用,并在西方世界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形成了一股被称为自由主义的思潮。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一些自由主义者又乔装扮成马克思主义者,以马克思主义面目去做非马克思主义之事。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建立及其发展,始终伴随着反对自由主义,即使在今天自由主义也没有消停,还在兴风作浪。[10]211毛泽东承继了马克思主义反对自由主义的任务,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自由主义。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详尽分析了自由主义种种表现、实质和危害,要求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精神,克服消极的自由主义”[16]38-39,将之从革命队伍中消除去。毛泽东自由观以及关于反对自由主义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反对自由主义思潮的锐利思想理论武器。首先,毛泽东自由观在自由问题上坚持了可知论,反对了自由主义认识论上的唯心论和不可知论。自由主义者将理论看成是精神的产物,在感觉之内把握外在,其最终走向唯心论和不可知论而不可避免。毛泽东强调自由首先需要认识必然,这就在自由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和可知论,从而在自由的本质问题上强有力地反对自由主义者的错误观点。其次,毛泽东自由观坚持了自由的客观条件性,反对了自由主义在自由问题上的主观随意性。毛泽东认为,只有在掌握必然中改造客观世界,才是“自由”。这即是说,自由是有条件的。它包括认识(认识必然)以及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两大方面。正因为认识是对变化的客观世界认识,是发展的,才为人们追求自由、实现自由提供了可能。而自由主义者却认为“历史总是在主观意志的驱动下进行的。”[17]4这种建立在“主观意志驱动”下的自由观,必然会强调每个人的自由都取决于个人主观意志,随个人主观意志变化而改变。这种自由观就在事实上否定了自由的客观条件性,而强调了自由的主观随意性。自由主义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实际生活中有多种表现,其危害也是非常巨大的。对此,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中专文进行了分析,并号召全党同志都要认清自由主义的实质,反对自由主义。最后,毛泽东自由观在实践观上坚持了实践辩证法,反对了自由主义在实践观上的虚无论。毛泽东自由观强调自由的实现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过程。然而自由主义者则脱离社会实践,从主观意识、观念出发,否定客观存在和实践,将自由的实践诉诸于意识的发展,从而不可能找到实现自由的最终途径。
综上所述,自由不仅仅是一种“自觉自主”的状态,也是一种随着认识和实践活动而由较低向较高状态演进的过程。人的自由及其实现正是在人不断突破既有认识限制,使“自由”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更高程度状态的演进过程。“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根本表达。[18]74-79党的百年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追求自由实现的历史。这一历史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特点、完成的任务不同,但却始终围绕中国人民自由和解放这一主题而展开的。毛泽东的自由观始终以人民的需求为依据,立足中国实际,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发展事业,为中国人民实现自由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正是在致力于中国人民自由和解放的奋斗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因此,从自由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开辟出来中国人民全面自由发展之路;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改造中国社会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特点的人类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人民实现的更自由的一种社会状态,其是综合性的,而不是单一的,即实现的中国人民自由是更全面的而不是侧重某一方面的自由。实现人的更全面性的自由是必然趋势。因此,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人类迈向自由全面发展阶段发展的重要阶梯,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