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苹果主要虫害及关键防治技术
2022-12-28张武斌田栋
张武斌,田栋
(渭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 渭南 714000)
苹果产业是经济效益较高的优势产业,现已成为关中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受气候条件与栽培管理等因素影响,苹果栽培管理中经常出现一些虫害,严重影响了苹果树正常生长,导致苹果大幅度减产,果品商品率降低,苹果产业收益下降。掌握苹果虫害发生规律和特点,提出安全高效的防治技术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1 苹小卷叶蛾
1.1 为害特点
低龄幼虫主要取食嫩叶幼芽部位,轻则叶片残缺不全,重则叶片和幼芽枯死,影响苹果开花坐果。3 龄以后的幼虫主要为害叶片,新叶的受害比较严重。果实稍大时,叶片缀连在果实上,幼虫主要啃食果实的果肉,导致果实品质下降,被害部位会形成不规则的疤痕。
1.2 发生规律
苹小卷叶蛾1 年发生3 代,2~3 龄幼虫主要附着在枝条上的枯叶内,并且结成白色的薄茧越冬。苹果盛花期是该类害虫出蛰盛期,主要为害新芽、嫩叶、花蕾部位。老熟幼虫会在卷叶中结茧化蛹,蛹期为6~9 d。成虫有一定的趋光性和趋化性,经常在夜间活动,对果醋和糖醋有较强的趋性,在羽化2~3 d 之后产卵,将卵产在叶片的背面,卵期为6~10 d。幼虫比较活泼,摇动卷叶害虫会钻出,幼虫期为18~26 d。苹小卷叶蛾有转移为害的特点,当虫苞受害严重或饲料不足时,幼虫会转移到其他嫩叶上为害。冬季温暖有利于该类害虫发生和蔓延[2]。
1.3 防治措施
1.3.1 冬春两季清理果园
冬春两季做好修剪和管理工作,剪掉树上老枝、枯枝,刮除树干的老皮、翘皮、爆皮,清理果园内的枯枝落叶,集中收集后深埋或烧毁。在开花前15 d 喷洒药物清理果园。
1.3.2 摘除虫苞
苹小卷叶蛾为害后会形成虫苞,并且卷叶较为明显。落花后结合修剪和摘心,随时摘除虫苞和卷叶,能够有效减轻为害程度。
1.3.3 化学防治
越冬幼虫出蛰盛期和各代幼虫的卵孵化盛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每间隔7~10 d 用药1 次,连续用药两次。可以选择的药剂有5%虫螨腈微乳剂3 000 倍液、50%毒死蜱乳油1 500 倍液、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6 000 倍液、15%茚虫威乳油5 000 倍液。如果害虫较多,应该坚持尽早防治原则。需要注意的是,坐果前后不能随意用药,以免发生药害。
1.3.4 生物防治
相关人员可以采用天敌防治法,通过释放赤眼蜂防治苹小卷叶蛾。在此过程中,需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监测成虫发生情况,科学确定释放时间。从诱捕器发现越冬成虫后的第五天开始释放赤眼蜂,每间隔7 d 释放1 次,连续释放4~5 次。此外,可在第一代幼虫发生的初期阶段,采用生物制剂1%苦参碱水剂2 000 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2 000 倍液防治苹小卷叶蛾。
1.3.5 物理防治
苹小卷叶蛾有一定的趋光性和趋化性,相关人员可以利用杀虫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 梨小食心虫
2.1 为害特点
梨小食心虫的幼虫为害性较大,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苹果树和桃树混栽的果园容易受害。前期梨小食心虫主要为害树梢,受害部位干枯下垂,蛀孔处流出胶液,后期主要蛀食果肉。早期蛀果孔较大,并且有虫粪排出,后期蛀孔较小,幼虫到果心内部蚕食种子,粪便排在果心内。
2.2 发生规律
通常情况下,该类害虫1 年发生3~4 代,老熟幼虫在树体粗皮裂缝及草丛内结茧越冬,第三代幼虫对苹果的为害较严重。越冬成虫出现在每年的4 月下旬,5 月中上旬直接进入苹果新梢部位。5 月下旬至6 月中上旬,田间会出现第三代卵,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梨小食心虫很容易受到温度和湿度条件的影响,夜间的温度低于16 ℃,会延长成虫的产卵期。出蛰期遇到低温干燥环境,会影响越冬幼虫正常出蛰。
2.3 防治技术
2.3.1 坚持尽早防治原则
梨小食心虫1 年发生3~4 代,会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应坚持尽早防治的原则,有效灭杀害虫。在害虫出蛰之前,需刮除苹果树老皮,清理果园内的枯枝和杂草,最大程度破坏害虫的生存环境。尽量避免苹果树和桃树混栽,消灭虫源,降低虫口数量,提高防治效果。梨小食心虫与温度和湿度有着密切联系,应掌握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做好气象条件的预测预报工作。
2.3.2 化学防治
科学选择化学药剂是防治的关键,苹果落花后的10~15 d 用1 次药能够降低虫口密度,防治卷叶虫类害虫。同时,需每间隔20 d 左右用药1 次,可选择的药物有高效氯氟氰菊脂乳油2 000 倍液、30%氰·马乳油800 倍液。为了减少对苹果的为害,需选择低毒和低残留的农药,确保喷洒均匀,提高药效。
3 介壳虫
3.1 发生规律
了解介壳虫的发生规律对开展防治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介壳虫种类繁多,习性相近,蔓延迅速,为害多种植物。介壳虫寄生于植物的枝干、腋芽、嫩梢和叶片,一般不活泼,雌成虫和若虫刺吸汁液获得营养和水分,导致树势衰弱,叶片早落。
3.2 防治技术
第一,休眠期应刮除老树皮,消灭越冬的虫卵,做好有虫枝条的修剪工作,减少越冬虫口的基数。第二,发芽之前,如果害虫的数量较多,可选择3~5 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或者使用95%机油乳剂50 倍液喷洒防治,减少对天敌的伤害。第三,落花之后应减少喷洒化学农药的次数,保护害虫的天敌。如果介壳虫为害较严重,可选择40%赛丹乳油1 500 倍液、20%杀扑磷噻乳油1 000 倍液进行防治。赛丹的渗透作用很强,能够灭杀成虫,气温超过20 ℃时具有熏蒸杀虫作用,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杀扑磷内渗力较强,对介壳虫有特效。噻嗪酮是一种特异性的农药,对介壳虫的防治效果较好。第四,在幼果前期,选择果实套袋防治,套袋前1~2 d,可以喷洒40%赛丹乳油1 500 倍液、20%杀扑磷噻乳油1 000 倍液,消灭在叶面和其他部位寄生的介壳虫若虫。第五,在采果到落叶前期进行防治。采摘果实之后,可以选择化学农药防治,该时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选择40%速扑杀乳油1 500 倍液、50%乐斯本乳油2 500 倍液、50%农地乐乳油2 500 倍液,能够有效灭杀从枝干上转移到其他场所的介壳虫。
4 绿盲蝽
4.1 为害特点
绿盲蝽1 年发生4~5 代,虫卵可以在苹果枝条的芽鳞片内或者其他寄主植物上越冬,在第二年果树发芽时开始孵化,孵化的若虫在嫩芽或嫩叶上吸食为害。绿盲蝽世代重叠现象比较严重,成虫的飞行能力较强,昼伏夜出,受到惊吓时会迅速迁移,具有一定的防治难度。绿盲蝽的成虫和若虫在白天潜伏,清晨及傍晚在芽和嫩梢上为害,主要为害幼嫩的组织,叶片老化之后不再为害。绿盲蝽的食性较杂,当果树的嫩梢基本停止生长之后转到其他寄主上为害,秋季部分成虫又回到果树上产卵越冬。
4.2 发生原因
第一,气候条件。绿盲蝽的发生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在阴雨天气和降水量较大的年份容易发生及蔓延。如果空气相对湿度大于60%,大量越冬害虫就会孵化。3—4 月天气比较干燥,会抑制越冬虫卵孵化。6—8 月降水较多,相对湿度较大,会导致产卵时期延长。第二,寄主丰富。为害苹果的绿盲蝽主要从早春的蔬菜、杂草上迁入果园,早春季节的果园寄主种类和数量对绿盲蝽的种群数量有着直接影响。绿盲蝽属于多食性昆虫,寄主植物能够为其提供丰富的饲料来源与为害场所。第三,用药不统一。大面积成片种植的果园会增加防治的难度,在防治期间,没有用药的果园是绿盲蝽的主要转移场所。
4.3 防治措施
4.3.1 农业防治
该类害虫的卵主要在枯枝、杂草以及粗皮的裂缝内越冬。冬季或早春季节应刮除老皮,铲除果园内的杂草,及时清理枯枝落叶,集中处理烧毁。
4.3.2 物理防治
在果树萌芽时期,可以在树干上涂抹粘虫胶环,或者绑扎粘虫袋,阻止绿盲蝽上树,粘杀绿盲蝽。
4.3.3 生物防治
应加强对天敌的保护,选择适合的生物制剂农药进行防治,减少对天敌的伤害,为天敌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例如繁殖和越冬场所。
4.3.4 化学防治
第一,在发芽之前喷施铲除性的药剂能够灭杀越冬的虫卵,可选择的药剂有3~5 波美度石硫合剂、50%石硫合剂晶体70 倍液。第二,在苹果花序分离期喷洒药剂防治,使用5%高效氯氟氢菊脂乳油2 000 倍液、50%毒死蜱乳油进行防治。第三,落花后的一个月是防治绿盲蝽的关键时期,可以喷施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 500 倍液、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2%阿维菌素乳油3 000 倍液等,坚持尽早喷洒、尽早防治的原则,同时向地面的杂草喷洒药物,并确保喷洒的均匀性。第四,科学用药。交替使用药物,选择效果较好的药剂,避免害虫出现耐药性。在防治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天气变化,遇到气温较低和湿度较大的情况应加大防控力度,减少果园的害虫数量。
5 金纹细蛾
5.1 为害特点
金纹细蛾的幼虫会从背面潜入叶片上下的表皮,取食叶肉部位,形成椭圆形的虫斑,导致叶片背面褶皱、弯折,正面形成网眼状的虫斑,里面有黑色的虫粪。虫斑会布满叶片的边缘,严重时布满整片叶子,剥开褶皱部位之后会发现淡黄色的幼小虫体或者黄褐色的蛹。
5.2 发生规律
金纹细蛾1 年发生5~6 代,蛹在落叶虫斑内越冬,春季苹果树发芽时成虫开始羽化产卵,羽化期为20 d 左右。通常情况下,成虫在早晨和傍晚活动,主要在树冠下部的叶片上产卵,每头雌蛾可产卵40~50粒。幼虫孵化后蛀入叶内为害,不从卵壳中爬出。最佳的防治时期是成虫羽化盛期到产卵初期,幼虫老熟后在虫斑内化蛹,该时期的防治工作非常关键。
5.3 防治方法
5.3.1 清理果园
苹果金纹细蛾的蛹在落叶虫斑内越冬,要在成虫开始羽化产卵阶段做好果树落叶的清除工作,并集中烧毁,彻底消灭越冬的虫蛹。春季要做好枝条的修剪工作,减少产卵数量。
5.3.2 诱杀成虫
每年4 月上旬,可以利用害虫的性信息素设置诱捕器。在苹果园内悬挂多个诱捕器,大量灭杀雄虫,干扰其正常交尾,减少田间落卵的数量。
5.3.3 做好虫情的测报工作
应预测成虫的发生期,定期观察果树下垂枝叶和内膛下部叶片上的虫斑情况,如果叶片背面出现膜状虫斑,可以喷洒药剂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5.3.4 生物防治
金纹细蛾的天敌种类较多,主要包括跳小蜂和姬小蜂等,应加强对天敌的保护和利用,选择生物剂农药,防止误杀天敌。
5.3.5 化学防治
在越冬成虫羽化盛期阶段,选择25%灭幼脲3 号悬浮剂1 500 倍液进行防治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且对金纹细蛾的天敌没有杀伤作用。在第一代幼虫为害时期,可以选择25%灭幼脲3 号2 0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7 月中下旬可以第三次用药防治,选择30%阿维·灭幼悬浮剂2 000 倍液、2%虫螨克乳油3 000 倍液。8 月中旬进行第四次药剂防治,选择2%虫螨克乳油3 000 倍液。9 月中下旬进行第五次喷洒防治,选择25%灭幼脲3 号1 500 倍液。
6 苹果红蜘蛛
6.1 发生规律
在高温干旱的环境下,虫卵的繁殖能力和成活率较高。每年6—7 月是苹果红蜘蛛为害的高峰期,在雨季到来之后会随着天敌数量的增加而减少。受害叶片的正面会出现明显斑点,为害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提前脱落,大量叶片受害之后会影响光合作用。
6.2 防治措施
相关人员要针对苹果树红蜘蛛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防治,可以选择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
6.2.1 农业防治
在越冬卵孵化之前,将树皮刮除并集中烧毁,之后将树干涂白。在早春季节通过深耕和深翻措施减少越冬虫源的数量。红蜘蛛除了通过自身的爬行传播之外,还可通过风雨传播,当发现红蜘蛛为害叶片后,要及时摘除并集中销毁叶片。
6.2.2 生物防治
应加强对红蜘蛛天敌的保护,引入智利小植绥螨等捕食螨类,或者释放食螨瓢虫等红蜘蛛的天敌,减少苹果红蜘蛛的数量。
6.2.3 植物检疫
针对没有出现苹果红蜘蛛虫害的果园,在嫁接之前做好苗木的检疫工作,降低害虫的发生概率。
6.2.4 化学防治
防治苹果红蜘蛛的常见化学药剂包括阿维菌素、哒螨灵、四螨嗪、唑螨酯等,要控制好化学药剂的用量和使用频率,提高防治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见效快,但是长期用药会导致红蜘蛛产生抗药性,应交替轮换使用药剂,确保防治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