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育苗与病虫害防治
2022-12-28周晖
周晖
(富川瑶族自治县林木种苗管理站,广西 贺州 542700)
1 马尾松的介绍及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难点
1.1 马尾松的介绍
马尾松为常绿乔木,寿命较长,高度可达40 m,易繁殖、生长迅速,能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分布广泛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马尾松用作木材可供建筑、家具使用。马尾松的枝干内含大量油脂,常被选择用来制作松脂,还可以用来培养茯苓等真菌。马尾松拥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花粉可用作防湿疹药材。
1.2 马尾松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难点
马尾松在不同区域的病虫害种类不同,针对当地地势和生态情况采取的防治措施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及调查现状来制订马尾松病虫害的监控及防治措施。马尾松遭受病虫害后多会造成巨大损失,具有趋光性的马尾松毛虫等多在村民居住地带成灾,增加了病虫害防治难度。
2 马尾松育苗技术
2.1 采种
选择生长健壮的母树进行采果。当球果变为黄褐色并且鳞片未开裂时进行采果,在选择球果时需要挑选大型球果用于播种,将采摘后的球果进行人工干燥或脱脂除杂。
2.2 圃地
马尾松的种子较细小,需要在种植前的冬天进行翻土,深度为20~25 cm。育苗适合在气候湿润的平坦地带选取苗圃地,选择利于排水的熟土。马尾松幼苗在微酸性沙质土和轻黏土壤中易生存。在来年2—3 月对土壤消毒后进行浅耕,去除土壤杂草及石块,将土壤细碎化。然后进行作床并施加肥料,将肥料与土壤混合。
2.3 种子处理
一般在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将其浸泡在30 ℃的温水中0.5~1 d,并且选取0.3%福尔马林对种子进行消毒,预防病虫害发生。在完成浸泡、消毒后排干种子的水分,然后进行撒播播种。
2.4 播种及覆盖
播种时间选取2 月中旬至3 月上旬,在准备好苗圃地后选择雨后的晴天或阴天土壤湿度较高的时节进行播种。计算种子数量,根据结果选取适量种子均匀地播种在苗床上,并用筛子将土覆盖在播种后的床面,覆盖厚度约为0.5 cm,保证种子的水分不会蒸发,并且覆土不影响种子萌发出土。将用于田间管理及排水的步道设置深度为15~20 cm,确保雨天正常排水。覆土对马尾松育苗至关重要,由于播种时间在春季,气温及雨水会影响其生长,因此需要播种后覆土保持土壤湿润。覆土后可使用稻草或玉米秸秆对土壤进行覆盖。
2.5 田间管理
1)揭盖。揭盖过程分两次进行,选取种子发芽出土1/2 左右时揭除70%覆盖物,在种子发芽大约80%时将覆盖物全部揭除。一般选择阴天或晴天的傍晚对马尾松的幼苗进行揭盖。
2)间苗、补苗。当苗木顶壳出土,散叶长出第二苔针叶时进行补苗和间苗。在间苗及补苗过程中,将苗圃内马尾松幼苗的密度保持在200~250 株/m2最为适宜,该苗间密度能确保幼苗有足够的养分健壮生长。为了保证苗木的质量和产量,在进行补苗和间苗时,应保留优质苗,去除劣质幼苗,在空位选择优质苗进行补苗,保持苗在土壤中分布均匀,确保满足每株苗木需要的营养面积。
3)除草、施肥。幼苗出土后选择雨后的晴天或阴天及时清除苗田的杂草,避免杂草过多影响苗木生长。全年除草次数应保持在4~5 次,具体除草时间及频率需要考虑土壤性质。在进行苗圃施肥时,应采取少量多次原则,选择在5—7 月进行追肥,追施尿素2~3 次,施肥同样选择在小雨天或阴天进行,避免在大雨天及晴天施肥。为了防止出现烧苗现象,施肥后需要使用喷雾器对土壤喷洒清水,使肥料充分落入苗木基部。在7 月底应停止追肥,避免出现苗木徒长、冻梢的现象。
2.6 苗木出圃
选取符合生长标准的幼苗出圃。幼苗的出圃时间在当年12 月至次年2 月,选择阴雨天或晴天的早晚进行出圃造林,选取已经充分木质化的马尾松苗木出圃。在选取好优质幼苗后,在苗木的主根20 cm 处将苗根切断,切断后挖松幼苗周围的土壤,轻轻取出苗木。由于马尾松的苗主根较发达,因此在包装时根部最好稍带泥土,选择在避风背阴处对出圃苗木进行分级打捆。
3 马尾松病虫害种类
3.1 马尾松叶部病害
马尾松叶部病害主要指松落针病及赤枯病。松落针病可侵染幼树至大树,使树木提早落叶,甚至死亡。松落针病使针叶上出现很小的黄色病斑,病叶在夏季逐渐脱落变黄,秋季呈灰褐色或灰黄色,全部脱落。松落针病易为害两年生松木,菌丝或子囊盘在落地针叶上越冬,春季通过子囊孢子在空气中传播,从针叶气孔侵入。
3.2 松苗猝倒病
松苗猝倒病的发生是由于气温过高、湿度过大,由丝核菌和多种镰刀菌引发,多发生在马尾松松苗根茎部。根茎部因失水枯萎、渐扭曲,使种芽、茎叶腐烂,甚至发生猝倒。在幼苗出土不久,苗茎接近地面的部位变色,出现水渍状腐烂,甚至发生缢缩,使幼苗倒伏而死[1]。
3.3 马尾松毛虫
马尾松毛虫有群集性,为害范围广、破坏程度大。马尾松毛虫在树皮裂缝、树枝松针丛或杂草丛中越冬,春季马尾松毛虫幼虫会大面积出现,发生时间为4 月下旬和7 月下旬,成长为3~4 龄的幼虫从针叶的顶端逐渐分散,取食松树针叶,并且遍布整片针叶。马尾松毛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和迁飞扩散性,在马尾松毛虫5~6 龄后会发生大面积灾害。马尾松毛虫幼虫具有毒毛,不仅为害马尾松的正常生长,也会对周围生活的群众造成严重影响,人在与马尾松毛虫接触后会出现关节肿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致人伤残。
3.4 松实小卷蛾
小卷蛾会造成马尾松打枝和变曲,出现枯梢,严重阻碍马尾松正常生长。松实小卷蛾幼虫多在枯梢或球果避寒过冬,幼虫以嫩梢和球果为食,使芽梢钩状弯曲,球果枯死,极大地降低种子的产量。松实小卷蛾虫害常发生在马尾松幼林,稀疏林受害尤为严重。
3.5 天牛类蛀干害虫
天牛类蛀干害虫会使树木枯死,造成马尾松大面积死亡,也可造成松材线虫病。短角幽天牛行踪较为隐蔽,多选择在夜间活动,很难根据其发病地点进行防治,在林间难以查探其活动踪迹。松褐天牛是马尾松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其作为传播松材线虫最主要的媒介昆虫,会造成松材线虫病快速蔓延,每头松褐天牛可携带上万条松材线虫,造成马尾松林大面积死亡。
3.6 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病分布较广,传播迅速,我国大部分松林地区均为松材线虫病的适生区。松材线虫以病原松材为主进行侵染,并且检出率极低。该病致病力强,松树感染松材线虫病后最快40 d 可死亡,且传播速度快,治理难度相当大。树木受到松材线虫病侵害时会迅速衰弱,抗性大大降低,同时增加了其感染其他病虫害的风险。松材线虫对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较大,其通过松褐天牛等害虫取食时留下的伤口产卵,因此对松材线虫的防治要从控制天牛的数量入手。
3.7 松突圆蚧
松突圆蚧繁殖能力强,初孵期随风在空气中传播,依附在松针及球果上用口针刺吸叶鞘及松球果。松突圆蚧长期寄居在松针叶叶鞘内及松球果周围,对寄主植物依附性较强,会分泌蜡质保护固定生存场所,严重阻碍马尾松枝叶生长,使其针叶生长受阻并变短,还会造成马尾松大面积枯死。由于松突圆蚧身体被介壳覆盖,在使用药物对其进行消灭时,药物不易接触到虫体。
3.8 松梢螟
松梢螟主要是幼虫对马尾松的主梢进行蛀食,成虫把卵产在嫩梢或针叶上,幼虫会蛀食旧虫道,啃食梢皮造成枝梢侵害甚至形成肿瘤。松梢螟对主梢蛀食,造成侧梢丛生,严重影响树木生长高度和材积增长。
4 马尾松病虫害防治技术
马尾松病虫害防治技术综合生物学、经济学等多方面原则,考虑森林系统的整体要素,依据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为害规律,通过自然生态系统来协调病虫与寄主、环境的关系,促进生态系统平衡,从而达到防治马尾松病虫害的效果[2]。
4.1 马尾松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的技术路线
1)做好虫情警报。在病虫害的高发地点设置监测点,建立专业的技术团队调查病虫害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预测虫害的发生期及灾害范围、灾害情况,制订应对措施提前进行预防。
2)防控措施。可以通过林相改造技术来建立可循环防控系统,也可以通过生物技术培育天敌来制约害虫成卵,在病虫害较为严重时可以采用喷洒化学药剂的方式来消灭害虫。
3)分区控制。第一,安全区。在安全区需要加强林木的抚育管理,增加混交林,提高生态环境的物种丰富度,从而增强马尾松林对病虫害的自然控制能力。控制林间密度以及采伐量,通过提高马尾松林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抵抗病虫害的侵袭。第二,偶灾区。做好虫情监测工作,对偶发病虫害的地点进行定期监测,可以充分利用马尾松毛虫、天牛等害虫的天敌来对其进行控制,将虫口数量稳定在适当范围内,使各物种之间相互制约达到平衡。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林区内物种多样性来提高马尾松林对病虫害的防御及自控能力。第三,常灾区。对于常灾区需要加大监测力度,实施动态监测,根据病虫害发生程度及时调整防治措施,加大林相改造力度,全面封山育林,培育害虫天敌引入虫灾多发地。通过农药喷洒防治病虫害,配合使用化学农药及生物农药,持续控制病虫害发生。第四,病虫源地。对于虫源地,不仅需要采取生物、化学等措施对当地病虫害进行控制,减少病虫害的数量,还需要防止病虫害从虫源地向其他区域扩散。做好虫源地周围地区的动态监测工作,分析病虫害的感染趋势,选择更强有力的化学防治手段,配合多种技术进行综合防治[3]。
4.2 林相改造
1)造林及整地。选择早春时间造林,该时节树木根系生长旺盛,雨后连续阴天造林能确保土壤的湿度及温度,提高树木的成活率,避免在晴天、大雨天进行造林。整地可以通过去除杂草及疏松土壤来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增加土壤水分和养分,促进根系生长,避免病虫害侵袭。
2)营造混交林。混交林能有效抑制病虫害发生。马尾松为阳性树种,选择耐阴性较强的树木进行混交,因地制宜地进行造林,增加混交林内动植物种群丰富度,形成较为稳定的生态链,通过物种之间的相互制约来降低马尾松感染病虫害的风险。可选择马尾松种植密度较为稀疏的地带种植阔叶树种,通过星状混交的方式将混交树木种植在马尾松中。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混交,例如木荷在马尾松林中进行混交可以有效降低林内温度,破坏害虫适宜的生存环境,降低虫害的发生风险。在控制混交林种植密度时,要充分考虑立地条件。
3)抚育管理。根据造林地情况选择除草次数及时间,松土时要注意深度,不能伤害周围树木。定期清除销毁落针,避免病虫害传播。去除病木、枯木、枯枝,整形修枝,定期抚育间伐,确保林内密度,增加林分抗性。
5 马尾松常见病虫害针对性防治措施
5.1 马尾松毛虫的防治
第一,引诱杀灭。马尾松毛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可以使用引诱剂及黑光灯灭杀成虫,降低下一代松毛虫的虫口密度。第二,提高林分质量。营造和培育混交林,树种就地取材,使其适应本地的气候及地理环境。通过林间合理密植破坏马尾松毛虫的生存环境,提高林分抗性,使其能够抵抗松毛虫侵害。及时清理枯立木和虫害严重的树木,保持林内通气透光。采取一定的封林措施稳定混交防护林的生态环境。第三,化学防治。当松毛虫发生面积过大或为害极严重时,可以使用灭幼脲Ⅲ号粉剂、高效氯氰菊酯等杀虫,偶发区出现松毛虫时,可以选择喷洒无公害农药防治。第四,生物防治。当天敌寄生率高时,可以选择苏云金杆菌、多角体病毒来杀灭松毛虫,有效抑制松毛虫生长,控制虫口密度。
5.2 松实小卷蛾的防治
第一,诱杀。松实小卷蛾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可以使用引诱剂及黑光灯进行灭杀。第二,人工营造混交林。营造和培育混交林并且调整林间密度能够增强林区的抗害性。将被害松树枯梢和球果彻底剪除,并集中烧毁,以杀灭越冬害虫。第三,生物防治。引入赤眼蜂来杀灭松实小卷蛾的虫卵,能够有效降低其越冬数量。第四,化学防治。喷洒一定浓度晶体敌百虫、亚胺硫磷乳油,能够在松实小卷蛾成虫羽化阶段控制其数量。
5.3 天牛类蛀干害虫以及线虫病的防治
第一,检疫检查。检查进出口松科植物或其制品,防止外来天牛入侵,阻止通过人为渠道进行传播。第二,杀灭松墨天牛。去除线虫病需要杀灭其病源。可喷洒绿色威雷、杀螟松等药剂,也可利用生物防治,在马尾松林引入肿腿蜂、白僵菌、啄木鸟等松墨天牛的天敌,降低松墨天牛幼虫数量,减少其对马尾松木的侵害。第三,诱捕。天牛羽化期在林间设置诱捕器对其进行诱杀,有效防止虫害外溢。第四,林间管理。及时清理被虫害严重侵蚀的树种,集中烧毁病枝、病材、病桩。建立混合林,营造隔离带,缩短害虫飞行传播距离。选用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进行混合种植,建立防护林。
5.4 松苗猝倒病的防治
环境、土壤对松苗猝倒病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培育马尾松幼苗时需要选取地势平坦、排水性较好、疏松肥沃的苗圃地,避免在低洼处、土壤黏重的地点育苗。做好旱灌涝排,及时除草施肥,确保壮苗来抵抗病虫害。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达到预防病虫害的作用,当发现病虫害可喷洒甲基托布津等药物。
5.5 松苗叶枯病的防治
及时清理生长过密的苗木,去除弱苗、病苗,使幼苗在合理的生长空间内有足够的土壤养分。喷洒适量浓度的波尔多液喷雾、退菌特等,预防叶枯病的发生。
5.6 松突圆蚧的防治
可以选择生物防治技术防治松突圆蚧,在马尾松林间引入花角蚜小蜂、盾蚧丽蚜小蜂等寄生蜂,这些松突圆蚧的天敌可产卵寄生或取食刺死松突圆蚧。也可利用生防菌来防治松突圆蚧,选择4—5 月利用喷粉机防治第一代松突圆蚧。对于重点保护区域,也可使用杀扑磷乳油等进行注干防治。
5.7 松梢螟虫的防治
松梢螟虫越冬羽化前,剪掉并烧毁被害松梢基部,灭杀马尾松蛀道内越冬的幼虫。建立混交林提高林分整体抵抗能力,利用黑光灯等方式诱杀成虫,或使用50%杀螟松乳油杀灭产卵期的成虫。
6 结束语
文章以马尾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马尾松的育苗情况,分析了马尾松常见的病虫害,具体介绍了马尾松毛虫、线虫、松墨天牛等虫害,提出了针对常见病虫害的具体防治措施,探究了马尾松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的技术路线,并通过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以及林相改造综合治理,提高了马尾松林的抗性,减少了病虫害对其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