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花解酲汤的应用概况
2022-12-29吴玉泓李晓玲殷银霞
吴玉泓 李晓玲 殷银霞
1.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广东 深圳 518111;2.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3.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广州 深圳 518116
葛花解酲汤是李东垣为治疗“饮酒过伤”而创[1],该方由葛花、青皮、木香、橘皮、人参、猪苓、茯苓、神曲、泽泻、干生姜、白术、白豆蔻、砂仁等13味药组成,具有温阳健脾、分消温散酒湿之邪之功。临床多用于治疗酒精损伤性肝病,鲜有用于胃肠、代谢等相关的疾病。对其相关的研究仅有一些实验性研究,且多集中在酒精损伤性肝病中,缺乏相关的药理学研究。本文通过对葛花解酲汤的方证释义、临床运用、实验研究及其研究状况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分析,为葛花解酲汤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运用奠定基础。
1 方证释义
1.1 “酒伤”病的病机辨析 葛花解酲汤历来以“解酒”著称,在治疗因饮酒过度所致的多种疾病中屡试不爽。对“酒伤”类疾病发病的病机进行辨析,有助于更好地将其运用于临床中。有研究[2]总结概括“酒伤”病的病机为湿热内停、脾胃虚弱。清代黄宫绣《本草求真》提到:“酒性种类极多……其味有甘有辛,有苦有淡,而性皆热。若恣饮不节,则损胃烁精,动火生痰,发怒助欲,湿热生病,殆不堪言”[3]。酒性属热,过饮不节易滋生湿热之邪,湿热蕴结中焦脾胃,损伤脾胃,阻碍脾胃运化功能,使湿热积聚加重,故酒伤后,脾虚和湿热常相互影响,共同存在,故葛花解酲汤所治“酒伤”病属本虚标实。然而,酒虽然其性属热,但其终归是水谷之液,其质仍属寒,饮入过度,内生寒湿,脾气、脾阳日渐亏损,进而机体出现虚寒之证。而寒湿蕴久化热又可滋生湿热,故“酒伤”病人常处于寒热皆存或处于动态转化过程中,葛花解酲汤所治“酒伤”病亦属寒热并存或交替。此外,葛花解酲汤亦有调节气机升降之功。李东垣早有“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之言,可见“饮”“食”不节,容易损伤脾胃,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作为人体气机升降枢纽,损伤之后会影响脾胃气机升降和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加重湿热流注中焦之患,故葛花解酲汤所治“酒伤”病亦属气机升降失调。总之,葛花解酲汤所治“酒伤”之病,其病机统属本虚标实、寒热交替、气机失调,在治疗时,要虚实寒热调气兼顾。
1.2 “酒伤”病的临床表现 “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过度饮酒,易损伤脾胃,患者可出现神疲、倦怠、食少、乏力等脾虚证的表现;脾主运化水湿,脾胃受损,机体水液代谢异常,在上不乘津液而出现口燥舌干等表现;在中则水湿积聚,气机升降受阻,患者可出现胃胀、眩晕、呕吐等表现;在下则水湿阻碍膀胱气化、浸渍大肠,出现小便不利、大便溏泻的表现。若伤心肺,则可见胸膈痞闷、心神恍惚、心烦意乱等表现;若伤肾,可出现遗精表现;若伤肝胆可出现“酒臌”的某些特殊表现,如腹大、蜘蛛痣、肝掌等。酒性热质寒,为水谷之液,过饮易寒化热化,体质偏阳性的患者易出现身热、舌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体质偏阴性的患者易见面色黧黑、手掌纹理黯黑,这是寒湿液体过盛的体现。此外,有研究者[2]发现过度饮酒,还会出现其他不典型症状,如瘾疹、盗汗等。
1.3 方药分析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对于葛花解酲汤的药物组成记载如下:“莲花青皮,去穣三分,木香五分,橘皮去白、人参去芦、猪苓去黑皮、白茯苓已上各一钱五分,神曲炒黄色、泽泻、干生姜、白术已上各二钱,白豆蔻仁、葛花、砂仁已上各五钱,上为极细末,秤,和匀,每服三钱匕,白汤调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原方中的干生姜在许多文献中多以干姜代之,但其实干生姜、干姜、生姜并不能完全等同起来。干生姜比干姜润而温热之性稍弱,其较生姜而言滋润之性稍弱而温热之性比之稍强[4]。此方以葛花为君,在临床中也常用葛根代替,二者属同科植物。葛花甘寒芳香,独入阳明,有解肌退热之功,可发散湿热之邪从肌肉而解,是该方中“散”酒湿之邪的代表,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解酒专药[5]。神曲解酒消食,尤消酒食陈腐之积;砂仁、白豆蔻燥湿醒脾,开胃和中,是方中“燥”酒湿之邪的代表。茯苓、猪苓、泽泻三者利湿渗湿,引酒湿之邪从下走之,是方中“渗”酒湿之邪代表,上述几味共为臣药。干生姜取其温以化寒湿之邪,加强水湿之邪的运化,取其润以防清湿热对机体津液造成损伤,是“化”酒湿之邪的代表;木香、橘皮、青皮作为全方行气之品的代表,通过调畅气机以助水湿之邪的运行,是“行”酒湿之邪的代表;人参、白术益气健脾以助脾胃运化之功,并可防酒湿之邪对正气耗散之弊,以上几味药在全方以佐用之。所以葛花解酲汤通过“散”“燥”“渗”“化”“行”合力除湿,葛花解酲汤是健脾清湿热以权衡虚实、清散温化以同调寒热、疏通气机以复气机升降之功于一体的治疗“酒伤”疾病的经典名方。全方温清兼顾寒热、散渗分消上下、消补权衡虚实,共奏健脾益气,温阳化饮、清热除湿、调畅气机之功。
1.4 现代药理学研究 葛花解酲汤的君药为葛根,葛根最早被载于《神农本草经》,历来被作为解酒专药。葛根的主要成分中葛根素、葛根总黄酮和葛根多糖、葛根多肽、葛根黄豆苷元等具有解酒功能,这主要与其抑制胃黏膜对酒精的吸收、加快酒精的代谢、降低血清酒精浓度等有关,此外,葛根总黄酮类成分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6]。砂仁作为方中臣药可通过抗炎机制发挥其止泻之功,并且砂仁还具有抗溃疡、促进胃肠排空、通利肝胆的作用,其利胆之功有助于清除过盛的酒湿之邪。砂仁的这些现代药理作用也证实了砂仁具有理气化湿和胃之功[7]。有研究[8]显示,砂仁具有抗炎、抗溃疡、保护胃黏膜等作用。泽泻具有肝保护活性,对脂肪性肝病具有治疗作用[9-10]。泽泻及其脂醇类化合物可能成为治疗肝病的候选中药[11]。橘皮是方中的佐药,橘皮素这种多药耐药的蛋白底物和外排转运蛋白MRP2有高度亲和力,与水飞蓟宾联合可用于治疗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12]。
2 临床运用
在葛花解酲汤的临床运用中,运用较多的就是酒精损伤性肝病。有研究者运用该方及其加减变化来治疗急性酒精中毒[2, 13]和酒精性肝病[14-15],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也无愧于其作为“解酒”名方的代表。而近年来的研究中有人对其在诸如胃肠系统等疾病中的临床运用进行总结和研究,虽然在这方面的研究和运用亦有记载,但这些文献多距今时隔较久,并且数量较少。例如许建丽[16]通过临床验案阐述葛花解酲汤在胃脘痛、腹泻、眩晕等以脾胃湿热为患之证中良好的治疗效果。胡臻[17]在饮酒过盛所致的瘾疹、遗精、流涎、头风等疾病中,运用葛花解酲汤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宋雨婷等[18]在研究中总结了胡永盛教授运用葛花解酲汤加减化裁治疗呕吐、泄泻、痞满、食少、胁痛、失眠、心悸、淋证、腰痛、痹痛等,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丁瑛[19]以葛花解酲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治疗酒精所致幻觉,杨春容等[20]用葛花解酲汤加减治疗酒精所致谵妄状态,均有良好疗效。除此之外,葛花解酲汤还被用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21]、水肿[22]、酒精中毒所致阳痿[23]等,均取得良好疗效。其实,早在李东垣弟子罗天益的著作《卫生宝鉴·饮伤脾胃论》中就有其在多种疾病中运用的记载。书中言:“近年中风、虚劳、消狂、疮疡、癖积、衄衊、藏毒、下血者多有之。”虽然葛花解酲汤是治疗酒伤证的代表方剂,但酒仅仅是一种湿热之邪的代表,不应将其拘泥的运用于“酒”这一种湿热之邪引起的疾病,若疾病属湿热困阻、脾胃虚弱之证,无论饮酒与否,均可使用[1-2]。笔者在临床中还常用葛花解酲汤治疗现代医学中诸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证属脾虚湿盛、饮邪寒热错杂的疾病,这与葛花解酲汤中一些主要药物的现代药理作用有关。例如方中君药葛根,它可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黏膜对酒精的吸收,在心血管系统相关的疾病中,可舒张血管降血压,还有降血糖的功效。因此,在临床中要全面理解李东垣的思想和该方中方药配伍意义,在临床中抓准病机,将其灵活运用于各类疾病[6,24]。
3 实验研究
纵观葛花解酲汤相关的实验研究,发现多是有关酒精性肝病的实验研究,认为葛花解酲汤具有解酒、醒酒、保肝、改善肝组织病理情况等作用。例如,张明昊等[25]建立醉酒小鼠模型之后,通过比较多组中有关醉酒醒酒的指标,发现葛花解酲汤具有解酒护肝作用。还有研究显示葛花解酲汤具有降低乙醇含量、减轻肝脏损害、稳定肝细胞、减少肝细胞破坏及肝细胞凋亡等作用及阻止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和促进肝内脂质代谢[26-31]。郭斌等[32]研究发现,葛花解酲汤通过抑制癌基因,促进抑癌基因,阻抑肝癌癌前病变的发展进程,改善肝组织病理状况。李军等[33]研究发现,葛花解酲汤可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从而可使小鼠瘤组织的病理得到改善。
4 结语与展望
通过对葛花解酲汤前期的文献追溯发现,近几年对葛花解酲汤临床运用的研究多集中在酒精损伤性肝病,在胃肠疾病或者其他系统疾病中对其进行论述研究,仅将近二十几年前的几篇关于葛花解酲汤的临床运用的文献记载了其在除酒精性肝病以外的其他诸如胃痛、腹泻、眩晕等常见疾病中的运用。中医讲求“异病同治”,即不同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如果有相同的病机,辨证属同一证型,遵循“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则可确立同一治则治法,依法选方可选用相同的方药进行辨治。中医治病不单着眼于病的异同,更着眼于病机的不同,异病可以同治,核心在于辨识不同疾病有无共同病机,病机相同,则可采用相同治法方药。今后应继续深入挖掘葛花解酲汤的病机理论,不断扩大葛花解酲汤主治疾病的范围,加强葛花解酲汤相关动物实验及一些药理学的研究,尤其对于葛花解酲汤治疗胃肠疾病多开展一些临床观察类实验,设计一些实验研究,验证其在胃肠疾病治疗中的效果,并深入研究其治疗疾病的机理,进一步从分子角度阐述胃肠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葛花解酲汤对其治疗及对相关分子的影响。葛花解酲汤所治的“酒伤”证,不能仅局限于酒精损伤性的肝病,应该充分理解方中方药的配伍意义,拓宽其临床运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