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湖县产业发展战略定位与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2022-12-29太湖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范学华

区域治理 2022年13期
关键词:太湖县旅游发展

太湖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范学华

一、太湖县现状

(一)位置优越,是连接区域的重要载体

太湖县地理位置优越,对外交通联系方便。太湖县地处合肥都市圈、南昌都市圈、武汉都市圈三圈交界,并位于G50绿色发展走廊,随着105国道横贯太湖县城、太蕲高速开工推进、京九高铁建成、武杭高铁谋划建设后,太湖县区位交通条件显著提升,产业发展迎来窗口期。

(二)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土地资源相对匮乏

太湖县地表水资源丰富,有安徽省四大水库之一的花亭湖水库,还有长河、羊角河、同义河等。地形低缓,地表水发达,雨量较充沛。矿产资源总体分为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目前大多数非金属矿仅处在初步开发或准备开发阶段,开发潜力较大。金属矿主要有铁砂、赤铁矿、钛铁矿、铅锌矿、铜矿、金红石、锆石以及镍矿。贮藏较为丰富为铜矿,在各乡都有较大储量,很多矿点为C2级铜储量。

在全县土地中,耕地面积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7.06%,同时,全县域土地后备匮乏,自然保留地1194.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59%。全县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2299.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07%,人均占地近220平方米,远远高于国家标准的上限150平方米,若以上限计算,则居民点的存量潜力约有3899.16公顷之多。从县域土地资源储备来看,全县土地后备资源匮乏,需要在现有土地基础上合理利用,优化结构。

(三)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太湖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主要分为禅宗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三大系列。其中,禅宗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最为深厚,现存大小寺庙遗址近百处,灿若繁星。拥有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五千年文博园等景点,年接待游客超百万,被媒体评为中国十大文化旅游景区。国家 AAAA 级风景名胜区花亭湖、济宗祖庭海会寺,人文历史悠久,是皖江城市带及皖西皖南地区放松身心、朝山问祖、禅宗文化休闲旅游的热点区域。

(四)综合实力稳步增强,产业特色日益凸显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5年翻了一番;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2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8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0.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2017年实现企业主板上市零的突破。在2019年安徽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中名列C类县第六名。

首位产业加速发展,功能膜及延链企业增至59家,年均产值增长30%左右,获批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工程、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膜都产业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战新、高新企业数量分别达40家、35家,年均产值增长均达20%左右。文旅融合步伐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效明显,年接待游客量突破500万人次,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稳定,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逐步形成,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序推进。

二、太湖县各产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成就

(1)发展趋优

“十三五”期间,太湖县经济体量不断壮大,从2016年GDP总量106.3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20年GDP总量198.12亿元人民币,在安庆七县市的排位由第五位上升到第三位,经济发展上升势头较为稳定。

(2)结构优化

近五年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6年的24.5:46.3:29.2调整为2020年的14.8:38.5:46.7。“三、二、一”的倒三角产业结构格局基本形成,太湖县经济发展迈入“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十三五”期间,太湖县农业发展基本呈现稳中向上趋势,五年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幅达到4.67%。农业产业调结构取得成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总体呈现稳中有增的趋势,企业数量逐年增加,近两年增幅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增幅不断攀升;持续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传统产业升级加快,高新产业发展异军突起。

(3)质量提高

科技含量提升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技改投资持续增长,截至2020年,全县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5.3%。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9%,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40家,全年产值同比增长20.9%,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高16.0个百分点,位居安庆市七县市第三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5%,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41.1个百分点,位居安庆市七县市第二位。

(二)面临制约

(1)区位制约:太湖县未深度融入合肥、武汉两大都市圈,承接产业转移不具有优势资源。太湖县的生态基础好、劳动力成本低、招商力度大、产业扶持政策优惠,承接产业转移规划和方案尚未优化,不利于推动太湖县产业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2)要素制约:人才持续外流:太湖县产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难题是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根据最近四年的统计数据,青壮年劳动力人口持续外流,且人口迁出数大于迁入数,户籍人口流失趋势明显。

土地供应制约:太湖县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水域面积较大,平原地区面积较小,基于此种地形地貌,太湖县对承接转移的工业项目的用地集约化程度要求较高;部分国土位于大别山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太湖县产业发展受到的生态制约较大,产业发展绿色化的任务艰巨。

(3)产业链制约: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新材料主导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突破,但整体上工业经济效益总体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功能膜产业链延伸和产品研发能力仍有提升空间,功能膜首位产业的主导性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三、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面临的机遇

(1)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联合推动跨界生态文化绿色发展,加快皖南国际文化旅游发展,加强浙皖闽赣生态旅游协作,共同打造长三角绿色美丽大花园。太湖县境内花凉亭水库直通长江,为长三角地区的水道,给长三角外部省份对内转移产能和太湖县对外输出消费经济载体都提供了平台空间。

(2)国家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太湖县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产业被确定为太湖县的首位产业之一。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提出,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七个转变”,既为太湖县发展全域旅游指明了方向,也为太湖县实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业态叠加发展创造了条件。

(3)大别山区发展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将安庆全境纳入规划之中,且太湖县是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直接指向地区。太湖县能够享受到国家在项目、资金和税收等相关的政策倾斜和扶持,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赢得了空间。

(二)发展面临的挑战

(1)周边县区的赶超挤压:在安庆7个县(市)中,太湖县的GDP总量和人均GDP排名比较靠后。目前太湖县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工业产业基础不够牢固,与其他县(市)比较,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人才、资金等要素的竞争上处于一定的劣势。

(2)发达地区的要素虹吸:交通大格局进一步改善,通过网络化、公交化、共享化的高速铁路网连接数十个重要的大型和特大型城市,加速使原来“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商机”,给太湖具制造业、旅游业等支柱型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区域间竞争也逐步加剧,伴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水平开放,在城市空间、发展能级、配套服务等方面优势不明显,应对虹吸效应、争夺高端资源存在一定难度。

(三)分析结论

坚持高质量发展的主线,扬优势产业之长,避要素供给之短,防要素流失之困,接产业转移之利,坚持“工业强县、城乡融合和绿色发展”不动摇,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延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功能膜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两大首位产业,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以形成资源集聚效应,促进旅游业发展拉动消费以扩容消费产品市场。

四、产业体系构建与布局优化

(一)产业体系构建

(1)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

无公害、优质粮食生产体系:发展高产、优质的有机稻米生产,通过进一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稻渔共养、稻鸭共养增加土壤肥力,提升粮食品质;重视秋季主粮生产,从养地、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畜结合农业、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生产组织体系,提升农业发展的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

优质、特色畜禽水产品生产加工体系:全面发展和提升畜牧业的规模、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加快建设高标准精养池塘,并升级和改造老旧精养池塘。构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生态、优质蔬菜瓜果生产体系:建设蔬菜种植基地,提高商品蔬菜产量。发展猕猴桃、葡萄、大枣、紫山芋、蔺草、瓜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及设施蔬菜和高山蔬菜,开展水果种植基地和蔬菜种植基地的创建。

“两茶”产品生产加工体系:突出发展“两茶”优势产业,创建绿色优质高效茶叶示范区,把茶产业做成山区的支柱产业。建设一批优质、高效、绿色的种养基地,增强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2)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构建

以功能膜新材料产业发展为主导,构建符合太湖县实际的工业产业体系。以功能膜产业为重点,发展光学功能膜新材料、包装功能膜新材料、环保功能膜新材料和绝缘功能膜新材料等功能膜材料加工产业,延伸发展功能膜材料研发设计、检测检验、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工业旅游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以功能膜新材料产业为主导的更具活力的全产业链生态圈。

(3)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构建

文化旅游体系构建:依托花亭湖景区,发展农旅结合的新业态,辐射花亭湖旅游圈周边地区,带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依托五千年文博园,发展文旅新业态,形成红色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农耕文化旅游和禅宗文化旅游串联发展的联动格局;通过开发文旅多功能,推进旅游业与农业、教育、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开发研学游、康养游、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与项目,推进旅游业态向生产、生活、生态发展方面的功能拓展。休闲康养生活服务体系:“农旅+康养”在广度和深度方面融合进一步发展,农业采摘园、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综合体等是农业和旅游融合的典型代表。依托天然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农耕文化优势,成为休闲康养产业开发和投资的热点。依托特色果蔬种植、鲜花种植、茶叶种植等农业种植项目,开发各具特色的农旅康养小镇。

商贸物流服务体系构建:推进物流企业高端化发展。实施“电商太湖”战略,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增强物流资源整合能力,提升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二)产业布局优化

(1)总体布局:按“1+2+3+X”模式,“1”为一个核心,以主城区为中心构建核心功能区,布点金融产业园、双创人才公寓,发挥金融、人才等要素集聚作用;“2”为两轴,一轴是以经开区为中心构造“一区三园”的环状新兴工业产业发展轴,另一轴是以环花亭湖为重点构造文旅产业发展轴,联动禅宗文化和红色文化,打造文旅产业走廊;“3”为三大片区,西北部山区乡镇打造生态农业区,中部乡镇打造多功能综合发展区,东南部乡镇重点打造工业发展与重点产业承接区;“X”为若干产业发展园区或基地,包括功能膜及延链产品生产制造基地、装备制造产品基地、新能源汽车配件加工基地、旅游休闲康养基地、现代电商物流基地、特色食品精加工基地、科创园、众创空间、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一些有特色同时又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创新载体。

以此布局为引领,重点发展小池、徐桥、寺前、弥陀4个重点镇,将小池镇建设成为工业产业整体重点城镇,徐桥镇建设成为辐射太宿望三县周边地区中心城镇,寺前镇建设成为文化旅游核心城镇,弥陀镇建设成为皖鄂边陲商贸重镇。

(2)农业空间布局优化

按照太湖县“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安排,太湖县构建的三大功能区包括西北部生态保护区、中部生态旅游区和东南部城镇经济区。根据太湖县地形地貌特点和农业发展的历史积淀,太湖县现代农业的发展应因地制宜,结合区域不同特色,构建“四集群、二园区、一基地”的整个布局。

(3)工业空间布局优化

太湖县工业产业布局总体形成“一核引领、两轴串联、三园联动、多点开花”的布局结构。

根据太湖县经济发展态势,资源发布特点,产业基础的地域分布,从构建产业链的需要出发,差异化地发展自身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在产业空间布局上,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上,发挥现有资源优势,有重点、有差异、有互补地突出太湖县工业发展。

力争形成“一核、两轴、三园、多点”的格局。“一核引领”:经开区为核心工业区(推进主城区工业向经开区集中);“两轴串联”:沪渝高速横向发展轴、蕲太高速纵向发展轴(需要落图);“三园联动”:徐桥、小池、城西三大工业园联动;“多点开花”:弥陀、新仓、江塘、大石、北中各乡镇为基础,以各地优势资源为依托,建立产业专业化乡镇。

“一核引领”: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重点发展以功能膜、文化旅游两大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物流,农产品加工等服务业发展水平,实现产业集群。整合现有资源,力争成为发展效益高,影响力大的核心工业区。

“两轴串联”:沪渝高速太湖境内沿线形成横向发展轴、蕲太高速太湖境内沿线纵向发展轴;

“三园联动”:太湖县区域经济发展中,以县域资源为依托,发挥各乡镇产业的优势,以小池工业园、城西健康食品工业园、徐桥工业园3个工业园为重点。结合城镇化发展,推动太湖县的产业集群专业镇健康发展。小池工业园以智能制造为主;城西食品产业园主导特色产业为食品加工业;徐桥工业园主要以轻工纺织产业为主,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4)服务业空间布局优化

太湖县服务业发展必须依托基础设施条件与服务业资源供给的能力进行布局优化,总体构成“一心辐射、一环带动、多点支撑”的产业布局。

一心辐射即以主城区为辐射核心,聚集人才、技术、资金和基础设施等优势服务资源供给,辐射旅游、商贸、物流等服务业发展,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核心能量极。

一环带动即依托环花亭湖区域形成闭环,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产业,带动配套休闲康养、工业产品消费、商业贸易等产业发展。

多点支撑即通过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特色小镇、各种类型的服务园区等多梯次布点,形成对“一心一环”的发展支撑。重点优化商贸区、综合物流园区、电商服务中心区、科技服务区和康养休闲区等多个功能区域的布局。

猜你喜欢

太湖县旅游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全国赵朴初诗词研讨会暨“朴初故里 禅源太湖”诗词大会在太湖县举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太湖县森林采伐管理综述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