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欣赏、赞美之习惯的培养
2022-12-28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布书格尹伟利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布书格 尹伟利 赵 敏
在社会生活中,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与肯定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与肯定。那么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肯定他人。由于一定时期生育政策的原因,现在有一大批独生子女,他们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的年代长大,被家庭宠成了小公主、小皇帝。很多这样的孩子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欣赏他人、肯定他人的心理与能力。这对他们的成长很不利,中学阶段是塑造价值观、培养社会意识的重要阶段。作为中学班主任,一定要关注到学生欣赏他人之心理与能力的培育问题。下面,笔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欣赏的基础是理解
只有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理解对方,才可能欣赏对方。有一名记者在访问日本的一位中学校长时问:“您办学最注重什么?”这位校长回答说“教孩子理解别人”。在现代社会,如果不能同他人相互理解和合作,知识再多也没用。学生们在平时的交往中肯定会产生许多问题和矛盾,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问题,有意识地换位思考,学会多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理解他人,主动与他人沟通、交心,从而取得他人的理解。
班主任平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
设计班会课。提出一些问题,如“老师误解你怎么办?”“同学冤枉你怎么办?”“如何与一个不喜欢你的人交往?”等,让学生思考、讨论,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写观察笔记。让学生主动去观察、了解,然后描述一个自己平时接触较少的同学:观察他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神态、表情、动作;倾听他和同学交往时的语言,思考他说的话的弦外之音;搜集他的生活经历、成长背景,然后推测他对人对事的态度。把自己观察及思考所得写下来,给自己的同学看,验证自己对这位同学的评价是否正确。
教师还可以采取别的方法促使学生去了解周围的人。总之,要使学生知道:一个人只有主动与他人相处,积极与他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理解他们,才有可能发现他们的优点、长处,进而欣赏他们。
二、欣赏的前提是平等
人只有把自己放在与对方平等的地位,不因为父母的社会地位、家庭境况、学习成绩、容貌身材、服装打扮、兴趣爱好等而产生强烈的优越感,才能观察到对方的优点,进而欣赏对方。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要以貌取人、以成绩取人、以家庭条件取人。在班干部推选、各类优秀学生评选、班级事务管理方面要公平公正,不因前述因素而特别关照某些学生,更不能歧视某些学生。对因为上述因素而有一定优越心理的学生,要委婉提醒,必要时要予以严肃而真诚的沟通。同时,教师要尽可能搭建一些让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优秀品质,或者为班级服务,从而赢得其他同学的认可。
三、赞美的技巧
将欣赏之意用话语、文字等表现出来,就是赞美。赞美要真诚、恰当,不能过于夸张或者不着边际。受认知、实践能力的限制,学生在赞美方面往往不能把握分寸。班主任要结合生活实际适时指导学生用好赞美技巧,特别是要会夸人。
赞美要真诚。如果朋友把事情搞砸了,你却“不失时机”奉上赞美“你做得真好,我还做不到那个样子呢”,这个时候,朋友一会很生气。
赞美要对事不对人。赞美的重点在事情本身,要具体化。如果赞美毫无根据,只是说“你真是太好啦”“我很佩服你!”之类的空话,那被赞美者不仅不会开心,还可能认为你虚伪甚至不怀好意。
四、让赞美成为习惯
美国著名幽默大师马克·吐温对赞美的作用大加赞赏,说:“我可以为一个愉悦的赞美而多活两个月。”一句普普通通的赞美之语,对别人也许就是莫大的鼓舞与激励,将貌似不经心的欣赏、赞美一点点积累,就会堆成暖人心窝的大山。
因此,教师要提倡赞美常态化:常讲学生的优点、长处,常称赞学生的成绩、进步,常肯定学生为班级所做的贡献或是对他人的帮助。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欣赏意识、赞美习惯。比如,某学生发表见解后,要让其他学生给予评价,特别是要指出该学生发言的闪光点。还可以开展一些解题、诵读、创作等课堂学习竞赛,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放大了某些学生的优点,让其他学生不自觉地欣赏他们。
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培养欣赏、赞美习惯的好时机。与教学活动相比,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展示出的能力更多元,比如有的学生知识面宽,有的学生擅于策划、组织,有的学生服务意识突出,有的学生任劳任怨,有的学生意志坚强,等等。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总结,特别是点出自己心中的表现优异者、甘于奉献者、足智多谋者等,扩大欣赏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