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商主义思想的演变与英国工业革命的初兴

2022-12-28

西部学刊 2022年24期
关键词:重商主义重金白银

张 琼

引言

重商主义肇始于新航路的开辟,终结于工业革命之前,大约历经三百多年的演变和发展,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为追求货币平衡的重金主义;后期为追求贸易平衡的重工主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贸易进一步扩大,对商品流通速度和丰富程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财富的认识也发生变化,开始关注商品生产本身,强调出口的意义,促进本国工业生产,此即重工主义。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与重商主义密不可分,重商主义的发展其实质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经济从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化的历史规律。

关于英国重商主义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关联,学界已有一些探讨。例如,印度学者普拉桑南·帕塔萨拉蒂在其《为何欧洲走向富强,而亚洲却没有:1600—1850全球经济的岔路口》一书中批判了之前主流经济学和历史学界所沿袭的亚当·斯密的看法,认为将重商主义视作一种错误经济政策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恰恰掩盖了英国崛起和工业革命爆发的真相,他提出英国的重商主义是英、印乃至亚欧经济“大分流”的关键;荷兰学者皮尔·弗里斯在《国家、经济与大分流:17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和中国》一书中主张,英国现代经济的崛起是在重商主义体制下发生的,是重商主义使英国出现了工业革命[1]。本文拟从东西方贸易的视角阐述重商主义发展变化的过程以及与工业革命的关系,认为英国能够摆脱东方贸易的不利局面,最终实现与印度、中国等国家的“大分流”,关键因素在于重商主义。

一、贵金属匮乏引起重金主义

在西欧自然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货币积累速度远低于货币流通速度,造成货币短缺,强化了人们对货币的重视,催生出视货币为财富唯一尺度的重金主义思潮。1499年,元帅特里武尔齐奥对国王路易十二说道:“陛下您需要的是钱,更多的钱”[2]。16—17世纪随着欧洲人口的增加,货币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东西,而同时欧洲却面临着严重的货币短缺。但欧洲金银产量自古有限,资源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导致从14世纪中期开始,欧洲各国的经济政策主要是在外贸中支持出超①,尽可能地使金银流入而不是流出,因此视金银为财富的观念导致重金主义思想在欧洲应运而生。

从中世纪②晚期开始,欧洲银矿采掘已陷入枯竭的窘境。早在13世纪,德意志的弗赖贝格、伊格劳银矿的矿藏已面临被开采殆尽的尴尬境地。至14世纪末、15世纪初,矿藏问题进一步凸显,严重影响了欧洲社会对贵金属的需求[3]。中世纪晚期的“银荒”导致“钱荒”。一批铸币厂先后因银矿枯竭而陷入停产,即便到了15世纪末16世纪初,这种情况也没有得到好转,因此银矿的枯竭和银荒成为“重金主义”产生的经济背景。

从表1可以看出,16世纪30年代欧洲产银量出现负增长,这十分不利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虽然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大量白银经美洲涌入欧洲,银荒本可暂时缓解,但是这些白银又因与东方进行贸易而进入亚洲,尤其是印度和中国。随着东西方贸易额的急剧扩大,这种东西方贸易的“一边倒”局势无疑使本就奇缺的贵金属储量雪上加霜。

表1 1491—1540年间欧洲银矿产银总额[4](单位:千克)

从表2可见,欧洲从美洲得来的白银大约70%都最终流向东方,如果再加上从美洲直接到达东方的白银,西欧贵金属外流的情况更严重。鉴于此,威尔逊教授形象地指出:“从长时段来看,从美洲进入欧洲的白银和从欧洲流到东方的白银基本上是一致的。”[6]也就是说,欧洲只是美洲白银的中转站绝非终点站。

表2 西属美洲白银经欧洲流到东方的白银(单位:百万银元)[5]

这种由贵金属短缺引起的金银货币匮乏导致国家政策方面的转变,英国在这方面颇具代表性。1303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即下令禁止金银外流[7]。在此后的20年里,英国先后三次重申了1335年法令(分别是1343年、1351年、1364年)[8]。至1390年,针对金银的法令在正常的贸易领域进一步扩大,以此确保英国在收回本国货币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外来货币以增加本国货币存量。

与货币匮乏和贸易政策转变相伴随的是早期重商主义也就是重金主义思想的产生。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常面临货币紧缺的困境,曾为此咨询了伦敦铸币厂的相关工作人员。铸币厂工作人员查德·爱尔斯伯利的回答颇有见地,他认为唯有通过多卖少买,在对外贸易中从别国处获得更多的货币,才能使本不产金银的英国获得来自外部的贵金属[9]。因此说,正是贵金属的匮乏引起的铸币紧缺导致了对贵金属的保护与贸易中的种种限制措施,而由此催生出了早期重商主义即重金主义的思想和学说。

二、贸易逆差产生重工主义

由于英国对东方的贸易始终是逆差,而东方产品如棉织品、瓷器、丝绸、茶叶、香料在欧洲备受欢迎,进行转口贸易获利颇丰。而从英国自身的角度来说,国内产品制造力在工业革命前是十分有限的,即便能够大批量制造出产品,成本也会非常高,再加上远途贸易昂贵的运输费用,导致其市场竞争力十分有限。随着长期大量的白银流入东方国家,也会提高东方国家物价水平,进而导致英国在欧洲或其他地方经营转口贸易的利润空间下降。

再者,18世纪末19世纪初,革命和动乱影响整个美洲大陆,银矿产量急剧下降。英国发现向中国输入大量白银愈加困难,贵金属压力与日俱增,机缘巧合下在印度找到了鸦片和棉花,输入中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贵金属匮乏的压力。由于中国对棉花的需求十分有限,唯有向中国输入鸦片,虽然鸦片贸易缓解了英国对白银的需求,但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中国国内购买力下降,反过来不利于英国商品在中国的输出,无疑是自食其果。所以鸦片贸易便成为一把双刃剑,最终伤及英国自身利益。

英国认识到旧办法无法解决新问题,只有扩大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才是解决贵金属外流灵丹妙药。于是,在思想领域,重商主义从早期的重金主义转变为后期的重工主义。从商业资本注重商品的流通,到工业资本注重商品的生产,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和成熟的标志。

三、贸易保护催生工业革命

“重商主义的措施就是要通过扩大工业品的出口减少进口,因此政府一方面给外国商品制造人为障碍,降低外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帮助发展国内工业,为本国商品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形成贸易保护。”[10]

英国贸易保护政策下最先发展起来的是毛呢产业,长期以来英国是向弗兰德尔地区出口羊毛而进口成品,英国在经济上一度成为安特卫普等地的附庸[11]。如果按照自由贸易的原则,英国是发挥其经济优势,大力发展养羊业、出口羊毛,最多是进行未深加工的粗呢绒来参与到国际贸易中,而任由低地国家精加工的细呢绒进入英国市场。但事实却是英国通过贸易保护政策限制原料出口,利用关税来大幅度提高羊毛出口税,限制成品进口,调节进出口贸易结构。英国对羊毛输出的控制必然导致其他国家毛纺织业成本的上涨,引起欧洲大陆毛纺织业的衰退,甚至动用国家力量进行商战来夺取贸易市场。最终,英国利用贸易保护和政府干预,扶植民族产业——毛纺织业的崛起。

但毛呢制品并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对全部纺织品的需求。除毛呢外,麻织品在日常生活尤其在航海中,如制作绳索、渔网等需求量很大,还有满足上层生活需要的丝织品也很受欢迎。为了对抗法国和中国的丝织品,英国在麻织业和丝织业中也采纳贸易保护政策,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在贸易保护政策下真正发展起来并使英国有能力对抗印度和其他欧洲国家,成为民族产业的是棉纺织业。

1600年以前,印度棉纺织品已经陆续进入英国市场。随着东印度公司的成立,印度棉纺织品的数量逐年递增,1687年达到顶峰,当时有评论:“突然间,我发现,英国所有女人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穿上了印度棉花布,而且窗帘、椅子上、床上到处都是印度纺织品。”[12]大量印度纺织品的涌入造成英国贵金属大量流失,也对国内毛纺织业及印染业造成很大负面影响,东印度公司也遭到国内各种责难。无力与印度竞争只能诉诸进口禁令,但是禁令可以阻挡印度棉织品的涌入,却无法限制人们对棉织品的急切需求。“如果一个人不能拥有印度进口的印花布,也会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相当的纺织品。”[12]“禁止进口印度棉织品或对印度棉织品实行高关税的目的就是要最终实现进口替代。”[12]只有这样才是缓解贸易逆差最彻底的办法,因为转口贸易要受到其他地区商品生产及需求的变化,利润是不固定的。在禁令实施后,这种对印度棉纺织品的需求刺激欧洲商人对印度棉织品进行仿制,趋利的本性使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开始加大对印棉的仿造。

通过对印度棉纺织技术的模仿,英国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历史的发展表明,恰是这个来自中世纪的古老纺织行业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第一原动力,成为英国实现产业革命的关键因素,并很快发展为报复印度的重要手段。

关于工业革命为什么会从纺织业先开始,以往研究认为,棉纺织业作为新兴产业,受到的约束较小,作为新兴工业,容易采用新技术,再加上投资小,以及农业革命带来的人口增长和消费拉动等因素。总之,在解释这一问题时,采用的是一种“顺势而为”的观点。但是,英国不产原棉,棉织品主要从东方进口。如果仅仅是消费拉动,那么进口就可以。而英国明令禁止使用印度棉织品,即便印度棉织品物美价廉,另外英国又继续进口印度棉织品向欧洲大陆出售。此举一举两得,一来,转口贸易增加财富;二来,阻碍大陆国家的棉纺织业,但同时又不断发展自己的制造业,英国对东方的贸易又主要是以白银交换。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减少对东方产品的进口,就可以缩减贸易逆差额。因此,工业革命以棉纺织业为先导,不是“顺势而为”,实乃“刻意而为”。是英国在同东方国家进行贸易时,主动地对本国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是解决自身生产力不足问题的重要举措。

结语

早期重商主义即重金主义视金银为主要财富,因此其对外政策表现为赤裸裸地对殖民地金银铜等贵金属矿产的无偿占有和掠夺性开采,随着商品和货币经济的发展,晚期重商主义对金银通货的理解却发生了变化。17、18世纪,准确地说是1600—1750年,重金主义开始向重工主义过渡,其背景是金银的相对不足,尤其是美洲白银的减产对东西方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解决贸易逆差问题,答案是国家必须从关注商品的流通领域到关注商品的生产领域。在恩格斯看来,重商主义前后差异鲜明:重金主义之下,欧洲人都成为了“守财奴”,只会窥伺邻国的钱袋[13];而到了重工主义时期,欧洲人的关注点从流通领域深入到了生产领域[14]。而这样的转变,才是资本主义经济成熟的重要标志。

注 释:

①贸易出超又称贸易顺差,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总值大于进口贸易总值的差额。

②中世纪:指从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是欧洲历史三大传统划分(古典时代、中世纪、近现代)的一个中间时期。始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终于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最终融入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中。

猜你喜欢

重商主义重金白银
从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企业家群体与英国工业化时期贸易政策的转型
澳华又盯上了这条虾,2021欲重金投入人财物力,为行业创造更高价值
美国重商主义的重新兴起及其影响研究
调查
新重商主义的影响分析
宇宙中发现黄金白银“制造厂”
夏门:重金招医疗人才
重商主义富国强兵政策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