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整认知,培养积极状态
——例谈元认知技术在去网瘾中的应用

2022-12-28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党文丽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小轩玩游戏情绪

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 党文丽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游戏成为一种十分流行的娱乐方式,它给人们带来轻松快乐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不少学生因玩网络游戏成瘾,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帮助那些陷入网瘾的学生戒除网瘾,已成为不能忽视的德育工作。实践证明,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在帮助学生戒除网瘾方面“疗效”明显。下面,就用一个具体案例阐述这一技术的运用。

小轩(化名)是一名初二寄宿男生,性格开朗,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父母工作都很忙,经常出差,周末小轩经常一人在家。小轩每个周末都要玩网络游戏,赶上家长出差时,经常玩通宵,返校后在课堂上睡觉,成绩直线下降。待家长发现后,小轩已然成瘾。他自己认识到这样下去会有大麻烦,但却无力戒除,于是向我们求助。

小轩对网络游戏的痴迷状态实际上是兴奋情绪与网络游戏建立起的条件性情绪反射。小轩在玩游戏时感到兴奋、快乐,体会到强烈的刺激、成就感,这种感觉推动他加码玩游戏的行为,到了停不下来的程度。在他的兴奋情绪与游戏建立联系的同时,他对学习的兴奋度下降,总想快点做完作业好玩游戏,于是对写作业的兴奋度降低,日益反感,这种反感又会推动他对玩游戏的迷恋。恶性循环之下,网瘾加重。

我们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小轩予以干预、辅导。

一、调整认知

让小轩了解自己形成痴迷网络游戏的心理机制:玩游戏——情绪兴奋——停不下来——迷恋这种刺激——更加停不下来……自己想停下来,但是控制不住自己,这是一系列的条件性情绪反射在大脑中自动运行的结果,是一种潜意识状态。只要通过情感组织者的认知调整和放松训练,消除这种条件性情绪反射,并建立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射,就能消除网瘾。

通过谈话得知:小轩最初学习热情很高,但是由于所在班级优秀学生太多,他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渐渐感到不自信,于是课堂上不怎么发言,进而降低了成就感、存在感,转而到课下寻求刺激,而网络游戏恰恰满足了他的这种心理需求。

二、科学干预

1.建立积极的情绪。

小轩原本是一个热情、有理想、有上进心的男孩,他的理想是考上重点高中,继而考上武汉大学,读医学专业,治病救人。因此,要想帮他戒除网瘾,除了要让他知道自己形成网瘾的心理机制外,还要给他树立新的学习目标、人生目标,培养积极行为习惯。

于是,我们通过两次谈话和小轩拉近关系,帮他重建信心,唤起他的积极情感、状态。

2.通过训练形成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射。

在轻松的背景音乐下,让小轩调整呼吸节奏,想象自己的美好愿望实现时的情景。调动起他的积极情绪情感状态后,再让他在课堂专注听课,老师提出问题时踊跃回答、积极展现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而后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一周内,我们辅导小轩进行了4次放松、自我暗示训练。最后一次在周五离校前,让他想象自己的高中目标、大学目标和人生价值实现时的美妙情景,积极完成学习任务,获得成就感。这样,他会更加坚信通过努力一定能实现目标,学习会更主动。

回家后,他主动和家长分享了这一周自己的所做和感悟。当天晚上写完作业后,他自己又进行了放松、自我暗示训练。第二天,家长予以配合——和孩子进行了户外活动,谈了理想、目标。对自己通宵玩游戏、撒谎等行为,小轩表示惭愧和后悔,主动提出把电子产品交家长保管。这个周末小轩没有玩游戏,但感到充实、有效率,心情因而很好。

3.持续训练完成自我掌控。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我们继续带小轩进行放松、自我暗示训练。一周下来,小轩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善,学习态度积极,热情高涨。他自己也感到心态平稳、心无旁骛,学习高效了。

放松、自我暗示训练的实质是以新的条件性情绪反应消除或替代原有的负性条件性情绪,达到条件性情绪或行为的重塑。小轩通过多次放松、自我暗示训练,体会到了积极行为与积极信念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转化,体验到了当大脑中的理想与目标足够强大,在全部兴奋源中占据足够优势地位时,自己就会变得足够强大,能抵御外在诱惑。

通过心理训练,小轩学会了对自己不良情绪和行为进行及时的诊断、调节。他反映:尽管自己每天学习很紧张但心情比较愉悦,因为自己想学时能学进去了,想做什么时能做到了,想放下什么时也能放得下了。

初二第二学期末,小轩已在班里名列前茅,中考后升入了重点高中,圆了他的梦。

猜你喜欢

小轩玩游戏情绪
助人为乐小勇士
小眼镜
回到古代玩游戏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爱来自生活,爱来自心田
情绪认同
玩游戏
生日聚会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