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林下参栽培技术
2022-12-29张旭
张 旭
(辽宁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辽宁 朝阳 122000)
林下参,即为人工模拟野生参生长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在林下进行园参的种植,模拟参的纯自然生长环境培育出来的参,又有林下野山参之称[1]。适合进行林下参栽培的林间主要为针叶与阔叶树木混交,包括灌木、乔木、杂草等,栽培林下参的效果较好。林下参栽培期间,尽量不要人为干预,主要通过近纯自然的生态环境下人工种植园参,至少经过10年以上才可以收获到优质的、可与野生山参媲美的林下参[2]。近些年,随着人们对天然高品质参的追捧,市场上人参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发展林下参栽培有着广阔的前景。
当前我国生产人参的区域主要以东北地区为多,尤其是雨水资源充足的辽宁部分区域,目前辽宁省人参的年均产量在世界人参产量中占比超过6成,是当地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辽宁省林下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采取各项措施对林下经济给予重点扶持,包括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很好地带动了当地林下参的发展[2]。现结合实践,对林下参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简单的总结。
1 科学选择栽植地
林下参的栽培要求选择的林分主要为阔叶类林或者针叶与阔叶类混交林,包括蒙古栎、椴树等,林下参的种植不要选择油松、樟子松等林地内[3]。栽植林下参的林间要求坡度10°~ 25°、郁闭度0.6~0.8、坡向为东南或者西南、光照强度中等,以半阴半阳的区域为最好;土壤要求腐殖质的含量较高、土壤质地中等,pH值6~6.5,最好含有一定比例的沙壤土,光照不可太强;除此之外,栽培林下参的林间还要求排灌设施完善、运输条件便捷,周边没有污染源[3-4]。
2 选种催芽
林下参的栽培要求提前做好科学的选种工作,其中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即为人参的“五形六体”,相对来说形体越好的品种在市场上就更受欢迎、售价更高,包括根、皮、须、珍珠点等。目前辽宁地区适合种植的林下参品种中,以长脖芦的形体为最好,二马芽的形体差,林下种植的效益不佳。每年6~7月采收人参的种子,一般当人参种皮颜色变红、种皮硬度变软时即可进行采收。采收时将花直接采摘下来进行种子的采集,以免损伤到人参的茎叶等部位。种子采收后要先催芽,将其在清水中浸泡1~2 d,之后搓除果实表面的果肉、果皮等,并冲洗干净取出其中的籽粒。催芽时将人参种子与3倍体积干净的河沙(水分含量约60%)混合均匀后转移到提前准备好的背风、有较好的排水条件、阴凉的位置进行催芽,上方盖1层土(厚15 cm)。催芽的前20 d温度适宜控制在22~26 ℃,21~40 d温度适宜控制在19~22℃,41~60 d时温度以8~18℃为好。待约8成的籽粒露白时即可用于播种[3-4]。
3 科学播种
播种前需要清理林间的灌木、杂草等,根系也要刨干净,以进行林下参的播种。辽宁省一般春秋季进行林下参的播种为宜,春季只要土壤化冻后即可进行播种,以4月中旬为好,播种时种芽长度不得大于2 mm。秋季土壤未上冻前均可进行播种,辽宁省适宜的秋播时间在每年的9月中旬~10月中旬。林下参的种植可选择多种方式,包括点播、穴播、条播等,以条播方式最佳,缺点是可对土壤造成较大程度的破坏;穴播方式可一定程度上降低种子用量,适合用于土质疏松的林间;点播适合应用于挖穴不方便、杂物相对较多的林间。
4 播种后精细管理
林下参播种后要安排专人负责管护,避免人为或者牲畜对人参的践踏而影响到人参的生长,条件允许时建议用铁丝网等将林间围起来实施封闭管理。管理人员进入到林间操作时尽量动作轻缓,以免对人参苗产生损伤,可在播种时控制密度、留好作业通道,为更好地开展后期管理提供便捷。一般林下参生产达到15年以上时即可具备经济价值,巡逻次数要增加,以免出现盗挖等现象而导致损失[5-6]。
林下参种植后的第1年林间的杂草不需要清除,以降低可能对幼小参苗造成的损伤。第2年后林间杂草的高度达到参苗的高度以上时需要及时除草,建议选择专业的修剪工具,不要直接人工拔除,以免破坏土层结构而损伤到参苗的根系、进而不利于参苗的生长。杂草修剪的程度以不对参苗的生长产生影响、参苗可以正常接受到光照条件即可。为了提高林下参的品质、实现绿色生产,林下参栽植后不需要喷药施肥,一是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二是收获的人参产品品质更佳、更接近野生人参的品质,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当林间的郁闭度过高,如上层林分超过了0.8,则可结合实际需要开展修剪,以做好林间透风性、透光性的改善工作。具体的修剪程度可结合实际需求而定。在修理林间枝条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林地的抚育,确保林下栽植的人参可以接受到充足的光照、雨水、空间资源,促使其健壮生长。林下参栽植后第1~3年,控制林间郁闭度约0.9为好,第3~5年调整林间郁闭度在0.8~0.9,第5年后郁闭度控制在0.7~0.8即可,每个结合人参生长对光照的需求控制合理的郁闭度[6-7]。
5 病虫鼠害防治
林下参生长阶段发生的病虫鼠害不利于其健康生长,需要及时针对性做好防治。一是病害。辽宁省林下参种植中发生的病害类型有立枯病、锈腐病、红皮病、烧须病等。立枯病的防治上,可做好林间生态立地条件的改善,如增加土温、降低湿度条件等,可以促使林下参长势健壮、提高其对病害的抵抗能力;播种前进行科学的包衣或拌种,发病植株及时清理干净并用70%农用链霉素800-1000倍液、生石灰、98%恶苗灵3000倍液等进行消毒,对病害的扩散蔓延控制效果很好。锈腐病的防治上,首先选择抗病能力强的人参品种进行栽植,当林间病害发生后针对性选择48%速克灵500~600倍液、48%多菌灵400~5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要求对准发病的人参苗植株施药。红皮病的防治上,优先选择抗病品种种植,栽植的林间要求排灌条件好、地势高燥,对降低红皮病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 烧须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土壤中含水量低,无法满足人参苗生长需求,因此在水分管理上要强化,维持土壤含水量处于适宜的水平。
林下参生长阶段发生的虫害类型有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类型、草地螟等地上害虫,其中以金针虫发生最为广泛,严重的可导致人参苗的枯萎、死亡。虫害的防治上可从多个方面开展,包括农业防治措施、人工捕杀措施、设置诱虫带措施、悬挂黑光灯等诱杀措施、药剂防治措施。
辽宁地区山区进行林下参栽植时鼠害经常发生,包括田鼠、鼢鼠、花鼠等,发生最为严重的为后2种。防治花鼠可对其喜欢晒太阳的习性进行充分利用,采取人工捕杀进行灭杀,可在花鼠经常活动的区域安装捕鼠夹等,也可放置毒饵等,播种前先清理干净林间的杂物,之后将毒饵撒在花鼠常活动的地方,之后结合鼠害的实际投放毒饵进行诱杀;需要注意的是,毒饵放置后要勤观察,一旦有死鼠要及时清理干净,以免发生人畜伤亡的事件。鼢鼠林间实施防治时,可在其经常活动的区域安置地箭等,一旦鼢鼠活动时触碰到了即可被射杀,也可在每年的4~5月在鼢鼠活动频繁的区域放置毒饵进行诱杀。
6 采收
林下参栽植后超过15年时即可具有经济价值,收获的时间可安排在7~8月进行[1,6-7]。 收获时一定要求动作尽量的轻缓,可先在待收获林下参的林间周围用专门用于挖取人参的镐挖半径为40~50 cm、深度与宽度适宜的穴,具体穴的规格可结合待收获的林下参的个体大小及长势而定,逐渐将林下参挖出,注意不要损伤到参的根须,以免降低林下参的品质、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