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地区深化产教融合的对策研究*

2022-12-28李晓欣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产教苏州职业院校

□ 李晓欣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江苏 苏州 215104)

深化产教融合是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各要素全方位融合的过程。当前,苏州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与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要求,与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期盼、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产教融合深度有待加强。课题组对苏州职业院校教师和校企合作企业进行调研发现: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尚不匹配、支撑融合的产教布局尚不完善、企业主体性和积极性尚需加强、促进融合的信息渠道尚未贯通、体制机制的改革障碍尚未破解。经过对苏州地区的深入调研,课题组提出六大对策应对苏州地区深化产教融合。

1 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

1.1 同步规划产教融合和经济发展

将深化产教融合纳入苏州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纳入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重大生产力布局等专项规划,强化深化产教融合是苏州地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中国制造2025”苏州实施纲要》和苏州地区推进转型升级、落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围绕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总体目标,打造产教融合型城市。

1.2 推进职业教育融入区域产业体系

一是构建专业与产业的随动机制。不断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引导与鼓励职业院校开展专业调整,适当超前产业发展设置专业。

二是扎实推进产教联盟集团化办学。围绕苏州市重点产业,由产教融合型龙头企业牵头,成立错位发展的产教联盟。每个联盟团结不同类型的学校,开展符合教学规律的劳动教育。

1.3 促进高等教育融入区域创新体系

一是推动高校教育对接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发挥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大学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鼓励高校的科研体系对接苏州10大重点产业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融入全市创新体系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对城市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

2 搭建产教融合信息共享平台

2.1 建立“线上一站式服务通道”

依托苏州市校企合作服务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供在线人才供需、金融咨询、技术服务、校企合作、项目研发等功能,实现院校、行业、人力资源的数据共享和路径共用。

2.2 发展“线上线下对接活动”

为解决传统校企合作项目难以推进等信息不对称问题,应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开展线上线下产教对接活动。线下,以苏州现有的“技能英才周”、“人才高峰论坛”等为基础;线上,依托苏州市校企合作服务平台,利用数据库资源,促使校企合作双方信息匹配。线上线下要整合行业企业资源,加快校企合作对接。

3 创新产教融合载体

3.1 建设产教融合型园区、行业、企业

一是整合政府、院校和产业园资源,建设产教融合型园区,推进产业与教育的同步规划、同步发展,提升产教依存关系。如依托苏州国际教育园,建设产教融合型园区,整合国际教育园内资源,建立市场化的共享机制,减少重复投资,提升资源使用率,提升各院校的“四技服务”能力,成为中小微企业的孵化器和共同利益体。

二是以优势产业为基础,强化行业引领,培育高水平产教融合型行业,鼓励行业协会进行指导,引导行业内企业创新,带动传统行业升级转型,支持产教融合型行业形成教育链、产业链、行业协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三是根据《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的文件精神,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有效引导和充分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使其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市场主体。

3.2 建立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创新平台

一是依托苏州优势产业基础,充分调动龙头企业积极性,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可覆盖苏州十大领域,设施设备先进、行业特色鲜明,成为区域共享型高水平生产性的实训基地。如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工程师(技师)协会、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联合建设的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实训基地,集成物联网优传感器、新能源发电主控系统设备、汽车电子元器件、智能充电系统设备、半导体设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实训功能为一体。

二是统筹优化产业布局和教育结构,构建一批产业发展与教育供给匹配的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如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华东分所、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苏州爱客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博世汽车(苏州)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苏州市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研发智能制造技术优先辐射惠及苏州地区企业。

4 创新产教融合模式

课题组对苏州职业院校进行实地调研,归纳总结苏州市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22个,这些案例代表了苏州职业院校近年来深化产教融合的具体做法。

In this paper,we consider two typical distributions ofThey are uniform shape

如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聚焦三教改革,建立“现代学徒制”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是具有苏州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典型代表;昆山登云职业技术学院与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校企联动打造的富纳智能制造工业视觉产业学院、沙洲职业工学院与江苏德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德丰建筑学院,都是具有苏州特色的企业学院模式的典型代表;苏州市职业大学先后与苏州市电梯业商会会员单位苏州远志科技有限公司、莱茵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通祐电梯有限公司等开展的电梯工匠人才培养,即电梯工匠涵养班(订单班)是具有苏州特色的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典型代表;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舍弗勒集团的深度融合体舍弗勒培训中心是具有苏州特色的双元制模式的典型代表。

产教整合的模式创新,一是要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模式,鼓励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区域全覆盖,打造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协同合作、具有苏州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模式;二是要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企业学院模式,鼓励社会各方参与产教融合,如职业院校与产教融合型企业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学院,依托企业开展教学实训、人才培养、职工培训,产教、科教融合发展,服务特色产业;三是要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订单式培养模式,鼓励职业院校与产教融合型企业共同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该企业就业;四是要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双元制模式,深入研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德资企业聚集的太仓地区开展实践,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双元制模式,做大做强“双元制”教育品牌。

5 创新产教融合教学团队

5.1 贯通校企双向交流互聘路径

一是贯通企校双向求学路径。企业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完备的人力资源体系,学校有完备的课程体系、立德树人的优势以及学历提升的可能,打通双方优势,让学生进企学技,推进“跟岗、顶岗”实习,让企业员工进校提升学历与素养。

二是贯通师资双向互聘路径。学校和企业混编,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改革校企人事制度,推进校企共聘、共管、享双薪,实现科研创新与教学的融合发展。

5.2 培育国家级工匠大师和国际工匠大师工作室

一是实施国家级工匠大师培育工程。以师德高、技艺精、会育人的工匠大师及其教学团队为培育目标,具体可包括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等高层次人才,让这些工匠大师既能上讲台又能上机台。

二是实施国际工匠大师工作室培育工程。挖掘长期工作在传统工艺制作一线、技艺精湛的优秀劳动者,将其作为国际工匠大师工作室的领头人,发挥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逐步建设一批参与国际展示、代表苏州形象的苏作工匠大师工作室,形成国际化影响和品牌效应。

5.3 选聘产业教授和培育产业导师工作室

一是选聘产业教授。在政府指导下,地方高校和职业院校从产业界选择一些产业能人,他们在全省相关行业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影响力,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身体健康、作风正派、有奉献精神,鼓励他们担任苏州地区的产业教授,并创造机会让其将自己的技能传授给教育界人士。

二是成立产业导师工作室。在政府指导下,地方高校和职业院校从产业界选择一些产业导师,探索产业导师参与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的制订以及人才的培养,提高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针对性,使教育与产业的结合更紧密。产业导师工作室的成立,有利于校企共把方向、共享资源、共建课程、共同育人、共同评价,有利于在专业设置、师生培养、课程开发、技术研发等方面实现整体提升。

6 推进产教融合新机制

6.1 加强组织领导推进产教融合

强化党对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意义,由苏州市委统一领导,市政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建立发展改革、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经济和信息化、科技、税务、金融等部门多维度协同工作的协调机制。

6.2 创新各种制度推进产教融合

一是落实《苏州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实施细则,建立政企行校产教融合联席会议制度。财政、税务部门出台具体实施细则,确保财政、金融、土地、信用等多方面组合式激励,以及教育附加费抵免等国家政策的有效落地。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运营。支持地方政府、领军型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举办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二级院(系)、企业学院、培训中心或专业(群)。

二是健全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明晰政企行校各自职责,推进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增强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依法制定章程,建立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给予职业院校教师在招聘、专业设置等方面更多自主权。允许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通过直接考核引进,支持职业院校专设流动岗位自主聘任兼职教师。

三是制定苏州市关于深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细则。落实《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构建地方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和院校深度融合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在政府指导下,依托产教融合,在苏高校、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教师,推进教师共同培养,切实提升在苏高校、职业院校教师的生产实践、科学研究等能力。

6.3 明确激励政策推进产教融合

一是落实人才激励政策。切实落实高层次科技人才“引得进、留得往、用得好”,同时充分挖掘现有人才,自主培养新人才,建立一个完善的科技人才梯队,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保障全市高校、科研院所及其骨干团队依法取得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和经批准在行业企业兼职的薪酬等收入。明确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不纳入单位工资总额基数,不纳入绩效工资。

二是落实企业激励政策。从经费投入、政策支持等角度,保障校企合作企业的利益、权利,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加大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激发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根据企业参与情况和效果,合作企业可享受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政策,以弥补企业经营成本。

苏州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对标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系列重要指示,全面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快落实《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猜你喜欢

产教苏州职业院校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苏州一光
苏州十二忆
苏州诚和的成功并非偶然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