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愈《师说》的文创思考

2022-12-28李雪香

武夷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师说韩愈艺术

李雪香

(武夷学院 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一、引言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坚持创新驱动。文章以韩愈文化形象进行创意思考,透过其生平事迹、文化背景、代表作品等,探讨其韩愈《师说》的鲜明具像、精神寓意、艺术表现与现代价值等方面,挖掘文化底蕴,提练文化元素,再将韩愈文化溶入创意,以创意表现文化,发挥韩愈文化价值。

二、生平概述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谥号文,世称韩文公;因昌黎(今河北省通县)是韩氏郡望,其撰文常自称“昌黎韩愈”,故世又称之为韩昌黎。[1]三岁成孤,由兄嫂抚育成人。德宗贞元八年(公元792年)登进士第,历任国子监祭酒、京兆尹、吏部侍郎等职。其间由于正直敢言,曾两度遭到贬谪:一次在监察御史任内为关中灾民请命,得罪权贵,被贬为阳山(今广东省阳山县)令;一次在刑部侍郎任内上表谏阻唐宪宗迎奉佛骨,遭贬为潮州(今广东省潮州市)刺史。

(一)幼年孤苦流离时期

韩愈祖父睿素,曾任桂州都督府长史;父亲仲卿,官至秘书郎。他自幼命途多舛,三岁时丧父,从此依靠兄嫂的扶养。他曾在家乡过了一段童年。后来韩会受荐入朝任职,才随着哥哥游宦在外。韩会官至起居舍人;代宗大历十二年,因坐宰相元载事被贬,过了二年又贬为韶州(今广东韶关)刺史。到了韶州不久,竟病死于任所,年仅四十二岁。孤儿寡妇号哭北归,路人见了也为之掩泣。德宗建中二年,魏博、淄青、成德等节度使叛乱,中原沸腾,人民流离失所,韩愈一家人又离开了家乡,流寓到宣州。

(二)青年长安应试时期

韩愈十九岁时,中原稍安,他为了求取功名,乃到京师应试。当时他一人独往京师,生活十分窘困,穷到不能自存。幸得北平王的救助,可是在贞元四年、五年、七年的礼部考试都没有及第。他个性很刚强,意志坚定,虽连遭挫败,却始终不曾沮丧,终于贞元八年,四举而后有成,中了进士第十四名。

依唐代考试制度,礼部考试中了进士以后,还要再经过吏部的考选,而后才授给官职,否则只得等待藩镇的聘用。而韩愈在吏部的甄试(每年举行一次)中,却又连遭三振。吏部的考试既不成,只好决定自我推荐,所谓韩愈三上宰相书,就是他当时三次上书给宰相贾躭、赵璟、卢迈,希望宰相垂怜,给予任用。可是一直未得覆音;他进一步登门求见,结果又不得其门而入。贞元十一年五月,韩愈郁郁然离开长安,东归河阳。

(三)成年幕僚历练时期

贞元十三年,韩愈得人推荐,始获得宣武节度使董晋请任汴州任观察推官。时年三十,是他仕宦的开始。当时原来的宣武节度使李万荣新丧,汴州人心浮动,部将邓惟恭企图乘机作乱。董晋带着韩愈等人以果敢的行动,迅速入汴,使之措手不及,谋不得逞。韩愈因扈从有功,试授秘书省校书郎。董晋死后,韩愈复任徐州节度推官。惟徐州节度使张建封沉迷于驰马击球,韩愈屡作规劝,终为张建封所不悦而免去了职位。

(四)中年仕途坎坷时期

贞元十六年,韩愈赴长安参加吏部的铨选,顺利地入选授国子监四门博士。贞元十九年,韩愈与柳宗元、刘禹锡,同擢为监察御史,负责纠举百官、巡按州县。他的为人操行坚贞,梗言无忌,终因上书言宫市之弊,并驳斥李实“禾苗甚美”之不实而为李实所谗,遭贬为连州阳山令。

在阳山度过了一年多的窜逐生活,终因大赦改调为江陵法曹参军。阳山令时期,政绩斐然,口碑载道,阳山子弟或取名念韩、慕韩,以示对他的怀念。元和十年,淮西吴元济叛乱,官兵久攻不克。十二年,裴度宣慰淮西,奏请韩愈为行军司马,平定吴元济。韩愈定乱有功,迁刑部侍郎,时年五十,政海浮沉二十载。

(五)晚年稍感得意时期

韩愈回到京师后,任国子祭酒。长庆元年,转兵部侍郎。当时镇州王廷凑叛乱,与朝廷顽固相抗,穆宗乃派韩愈前往宣抚。担任宣慰使犹如深入虎穴,十分危险,工部侍郎元稹上奏道:“韩愈可惜”,穆宗也事后懊悔,便诏令韩愈到镇州边境后,观看情势,不要贸然进入。但韩愈不避艰险,毅然奔驰而往。进了镇州,王廷凑率部众拔刀张弓迎接,场面森严;但韩愈正气凛然,说以大义。王廷凑终于折服,答应解围,并设宴请韩愈。由于他义勇的表现,穆宗大为嘉许,遂晋升为吏部侍郎。长庆三年,擢御史大夫兼京兆尹。十月改为兵部侍郎,不久又为吏部侍郎。此三年来,正是他在仕途上最显达的时期,可惜却于再任吏部侍郎即罹病,病情日重,乃于长庆四年五月告病请假,到长安城南的韩庄休养。

韩愈年三十六,便已自谓:“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2]不独如此,据《答李翊书》亦知其有腹病,据《与孟东野书》又知其有眼疾。晚年时期,身体健康每况愈下。穆宗长庆四年(公元八二四年),竟一病百余日,始终未见好转。自感余年无多,遂回到靖安里第。是年十二月,溘然辞世,年寿五十有七。

综观韩愈生平事迹,将韩愈的历史典故、故事传说、生活点滴等[3],带入文化创意发想,挖掘文化与创意的关联性,将为后续文创商品研发具一定的背景故事。

三、韩愈《师说》内容择述

(一)缘起

1.魏晋门阀制度的遗毒

《师说》大概写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韩愈时三十五岁,在长安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国子学馆的学生是三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子孙或县公、京官四品带三品勋封之子;太学馆的学生是三品以上官员子孙;四门学馆的学生则来自七品以上官员之子,韩愈的学生家长官位都比韩愈高。此等子弟不但不肯从师学习,亦耻于从师学习之人,至唐朝中期,此种不良风气依旧存在。

2.撰文赞誉李蟠,意在批驳时风

当时韩愈为了推展古文运动,曾经公开收招后学传授古文,然而这种做法竟然受到“士大夫之族”的讥讽,且“群聚而笑之”,称他是好为人师的狂人,韩愈因而落得个“狂妄”之名。韩愈为了纠正当时这种不良的风气,刚强而力抗流俗,既广收学生,传授儒学与古文,重新树立师道的标竿,于是撰作《师说》以正视听,是以文本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性。表面上《师说》虽是为李蟠而作,但内心却是为批驳那些耻于从师的“士大夫之族”,并借机大力宣传从师学习的重要。

3.力倡个人治学理念

韩愈在《师说》所谈的一些主要观念,并非始自李蟠向他问学之时。经考证早在德宗贞元十四年韩愈为汴州(今河南开封)试官,所撰《进士策问十三首》[4]中,其十二已有与《师说》大致相同的理念。韩愈对于师道衰微的恶劣风气,长久以来已经积累了满怀的痛恨和气愤,如今在《师说》中一股气迸发出来,非仅要针砭当时的“士大夫之族”,还希望对年轻人的教育有改善的指标作用。

韩愈自己在文章里提到,师道衰微的社会现象由来已久,要想扭转乾坤,谈何容易?柳宗元就有多篇的文章谈到类似的现象,可见当时是一个非常不平等的社会,“士大夫之族”的子弟不用从师学习,却轻易占有高高在上的地位,至于寒门子弟,不管如何努力从师学习,都是被压抑和讥笑的对象。故韩愈写《师说》,显现了他的胆识、魄力,具有一种奋不顾流俗的大无畏精神,甚至此篇文章可说是韩愈戮力要组织古文写作团队的正式宣言。

(二)类别要义

《师说》的“说”,就如同《讳辩》的“辩”、《原道》的“原”、《进学解》的“解”、《争臣论》的“论”、《改葬服议》的“议”,都是文体名,也都是论辩体古文中的一种。“说”也称“杂说”,原指策士进谋献策的游说之辞,从现今文体分类的角度看,“说”比较接近说明文,而与议论文也有所交叉,无法截然划分。如上所述,本来师说的文体属性极其清楚、确定,但由于文章末段冒出一句“作《师说》以贻之”贻者赠也,有人便据此认定《师说》应划归赠序类。而《师说》非属赠序,理由有五:第一,分类编纂的《韩愈文集》,《师说》在“杂著”卷,而不在“赠序”卷。第二,韩愈赠序文的篇名格式固定作“送×××(人名)序”,如《送孟东野序》;少数则于人名下加动词再加地名,如《送李愿归盘谷序》。第三,赠序的内容一定是临别赠言,题中的“送”即指送别。《师说》虽可算赠人以言,但并非“送别”之言。第四,后世赠序篇名用“说”,源于苏轼因家讳而避“序”字,如《稼说送张琥》,但仍保留“送”字。何况在韩愈后,更不足为据,不可类推作“《师说》送李蟠”。第五,姚鼐《古文辞类纂》列有论辩、赠序二类,《师说》收入论辩类。

(三)撰作目的

旨在阐明从师学习之重要,以导正时之士者耻于从师的不良流俗。韩愈尝自道:“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其文学观盖是“文以载道”,教师能传释先圣仁义之道,解答学生疑惑,指引学者智学与个人修为方向,为道统之所系,故应特别尊师重道。再者,魏晋文风,多流于清谈华丽,不述先圣之道,若此道将不存,遂力倡古文。是以,《师说》乃藉李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请学于余。”而“余嘉其能行古道”,故作此文,其理明矣。

综上所述,韩愈之文语言练达,辞锋骏利。《师说》一文主以“说”为古文体名之一种,以说明为主,议论为辅,非赠序也。作用在于阐明事理或倡导思想、理念。韩愈乃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其思想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特点为结合“文化+”的概念,将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构成进行了阐述,在产品的设计要求也必需要有文化的内涵,因此,文章着重《师说》文本内容,为后续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构建与设计。

四、韩愈《师说》的鲜明具像

透过《师说》的鲜明具像,提炼出代表《师说》多元性的特征魅力,此特征形成了以下六点的特色鲜明文化氛围。

(1)坚苦卓绝,秉性正直。

(2)忠君爱国,勤政爱民。

(3)机智权变,颖悟绝伦。

(4)崇文兴教,开启民智。

(5)一代儒宗,力倡古文。

(6)师说论述,形塑典范。

《师说》最大的贡献在于韩愈能够冒社会之流弊,破六朝骈文华而不实之文风,表现不凡的勇气和卓越的见识,因此,若能以韩愈的文化艺术特点融入事业化发展,建立在文化消费基础上的文化产品,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

五、韩愈《师说》的精神寓意

文创最大价值在于如何将文化转换为商品,商品透过文化来包装,突显及加值商品的精神寓意与内涵。故《师说》所体现的精神寓意有以下四项特点。

(1)忠君尚义精神:彰显忠君忧国,当仁不让,不计毁誉,为所当为和刚果决烈之儒家学者风骨。

(2)读书报国楷模:引领文风,移风易俗;黎民感念,建祠奉祀;遂成文昌神祉,主掌科考功名。

(3)勤政爱民标竿:虽遭谪贬蛮荒,穷苦至极,然到任后即探求民瘼,为民除害兴利。

(4)创发立说典范:师者界说与标准、见解卓越不趋俗、论述严谨、层次分明、引证兼具抽象和具体、发所当发无而所畏惧。

六、韩愈《师说》的艺术表现与现代价值

(一)何为艺术

艺术是人类生活历程的证据,它是从人们所有活动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艺术”一词对我们的感觉是既亲近却又陌生。为了说明本文所揭的艺术表现及创思活动,首先宜须厘清艺术的定义,始能辟出一条明晰的路径,俾利文创思路的萌生。

艺术,英文“Art”,源自古希腊的拉丁文“Ars”,原本的涵意与“技术”有关,泛指人们经过长期训练而能掌握的某些技巧,而能掌握这些比较纯熟纪术的人及可称之为“艺术家”。因此,早期举凡各种生产、制造的“技术”活动,皆可称之为“艺术”。古希腊时期将艺术活动区分为:通俗艺术与自由艺术。前者系指技术性较高的劳力活动,如耕作、织衣或酿酒;后者指的是涉及心灵层次较高的理性思维活动,如文学、音乐、天文科学等。迄至十五世纪文艺复兴时期(Renaissance),主张以“人”为本的思考出发点,才突破上述的藩篱。而今,所谓“艺术”一词的主要意涵,则在十八世纪时,经由一些艺术家和学者的提倡,开始强调系以审美为目的的艺术创作活动。

美国学院辞典对“艺术”定义为:“艺术是美的、令人心动的、具不平凡意义的表现、产物与质量。艺术品是观念和经验的美感表现,透过人类的技术,用素材表现出一定的形式。当那些素材或媒介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提供理解或乐趣时,我们便能经验到艺术品了。”俄国哲学家兼文学家 “列夫·托尔斯泰”(Leo Tolstoy)认为:“艺术是一种人的活动。一个人有意识的藉由某种外在符号(External Signs),将他亲身经历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使他人受到感染,并且也经验到这些情感。-换言之,艺术是感情移转的传达方法,唤醒了人们可以经验的情感,为了转述相同的情感,便用线条、色彩、音乐或文字等形式,这便是艺术活动。唯物主义论者则主张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乃“实际存在之社会生活的反应。”从人类学的角度而言,艺术则是“兼具象征意涵与审美价值的活动。”因此,文学阅读与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艺术作品同然,是一种属于人类高层次的思维作用。能够持续性与正面健康的审美活动,可以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达到净化人的灵魂。能够鉴赏艺术,追求美感,自我的灵魂也得以熏陶而愈美。

综上各家所述,吾人对于“艺术”一词之定义,可以归纳为:艺术是一种人为的活动,它可以人类心灵和精神上的需求与满足。其表现方式包涵了线条、色彩、音乐或文字等形式,期能传达创作者的情感,且具有象征和审美的意涵,能够唤醒与感动他人并引起共鸣。

(二)韩愈《师说》的艺术表现

韩愈的散文有许多出于真情,又刻意追求艺术性的作品。尤特于强调“文以明道”[5],提倡古文运动,撰文屡能提出己见,深入浅出,引人共鸣,可谓言人所为严,独术风格,对后世文章体材、议论说理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其艺术表现可以归纳为三方面:1.创新词汇而鲜活;2.章句设计有层次;3.论述跌宕有特色。

(三)韩愈对中国古代散文的主要贡献与现代价值

1.对中国古代散文的主要贡献:(1)将散文之应用性转向文学性;(2)创造富有个性而多彩的艺术风格;(3)对传统的应用文体进行改造;(4)对散文的辞章和结构进行革新。

2.韩愈《师说》的现代价值:(1)坚持正道为人处世;(2)主张儒家仁政爱民政治理念;(3)力倡秦汉古文运动;(4)要求撰文要有新意(创意)。

七、韩愈《师说》的文化创意思考

文创产品的研发服务必需兼顾于教育的功能,以文化信息为主体,设计具有历史背景,以文化融入创意,将创意带入商品,提取最能体现韩愈精神价值元素,重新组合,运用现代语言对旧文物进行重新诠释。

(一)感觉与印象

透过创意思考运用心灵能力的独特性与新奇性,创造出具有价值性的商品。[6]在韩愈《师说》的感觉与印象思考,可着重韩愈个人之精神寓意来诠释,例如:以韩愈对崇文兴教,开启民智方向,可思考以崇文重教开发可资创意之题材。

(二)激发创意思考亮点

韩愈是众人所崇拜之文人,资可以人文精神,倡议韩文公昌黎祠的祭祀意义,以通过对韩文公的祭祀,使后人瞻仰与效法,使学子明礼知义,使后生学子效法其道德文章,以求业精行成,道明德立,承接中国文化与道统的本源。

(三)可资开发文创商品

以韩愈为主角的创意产品,乃可着重在祭祀商品之开发,例如,金榜题名符、文昌公笔、昌黎祠图腾服饰、饰品、吊饰、护身符、金币、Q版公仔等商品。

文创产品也可称为文化衍生品,是以某种特定的文化背景或文化形态及文化内涵为基础,运用创造性思维,将文化元素与物品结合所研发的产品。因此,若能根据消费行态设计与韩愈关联性的产品,例如,历史文化爱好者、研学群体等就需更深层次挖掘文物特色,设计个性化的品牌,让文创产品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

八、结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文创商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满足大众的新需求,需打破常规,加入丰富思维,开发具有活跃性、新潮性、酷乐性、潮萌性等流行元素。中国文学远源流长而博大精深,积淀了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中华文化的优良与丰沛,正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最为宝贵核心资源与发展利基。是以,从中国文学经典名著中提炼出创意元素,将文化透过创意思考而转化成为一种创新产业,再佐以管理而产出价值。

韩愈是中华文化当中辉煌灿烂的一颗明星,绾合三不朽于一身的儒家刚果决烈之士,有谓“世上若无昌黎出,夙昔典型少一人,文学浩浩犹如幽冥难光明”。韩愈力主“文以载道”,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从其刻苦成学、盖世文章、出仕政绩、力倡古文、忠君爱国等毕生行谊,莫不有赫赫之特出者而令人赞叹者。

文章透过对韩愈及其《师说》的探究,明其韩文公一生行止,对当世及后世之影响,继而萃取其精彩亮点因子,择其荦荦大者,尝试发想为文化创意思考,进而可资开发文创商品,延伸与发挥韩愈《师说》的时代价值。

猜你喜欢

师说韩愈艺术
跨越千年仍美丽,韩愈从来不“退之”
纸的艺术
从韩愈的《师说》分析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师说》“受”字探析
重置《师说》段落?巧化作文结构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