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植物害虫治理研究

2022-12-29北京市密云区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刘晖

区域治理 2022年29期
关键词:杀虫剂园林植物天敌

北京市密云区园林绿化服务中心 刘晖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园林行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园林植物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但在我国园林行业的发展中,往往因其地处郊区,容易遭受周边农作物害虫的啃噬和疾病的侵害。

园林植物在受到有害生物的侵害后,会导致植物的死亡,使其单位面积的生长量下降,不仅会对对城市的美感造成损害,还会对园林行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从而对园林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而且由于重要害虫的生物学、行为学和为害特征不同,控制起来比较困难,技术也比较难掌握。而有关园林部门在处理和控制园林有害生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不仅无法控制有害生物的产生,而且对园林植物也产生了危害。所以,要对园林有害生物采取生态措施,才能有效地消灭有害生物,确保园林植物的健康成长。

一、园林植物害虫治理的原则

(一)抓好生态平衡

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及环境都是错综复杂的,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出现,都会影响到整个自然界的变化。重视生态平衡,以生态系统为目标,逐个了解主要有害生物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治标”,而且可以“治本”。

(二)寻找制约因素

园林植物的害虫与天敌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的发生、发展和生存与周围的条件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它们和周围的环境形成了一个整体。因此,对园林植物有害生物进行防治,应从其生物学特性、发展规律和危害特征入手,找出控制有害生物的关键因素,对症下药[1]。

二、园林植物害虫发生特点

(一)园林植物配置和栽培方式的多样性

在我国,往往采用多种园林植物相互搭配种植的绿化方式以达到理想的景观效果。在园林生态中,由于植物品种众多,食物来源丰富,因而造成了大量繁殖的危害。而且蚜虫、蚧虫、粉虱、叶蝉等具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不但会给植株带来伤害,也会成为疾病的传播媒介,造成了疾病、害虫的双重危害,加快了宿主的衰老,因此,防治此类疾病必须首先进行防虫。另外,天牛类、小蠹类等害虫对园林植物的危害也很大。园林绿化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露地栽培、水体栽培和大棚栽培,也有一些盆栽和盆景,方便了害虫的相互传播,例如白粉虱、桑盾蚧在大棚中没有越冬期而大量长期繁育;仙人掌盾蚧、桔红片园蚧等也都能与仙客来、蟹爪兰、佛手、金桔等寄主一起在大棚里安全地过冬。

(二)城市开放与苗木交易频繁引发的新问题

随着各大城市的建设和开放,观光旅游、商务洽谈等活动迅速增多,加上飞机、轮船等现代运输工具的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检疫害虫的传播概率,目前已发生的检疫害虫,绝大部分是在旅游胜地或大都市中发现的。例如:山东崂山、浙江杭州、南京中山陵、安徽九华山、上海等地发现的日本松干蚧;美国白蛾在芜湖市被发现,新的方翅网蝽和紫薇梨象随着幼苗进入了合肥。害虫的危害范围往往随着花木、园林树种的种类和种苗的互换而扩展,而民间的互相赠送、私人携带的鲜花也为害虫的蔓延提供了方便,如松突园蚧、湿地松粉蚧等;随着海枣进入合肥市的红棕象、巴西木、发财树等;因此,对园林部门而言,植物检疫是十分必要的。

(三)城市环境的独特性和园林植物害虫防治的特殊性

城市的人口密度很大,高楼很多,通风不好,建筑结构复杂,地面环境恶劣,下水道、煤气管道、电缆等都会对行道树和街道上的树木造成一定的影响,有些树木受到行人、游客和空中的电线的干扰,无法正常生长。同时,花卉、树木也会被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的有毒气体、城市污水等直接影响,使花卉的生长变得脆弱,对昆虫的抗虫性、耐虫性都会下降,还会引起一些有害生物的伤害。由于园林植物中经常栽种有价值的特种树种,因此,当遭受虫害时,必须采取“外科手术”,例如“补洞”“整容”“切割”“注射法”“毒签法”,以维持名木的美观和优雅的姿态,使其成为参观者观赏的对象,从而大大提高了绿化费用。园林植物的主要目的是美化环境,以满足人们的娱乐、观赏,而对此种植物的控制要求则更加严格,不以生长数量作为衡量标准,而是以绿化效果和景观效益作为衡量标准。因此,对控制的要求更高,更细致。此外,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公园、景点、街道绿化带等原因,要采取化学方法进行控制。虽能快速、直接地杀灭各类有害生物。但有些杀虫剂不但会对花卉、树木造成损害,而且对环境造成污染,对游客的身体也有一定的危害。因此,在园林绿化中,必须以生态学为基础,以园艺技术为主,合理应用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措施,以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保护园林植物和防治害虫的目的。

三、园林害虫防治存在的问题

(一)园林植被的多样性使其具有一定难度

随着环保工作的不断深入,有关部门对植物多样性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随着城市绿地的不断扩展,城市的植被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城市的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但是,在园林经营中,由于缺少比较完备、合理的规划,导致了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问题[2]。

(二)经常用药控制,导致植物对药物的依赖性

在进行园林植物害虫控制工作中,有关部门对害虫的控制主要有喷洒、涂药、毒签插入等技术。利用上述技术,可以有效地杀死金花虫和蚧壳虫等害虫,但是它们所用的药剂大多是化学药剂,在自然环境中无法降解,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在应用药剂防治园林植物害虫时,若药剂控制条件不合适,则药剂控制效果不明显,导致杀虫剂和经费的浪费。另外,经常使用药剂控制园林植物,导致许多害虫对其产生了抗性,这个时候就需要增加药剂来控制害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害虫会对药剂产生抗药性,给园林植物的害虫控制带来更大的困难,从而影响到园林植物的健康成长。另外,当害虫对药物有耐药性时,若无有效的控制,只增加药物的用量,不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缺乏完善的系统管理模式

当前,随着国家对园林行业的发展日益关注,园林建设的规模与数量逐渐增多。但是,在经营上,由于缺少一套比较完备的经营模式,使得园林经营出现了一些问题。很多时候,都是由园林部门的内部人员来负责。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加上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控制难以进行。

四、对园林害虫进行生态治理的措施

(一)农业防治

冬天,要把树叶和害虫都清理干净,到了第二年再把它们烧毁,这样可以减少害虫的伤害;把那些厚厚的、扭曲的树皮刮下来,以消灭虫子;再把有虫的树枝和弱枝剪断;如果是天牛害虫,可以把细铁丝插到树枝上,或者把80%的敌敌畏喷到虫洞里,再用黄土把洞口堵住,把里面的害虫给毒死。

(二)做好防病工作

根据不同的病害,采取最佳的控制措施。植物枯萎病:一是要合理地控制种植密度,防止由于种植密度过大而造成的病原菌感染;二是利用生物遗传学技术对植物基因进行优化,提高植物的耐药性。灰霉病:要通过喷洒和土壤的方法来解决。花腐病:为增强种子的抗病性,必须加强土壤和花种的消毒。褐斑:借用菌类来防治。目前,在防治植物病虫害方面,主要有青霉、毛霉素等。病毒病:在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50%甲基妥布津500倍液、400倍的50%炭疽菌福霉溶液、500倍的75%百菌清液等[3]。

(三)做好药物防治

以“五小”害虫的防治为例,“五小”害虫以蚧类为主,危害严重。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城市道路上的树木主要是两球悬铃木,而在老城区的改造中,树木的种类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城市主要以袋蛾、刺蛾等有害昆虫为主,现在主要以“五小”刺吸型害虫如蚧虫等为主。这些有害生物本身就是一种病毒的载体,它们的体积很小,繁殖能力却很强,而且在发病的初期并不明显,但一旦发病,在一到两年之内,就会造成大量的花草树木死亡。成虫、若虫聚集于其上,吸食树汁,造成枝叶枯萎,并引起煤污病。例如合肥市公园、道路、工矿、企事业单位、景区、社区等地,白蜡蚧、棉蚧等30余年的枯死。另外,在花园里,日本的蜕皮鳞片在1995期间呈几何倍数增长的日本蜕盾蚧。花园雪松的叶子大都被灰色的介壳所覆盖。在根部喷洒3%的呋喃丹和40%的乐果,10天后,枝叶会变回绿色。“五小害虫”是一种很难控制的害虫,但在现阶段,如果对其生物学特征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能够对其若虫孵化盛期做出正确的预测,那么在现阶段,一次用药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控制效果。以对栾多态毛蚜病害进行防治为例,应在早春进行繁殖,以防止和控制其越冬为宜。对某些生活不规律的品种,例如粉虱,要每隔10-15天分别进行两次防治。当蚧虫数量不多时,可用手刮,大量时,可用3%呋哺丹颗粒剂根埋;在幼虫孵化期间,可用敌敌畏棉球外套进行消毒,使用效果更佳。

(四)生物控制技术

生物控制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园林绿化措施。生物控制技术主要有菌类控制和天敌控制。应用菌类防治技术,是在充分了解园林植物病原体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病原微生物来控制病虫害。常见的菌类有青虫菌、松毛虫杆菌等,根据园林植物的特性,采取喷洒、诱杀、土壤处理等多种防治措施。另外,要严格检查菌种,防止出现其他危险。天敌控制是指通过天敌对害虫的捕杀,从而实现对害虫的杀灭。比如,用赤眼蜂来清除玉米螟、松毛虫等害虫。

(五)综合控制技术

综合防治是指在园林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对生态系统中的一些物质进行有针对性的调节和操控,为植物和害虫提供有利的生存条件,以达到防治或降低病虫害的目的,是一种常见的园林害虫生态控制技术。其防治的重点是强化植物检疫,改善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首先,在引进外来物种时,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法规进行检疫,以避免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若经检疫后发现有害生物,应采取合理、生态、环保的方法加以清除。其次,在进行园林绿化时,有关工作人员会将各种植物组合在一起,从而为有害生物的扩散创造有利的环境,因此,要加强园林植物的配置,减少害虫的蔓延。最后,要针对不同种类的植物选择适合的栽培环境并进行合理的栽培,以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增强植物的抗病性,提高植物的存活率。

(六)物理防治技术

其核心技术为光电感应与温度调控。光诱捕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来制作相应的捕虫器,从而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这种方法投资少,对环境没有污染,但对光敏性有害生物却不适合。高温杀菌是将土壤和化肥消毒,以除去土壤和化肥中的有害微生物。这种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有害生物和细菌,但是对正在成长的植株却不适合。另外,要及时清除植物体内的有害生物、虫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疾病的发生,才能确保园林植物的健康成长,并充分利用它的绿化功能。

(七)强化园内的中耕管理

在园林绿化施工中,杂草不仅会掠夺植物的水分和营养,使植物对环境的抵抗力下降,也是很多害虫的重要寄主,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植物受虫害的概率。利用中耕土壤定时清除杂草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在种植期间,相关部门要将枯枝落叶收集起来,以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桃小实心虫、炭疽病、落叶病的发生概率。另外,还应清除有病、带虫的枝干,如在早春或冬季,把病皮、翘皮、干皮等集中焚烧,可有效防治轮纹病、干腐病、腐烂病等[4]。

(八)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

1.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在防治害虫方面具有长期而明显的效果。一旦天敌在野外形成了自己的群体,就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害虫进行持续的控制,这是化学杀虫剂所不能做到的。目前,我国城市已具备了生物防治的基本条件,一是由于我国园林植物资源丰富,适宜天敌的生存与繁殖,应加强对其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为其营造有利的生态环境。二是城市建筑物对园林植物进行划分,产生“海岛生态”,从而有助于释放其天敌。目前,世界上很多地区都在加大植保力度,制定了新的植物保育管理规范,尤其是生物防治技术,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国内外许多企业都在从事害虫天敌的生产、销售,并逐渐走向工业化。

2.生物杀虫剂的选用

在病虫害防治中,生物农药能很好地保护天敌、杀灭害虫、减少人畜伤害、减少环境污染,比化学杀虫剂更能起到长期控制病虫害的效果。例如:采用Bt乳剂对刺槐尺蠖的防治,一年两次喷药可以有效地控制其伤害,而化学杀虫剂需要对每一代害虫进行两次以上的防治。1987年郑州市大袋蛾在园林中的大面积流行,造成了严重的灾害,采用生物杀虫剂灭幼脲的超低浓度飞喷,取得了98%的防治效果,并彻底遏制了大斑螟的再次暴发,主要是因为它既消灭了害虫,也保护了天敌。近年来,除Bt乳剂、灭幼脲以外,花保、烟渗碱等也成为园林害虫的主要杀虫剂。

3.化学杀虫剂的合理利用

只有在必要的、紧急的情况下才能采取化学控制,采取目标控制,尽量选用具有选择性、毒性较低、对环境污染较小的药物,减少使用广谱化学杀虫剂或不使用广谱化学杀虫剂,频繁改变药物种类、混合使用,防止害虫发生耐药性。施药方法还可采用涂茎、根施、喷施等方法,以降低环境污染[5]。

五、结束语

总之,控制园林有害生物是当前园林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园林绿化面积的扩大,有关部门必须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从生态学的角度来思考如何控制害虫。与其他处理方式比较,该技术经济、持效、安全、无污染、便于推广,为控制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综合防治等方法,可以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达到防治园林植物害虫的目的,从而达到防治园林绿化的目的。

猜你喜欢

杀虫剂园林植物天敌
The great monarch migrations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果园天敌(续)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建立园林植物的遗传转化体系
浅析颐和园园林植物景观的变迁与发展
跟踪导练(一)3
杀虫剂,别乱喷
碰到天敌女上司
科学家研制出新型灭蝗生物杀虫剂
浅谈园林植物的作用及规划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