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讲好中国故事的思考

2022-12-28徐春妹

武夷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大学生课程文化

徐春妹

(福建农林大学 金山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此后他经常在调研、会议、出国访问等重要场合身体力行地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时代最强音,各行各业都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高校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一、新时代高校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高校要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承的职能、更好地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需要讲好中国故事。

(一)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要讲好中国故事

唐代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高校教师不仅要做到“授业”“解惑”,还要“传道”,即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高校要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培育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担任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要讲好中国故事。因为中国故事不仅承载着广博的知识,往往还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例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既包含着中国人不屈不挠进行革命的历史史实,又蕴含着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的革命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教育,必不可少地要进行革命故事的讲述,不仅让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史实,同时还要培植学生爱国主义、不畏困难、坚持奋斗的精神,而这精神正是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所要具备的。

(二)发挥文化传承的职能,要讲好中国故事

文化是民族的根,文化是民族的魂,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作用。教育具有筛选、保存、传播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传承必须依赖于人来推动。大学是“以文化人”之所,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科学技术知识的人,而是一个有思想、有文化的人。学生走向社会,带入社会的不仅有他们在大学里所学习的科学技术,还有他们在大学里所传承的思想文化,而这些思想文化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明确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1]高校要思考如何在新时代有效地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培养有文化的时代新人。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中国故事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能否讲好中国故事,直接关系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否得到有效的传承。因此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发挥高校文化传承的作用。

(三)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要讲好中国故事

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我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但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斗争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各种思想多样杂陈,各种力量竞相发声成为常态。一些错误的思想例如历史虚无主义、宪政民主等抬头。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高校是学术的殿堂,允许学术的争鸣。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但思想又不完全成熟,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在网络上广泛接触各种信息包括错误的信息,容易受各种意识形态甚至是错误思想的影响。因此,新时代高校成为意识形态斗争较为激烈和复杂的前沿阵地。高校意识形态的安全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能否得以落实,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和发展。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2]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以及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增强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只有在高校这一重要阵地讲好中国故事、唱响社会主旋律、传播好中国声音,才能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才能更好地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

二、新时代高校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定位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2018年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等场合对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进行阐述。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中国故事内容方面的论述,笔者认为新时代高校重点要讲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故事。

(一)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

文化是民族的根,是民族的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3]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强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等各领域”。高校要讲好中华优秀文化①的故事,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理解中华优秀文化,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中华优秀文化博大精深,高校要讲好蕴含“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的故事;要讲好体现“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的故事。

(二)中国梦的故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高校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追求,能够激发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高校可以从历史层面来讲中国梦的故事,让大学生明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都在不断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例如讲述近代以来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艰辛探索的历史故事;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数先锋为民族独立而英勇牺牲的历史故事;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的历史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不仅要让大学生明白中国梦的内涵,同时还要让大学生明白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即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例如可以讲近代以来爱国英雄的故事;可以讲长征、两弹一星、改革创新等体现时代精神的故事;可以讲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应对灾难的故事;可以讲普通老百姓为实现个人梦想而努力奋斗的故事。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人民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不仅可以让大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制度,能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也能帮助大学生明白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高校可以讲述如何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可以讲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以及所取得的成就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我们如何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就要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例如改革开放的故事、精准扶贫的故事、依法治国的故事、从严治党的故事。

三、新时代高校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

新时代高校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单个部门的单打独斗是很难讲好中国故事的,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或者开发中国故事课程;高校党委、团委、学生处等部门可以开展与中国故事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高校还应该创设蕴含中国故事的校园文化环境,让环境“发声”,让环境来讲好中国故事。正如习近平曾经指出“要动员各方面一起做思想舆论工作,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内宣外宣一体发展,奏响交响乐、大合唱,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让中国声音愈来愈洪亮。”[3]

(一)在课程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

课程教学是高校教书育人的主渠道,具有全面性、系统性特点。在课程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是高校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路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好中国故事是其应有的职责。一方面是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与讲好中国故事相契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在于要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近代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讲好中国故事是为了总结社会发展经验,让国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为了让世界更加全面、客观地看待中国;是为了建立一套中国话语体系,不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特征突出、理论性强、政治术语多,难以得到大学生的青睐,而中国故事恰恰因其语言叙述性、情节连贯性、立场中立性等特点弥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讲好中国故事能提高该课程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我们可以在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中引入“中国故事”的内容。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课可以讲爱国英雄的故事、践行优秀道德传统的故事、严格守法执法的故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可以讲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近代中国革命的故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可以讲改革开放的故事、中国梦的故事以及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故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可以讲中国在实践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形势与政策》课可以结合国内国际形势来讲好中国故事,例如“一带一路”的故事、上海合作组织的故事、中非合作的故事、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的故事、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故事。

不仅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育人的职责,高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的职责,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达到“课程育人”的目标。高校各门课程同样也要讲好中国故事。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结合各自专业讲该专业历史发展的故事、专业领域的先进工作者们的故事。例如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可以讲中药学家屠呦呦、医学病毒学家侯云德的故事;物理学课程中可以讲物理学家黄昆、谢家麟、张存浩等人的故事;体育课程教学中可以讲讲奥运选手的故事;建筑类专业的课程可以讲讲武汉长江大桥、港珠澳跨海大桥等各类建筑的故事。

此外,高校还可以依托各个学院的教师、课程资源,来开发有关中国故事的课程。这类课程可以通过某个学院的教师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有关中国故事的选修课的方式来进行。例如文学院的教师可开设关于戏曲戏剧的课程,讲述中国戏曲戏剧所反映的故事;经济学院的老师可以开设经济与社会方面的课程,讲述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故事。也可以是多个学院的教师联合起来一起开设关于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某一方面的课程,该课程内容涉及中国的故事。例如上海大学的《大国方略》、上海体育学院的《体育强国》、东华大学的《锦绣中国》等课程。

(二)开展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通过课程教学来进行,还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进行,让大学生在参加校园文化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国故事的熏陶,感受中国故事的魅力。

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题可以是与讲好中国故事有关的,例如成立“中国故事”读书社,依托此读书社来开展沙龙、交流等活动,让读书社的社员发挥引领其他同学阅读中国故事、聆听中国故事的作用。可以在大学新生军训时开展“红色故事我来讲”演讲比赛、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展“家乡故事我来讲”演讲比赛,让学生在大学伊始就感受到中国故事的魅力,这对他们今后主动地讲好中国故事、谱写中国故事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讲好中国故事,该活动也可以是渗透着中国故事的主题活动,例如结合传统节日等来讲好中国故事。辅导员在逢中国传统节日例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结合特定的事件来讲好中国故事,例如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特殊的年份里,可以讲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可以讲新中国成立的故事。还可开展与中国故事有关舞台剧演出,让学生通过舞台表演的方式来讲好中国故事。这种方式能提高大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中国故事的理解力、也提高了他们讲好中国故事的效果。

(三)创设蕴含中国故事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中国故事的校园环境中,有助于高校讲好中国故事。校园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件。就硬环境方面来看,高校可以巧用图书馆、教室、广场等场所来讲好中国故事。例如图书馆应该购买一些关于中国故事的书籍,为学生阅读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丰富的资料来源。在教室、走廊可以挂为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前辈们的画像或者语录;同样在广场上可以树立这些前辈们的雕塑。让这无声的画像、语录和雕塑来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就软环境方面来看,高校可充分利用学校电台来讲好中国故事。精选一些社会热点新闻、学生普遍关注的话题、校园的好人好事来讲好中国故事。在食堂可以播放一些与中国故事有关的电视节目,例如《感动中国》《朗读者》《开讲啦》《这就是中国》《中国正在说》《故事里的中国》《中国故事大会》等,让大学学生耳边常常萦绕着中国故事。新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当前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是使用新媒体的主力军。新时代高校讲好中国故事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作用,唱响网络主旋律,传播网络好声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4]高校可以在校园网站开辟专栏来讲好中国故事,诸如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抗疫精神以及北京2022年冬奥会等专题,在专栏里上传有关中国故事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等。基于高校大部分大学生都在使用微信,高校宣传部门可以借助于微信公众号来讲好中国故事,例如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短小精炼的中国故事。辅导员、班主任也可以在班级微信群里推送中国故事的文章、视频等。在网络、微信等新媒体推送中国故事时,一方面既要遵循故事本身的特点,例如连续性等,不能有头没尾或者有尾没头的,要顾及当前大学生阅读碎片化、动画等特点。推送的故事避免鸿篇巨著,应该短小见长,又必须是完整的故事。

总之,新时代高校要让中国故事充满校园、时时萦绕耳边。高校各部门应奏响讲好中国故事的交响乐、把中国故事讲精彩,让中国声音越来越嘹亮。

注释:

①此处使用中华优秀文化的原因在于,习近平总书记当时说:“讲好中国故事之一就是中华优秀文化故事”。笔者认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广,习总书记的考量应该是强调我们既要讲传统,也要注重中华优秀文化的当代价值。

猜你喜欢

大学生课程文化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谁远谁近?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