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康市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2-12-28晏艳张莉郑清芳

种子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稻区安康面积

晏艳,张莉,郑清芳

(1.白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陕西 安康 725899;2.石泉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陕西 安康 725200;3.汉滨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陕西 安康 725000)

1 概述

1.1 世界水稻生产概况

水稻作为全球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约1/2 以上的世界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水稻种植遍布全球,全球共有122 个国家种植水稻。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报道,2020 年世界水稻播种面积达到166 083 万hm2,总产量约78 096 万t,平均单产为4 635 kg/hm2。目前全球水稻产量排名前10 的国家分别为中国、印度、印尼、孟加拉国、越南、泰国、缅甸、菲律宾、巴西和巴基斯坦,水稻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其播种面积、产量分别占世界总播种面积、总产量的88.36%和90.05%[1]。

1.2 我国水稻发展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主产国,总产量长期位居世界第一,种植面积约3 066.67 万hm2,位居全世界第二。全国65%以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水稻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近10 年我国水稻总产、单产、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分别增长6.6%、3.34%、3.1%。单产、种植面积的增长对总产提高的贡献率分别为52.9%和47.1%。

从种植区域分布看,我国水稻种植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东北及东南沿海一带。长江流域主要集中在四川、湖北、湖南、云南、江苏、江西、安徽、陕西南部的汉中和安康,种植面积约1 702.9 万hm2,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55.53%;东南沿海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种植面积约406.95 万hm2,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13.27%;东北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是黑龙江,达到290.11 万hm2,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9.46%。从生产水平看,总产量排前10 的省(自治区)为湖南、黑龙江、江西、江苏、湖北、四川、安徽、广西、广东和云南,其中单产最高的江苏比单产最低的广西高出2 882 kg/hm2。

1.3 陕西水稻生产概况

水稻是陕西第三大主要粮食作物。2021 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11.05 万hm2,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3.51%;总产量80.37 万t,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6.53%。水稻种植区域主要有汉中、安康、榆林、延安、西安、商洛、宝鸡、铜川、渭南等9 市42 县(区),按产区可划分为陕南盆地川道丘陵稻区、陕南浅山稻区、陕南秦巴中山区稻区、关中稻区和陕北稻区5 个稻区。汉中、安康两市种植面积最大,光热水气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为水稻适生区。2019 年汉中、安康水稻种植面积分别约为8.0 万hm2、2.5 万hm2,两市合计种植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5%[2]。

2 安康市水稻生产现状

2.1 自然条件

安康市地处陕西东南部的秦岭、巴山之间,北纬31°42′~33°49′,东经108°01′~110°01′,汉水横贯东西,河两岸形成大片河谷盆地,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降水量充沛,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15~17 ℃,≥10 ℃积温为4 500~6 000 ℃,降水量1 050 mm,日照时数为1 610 h,无霜期年平均253 d。

2.2 生产规模

安康属于长江中上游稻区,水稻主要分布在月河川道和浅山区,以汉滨、汉阴、石泉、平利为主,岚皋、旬阳、白河、镇坪、宁陕、紫阳均有种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安康水稻面积最初约3.27 万hm2,1998 年达到历史最高3.67 万hm2,20 世纪安康水稻面积一直保持在3 万hm2左右。21 世纪以来,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水资源紧缺,农村劳动力减少,农资涨价使种植成本增加、种植效益下降等因素,使水稻面积下降至2.5 万hm2左右,约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8.1%[3]。

2.3 生产水平

安康水稻种植方式以稻油、稻麦轮作为主,品种以杂交籼稻为主,生长季集中在每年4—9 月。海拔650 m 以下地川道平坝区域适宜种植中籼晚熟杂交稻品种,生育期一般为152 d 左右,产量为8 250 kg/hm2;海拔高度在650~800 m 的浅山丘陵区域适宜种植中早熟籼型杂交稻品种,产量为6 750 kg/hm2左右;海拔1 000 m 左右的秦巴山区适宜种植早籼早熟杂交稻,产量为6 000 kg/hm2。水稻生产中存在品种杂乱、主栽品种不突出、适宜浅山丘陵区杂交组合紧缺、稻米品质和抗病性差、生产成本高、种植效益低等问题[4]。

2.4 主推品种

目前安康水稻的主栽品种在海拔600 m 以下川道及丘陵稻区,以内香506、宜香优2115、盛优145 为主,搭配泰优037、内香8518、蓉3 优918、广8 优5 号、川香145。机械化插秧可选用黄华占、五山丝苗、示范宜香4245;空插田直播可选用黄华占、五山丝苗;油菜、小麦茬直播可选用五优3 号;海拔600~800 m 的中山区以泰优058、T 优166、泸优11、泸优145 为主,搭配泰丰优7 号、中优145、泰优390;海拔750 m 以下稻区搭配星优363。近年来安康选育了一些优质高产稻米品种,如丰优香占、丰优28、丰优727、国丰一号等,全部达到优质米标准,在当地推广种植受到欢迎。

2.5 营养品质

安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我国公认的最优籼稻生态区,发展有机水稻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发展优质稻米的理想优势区。安康是富硒区,稻米硒含量一般为0.04~0.15 mg/kg,大多为0.06~0.11 mg/kg,达到富硒国家标准[5]。据张涛等(2021)[6]研究对安康市不同产地、不同批次样品分析结果显示,富硒水稻中各项营养充分,符合国家标准,未发现重金属超标现象。

3 种植技术

主要推广稻油一体化、稻鸭共育技术、稻鱼共生技术、轻简化直播技术。

4 病虫害防治

4.1 主要虫害

第一,螟虫类。主要是二化螟、三化螟。二化螟1 年发生2~3 代,以1 代幼虫为害为主;三化螟1 年发生3~4 代,以3 代幼虫为害为主。第二,稻纵卷叶螟。在安康近几年来为害严重,孕穗和抽穗期为害最严重。夏季多雨高湿天气有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孵化为害。第三,稻苞虫。1 年发生4 代,以晚熟稻田为主。在水稻生长的中后期若遇高温、暴雨频发天气,其为害会加重。第四,稻飞虱。在安康稻区主要有褐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近几年为害加重,主要是在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的年份出现。高肥水和密植晚茬、晚熟稻田虫口量大,水稻减产严重[7]。

4.2 主要病害

第一,稻瘟病。安康稻区主要为苗瘟、叶瘟和穗颈瘟。海拔650 m 以上田块比海拔650 m 以下田块发病严重;低温高湿和降水频繁的年份发病严重;氮肥施用过量、稻田长期深灌、植株长势嫩绿的田块、冷浸田普遍发病严重,少则使水稻减产5%,重则颗粒无收。第二,纹枯病。症状是在叶鞘和叶片上出现暗绿色云纹状病斑,严重时病菌侵入茎秆并蔓延到稻穗。在越冬菌核基数大、氮肥使用量大、植株嫩绿、田间荫蔽、晒田不够的稻田发病严重。在夏季多雨、光照不足的年份容易发生。第三,稻曲病。稻曲病表现在稻穗上,使谷粒变黑,影响水稻产量和大米品质,在生长后期遇到连阴雨天气时发生严重,海拔650 m 以上稻区危害最大。

4.3 综合防治对策

第一,消灭病菌虫卵。处理作物残茬,对病虫害发生严重的稻草带出稻田集中处理;结合春耕铲除田坎、路边杂草,保持清洁。第二,做好种子处理。推广强氯精浸种,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种子包衣。第三,实行品种搭配。在同一种植区域选择2~3 个品种种植,积极引进示范优质、高产、抗性强的新品种,以个体的抗性促进整体抗性提高。第四,农业防治。推广稻—渔—油一体化、稻—渔一体化等水旱轮作方式,降低病虫基数。第五,生物防治。据调查,安康稻田中害虫天敌主要有蜘蛛、青蛙、寄生蜂和黑坚绿盲蝽等100 多种。但这些天敌资源还未得到有效保护与开发利用,有关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加大研究力度,出台相关文件,加强天敌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第六,化学防治。做好预测预报,力争早发现、早防治;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常用杀虫剂有18%杀虫双、40%毒死蜱、5%阿维菌素、5%锐劲特悬浮剂等,常用杀菌剂有30%稻瘟灵乳油、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井冈霉素水剂、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按产品说明对症下药,控制用量。

5 问题与不足

5.1 立地条价差,农田质量低

安康地处陕南,秦岭、巴山和汉江构成“两山夹一川”地形,典型的内陆山区,全市土地面积235.27 万hm2,人均面积0.91 hm2,其中山地占92.5%、丘陵占5.7%,川道、平坝仅占1.8%。农用地中,旱地占87.35%,水田占8.15%。由于水田少,地块狭窄,水利设施较落后,难以开展机械化耕作,综合生产能力较低。

5.2 品种多而不精,专用优质品种偏少

目前农作物品种供给渠道多,市场中水稻品种超过100 个,生产中使用的多达10 个,缺乏统一区划布局,优质、特用型品种少,难以形成数量较大、品质标准高、满足大型加工企业需求的商品,水稻种植效益低下。

5.3 集约化程度低,科学技术覆盖度不高

尽管政府、农业技术部门始终引进、集成配套大量的技术成果予以推广,但成效并不显著。现行经营体制下种粮效益较低,很少有企业愿意投资粮油生产,粮食生产处于分散、自发的状态,农户积极性低,对农业科技的关注度、迫切性有限,农业科技的潜力难以发挥。

5.4 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

水稻生产耗费人工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十三五”以来,随着脱贫攻坚的强力推进,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加大了水稻机械化育秧、机械化收割等全程机械化工作的研发推广力度,农机农艺融合度提升。但受地理条件限制,机械化覆盖面较小,在安康以浅丘、山区为主的稻田难以实现。

5.5 经营主体少,品牌效应低

由于从事粮油产业领域服务的投资者、企业主少,缺乏经营主体开展整合资源、配置生产经营要素、组织生产、产品开发、品牌推广等一系列工作,现阶段稻米生产未按照现代商品化、产业化模式组织经营,缺乏创新机制与活力,无法挖掘整理天然富硒等资源优势,不能形成优质品牌效应,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6 建议与对策

6.1 加强农田基础建设,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安全

随着国家加大对撂荒地治理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扶持力度,安康的水稻面积会发生恢复性增长。基本农田改造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心。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做好统一规划和安排部署、统筹推进,加强土、肥、水、路、电、网、沟、渠等基本配套设施,为粮食持续安全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6.2 强化科技支撑,依靠科技赋能提质增效

6.2.1 继续大力推广良种

坚持引进与选育相结合。在做好优良水稻品质引种示范的基础上,加强安康自育品种的示范推广,例如泸香145、中优145、广8 优5 号、川香145、盛优145、五优3 号,同时加大对优质、特用型、专用型水稻品种的选育力度,满足生产多元化需求。

6.2.2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

运用土壤普查测土配方成果,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在全市推广富硒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施农家肥22 500 kg/hm2以上或生物有机肥6 000 kg/hm2以上,提高稻田有机质水平,保护生态环境。

6.2.3 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

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和示范引领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采用生物、物理、农业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化学防治次数和用药量,确保生产优质无公害的富硒大米。

6.2.4 推广全程机械化,实现节本增效

为切实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劳动者年龄偏大、无人种田的现状,推广全程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技术、行政部门应加强协作,在山地农业机械开发、技术推广、人员培训、配套服务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全程机械化发展。

6.3 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实现规模化经营

鼓励和扶持企业、大户,发展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及家庭农场,按现代商品经济生产规律组织生产和经营管理,走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道路。目前汉阴、石泉、汉滨等县区已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超过30 个,在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引领下水稻种植面积达2 666.67 hm2,新规模化种植效应正在显现。

6.4 挖掘地域优势,彰显品牌效应

安康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天然富硒区,发展富硒稻米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市硒资源普查结果显示,54.2%的土壤含硒量达到中硒以上水平(0.2 mg/kg),稻谷中硒含量0.471~1.032 mg/kg。“十四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将富硒产业作为三大千亿产业集群的首位进行打造,以链长制强力推进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富硒粮油成为重要板块。应抢抓这一有利契机,用好硒资源,打好硒品牌。对富硒稻米发展从基地建设、质量标准、品牌打造、营销推广等方面统筹谋划,梳理问题,厘清痛点难点,制订科学的发展路线图、时间表,配置资源、聚集要素,尽快步入高质量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稻区安康面积
河南省粳稻新品种生态适应性分析
硒望安康
2023年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端午安康
THE PRECLOUS THING珍贵之物
巧用面积求坐标
繁华五月 祈愿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