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周期和温湿度对烟蚜茧蜂寄生能力和繁殖的影响

2022-12-28吴珂珂赖荣泉

昆虫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光周期羽化光照

吴珂珂, 顾 钢, 赖荣泉, 周 挺, 韩 梦

(1.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002; 2. 福建省烟草科学研究所, 福州 350003)

桃蚜Myzuspersicae,又称烟蚜,属于小型刺吸类型害虫,可在多种作物上寄生并造成严重为害,而且桃蚜与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是中国和世界许多其他地区烤烟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Laietal., 2017)。不论是若蚜还是成蚜,都喜欢聚集在叶片背面和幼嫩组织上,通过刺吸式口器插入烟株的叶片、嫩茎或花、果等吸食汁液,严重时可使叶片脱水,从而变形、卷缩(谷永梅, 2010)。蚜虫作为介体能传播多种病毒病,例如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 PVY)、烟草蚀纹病毒(tobacco etch virus, TEV)和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 ring spot virus, TRSV)(Laietal., 2011),而烟蚜所分泌的蜜露往往会引起烟草煤污病。受害烟草不仅生长速度缓慢,受害叶片经烘干后,色泽暗淡,难以回潮且容易破裂(谷永梅,2010),从而导致烟叶品质大幅度下降,烟叶的吸味不佳,燃烧性能下降,品质低劣,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龙建忠等, 2006)。烟蚜茧蜂Aphidiusgifuensis,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蚜茧蜂科(Aphidiidae)蚜茧蜂属Aphidius(余玲, 2018),是一种对蚜虫寄生力极强的优势寄生蜂(白晶晶等, 2020),喜爱寄生2-3龄若蚜(陈丹明等, 2020; 王巧妮等, 2021),烟蚜茧蜂雌蜂会将卵产入蚜虫体内,卵孵化时吸食蚜虫体内营养物质,导致蚜虫的僵化和死亡(谢应强等, 2021)。在自然状态下,烟蚜茧蜂对蚜虫的寄生率通常为20%~60%,最高可达90%左右(邓勇强, 2007)。目前对于害虫的防治,仍会大量使用农药,农药的使用不仅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还存在对环境的破坏和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因此,环保并且可持续的生物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Chenetal., 2021)。利用烟蚜茧蜂的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地减少蚜虫的数量和阻碍蚜虫的生长和繁殖,不仅减少了烟叶种植过程中的农药施用,更提高了烟叶品质,给烟农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收入。

近年来,国内多省份烟田利用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已经大范围推广,人工规模化扩繁烟蚜茧蜂技术已日渐成熟。在烟蚜茧蜂人工繁育过程中,烟蚜茧蜂的寄生力和繁育能力会受到多种因子的影响,如寄主蚜虫的生长状态、寄主蚜虫的密度以及温度、湿度、光周期等环境因素(刘树生, 1989)。陈松(2015)在田间室内小棚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周期条件下,观察并对比烟蚜茧蜂的繁育情况,发现高温和低温条件会对抑制烟蚜茧蜂的生长与繁育,温度为25℃,最利于烟蚜茧蜂的繁育。光照时间的变化对烟蚜茧蜂的寄生能力有明显影响,在光周期14L∶10D时,烟蚜茧蜂寄生率和羽化率均达到最高。张红梅等(2015)报道高温对烟蚜茧蜂羽化率、寿命、性比均有负面影响。闫玉芳等(2014)报道在相对湿度45%~95%之间,烟蚜茧蜂的羽化率会随湿度增加而有所提升,在湿度为85%时羽化率达到最高,为97%。

而在人工大量繁育烟蚜茧蜂的过程中,随着扩繁代数逐渐增加,烟蚜茧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主要表现为烟蚜茧蜂的寄生力下降、寿命缩短、体型变小、僵蚜的羽化率变低等(谢应强等, 2021)。因此,为了提高人工繁育的烟蚜茧蜂的出蜂率、活性及寄生能力,前人多在探究不同湿度、温度、光周期等环境因子对烟蚜茧蜂寄生率、羽化率的影响,从而提高烟蚜茧蜂的扩繁效率和寻找释放的最佳条件。但前人研究多在对比烟蚜茧蜂的寄生率和羽化率,对烟蚜茧蜂的体型、寿命、性比仅有少部分报道。成蜂寿命和体型是烟蚜茧蜂生存力的体现,而性比是寄生蜂种群稳定的关键因素(谢应强等, 2020)。烟蚜茧蜂的后足胫节骨化程度高,在成蜂死亡后不易变形,且长度与体型大小呈正相关。因此,后足胫节常作为衡量烟蚜茧蜂体型大小的指标(谢应强等, 2020)。

所以,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白晶晶等, 2020; 陈丹明等, 2020; 王巧妮等, 2021)基础上,通过改变环境因素来探究不同环境因子对烟蚜茧蜂寄生能力、体型、寿命和性比的影响,于2021年8月-2022年3月在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园田间实验室及应用生态研究所实验室室内测定和分析了不同光周期、不同湿度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烟蚜茧蜂寄生烟蚜的寄生率、羽化率、寿命、性比和体型等寄生力与其相关指标,以期为烟蚜茧蜂室内人工繁育及其复壮提供科学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和仪器

1.1.1供试烟株和蚜源:烤烟云烟87品种。采用育苗盘育苗,待其长至5~8 cm移栽至盆内,烟株长至五叶一心后,接入本实验室饲养的烟蚜2-3龄若蚜,均放入温室(温度25±2℃, RH 75%±5%, 光周期14L∶10D)中进行培育。其中,挑选一部分长势良好的烟株,将其单独放入养虫笼里进行饲养蚜虫,作为供试虫源。

1.1.2供试蜂源:采自福建龙岩市烟草公司长汀分公司科技园田间的烟株叶片上。将采集的僵蚜放入圆形透明塑料盒中,用纱布封口。待僵蚜羽化后,挑选同时产生的雌雄烟蚜茧蜂成虫进行配对2 h。然后,将其接入含有烟蚜2和3龄若蚜的烟株的养虫笼中,使其寄生蚜虫。产出的僵蚜,待其羽化后,挑选同时产生的雌雄烟蚜茧蜂成虫配对,作为供试蜂源。

1.1.3仪器和其他材料:人工气候箱(MRC-250B-LED,宁波普朗特仪器有限公司生产),体视摄影显微镜(型号:Leica-M165-C,苏州中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中型养虫笼(长×宽×高=25 cm×25 cm×25 cm),小型养虫笼(长×宽×高=15 cm×15 cm×15 cm),离心管(1.5 mL),1.5 mL离心管盒(100孔,长×宽×高=15 cm×15 cm×5.5 cm),圆形透明塑料盒(外盖直径8.5 cm,高6.5 cm),花盆(直径7 cm,高7 cm)等。

1.2 光周期对烟蚜茧蜂寄生能力、体型、寿命和性比的影响测定

在温度25℃和相对湿度(RH)70%下,设置光周期9L∶15D, 12L∶12D, 14L∶10D和19L∶5D共4个光周期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即每处理需要3盆烟株(每盆1株),总共需要12盆烟株。

参考余玲等(2016)方法,从上述接过烟蚜茧蜂的烟株上,挑选多头僵蚜放入透明的塑料盒中,用纱布封口。待其羽化后,分别挑选12对同时产生的大小一致的单头雌蜂和雄蜂放入1.5 mL的离心管中进行配对2 h,期间用浸了5%蜂蜜水的棉花堵住管口,进行饲养。取上述单独饲养烟蚜,长势良好的烟株12盆,用养虫笼(长×宽×高=15 cm×15 cm×15 cm)分别罩着每盆烟株,放入不同光周期的人工气候箱中,待每盆烟株上具有龄烟蚜2-3龄若蚜120头时,取已交配2 h的烟蚜茧蜂分别放入这12盆烟株的养虫笼中(雌蜂∶烟蚜=1∶120),24 h后取出烟蚜茧蜂。每隔12 h观察僵蚜产出情况,记录各处理烟株上的僵蚜数量,将产出的僵蚜用软毛刷挑取到1.5 mL的离心管中,用脱脂棉堵住管口,保证管内的空气流通。待僵蚜羽化后,将每头单独收取到1.5 mL的离心管中,为了防止烟蚜茧蜂成蜂逃逸和保持离心管内部气流通畅,用脱脂棉塞住管口,期间不喂食任何营养物质,记录每头成蜂的羽化时刻和死亡时刻,观察其自然条件下的成蜂寿命,同时观察记录它们的性别。待烟蚜茧蜂成蜂死亡后,按不同处理将成蜂分装于1.5 mL的离心管中,放入冰箱进行低温贮藏。待整个处理结束后,从不同处理收集到的烟蚜茧蜂成蜂尸体中,分别挑出有代表性的15头烟蚜茧蜂成蜂,在显微镜下测量并记录其后足胫节的长度。根据公式1和2分别计算各处理的寄生率和羽化率,筛选出烟蚜茧蜂寄生烟蚜的寄生率和羽化率较高的光周期条件。同时,待僵蚜羽化后,观察并记录各处理的雌蜂数量和雄蜂数量,根据公式3计算其性比(雌性占比)。

(1)

(2)

(3)

1.3 湿度对烟蚜茧蜂寄生能力、体型、寿命和性比的影响测定

在温度25℃和光周期14L∶10D下,设置相对湿度65%, 70%, 75%和80%共4个湿度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即每处理需要3盆烟株(每盆1株),总共需要12盆烟株。其他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同1.2节。

1.4 温度对烟蚜茧蜂寄生能力、体型、寿命和性比的影响测定

在RH 70%和光周期14L∶10D下,设置10℃, 15℃, 25℃和35℃共4个温度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即每处理需要3盆烟株(每盆1株),总共需要12盆烟株。其他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同1.2节。

1.5 数据分析

本研究数据统计均使用Excel 2010和SPSS 20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均用平均值±标准误,差异显著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LSD法比较。

2 结果

2.1 光周期对烟蚜茧蜂寄生能力、体型、寿命和性比的影响

在温度25℃和相对湿度70%时,光周期的变化对烟蚜茧蜂成蜂寄生烟蚜若虫的寄生率无显著影响(F3,8=0.905,P=0.480)。当光照时间为14 h时,烟蚜茧蜂的寄生率相对最高(42.61%)(图1: A)。

图1 不同光周期下烟蚜茧蜂成蜂对烟蚜若蚜的寄生率(A)及成蜂羽化率(B)、寿命(C)、性比(雌性占比)(D)和后足胫节长度(E)Fig. 1 Parasitism rates on Myzus persicae nymphs (A) and the emergence rates (B), longevity (C), sex ratios (proportions of females)(D) and metathoracic tibial lengths (E) of Aphidius gifuensis adults under different photoperiods本实验在室内温度25℃、相对湿度70%以及4个光周期(9L∶15D, 12L∶12D, 14L∶10D和19L∶5D)下进行。图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柱上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组数据间的差异显著性(P<0.05, LSD检验)。图2和3同。This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indoor temperature of 25℃, relative humidity of 70% and four photoperiods (9L∶15D, 12L∶12D, 14L∶10D and 19L∶5D). Data in the figure are expressed as means±SE.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above ba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data in the same group (P<0.05, LSD test). The same for Figs. 2 and 3.

在温度25℃和相对湿度70%时,光周期的变化对僵蚜的羽化率也无显著影响(F3,8=1.137,P=0.391)。当光照时间由9 h增加到19 h期间,僵蚜的羽化率仅在38%~60%之间浮动(图1: B)。

在温度25℃和相对湿度70%时,光周期的变化对烟蚜茧蜂成蜂的寿命无显著影响(F3,8=2.706,P=0.116)。烟蚜茧蜂成蜂的寿命在光照时间为14 h时相对最长,为42.33 h;当光照时间增加5 h时,烟蚜茧蜂成蜂的寿命为31.28 h,比光照时间为14 h时缩短了10.05 h;当光照时间缩短5 h时,烟蚜茧蜂成蜂的寿命比光照时间为14 h缩短了16.21 h,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24)(图1: C)。

在温度25℃和相对湿度70%时,光周期的变化对烟蚜茧蜂性比无显著影响(F3,8=0.557,P=0.658),当光照时间在12~19 h范围内,雌性占比均在40%左右,在光照时间为9 h时,雌性占比略低,只有29.34%(图1: D)。

在温度25℃和相对湿度70%时,光周期的变化对烟蚜茧蜂成蜂的后足胫节的长度具有极显著影响(F3,8=26.756,P=0.000)。光照时间为14 h时,烟蚜茧蜂成蜂的后足胫节最长,高达0.439 mm;其次是在短光照9 h下的烟蚜茧蜂成蜂的后足胫节长度,比光照时间14 h时的缩短了0.015 mm,但两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220);在19 h长光照下,烟蚜茧蜂成蜂的后足胫节长度为0.405 mm,比光照时间14 h时缩短了0.034 mm,与光照时间为14 h和12 h条件下的值具有显著性差异(14 h:P=0.016; 12 h:P=0.001)。在中等光照时间(12 h)条件下,烟蚜茧蜂成蜂的后足胫节长度显著低于其他光照下的值,只有0.345 mm,比光照时间14 h时缩短了0.094 mm,与其他3组的值具有显著性差异(9L∶15D:P=0.000; 14L∶10D:P=0.000; 19L∶5D:P=0.001)(图1: E)。

2.2 湿度对烟蚜茧蜂寄生能力、体型、寿命和性比的影响

由图2可知:在温度25℃和光周期14L∶10D时,相对湿度的变化对烟蚜茧蜂的寄生率无显著影响(F3,8=1.127,P=0.394)(图2: A),寄生率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相对湿度75%下的寄生率最高,为54.44%,相对湿度65%下的寄生率最低,为21.67%。

图2 不同相对湿度下烟蚜茧蜂成蜂对烟蚜若蚜的寄生率(A)及成蜂羽化率(B)、寿命(C)、性比(雌性占比)(D)和后足胫节长度(E)Fig. 2 Parasitism rates on Myzus persicae nymphs (A) and the emergence rates (B), longevity (C), sex ratios (proportions of females) (D) and metathoracic tibial lengths (E) of Aphidius gifuensis adults under different relative humidity levels本实验在温度25℃, 4个相对湿度(65%, 70%, 75%和80%)以及光周期14L∶10D的室内进行。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nder the indoor conditions of the temperature of 25℃, four relative humidity levels (65%, 70%, 75% and 80%) and the photoperiod of 14L∶10D.

在温度25℃和光周期14L∶10D时,相对湿度的变化对僵蚜的羽化率也无显著影响(F3,8=2.392,P=0.144)。但在相对湿度为80%时,烟蚜茧蜂的羽化率最高,达73.13%;当相对湿度为70%时,则羽化率最低,只有38.86%,且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41)(图2: B)。

在温度25℃和光周期14L∶10D时,不同相对湿度下烟蚜茧蜂成蜂寿命有显著性差异(F3,8=5.149,P=0.028)。在相对湿度为70%时,烟蚜茧蜂成蜂寿命最长,为42.33 h,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和减少,烟蚜茧蜂成蜂寿命也出现不同程度地缩短;在相对湿度为80%时,烟蚜茧蜂成蜂寿命为29.54 h,比相对湿度70%时的值减少12.79 h,缩短了30.21%,但二者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在相对湿度为65%和75%时烟蚜茧蜂成蜂寿命分别为27.83和20.42 h,分别比相对湿度70%时的值减少了14.5 h和21.91 h,缩短了34.25%和51.76%,两者与相对湿度80%时的29.54 h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相对湿度70%时的值(42.33 h)有显著性差异(P<0.05)(图2: C)。

在温度25℃和光周期14L∶10D时,不同相对湿度下烟蚜茧蜂雌性比无显著性差异(F3,8=1.745,P=0.235)(图2: D)。

在温度25℃和光周期14L∶10D时,不同相对湿度下烟蚜茧蜂成蜂后足胫节长度有显著性差异(F3,8=4.901,P=0.032)。在相对湿度70%时,烟蚜茧蜂成蜂的后足胫节最长,有0.439 mm,随着相对湿度不同程度地增加和减少,烟蚜茧蜂成蜂的后足胫节长度也随之出现极大程度的降低;在相对湿度75%时,烟蚜茧蜂成蜂的后足胫节长度也高达0.419 mm,与相对湿度65%时的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5);在相对湿度为65%时,烟蚜茧蜂成蜂的后足胫节长度最短,仅有0.373 mm,与之接近的是在相对湿度80%时,烟蚜茧蜂成蜂的后足胫节长度为0.385 mm,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566),但与相对湿度70%时的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图2: E)。由此可见,当相对湿度过大或者过小时,均会对烟蚜茧蜂成蜂的后足胫节长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对比相对湿度65%和80%时的值来看,相对湿度过小对烟蚜茧蜂成蜂后足胫节长度的影响会更大一些。

2.3 温度对烟蚜茧蜂寄生能力、体型、寿命和性比的影响

在相对湿度70%和光周期14L∶10D时,不同温度下烟蚜茧蜂的寄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F2,6=1.908,P=0.228)(图3: A),25℃下的寄生率最高,为42.61%。

图3 不同温度下烟蚜茧蜂成蜂对烟蚜若蚜的寄生率(A)以及成蜂羽化率(B)、寿命(C)、性比(雌性占比)(D)和后足胫节长度(E)Fig. 3 Parasitism rates on Myzus persicae nymphs (A) and the emergence rates (B), longevity (C), sex ratios (proportions of females)(D) and metathoracic tibial lengths (E) of Aphidius gifuensis adul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本实验在4个温度(10, 15, 25和35℃),相对湿度70%以及光周期14L∶10D的室内进行。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nder the indoor conditions of four temperatures (10, 15, 25 and 35℃), relative humidity of 70% and photoperiod of 14L∶10D.

在相对湿度70%和光周期14L∶10D时,不同温度下烟蚜茧蜂的羽化率有显著差异(F2,6=5.484,P=0.044)。在10℃和15℃下,羽化率较高,分别为61.70%和75.64%,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272);25℃时,羽化率降低至为37.86%,与15℃条件下的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7)(图3: B)。

在相对湿度70%和光周期14L∶10D时,不同温度下烟蚜茧蜂成蜂寿命有显著差异(F2,6=5.197,P=0.049)。在温度10℃下,烟蚜茧蜂成蜂的寿命最长,为57.01 h;其次是在25℃下,烟蚜茧蜂成蜂寿命为42.33 h,与10℃下的值间无显著差异(P=0.06);在温度15℃时,烟蚜茧蜂成蜂寿命最低,为37.27 h,比10℃条件下的值缩短了19.74 h,缩短了34.63%,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1)(图3: C)。

在相对湿度70%和光周期14L∶10D时,不同温度下烟蚜茧蜂的性比(雌性占比)没有显著性差异(F2,6=0.617,P=0.571)。温度为25℃时,雌性占比相对最高,为39.04%(图3: D)。在相对湿度70%和光周期14L∶10D时,不同温度下烟蚜茧蜂成蜂后足胫节长度无显著性差异(F2,6=3.701,P=0.090)。在温度25℃下,烟蚜茧蜂成蜂后足胫节相对最长,为0.439 mm (图3: E)。由于35℃条件下并无僵蚜产生,故不做数据分析。

3 讨论

光周期常作为一种信息作用来对昆虫的昼夜活动、交尾、产卵等行为产生影响(童彦, 2012)。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25℃和相对湿度70%时,光周期的变化对烟蚜茧蜂寄生烟蚜的寄生率、羽化率、寿命、性比没有显著影响,但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上述指标都有着先促进后抑制的变化。当光周期为14L∶10D时寄生率、寿命、后足胫节长度达到最高;当光周期为12L∶12D时,羽化率和性比达到最高,说明在中等光照和较长光照下是有利于烟蚜茧蜂自身的生长发育和进行寄生行为;反之,光照时间过短或者过长则会产生负面影响(图1)。陈松(2015)在进行光周期对室内烟蚜茧蜂繁育的影响时发现,在光周期为14L∶10D,其寄生率和羽化率最高,最适宜烟蚜茧蜂的繁育,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烟蚜茧蜂成蜂的后足胫节长度在不同光周期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图1),说明烟蚜茧蜂成蜂体型大小受光周期变化影响较大。在温度25℃和相对湿度70%时,光照时间14 h下烟蚜茧蜂成蜂的体型最大,后足胫节长度为0.439 mm(图1)。因此,在实验室或者田间小棚饲养烟蚜茧蜂,光周期为14L∶10D最为适宜。此时,该光周期更利于烟蚜茧蜂之间进行交配行为和提高烟蚜茧蜂雌蜂对烟蚜的寄生力(如产卵量和寄生率)。

湿度对昆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成活率和生殖力等方面,会影响到昆虫体内水分变化和新陈代谢(常晓娜等, 2008)。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在温度25℃和光周期14L∶10D时,相对湿度的变化对烟蚜茧蜂寄生烟蚜的寄生率、成蜂羽化率及其性比有一定影响,但不同相对温度间差异不显著,而对烟蚜茧蜂成蜂的寿命与其后足胫节长度有显著影响,在相对湿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使烟蚜茧蜂成蜂的寿命缩短将近一半,并且会抑制烟蚜茧蜂成蜂的体型生长(图2)。这可能是因为环境湿度变化导致蚜虫寄主植物组织水分含量变化,食物水分的减少导致蚜虫状态不好,从而影响僵蚜的生长发育,导致烟蚜茧蜂成蜂的寿命缩短,体型减小(常晓娜等, 2008; 闫玉芳等, 2014)。当相对湿度为70%时,烟蚜茧蜂的寿命最长,后足胫节最长,分别为42.33 h和0.439 mm,但其寄生率、成蜂羽化率和雌性占比稍低。这与刘琼等(2015)的报道不一致。刘琼等(2015)报道,烟蚜茧蜂的繁殖速率随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当相对湿度为70%,最适合烟蚜茧蜂的增殖,这与本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可能原因是刘琼等(2015)是在田间的育苗大棚进行实验,而本研究是田间小棚进行的室内实验,特别是不同地理条件(昆虫具有地理种群差异等)、环境气候因素(昆虫具有个体寄生力、体型等)等存在差异,这些导致实验结果有所偏差。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僵蚜的羽化率在相对湿度65%和80%时,数值比较高,其他相对湿度值偏低(图2),但闫玉芳等(2014)研究发现,在相对湿度为65%~85%之间,烟蚜茧蜂的羽化率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而逐渐提升,与本实验结果存在差异,原因可能是实验中的寄主植物、环境温度、光照条件等不同造成的,且实验过程中对僵蚜的处理方式(羽化条件等)不同也对结果存在一定影响。

在众多环境因素中,温度对于昆虫的生长发育的影响是最显著的,极端高温和低温都会对降低昆虫的寿命和生殖能力,影响昆虫的种群动态,严重时可导致昆虫死亡(陈丽芳等, 2015)。本研究通过设立低温(10℃和15℃)、高温(35℃)和适宜温度(25℃)来探究对烟蚜茧蜂寄生烟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70%和光周期14L∶10D时,10℃和15℃条件下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率远远低于25℃下的寄生率,且25℃下烟蚜茧蜂成蜂的体型大小有显著提高(图3)。可见,相比低温,在田间大棚或者室内繁育烟蚜茧蜂时,温度可控制在25℃左右。本研究中在温度为35℃条件下,蚜虫不活或少量存活,也无僵蚜产生。导致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太高,蚜虫的生长状态受到影响,导致烟蚜茧蜂不愿寄生,这与吴兴富等(2000)报道的相一致。在30℃条件下,烟蚜茧蜂的产卵量极显著低于其他温度下的,且烟蚜茧蜂成蜂的羽化率最低。高温对烟蚜茧蜂的寿命、性比、生殖力及羽化率均有负面影响。

综合分析,在通过改变光周期、相对湿度和温度的条件下,对烟蚜茧蜂成蜂后足胫节、寿命的影响较为显著。光周期与相对湿度的变化对烟蚜茧蜂成蜂后足胫节大小均有显著性影响。Henry等(2009)通过采用蚜茧蜂和豌豆蚜来构建模型,来探究寄生蜂体型大小对寄生寄主龄期范围的影响,研究表明,体型大的寄生蜂个体有更宽的寄主范围,能够更好地应对寄主的反抗;相反,体型小的寄生蜂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只能寄生反抗能力较弱的寄主,从而体型大的寄生蜂比体型小的寄生蜂的寄生范围更宽。因此,在人工繁育烟蚜茧蜂时,应重点考虑光周期和湿度两者对茧蜂体型的影响。温度与湿度对烟蚜茧蜂成蜂寿命均有显著性影响。本研究中,在相对湿度70%时,烟蚜茧蜂成蜂寿命高达42.33 h;在温度为10℃时,烟蚜茧蜂成蜂寿命高达57.01 h。由此可见,适宜的湿度和低温均有利于延长烟蚜茧蜂成蜂寿命,其寿命提高更有利于僵蚜正常羽化且有足够时间寻找寄主(张红梅等, 2015)。本研究结果可为田间大棚或者室内小棚等烟蚜茧蜂人工扩繁及其复壮提供科学参考。但关于不同光周期、相对湿度和温度对烟蚜茧蜂寄生能力、体型、寿命及性比的影响的生理生化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致谢本实验得到福建农林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实验室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光周期羽化光照
悼留民兄
节能环保 光照万家(公益宣传)
不同海拔高度松褐天牛羽化规律观察初报
当幻想的光照进童心世界
中科院植物所科研人员揭示生物钟调控植物光周期依赖性生长的新机制
隐蔽的力量
不同光周期对高粱叶片和蚜虫体内营养物质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今天的光周期是多少?
计算今天的光周期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