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职业院校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调查研究
——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2022-12-28张红红

西部学刊 2022年24期
关键词:总分职业院校社交

张红红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人际交往也变得复杂多变。有研究表明,人际交往困扰多的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会下降,人际交往层面的障碍会导致大学生出现紧张、拘谨、孤独和焦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1]。农业职业院校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部分学生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不足,恐惧或回避与人交往,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实际技能的培养,亟须引导和教育。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300名学生作为被试,回收问卷283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实得有效问卷262份。其中男生有效问卷103份,女生有效问卷159份,回收率94.3%,有效回收率87.3%。

(二)研究工具

自行设计基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地域、经济情况和就业压力等有关信息。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是一个自评量表,有28个条目,分为回避和苦恼2个分量表,其中14条用于评价社会回避,14条用于评定社会苦恼。采取“是—否”方式评分,得分范围从0到28,大学生的均值是9.1,其标准差为8.0[2]。量表内部一致性平均值为0.77,四周后再测信度为0.68。效度与其他社交焦虑感相关度大于等于0.75[3]。研究表明SAD在中国学生中的应用结构效度、相容效度和区分效度良好。

(三)统计处理

采用Excel和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频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

(四)研究结果

1.农业职业院校学生回避与苦恼的总体情况

表1显示,与国内高职学生常模(9.89±6.06,5.06±3.36,4.87±3.41)比较,农业职业院校学生存在社交及回避,且在社交中的苦恼体验要大于回避行为。根据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信效度的相关研究,总分高于13分,或苦恼分量表高于7分,或回避分量表高于12分,共筛得苦恼得分高于7的有131人,占总人数的50%,回避分数高于12的有23人,占总人数的8.8%,总分高于13分的有118人,占总人数的45%。

表1 社交回避及苦恼的总体情况(N=262,P<0.01)

2.社交回避及苦恼的性别差异

从表2可知,社交回避及苦恼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和女生在社交苦恼(T=-1.896,P=0.050)方面呈现边缘显著的差异,且女生得分较高。

表2 社交回避及苦恼的性别差异(N=262)

3.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年级差异

从表3可知,对社交回避及苦恼及其总分的年级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社交苦恼的差异显著(F=4.671,P<0.01),年级越低,社交苦恼得分越高。同时,社交回避及苦恼的总分呈边缘显著,且年级越低得分越高。这表明,一年级社交苦恼得分最高;二年级和三年级社交苦恼差异大。同时,一年级的社交回避和苦恼总分也最高。

表3 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年级差异(N=262)

4.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地域差异

从表4可知,为了考察来自农村和来自城市的农业职业院校学生在社交回避及苦恼方面是否有差异,研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社交苦恼的差异显著(T=-2.162,P<0.05),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也显著(T=-1.953,P<0.05),且均表现为来自农村的学生在社交回避及苦恼方面得分较高。

表4 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地域差异(N=262)

5.社交回避及苦恼家庭经济水平差异

从表5可知,社交回避及苦恼在分维度和总分上的差异均显著(P<0.05),且均表现为家庭越不富裕社交回避及苦恼得分越高;进一步事后检验的结果表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得分差异主要来源于不富裕和一般家境的学生。

表5 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经济水平差异(N=262)

6.社交回避及苦恼不同上网时长差异

从表6可知,社交苦恼的差异显著(F=3.327,P<0.05),且上网时间越长,社交苦恼得分越高。同时,社交回避及苦恼的总分呈边缘显著,且上网时间越长得分越高。

表6 不同上网时长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差异(N=262)

7.社交回避及苦恼就业压力高低差异

从表7可知,社交回避及苦恼在分维度和总分上的差异均显著(P<0.01),事后检验的结果也表明差异显著,且均表现为就业压力越大的高职生在社交回避及苦恼方面的得分越高。

表7 不同就业压力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差异(N=262)

二、讨论

1.农业职业院校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高出常模,且社交苦恼体验多于社交回避,这表明对农业职业院校学生进行社交回避及苦恼干预的必要性。

2.农业职业院校女生相比于男生更容易在社交中感受到社交苦恼。这可能是由于女生比较敏感,自我期望值较高,相较于男生更加希望在社交中能展现她们完美的一面,获得理想的人际交往效果,因而导致的社交苦恼比较高。

3.农业职业院校一年级新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高于其他年级学生。这是由于他们刚入校要适用新环境、克服心理和生活上的不适应,还要积极扩大交际范围,转变自身角色等,这时候如果遇到挫折,肯定会产生苦恼和困惑,所以他们的社交苦恼总分最高是正常的。

4.农业职业院校来自农村的学生在社交回避及苦恼方面的得分较高。虽然城乡差距正在缩小,但农村人均收入水平仍低于城市水平,而且在文化习惯、家庭环境、父母养育等方面仍然存在城乡差异。农业高职院校学生大多都来自于农村,城乡差距、社会不平等现象都会对他们的社交心理产生影响,可能导致了他们在情感上出现焦虑,在社交行为上表现出回避倾向。

5.农业职业院校家庭不富裕的学生在行为上体现出退缩倾向、主观上的焦虑体验,缺乏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力。相比普通学生,家庭不富裕的农业职业院校学生存在更强的自卑心理,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对自己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内向孤僻,情感易受打击。这些特征都不利于他们顺利地与其他人开展沟通和交流,从而在交往中导致苦恼。

6.农业职业院校网络使用时间越长的学生社交回避与苦恼得分越高。相对于现实社交,网络社交形式多样,付出成本低且很容易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这能够补偿他们在现实世界中难以获得的满足感,能在网络中减少实际生活中的无力感和焦虑,感到更多的自由和快乐。当这些学生如果不能合理分配线上与现实社交的资源投入,沉迷于社交媒体带来的线上交际,将逐渐削弱其社会交往能力[4],减少实际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从而欠缺社会交往技能,更严重者会在现实人际交往中产生更多的紧张、苦恼等负面情绪和体验。

7.农业职业院校就业压力大的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得分高。农业高职院校农业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面临择业选择狭窄,岗位不如意等问题,从而带来对自己的负面认知和情绪体验,这些就业压力大的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会将平日的负面体验和社交情境相联系,从而产生更高的社交回避及苦恼。

三、建议

农业职业院校学生存在的社交回避与苦恼现象,就学生个体而言,是缺乏自信,缺乏与人深度交往的勇气;就人才培养而言,学生难以融入主流,难以以积极振奋的精神面貌投入社会价值创造中去,难以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石。

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与老师、同学和朋友的良好互动相处,而且可以帮助大学生积累社会经验,最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大学生拥有一个积极和谐的心理状态[5]。教育部办公厅2021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全方位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要求。健康积极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农业职业院校学生身心健康,更有利于他们学习专业技能,成长为国家需要的技术人才。

(一)协同联动,增强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实效

1.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一是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情况。首先,在新生中开展心理普查,及时发现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并实施健康教育措施。其次,分类建档,更新学生心理档案,严密掌握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情况。最后,跟踪辅导,通过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跟踪服务解决学生心理障碍。二是拓宽心理咨询渠道。可通过在校园内建立24小时心理咨询室、咨询邮箱、热线电话、网络咨询、心理行为训练等形式,为求助学生提供必要帮助。三是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社团建设,开展多种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拓宽学生人际交往渠道,如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公益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加强就业指导,让学生能走出去,通过实践活动拓展社交,展现综合价值,提高自我评价,在社交中体验到成果和喜悦,更好地助力学生的人际交往。

2.完善人际关系相关教学内容。一是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将人际交往作为心理教育课程的必修内容,进行公开的正面宣传教育。在编写教材时,将农业职业院校学生特点融入授课要点。二是改革教学模式,综合采取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等途径,帮助学生纠正认知上的偏差,改善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现状。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不仅要求专业性强、目标明确、内容规范和教学渠道稳定,还对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应定期组织师资队伍接受系统培训,强化对兼职教师和心理辅导或咨询人员的培养,充分发挥班主任、辅导员的一线作用,积极开展渗透引导教育,将人际交往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增强学生交往意识。

3.构建家校联动合作机制。学生的社交困扰大部分产生在入校之前,贯穿他们整个成长经历,其中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很大。教育工作者不但要了解学生在校内的社交状况,对于个别需要干预的学生,还要了解其家庭状况和成长经历,从而更好地助力学生成长。学校要强化合作理念,拓宽沟通渠道,形成与家庭的联动机制。以班主任、辅导员为主导,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于部分存在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学生,应主动联系和帮助其家庭,采用多种形式向家长传授相关心理知识,鼓励家长正确对待、主动参与,配合学校共同教育,从而在家校有效对接的基础上实现引导和干预目标。

(二)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人际交往健康发展

1.引导树立正确认知,建立客观自我评价体系。农业职业院校学生是未来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是农业高素质人力资本的重要来源。在日常教育中,应加强他们对专业的认可,培养他们对于从事农业工作的自信,自觉成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管理”的人才。引导学生主动与人交往,正确、客观、全面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和缺点,正视惧怕负性评价的不合理想法,学会正确认知自我和接受悦纳自我。

2.帮助掌握社交原则,培养良好心理品质。指导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要遵循社交原则,打破回避交往的生活舒适区,遇到挫折不要退缩和回避,要适时总结和反思自身的社交活动,看看是否在下一次能够做得更好。引导学生主动打破心理退缩,并指导其多进行社交练习。随着网络和各种新媒体的发展,学生社交渠道在不断拓宽,但现实交际却在不断萎缩,沟通能力减弱,要强化真实世界的“情感能量赋予”功能,让真实世界带给年轻人积极的情感体验[6]。提高他们善于结交和善于表达的能力。对于长期沉溺于网络的学生要及时干预,努力使他们回归现实社交,积极地与他人交往,参与到各类活动中去,努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质量。

猜你喜欢

总分职业院校社交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社交距离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