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探讨

2022-12-29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13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资金管理工作

周 婷

(武汉经开投资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56)

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一方面,国有企业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完善了董事会制度等公司治理机制,健全了经理人制度等市场化经营机制,各项改革任务都进展顺利。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普遍面临着改革转型风险,尤其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全球经济萎靡、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要在“内忧外患”中做强做优做大,首先,要深刻认识做好财务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基于国有企业兼具经营性和公益性的特质,必须在市场化经营的现有财务资金先进管理体系下,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行之有效的财务资金管理体系,确保在畅通的资金链下有效防范各项风险、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同时切实履行好党和国家赋予的各项使命和任务。

一、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

1.国有企业持续推进深化改革、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

资金作为企业正常运转的血液命脉,是牵动企业内部各部门业务协调开展的纽带,是维系企业外部供应链产业链协调发展的基石。

国有企业持续推进深化改革,创新薪酬激励机制引进人才需要资金支持、打造多元化投资主体加速混改需要资金支持、开辟转换新的经营机制需要资金支持、深入研发打破技术与发展掣肘需要资金支持等,资金周转不灵导致资金链断裂,资金分配不合理导致资金浪费,资金短缺导致各部门关系紧张、各业务无法协调开展,资金闲置导致国有资本贬值流失,等等,这些都是财务资金管理的范畴,也是其重要意义所在。

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财务资金管理畅通循环。保证由单一业务拓展到多元业务,由供应链的一环发展为全产业链,资金活动贯穿始终,做好资金保障的融资活动,多元化发展的投资活动,新领域新业务的营运资金管理活动,等等,财务资金管理工作支撑着企业各项经营目标、战略目标的逐一实现。

2.国有企业有效应对各项风险、化解历史欠账的有力保障

一是有效化解历史风险的有力保障。在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及“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过程中由国有企业承担的历史欠账、改革前已实施的收益性低而公益性强的民生项目的后续资金保障、历史性硬负债的还本付息压力等,均会对国有企业改革成果造成不小的冲击。做好财务资金管理,最大限度地挖掘经营收益,最高效率地降低经营成本,把控好现金流入、现金流出节点,进而能有效化解历史欠账风险。

二是有效降低改革风险的有力保障。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实现企业增值的价值活动,但归根到底还是资金的活动,无论企业性质、公司治理结构、经营模式如何改革,做好财务资金管理工作“以不变应万变”。例如,混改在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市场化经营在增创利润的同时也增加了国有资产流失风险,通过监控资金审批程序、资金用途、资金流向,考核资金使用效果和效率,能够有效降低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三是有效防范资金活动风险的有力保障。在企业缺乏资金开展筹资活动时,确定融资需求量,权衡不同的筹资方式下的资本结构、资金成本和偿债压力:在企业调度资金开展投资活动的过程中,分析投资回报率以及影响投资回报率的关键因素;在企业日常营运活动中,进行预算管理、现金流管理等。通过财务资金管理工作,在助力管理层作出正确决策、有效规避和防范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资金营运风险的同时,还有助于国有企业迅速融入市场。

3.国有企业加强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激发价值创造活力的内生动力

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部分,财务资金管理水平的提高即意味着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有效的财务资金管理还推动着企业方方面面的管理活动不断改进优化,进而促进企业价值活动不断创新升级。

财务资金管理活动旨在统一管理、集中调度、合理分配资金,确保资金流向高效、保值增值、创造价值的业务领域集中,减少和防范资金流向低效、无效、无价值领域,这也是市场化经营机制的必然要求。那么国有企业改革后,各业务领域、各业务环节为了争夺有限的资金资源,务必要加强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创新改进、争优创收,以提高竞争实力;否则只能面临处置或者重组。

在国有企业改革融合过程中,做好财务资金管理工作,尤其通过关注资金计划与实际执行之间的偏差情况:一方面,能够提前预警资金链条上的问题,促使财务部门和资金使用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及时调整,以确保资金流的畅通和资金使用的最大效果与效益;另一方面,能够及时发现管理链条上的问题,促使各关联部门、相关人员加强监督与协作,及时跟进优化,以确保最优效率。

二、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现状

国有企业实施深化改革以来,适应新要求、勇担新使命,在许多行业和领域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要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的根本目标,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与完善,尤其是影响国有企业生存与发展根基的财务资金管理问题。在许多国有企业尤其是地方国有企业中,财务资金管理工作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反而还拖了改革创新的后腿,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资金管理落后

首先,在财务核算上,没有跟上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财务系统、核算制度、会计科目、财务报表等,要么沿用旧的,要么制定的不科学、不规范、不完善,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现金流以及经营业务情况,离先进的现代企业财务核算水平相去甚远。

其次,在投融资方式上,守旧单一,不敢突破创新,投资依然倾向于固定资产,资金需求大而投资回报周期长;融资也仍然偏向于银行项目贷款、资产抵押贷款,国有企业“软资产硬负债”的困境持续加剧。

再次,在资金管理方式上,国有集团公司及其分子公司的资金账户分开管理,不同项目也分别专户管理,资金分散在各个银行户头,没有进行统筹管理,丧失调度灵活性,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账上的存量资金,宁可闲置,也不会考虑利用合法合规的有效手段盘活增值。

最后,在资金监控上,按照传统的思维,仅关注资金审核程序的完整性与资金支付结果的准确性,缺乏对资金流动性的监控、分析与预测;没有预警机制,往往只能根据资金使用结果补救应对,不能提前防范资金短缺、资产流失等风险。

2.财务资金管理滞后

预算约束滞后。资金管理工作从预算管理开始,而受原有体制与制度影响,国有企业申报预算习惯性做虚做大,导致预算审核工作不仅费时耗力,而且结果往往水分大、不科学、不合理;而财务部门在审核预算时,往往根据本年目标,结合以前年度预算安排及执行情况进行“一刀切”,也缺乏科学合理性;面对突发性、临时性任务,往往凭经验甚至拍脑袋,来确定预算安排金额。因此,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预算,直至趋于合理,预算约束节点滞后、时间滞后,资金使用效率大大降低,资金引导业务的效用也大大削减。

资金预测滞后。要确保畅通的资金流、实现资金最大的使用效果与效益,一定要做好资金预测工作。而国有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收集反馈渠道、资金监控预警手段,往往是账上余额不足了,才开始着手筹资活动;往往到年终了,才根据回款和盈利情况准备投资或理财活动;同时不注重对应收应付款项、存货等流动资产的管理,现金流管理全靠查账。而根据账户余额情况,来预测资金短缺与盈余,信息失真、结果滞后,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国有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加大,资金闲置浪费的机会也大大提高。

3.财务资金管理靠后

基于国有企业为全民共同所有,时刻受国家和人民监督,因此国有企业普遍很重视财务资金管理工作,然而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却往往把财务资金管理工作放在最后,认为财务资金管理工作没那么紧迫、可以慢慢来,能够“把好最后一道关”就行了,潜移默化之中就形成了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从属地位,最终导致无法发挥财务资金管理工作的最佳实效。

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来看,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而公司治理机制改革、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是重中之重,要调动企业的一切资源为之服务,除了法律法规要求外,一切工作都要为之让路。因此,财务资金管理工作所需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等得不到有效满足,财务资金管理创新改革工作只能逐步开展,在完成重要改革以后才会得到进一步健全完善,导致财务资金管理体系跟不上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步伐,反而还制约了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进程。

从国有企业融入市场来看,打开新局面、开辟新领域是关键。开拓市场、发展业务成了首要任务,往往是业务已成既定事实后,才考虑资金问题,例如是否安排预算、合同付款条款是否符合客户与供应商信用管理规定、资金支付审批程序是否规范等,资金管理活动被动地跟在业务活动后面跑,导致资金管理工作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活动流产,大大增加了国有企业资金链断裂、资产流失等风险。

从国业企业社会责任来看,为了拉动当地发展、提高宜居水平,一些投资大、利润低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民生卫计项目要靠国有企业来承担,这个时候国有企业往往优先考虑的是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因此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往往重投资轻管理,项目前期策划不足、项目建设过程中变更超概、项目资金截留挪用等,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安全风险加大。

三、国有企业财政资金管理问题分析

1.缺乏先进的财务资金管理理念

首先,在绝大多数国有企业中,财务资金管理工作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企业内部执行的预算申报、资金逐级审批、绩效自评等等工作都是为了完成财务部门要求,财务资金管理浮于形式,财务数据信息失真,无法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中,财务资金管理是企业各个层级、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共同的职责,由财务部门统筹管理、集中调度、统一核算,以充分利用、有效整合企业财务资源,以确保企业一定时期内的资金总需求与总供给动态平衡和每个时点的收支平衡。

其次,也有部分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主要是执行监督职能,往往只有在用钱的时候,才能根据收到的合同等资料获取到部分信息,而此时财务人员往往也只是进行合法合规及准确性审核。而先进的财务资金管理理念还包括控制引导和资金预测职能,通过资金控制尽量压缩不合理的开支,通过资金引导确保资金向高效的增值业务集中,通过资金预测有效平衡资金供求。

最后,还有不少国有企业的财务资金管理,目的局限于维持企业现有市场的资金供求平衡,以实现现有国有资本资产的保值增值,而忽略了财务资金管理对实现企业未来长期目标的关键作用。现代财务资金管理理念,既要维持现有资金流以实现短期经营目标,还要适时适当进行资本运营为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积蓄经验和资源。

2.缺乏行之有效的财务资金管理机制

缺乏有效的财务内部监控机制。国有企业母子公司、分公司、各部门之间往往存在着“各自为营”的现象,容易导致资金被截留、挪用,资金周转缓慢,使用效率低下。比如:下属企业为了自身小集体利益,背离企业集团整体利益和战略发展目标,盲目进行投资,导致资金被长期占用;销售部门为了提升自身业绩,不考虑客户信用回款能力,盲目扩大销售,导致资金回款困难等。国有企业建立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仅可以有效防止舞弊腐败,控制资金链断裂、国有资本资产流失等风险,还可以促使各母子公司、分公司、各部门之间加强协调合作,有利于财务资金管理制度的有效贯彻执行。

缺乏先进的信息集成一体化管理系统。国有集团企业对下属企业的放权管理,国有企业的多头开户管理,导致资金管理分散,资金管理失控、资金大量沉淀。比如:国有集团企业对下属企业的财务资金状况了解,全靠下属企业申报汇报,人为操纵性大,信息失真,造成资金流向偏离实际控制方向;财务部门对各项业务的进展情况不了解,无法准确预估现金流情况,企业资金分散在各项目专户以备不时之需,造成资金分配与实际需求脱离。搭建集采购、生产、销售、资金、核算于一体的集成化信息系统,同时嵌入先进科学的数据分析模型、风险预警机制、考核评价机制,以实现对企业资金流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这样既能有效收集整合各类信息,实现资金最优配置,还能有效防范各类资金活动风险。

3.缺乏专业的高水平财务人员

财务人员对风险识别的灵敏度不高。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进入信息化时代,资金结算方式也随着各项经济活动变得复杂多样,由于缺乏经验,在这些曲曲折折、弯弯绕绕中,财务人员如果无法敏锐地察觉并识别出风险,就无法挖掘出经济活动的实质,容易被表象所迷惑,进而导致在风险发生时,无法拿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尤其在当前,国有企业全面推进深化改革,要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加强资本运营,如果财务人员不能在繁杂的信息填充中,有效攫取关键信息,识别出风险的本质,那么很有可能导致国有资本资产流失。

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不够。财务人员是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制度改革和实施的主导者与推动者,如果财务人员专业知识不够、水平不高,财务资金管理工作将推动受阻、实效不佳。从财务资金制度改革来看,一方面,财务人员无法说服国有企业管理层与执行层扭转财务资金管理理念,实现“上下一盘棋、全局一张网”;另一方面,制定的财务资金管理制度不科学、不健全、不符合企业实际,无法贯彻执行。从资金活动施行来看,在编制预算中,财务人员无法提供专业指导,预算编报工作费时耗力,预算编报质量参差不齐,预算约束缺乏刚性;在资金决策中,财务人员不能有效收集并攫取信息,同时缺乏对流动性资金的预测分析,难以为科学的资金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四、国有企业创新财务资金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健全财务资金管理体系

一是资金归集管理流程重塑。对于国有集团企业,建立统一信贷融资、统一资金结算、统一资金管控的资金集中管理机制,以总部财务部建立的资金池账户为中心,向下辐射至各控股子公司指定的财务收款账户和支付结算账户,各控股子公司的销售回款统一转入指定的收款账户,收款账户资金定期向总部资金池归集,总部财务根据子公司年度预算、资金计划下划资金至子公司指定的支付结算账户。对于国有企业,建立银行账户开户、销户、定时清理规则,定时定期对账上闲置资金进行整合归集;建立客户信用定期评级规则,促使资金及时回笼,杜绝资金被债务人占用,确保应收账款良性循环;建立安全库存管理规则,确保资金的流动性,杜绝资金被无效占用,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二是明确问责追责机制。一方面,国有企业受历史背景影响,重大资金使用、投融资活动等往往采取集中决策,这样可以群策群力、取长补短,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与损失,与此同时,这种决策机制也会造成责任分散、责任不清等问题,当决策失误追究问责时,往往是“抓大放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导致问责追责机制流于形式,不能起到警醒警示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受其国有性质影响,问责追责机制过于体制化、机械化,当发现问题线索时,往往是“以小见大,一抓全抓、一抓到底”,导致国有企业人员畏手畏脚,“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如不做”,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创新活力与发展动力。问责追责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建立明确的问责追责事项,如性质是否故意,国有资本资产损失金额范围划分,问责人员范围是参与决策的所有人员还是经理层或副总及以上,处罚手段是移送司法机关、赔偿损失、还是记大过、警告等,画出红线和底线,使问责追责真正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

2.搭建资金管理一体化系统

有效运用信息化手段,搭建与银行系统实时对接的资金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业财融合管理、风险预警管理的体系化、制度化、模式化、流程化和规范化。在资金集中管理中,借力银行系统,能够有效整合归集闲置资金并优化资金配置使用;借助系统内部嵌入的规则,能够大大提高预算编报的科学性与时效性,增强预算约束刚性。在业财融合管理中,通过信息实时传递,有效实现国有企业业务流与资金流的同步,能够有效控制总体资金供求平衡。在风险预警管理中,通过系统内部设定的数字模型,能够快速检索并获取关键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及预测,并将相关预警信息推送至相关用户人员,有利于相关人员能够及时制定出风险应对措施,有效防范风险。

另外,搭建资金管理一体化系统,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国有企业内部母、子、分公司之间,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协作合力作用,确保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还能够将财务人员与相关人员从专业复杂的预算编报、繁杂冗沉的信息收集、重复的数据统计、反复低效的沟通协调等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业务创新研究、资金预测风险分析、投融资方式创新探究等有价值的活动中去,为国有企业内部活力与创新动力的催生创造良好条件。

3.培育资金管理和运作人才

财务资金管理工作关系着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资金管理不好,导致国有企业资金链断裂、国有资本资产流失,国有企业将面临倒闭、整顿、重组等风险,国有企业的相关责任人也将面临问责追责;资金管理的好,国有企业将会得到发展壮大,从而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那么,国有企业如何才能做好财务资金管理工作呢?首先,培育资金管理和运作人才是关键。

一是要建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与金融产业也迅猛发展,各项业务及业务组合越来越趋向复杂且多变,国有企业的财务资金管理体系跟不上市场经济前进的步伐,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水平跟不上知识与政策的更新迭代,必将不利于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战略目标实现,因此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素养的培养,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可以与银行建立合作,让财务人员既能学习到先进的管理案例、也能学习到先进的理论知识,促使财务人员在经验理论学习与资金管理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适应国有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资金管理体系。

二是要建立以资金运作为中心的人才竞争机制。财务人员既要管好资金还要用好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撬动作用,为国有资本资产保值增值提供有力支撑。而国有企业财务人员往往只注重预算管理、资金审核、资金收付结算、资金核算等管理工作,对于投融资创新、盘活存量资金等资金运作工作既缺乏精力也缺乏动力;将资金运作成果列为财务人员竞聘晋升岗位的关键条件,既能够起到激励作用,还能在企业内部形成良性的动力竞争,促使财务人员自主研究资金运作政策、创新资金运作方式,以实现良好的资金运作成果,提升自我的同时,也助力了国有企业发展。

五、结语

国有企业乃国之重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当前受新冠疫情持续影响,全球经济低迷,在国内经济复苏发展的新要求新使命以及持续深化改革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下,国有企业一定要做好财务资金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以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一方面,要加强对资金风险的防范意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快资金周转速度,确保资金链稳定;另一方面,要加强资本运作,降杠杆减负债、盘活存量资产,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资金管理工作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财务人员的转型问题与对策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