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进展〔1〕

2022-12-29田树杰史晓娜周冰

临床医药实践 2022年11期
关键词:白芥子伏贴穴位

田树杰,史晓娜,周冰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

变应性鼻炎(AR)又称过敏性鼻炎,是指易感个体接触致敏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介导、机体的细胞因子和免疫活性细胞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性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喷嚏、鼻塞、流涕、鼻痒,可同时伴有迎风流泪、眼部发痒等症状[1],全球的发病率高达10%~30%[2]。研究表明[3-4],AR是诱发哮喘发作或加重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导致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5]。目前西医治疗AR主要是尽量避免致敏原暴露、合理使用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及手术治疗等。中医穴位贴敷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贴敷配方因人而异,操作简便易行,通过贴敷药物直接作用于人体腧穴,成人和儿童均可使用,临床应用前景广泛。本文对近10 年有关穴位贴敷治疗AR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贴敷时机

目前临床主要在三伏天开展穴位贴敷治疗AR,以达到“冬病夏治”效果;也有医家选择在三九天进行穴位贴敷,以“冬补三九”;有些医家认为三伏天联合三九天贴敷效果更好;还有医家认为AR患者的症状在任何时间段进行穴位贴敷均能改善,但在三伏天进行穴位贴敷更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1 三伏天贴敷

三伏贴以中医“冬病夏治”理论为基础。中医学认为三伏天是一年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节,此时皮肤腠理开合,利用辛温、走窜、通经温阳的中药贴敷在相应的穴位,药物透皮吸收效果佳,能全面调理人体脏腑功能,提升正气,提高免疫力。赵铭辉和傅立新[6]对166 例AR患者于初、中、末伏的第一天开始进行穴位贴敷治疗,三伏贴组近期总有效率为68.1%,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张红丽等[7]于三伏天治疗249 例患者,结果三伏贴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组;随访半年、1 年后三伏贴组远期疗效也明显优于安慰剂组;三伏贴组随访半年复发率为46.6%,1 年复发率为62.1%,明显低于安慰剂组。蔡晓鹏等[8]对2018年12月前的所有数据库检索三伏贴治疗AR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显示三伏贴治疗AR安全有效,特别是对提高AR患者远期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陈伟燕[9]对120 例AR患者进行三伏贴治疗,总有效率85%。

1.2 三九天贴敷

三九贴是根据传统节气理论,在一年中最寒冷的三九时节,选用辛热发散的药物贴敷于人体相应腧穴,从而达到祛风散寒、行气活血、益气温阳、疏通经络的效果。刘燕观[10]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九天灸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提示三九天灸疗法在改善AR患者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显著,可能与其能提高机体γ-干扰素(IFN-γ)水平、降低IgE和白介素(IL-4)水平有关。盛国强[11]观察在三九天前期和三九天穴位贴敷治疗AR的疗效差异,结果显示三九天穴位贴敷对于缓解AR患者的鼻部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效果显著。

1.3 三伏贴联合三九贴

黄剑卫和王曼苏[12]认为三伏贴联合三九贴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并且三伏贴效果优于三九贴。杨晓旭和张春雨[13]采用二者联合治疗450 例AR患者,总有效率为94.0%,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的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刘利霞[14]用隔姜灸联合二者治疗108 例AR患者,结果显示3 年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3.3%。

1.4 非三伏贴和三九贴

陈静等[3]对55 例AR患者均采用三伏天灸方(穴取肺俞、风门、大椎等)治疗,显示AR患者的症状在同一季节段进行穴位贴敷均能改善,但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选择三伏天时节更优于其他时间段。姜硕等[15]运用相同处方的中药穴位贴敷治疗238 例AR患者,治疗组在三伏天,而对照组在非三伏天,结果显示两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鼻炎症状,但治疗组对血清IgE水平的改善效果更明显。

2 贴敷刺激强度

穴位贴敷刺激强度与AR临床疗效有关,又与贴敷时间、介质和白芥子的配比及炮制方法密切相关。徐振华等[16]对2012年—2013年于广东省中医院接受三伏天灸治疗的AR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三伏天灸治疗AR疗效与贴药时间相关,贴药2 年疗效开始稳定,建议AR患者坚持三伏天灸治疗。胡奇妙等[17]将所选病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采用不同的介质和贴敷时间,结果显示各组均能改善AR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使用姜汁作为介质贴敷对皮肤刺激强度大,2 h即可使皮肤出现水泡;而使用蜂蜜作为介质贴敷6 h疗效最佳,且皮肤无破损。相关文献[18]报道在中药穴位贴敷处方选药中将白芥子炒制成深黄色,能够有效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同时能保证疗效。陈润林等[19]认为最符合白芥子的炮制方法是在25 ℃的室温和250 ℃烤箱烘烤温度下,然后对其进行5.5 min的冷机启动烘烤;最符合皮肤理想反应标准的三伏贴配方是由24 g白芥子和70 g其他中药组成。芦玥等[20]认为穴位贴敷治疗AR的主要药物是白芥子,为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应尽量减轻贴敷药物对皮肤的不良刺激,可通过调整白芥子的处方配比及改变白芥子的炮制方法来实现。

3 选穴和用药规律

文献检索穴位贴敷治疗AR的贴敷穴位主要在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上,有定喘、肾俞、肺俞、脾俞、大椎、胃俞、风门、膏肓等;药物多用清代张璐《张氏医通》中以白芥子、生姜、甘遂、细辛、元胡等药组成的白芥子散,临床常在此基础上加减或以不同比例调配而成。韩东岳等[21]研究显示,白芥子、姜汁、细辛、元胡、白芷、甘遂是穴位贴敷的主要药物,在穴位选择上以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阴肺经腧穴为主,同时配合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腧穴使用,主要穴位有大椎、风门、肺俞、膏肓、脾俞、肾俞。丁冰等[22]选穴以足太阳膀胱经在腰背部背俞穴为主,肺俞穴居首位;用药以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为多。吴磊和勇入琳[23]认为穴位选择肺俞穴,用药频数排前10名的为白芥子、细辛、生姜、延胡索、甘遂、辛夷、冰片、白芷、丁香、麻黄。

4 联合疗法

联合疗法是在穴位贴敷疗法基础上加上中药、针灸、蒸气熏鼻、穴位注射等疗法。此法与西药共用时可以提高疗效,改善症状和体征,降低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缩短疗程;与单一疗法比较,又可起到协同作用,疗效往往优于单独使用。陈娟娟和王讯[24]对40 例AR患儿采用三伏贴联合自拟通窍汤治疗4 周,结果显示此法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儿机体炎症反应,并能改善呼吸功能。曾菊蓉等[25]认为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是一种治疗AR的有效方法。马欣等[26]在对照组单纯使用三伏天穴位贴敷基础上联合督灸治疗31 例AR患者,结果近远期临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陆灵娟等[27]将100 例AR患者在对照组(曲安奈德鼻喷剂联合氯雷他定)基础上予以穴位贴敷联合蒸气熏鼻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周妮等[28]将57 例AR患者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快速穴位注射,同时联合穴位贴敷,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提示此联合疗法是一种治疗难愈性AR的有效方法。

5 作用机制及实验研究

文献指出[29],穴位敷贴治疗AR的机制主要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免疫蛋白、粒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来实现。金禹彤和宣丽华[30]通过研究显示采用生白芥子贴膏和炒白芥子贴膏进行穴位贴敷均可有效治疗AR,且生白芥子贴膏效果更为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升高IFN-γ水平,降低血清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水平,改善鼻黏膜炎性症状相关。胡海宇等[31]认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血清IFN-γ、下调血清IL-4水平来调节Th1/Th2平衡及进一步下调IgE有关,同时选用生白芥子疗效更佳。

6 小 结

目前穴位敷贴治疗AR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鼻部及眼部症状和提高临床疗效上,尚缺乏动物实验等对机制的深入探讨。关于穴位贴敷刺激强度与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相关性研究还很不足。贴敷时间主要以夏季三伏天与冬季三九天为主,是否有必要三伏天和三九天进行穴位贴敷,还需大样本、多中心数据支持。近几年中医治疗AR的热门研究方向是联合疗法,穴位贴敷对AR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轻微,尤其联合其他中医疗法时疗效高于西药和单一疗法,这与中医“相须”理论一致,但由于联合疗法的复杂性,只能从宏观角度大致判断其有效性,还需进一步证实其如何有效、为何有效。穴位贴敷还需同时借鉴现代透皮制剂吸收理论和方法,以及采用目前最先进的中药提取、纯化、分离技术,从而更好地发挥此法治疗AR的优势。

猜你喜欢

白芥子伏贴穴位
三伏贴主要药物白芥子考※
从白芥子古今外治研究探寻中药“内病外治”机理的新思路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方法比较白芥子炒制前后的化学成分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警惕诊疗问题生活化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夏季穴位养心
一起聊聊三伏贴
治咳嗽痰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