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娟:从火锅店打工妹到海底捞CEO
2022-12-28
2 0 2 1 年, 知名餐飲品牌海底捞亏损三四十亿元,几乎蚀空过去3年的盈利。危机时刻,杨利娟身披战衣,走到台前,担任C E O。16岁进入海底捞打工,27年后当上C E O。杨利娟凭着一股狠劲从万千打工妹中脱颖而出。
1994年3月,四川省简阳市一家火锅城开业了,这是老板张勇开出的第一家海底捞。第一次开火锅店,张勇不会炒料也不懂做生意,他在简阳小县城溜达,遇到不错的饭店就进去取经。几番光顾后,张勇发现有个叫杨利娟的小姑娘手脚麻利,人也机灵,便上前问她的工资,想要挖墙脚。彼时,简阳的餐厅服务员月工资约75元,杨利娟是120元。张勇开出160元的高薪挖人,却被杨利娟拒绝了:“老板对我好,我没理由跳槽。”
结果机缘巧合下,杨利娟的老板离开简阳南下开店。于是,杨利娟来到海底捞火锅城,拦住张勇,接受了160元的工资。那一年,她16岁,打工是为了帮哥哥还债。张勇给了她800元解围,此后杨利娟把海底捞当成自己的家,一干就是27年。
忠诚、勤劳、有悟性、执行力强……种种特质让杨利娟成了海底捞史上最早赢得张勇信任的员工。当张勇在四川简阳开出第二家门店时,年仅19岁的杨利娟当上了简阳老店的店长。1999年,海底捞走出四川,21岁的杨利娟被派去西安,独立经营一家店,管100多名员工。初入西安的海底捞籍籍无名、持续亏损,杨利娟带领团队用超常的热情和耐心服务顾客,让它站稳脚跟。
据杨利娟回忆,海底捞刚在西安开店时,整整半年时间没有客人来,“我真急死了”。她亲自带着员工去电线杆上贴小广告,结果被城管抓去了,聊着聊着竟然还把城管科科长变成了海底捞的顾客。贴小广告不行,杨利娟改用送豆浆来宣传,在西安的公交车和大马路上“抓”客人。凭着这股韧劲,海底捞在西安做起来了。
光靠吃苦耐劳,难当大任,张勇逼着杨利娟学习新技术。杨利娟初中肄业,没接触过电脑,但张勇要求她每天写电子版的工作总结,同时多看书。“张大哥总喜欢搞‘虚的,指定一些书,比如《性格决定命运》,让我们读,我真是喘不过气来。”发过牢骚后,杨利娟还是踏踏实实地上了一个月的电脑班,“后来公司连上电脑系统,我一下子就跟上了”。
海底捞的十几万名员工,大多拥有和杨利娟一样的底色,学历水平不高,很难用知识获取更体面、高薪的工作;他们来自农村,在成长中眼界往往受到诸多局限;他们家境贫困,甚至许多人都像杨利娟一样,要用微薄的工资撑起家庭的花销……某种程度上,他们是输在起跑线上的人。然而,杨利娟的成功能够在他们的世界里建立另一种确定性的信念:双手真的能改变命运。相似的起点,也让杨利娟的事迹足以为他们构建起一种具有参考意义的坐标。
杨利娟说,刚当服务员的时候,自己也会犯错,最糟糕的一次,她被客人拉着在大堂数落了一圈,恼得跑到洗手间哭。但不一会儿,她就擦干眼泪,面带微笑地去服务顾客。
一开始学不会电脑,杨利娟也气馁过,觉得自己初中都没毕业,真的干不了。但冷静下来,想到张勇说“人不学习,不行!你这么年轻,什么都能学会”,就又咬牙坚持下去。海底捞出名后,经常有猎头公司打来电话邀约,要给她百万年薪加股份,杨利娟总是严辞拒绝,告诉对方自己绝对不会离开海底捞。
杨利娟说:“经常有人问我,什么才是我人生的最大转折点?但我真想不出来有哪件事,是我一下做好了,我的命运就改变了!后来我发现,其实是把每一天、每一件小事串起来,才成了大事,并且成就了我的今天。”
从克服最常见的弱点,到以绝对的忠诚、铁面、坚韧,执行企业交付的每一个任务,杨利娟是将“双手改变命运”践行得最彻底的人。如今作为海底捞精神图腾的她,也将激励着与她有着相同底色的更多的打工人。(辑/豌豆,资料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