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路径探析

2022-12-28彭雅婷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道德内容

彭雅婷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600)

网络对人类社会影响日益深化,网络道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 年10 月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培养文明自律的网络行为、丰富网上道德实践、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我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少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模糊、情感脆弱、意志犹疑、行为失范,而反思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在形式、内容、方法和载体上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本文研究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新要求,提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制约因素,追根溯源、多方位寻求网络道德教育路径,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机制,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新要求

1.1 信息多样性需要优化网络道德教育内容

新形势下网络信息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倒逼网络道德教育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在这个海量信息扑面而来的网络社会中,各国文化形态、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呈现在大家面前,大学生的知识面迅速拓宽、人际交往不断扩大。但是,一方面,网络传播的正面和不良信息混杂,积极健康与消极有害信息并存,这就需要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并培养大学生甄别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尽管网络信息多样、开放、共享,但很多信息定向粗暴推送,一味迎合受众的阅读偏好,计算方法简单,让原本能够提供多样化精神食粮的网络,却给人一种“我才夹了一筷子,你就送我一桌子”的感受,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困于“信息茧房”。尤其一些平台定向推送的信息存在泛娱乐化信息多、低俗内容多、未经核实的内容多等现象,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1]。这就要求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帮助学生了解目前的沉迷状态,跳出舒适圈,培养主动寻求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使其利用多样化的信息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1.2 网络平台需要网络道德教育提升效率

网络平台具有虚拟性与隐蔽性,“去身体化”导致大学生对道德的选择和判断存在多种可能,这就要求网络道德教育增强实效、提高效率。一方面,在网络上,大学生可虚拟成多种身份,能以匿名身份阐述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但这也容易造成他们对说谎、泄漏他人隐私、攻击他人、不文明等言行举止漠视,甚至效仿;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交流的对象同样虚拟和隐蔽,因此,大学生易对网络那端的人产生怀疑。他们渴望透过网络与他人交流,但又对网络那端的人不信任,使得他们挣扎纠结,情绪波动大。这些特点加大了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难度,同时也对网络道德教育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要时刻掌握大学生情绪的动态变化,不仅要以强有力的方式加大正面教育,更要合理巧妙地利用隐蔽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1.3 高校思政教育发展需要网络道德教育与时俱进

网络道德教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思政教育工作创造了机遇,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但也带来诸多挑战。一方面,大学生透过新媒体能够获取各类资源、接触各类信息,教育者在信息内容方面优势不明显,这对教育者的主导地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是使用新媒体最活跃的人群,这一群体有着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但认知辨别能力不强,因此易导致价值偏离[2]。这就要求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及时掌握、更新信息,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另一方面,由于网络资源的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大学生的主体性。传统的网络道德教育方法多是灌输式,比较单调和陈旧,大学生追求新鲜、变化,传统的网络道德教育难以适应新时代思政教育的要求。因此,网络道德教育者应直面挑战、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与受教育者平等地交流和沟通,使受教育者将道德知识和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 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网络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网络道德教育,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但综观各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具体为:(1)目前很少有高校配备网络道德教育教师,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的教师基本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的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网络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对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但很多从事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教师缺少理论知识储备,在指导学生方面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3)缺乏教师的系统性培训。我国高校未及时对网络道德教育教师进行继续培训与知识更新,教师工作后很少有机会进行相关继续培训,导致网络道德教育存在针对性不强、消息更新缓慢、无法跟上时代步伐等问题。

2.2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重视力度不大

思想政治教育在各高校都处于首要地位,但大部分高校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课程、规范和宣传较少。一方面,高校开设的网络道德教育课程偏少。目前高校开设的涉及网络道德教育的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和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3]。思想道德修养多注重对形势政策的宣传,未对学生上网过程中失范行为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和不良影响进行分析和引导,难以引发学生对自身道德的反思。而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多以市场为导向,对网络技术的重视程度远超过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官网上传了学生网络行为规范的相关内容,但这些规范却难以落到实处。另外,较少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专门针对网络道德教育的宣传,开展相关活动、讲座和宣讲的次数也偏少,导致高校难以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教育氛围。

2.3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内容相对落后

大学生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易受到不良影响,这就要求网络道德教育及时、科学、全面地更新内容,结合新媒体发展方向注入新鲜血液。但是,现行的网络道德教育内容比较陈旧,没有跟上新媒体发展的步伐。一方面,内容与实际脱节。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内容比较浅显,和学生的现实需求不符。高校经常教大学生怎么使用网络工具、健康上网等,但忽略了网络暴力、黑客入侵、人肉搜索、泄漏隐私等不道德现象的讲解,产生了内容与实际情况脱节的问题,难以提升大学生的网络辨别和选择能力[4]。另一方面,现行的网络道德教育内容缺乏创新,多是传统道德教育内容,没有针对具体问题开展针对性教育。而新时代大学生是富有活力的群体,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刻板的教育内容难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滞后的网络道德教育内容不利于大学生网络道德意志的培养。

2.4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考评机制不完善

网络道德教育考评机制是网络道德教育工作得以有效实施的依据,考评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解决,但我国高校网络道德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具体体现在:(1)高校注重对现实空间网络道德教育进行考评,但是较少涉及道德教育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载体建设的考核。(2)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评价标准单一,不够完善。有些高校对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好坏的评价基于理论笔试成绩,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评价指标没有较好地量化,没有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评价过程较为笼统。(3)对于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的评价较为抽象。目前高校尚未建立专门针对教育工作者的网络道德教育评价体制机制,这使得教育者容易忽视网络道德教育,难以弥补目前存在的不足。

3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新形势下网络道德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仅具备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等,还拥有创新精神、掌握网络技术等。一方面,要壮大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师资队伍。建立一支以计算机教师、思政教师、心理学教师为主,以专业课教师、信息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为辅,精通大数据技术的专业人员为补充的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师资队伍。不仅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还要发挥兼职教师队伍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潜移默化的影响,更要利用大数据对网络道德教育进行分析和指导。另一方面,强化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培训,全面培育教师队伍素养,提升应对能力。不仅要加大网络理论知识、心理健康知识、大数据基本理论培训,还要加强实践操作培训,使相关教育工作者在及时更新网络知识的同时,掌握网络分析和运用技术,提升在实践中解决网络问题的能力,以期实现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良好指导。

3.2 丰富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内容

新形势下网络道德教育应在原有教育内容上进行延伸和拓展,巩固网络文明教育、网络安全和法制教育,创新网络诚信教育和心理教育。(1)要不断巩固网络安全教育、文明教育和法制教育。高校通过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程、开展网络知识竞赛和网络仿真模拟实践活动等不断强化网络基础知识。(2)增加网络诚信教育的内容。普及网络诚信教育是长期的工程,各高校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制订网络道德诚信教育内容,置诚信教育内容于高校教育人才培养大视野中。另外,还要加强现实空间和虚拟平台网络诚信教育的宣传,强化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意识。(3)构建网络心理教育体系。高校通过创建心理教育网站、建立健全网络心理档案、搭建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等,帮助大学生正确客观认识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关系,及时解决新媒体下出现的心理问题,增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3 创新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大高校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方法,进而增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一方面,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授课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根据网络道德事件等制作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生动性。也可增设实践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展示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并引以为戒。另外,高校应积极开设网络道德教育公开课,邀请国内著名的德育专家在网络上举办专题讲座,增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创新师生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互动模式。要从现实、虚拟两个维度强化师生互动,教师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既要对网络道德教育中的知识和技术进行传授,也要对热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还要悉心聆听大学生对网络困惑的倾诉。

3.4 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评价

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评价可有力推动网络道德教育落地生根,促进道德教育的发展。一方面,高校应加大对网络道德教育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力度。要建立分层次的量化考评手段,这就包括高校从事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专设机构或相关机构是否健全,专业人员配备是否到位,是否通过网站、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是否有规范制度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和经费场地保障等,将以上内容纳入考评体系,加大网络道德教育监督力度。另一方面,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监督管理。各高校根据相应情况制订大学生网络道德档案,集合多部门、多渠道的合力,通过大数据获取其日常表现、社会实践、微媒介中的言行等,从而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效果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此外,还要通过建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惩戒规范,将思想品德学分纳入考评,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落实落地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道德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主要内容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