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符号学视角下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青年话语的建构与传播

2022-12-28

青年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开幕式话语符号

丁 一

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仅是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会,也是重要的媒介事件。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媒介仪式之一,开幕式是主办国借助全球媒介平台,展示国家综合实力、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的重要平台。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符号化、故事化、仪式化的整合传播策略创造性地实现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交流互动,通过建构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助力推进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向世界立体化展现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作为开幕式文化活动的重要群体,新时代青年以昂扬的精神、创新的活力、专业的能力彰显了其独特的青春风采和积极形象,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互鉴,也是将中华文化向全球传播与沟通的先锋力量,对于塑造和传播新时代的中国国家形象尤为重要。

符号学是一门研究意义的表达、传播和理解的学科。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符号是信息传播活动中的关键载体,承担着意义表达、文化传播和情感传递的重要价值,对于提升传播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奥运会开幕式作为一个符号的集合体,它所包含的各类符号意义阐释不仅是对特定话语体系的建构,更是其主题价值的重要反映。因此,本研究以符号学理论为基础,从文本表征、意义解码、价值思考三个维度入手,以“符号—意义—话语”的递进关系研究为探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青年话语建构推动国际传播的逻辑主线,通过解析开幕式所呈现的符号意象,剖析其所蕴含的意义表达和话语文化,以期为国际化媒介仪式的有效传播提供经验借鉴与重要参考。

一、文本表征: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符号呈现

符号学的现代创始人是“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和皮尔斯。依托结构主义理论,索绪尔率先提出了“能指”和“所指”这两个主要概念。皮尔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新的维度,他认为,符号有三个层次的表意系统,主要由媒介关联物、对象关联物和解释关联物三种要素构成,分别代表事物的符号(即形式项)、被符号所指涉的对象(即指称项)以及对符号的解释(即解释项)[1]。这三项互为关联,共同诠释了符号的本质特征和实际意义。

作为跨文化背景下的媒介仪式,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通过媒介形态的不同表达方式实现了多元文化符号的文本表意和内容呈现。根据符号的类别,本研究将开幕式的符号具体分为体育符号、视听符号和人文符号,这些元素构成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外在的符号学表现。在传播过程中,媒介通过对符号进行编码,以文字、图像、声音、语言等多种载体实现媒介再现,对传播文本进行进一步加工,运用不同符号的组合传递信息、表达意义。

(一)体育符号传递奥运精神

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2]。因此,体育不仅指身体运动,更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是对外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体育符号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呈现,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价值意蕴。作为固定化、程式化、流程化的表达方式,开幕式上体育符号的综合运用,实现了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有效解读和广泛传播,实现了对激扬青春和时代奋斗的完美诠释,成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青年话语建构与传播的关键一环。

作为体育符号的典型代表,奥运五环的展示是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敬意表达。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在激光雕刻的冰立方中渐渐升空,充满科技化的现代感,蕴含打破隔阂、互相理解的重要内涵;双线立式五环焰火在鸟巢上空绽放闪耀,彰显“双奥之城”的深刻寓意。作为奥运会的传统文化仪式,主火炬台的设计、圣火点燃的方式无疑是开幕式的亮点和高潮所在。

开幕式上,主火炬台由所有参赛国家和地区名字的小雪花汇聚而成,在万众瞩目下,由两名青年传递的最后一棒火炬定格在雪花台上,熊熊燃烧的奥运之火幻化成雪花般圣洁、灵动的小火苗,用“微火”照亮体育之光。这一系列奥林匹克运动的象征物,既表现了冬季体育运动的独特性和体育文化的深刻底蕴,也反映了低碳环保的创新理念。

作为开幕式的主要仪式,各国运动员代表团的入场式则是对每个国家身份认同的象征。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服装,为体育文化的传播增添了多样化的色彩和表达方式。此外,引导牌上的中国结造型,以及青年志愿者服装上的中国民间剪纸图案,都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体育符号本身就代表着奋斗与激情,这为青年话语在构建与传播中充分彰显活力提供了巨大精神动力,也呈现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重要精神内涵。总之,开幕仪式的程序与活动,有效实现了向奥林匹克运动和体育精神文化致敬的情感认同。

(二)视听符号增强视觉审美

视听符号包含图像符号、声音符号、音乐符号等直接通过视觉和听觉传递信息、表达情感、阐释价值的符号。奥运会开幕式上,依托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元媒介形式,多样化的创意表达集中展现了中式的美学浪漫,为受众尤其是青年受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美感。在强调即时性和互动性的智媒时代,北京冬奥会的快节奏、临场感增加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学享受,对于青年群体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推动了青年话语的建构与传播。此时,视听符号成为体现主办国文化、科技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重要载体。

在青年文化特色的表达方面,作为致敬古典时代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环节,来自河北阜平山区的孩子们戴着极具民族特色的虎头帽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颂》,成为诠释“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运理念的重要表现。二十四节气的意象配以富有美感的冰雪画面,不仅向世界展示了时节更替的美丽图景,更展现了中国人传统的生命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视频短片《未来的冠军》以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视听语言,传递了萌娃们体验冰雪、快乐玩耍的乐趣,寄托了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长远目标,吸引着更多年轻人参与冰雪运动。

在运动员入场式环节,竖屏(冰瀑)冰雕中式门窗和地屏(冰面)上运动员的行进路线与背景轮番播出的中国壮美景色互为呼应,传递了开门迎客的美好祝愿。在科技创意的运用方面,开幕式表演的舞台是一块巨型的光影屏,在此巨型“冰面”地屏上,闪亮“冰雪五环”、AR 效果雪花等数字光影特效带来了多维的视觉冲击。此外,实时捕捉、裸眼3D 等多种演艺设备和技术应用,烘托出空灵唯美、浪漫真实的美学氛围,让现代科技创新与传统奥林匹克精神交相辉映,成为开幕式的亮点之一。科技与文化的跨界融合演变出的新文化模式与业态,凸显了青年话语构建与传播的新形态,展现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将传统与时尚相交融表达文化态度和文化自信的青春特质。

(三)人文符号彰显价值底蕴

诉诸不同感官的人文符号通过对奥运会开幕式主题的阐释,以及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共通性,实现了价值观和情感的升华,对于增强世界人民的交流沟通、理解认同具有积极的意义。开幕式上,从倒计时短片、参赛代表团入场、文艺汇演到主火炬台展示等各个环节,都由“一朵雪花,传递共同情感”作为主线贯穿始终。雪花的故事,不仅讲述了“我”的故事,更是中国故事和人类故事的真实表达,并且打破了时空限制,具有较强的话题性、人文性和传播性,传递了“我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期待,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真谛,表现了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主题。

文艺演出作为宣传主办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其聚焦“人民性”的内核依托不同故事的表达全方位阐释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主题意义。在开幕式参演群体中,95%是青年群体,独具匠心的安排充分发挥了青年群体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青年话语建构与传播中的主体作用,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创新性与当代青年话语体系的开放性相融合,完美诠释了奥林匹克运动与时俱进的文化价值和人文底蕴。无论是在“致敬人民”环节中70 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自信昂扬地走过舞台,还是在暖场环节青年学生全情投入“中国式行进广场舞”之中,青年的广泛参与不仅展现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望,更抒发了世界人民对于冬奥会举办的诚挚期盼,表达了青年群体勇于参与、乐于分享、善于表达的话语体系特质。此外,火炬的传递与点燃更象征着奥林匹克文化的薪火相传,并通过国内外主流社交媒体的互动传播,将北京冬奥会人文价值理念的国际传播推向新的高潮。

总之,多种符号的组合运用多方位诠释了人文主题的价值表达主线,其在特定的时间空间环境下实现了结构化的意义编码和价值表达,借由媒介传播平台,凸显了对于国家形象、青年文化、体育精神的具象化塑造及呈现,传递了“一起向未来”的价值底蕴和真诚愿景,有效实现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青年话语的建构与传播。

二、意义解码: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符号化意义解读与话语建构

在社会传播活动中,信息由符号和意义构成。其中,符号是信息的外在表现形式,意义则体现了信息的核心主旨内容,意义的阐释主要由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互动即意义的输出体现。在传播过程中,各类符号的组合所形成的话语内容通过媒介平台向受众传播信息的意义。作为符号的集合体,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所包含的符码化信息主要以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不同表现形式实现“媒介再现”,围绕媒介传播者的内容建构和解码加工,实现了不同文化内容的话语表达和意义阐释。“仪式性”和“主题性”是贯穿其中的重要主线,它推动实现了价值观的塑造和情感的升华,唤起了观众对于奥林匹克运动以及不同文化的热情和认同,促进了国家政治话语、青年文化话语、商业品牌话语的建构与表达。

(一)国家政治话语的建构:国家形象符号化的价值塑造

美国学者大卫·科泽在《仪式、政治与权力》—书中这样阐述政治和象征的关系:“政治通过象征来表达。”[3]仪式作为实现象征表达的方式,它在构建政治话语的过程中承担着国家形象塑造和价值理念传播的重要作用,在国际传播过程中能够促进情感共鸣、理念相通、价值共享。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政治话语建构方面高度重视青年话语的建构与传播,以“一起向未来”为主题呈现的媒介仪式和主题内容。以“让奥林匹克点亮青年梦想”为目标展现的青春活力和奋斗精神,向世界传递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有融通中外特质的中国政治话语的核心内涵,实现了新时代政治话语新范式多维度、多角度、多渠道的有效表达,传递了中国对于人类未来命运的祝愿和关切,塑造了开放包容、负责任、有担当的国家形象和当代青年的使命责任,形成了青年话语建构与传播的核心内容。

(二)青年文化话语的建构:国家文化故事化的理念认同

奥运会开幕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是传播文化的有益平台,更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叙事场域。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入场、暖场以及表演环节,围绕“冬奥会+北京”的故事资源和篇章化的叙事逻辑,新一代青年借助数字科技艺术,向世界讲述了彰显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鲜活故事,展示了中国人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此同时,在展示国际奥委会会旗等程式化环节,冬奥文化和民族文化、青年文化实现了互动与碰撞,具体的事实、生动的实践融入体育文化元素的表达过程之中,增强了青年话语建构与传播的主动性和引领性。这些以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为灵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叙事体系,以青年群体作为重要表达载体的文化传播活动,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认同度、接受度、理解度,加深了与全球受众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连接,对青年话语的建构与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商业品牌话语的建构:国家品牌立体化的媒介表达

奥运会既是体育文化活动,也是一种商业行为。有学者认为:“国家品牌是通过营销手段与品牌管理塑造国家地位与国际社会关系的话语与实践。”[4]借助奥运会开幕式这一契机,打造国家品牌战略传播体系,对于塑造并拓展国际公众对于国家认知形象的话语空间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由青年群体构成的开幕式引导员队伍、志愿者团队,以各国运动员为主体的入场环节就是实现品牌传播、发挥商业品牌话语价值的典型代表。与此同时,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依托电视的实时转播、平面媒体的深度报道、社交媒体的多维互动,以及宣传片、纪录片、短视频等多种媒介形态,搭建了品牌形象整合立体化传播的媒介渠道,实现了冰雪产业、冰雪运动、冰雪旅游等文化品牌的推广和宣传。“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与“一起向未来”的北京冬奥会主题所倡导的价值理念相得益彰,助力传播具有全球共识性和价值共通性的品牌特色。

三、价值思考: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对媒介仪式传播的启示

媒介仪式中符号的传播体现了精神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传递和共享。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通过符号化的表征建构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塑造立体国家形象、建构青年文化认同、打造国际商业品牌,丰富了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实践经验,同时也为推进跨文化背景下大型国际赛事媒介仪式的传播提供了参考。

(一)注重议题设置和价值强化

大型国际性跨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塑造立体化的国家形象提供了有力的实践平台。在此过程中,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叙事议题的策划和设置,系统规划对Z世代青年的国际传播策略,凸显媒介仪式作为文化交流互动、价值理念传递的场域价值,不断拓展海外舆论阵地,注重由“宏观叙事”向“微观表达”转型,注重“硬逻辑”和“软表达”的叙事范式,以媒介活动本身的主体内容和衍生内容建构传播内容体系,以此开辟国际传播新思路;用融通中外的青年话语体系和叙事逻辑打破话语表达圈层的障碍,讲好中国故事、坚定中国立场、表明中国主张,以此实现中国话语叙事传播实践的思辨表达和价值表达,促进中国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

(二)丰富表现形式和传播形态

随着新科技在媒介领域的深入应用,多元化的媒介传播形式和表现形态丰富了国际传播的表达路径,为海内外受众特别是青年群体提供了线上媒介拟真环境,丰富了青年话语建构与传播的内容和载体。新形势下,为进一步提升媒介仪式跨文化传播的效果,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传播平台和多种海外传播渠道,发挥全媒体传播矩阵的传播优势和特点,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和载体,加大国际传播的内容创新和思维创新,积极调动青年主体的积极性,提升国际传播的个性化、人格化和情景化,强化国际传播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同时培养国外受众对于媒介活动相关传播议题的黏性和兴趣点,保证海外传播的可持续性,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三)增强文化自觉和认同建构

关于文化自觉,费孝通认为,人们应该对自己的文化做到有“自知之明”,提升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对其他文化有所认知,了解其与自身文化的相互关系,以此实现文化认同[5]。以文化理念的“共通性”,实现价值认同的“共在性”,重点关注青年话语的建构与传播。作为跨文化交流活动,媒介仪式的传播同样需要在准确定位自身文化内核的基础上,推动与世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仅弘扬中华文化的特色优势,而且要基于不同语境加强青年群体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鉴,营造文化价值的认同性和共通性,开辟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新路径和新场域,凸显国际传播领域中独特的国家文化魅力和价值,最终实现文化认同。

(四)贴近青年文化需求和话语建构

新时代如何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关键在青年群体。举办大型国际性跨文化交流活动可以有效推动青年话语的建构与传播。一是跨文化背景下国际大型赛事媒介仪式本身的创新性设计应以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牢牢吸引住青年的眼球,充分满足青年的文化需求和价值追求,让青年群体自发地、主动地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和传播者,提升青年话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推动国家形象的跨文化传播;二是活动本身就是提供给青年展示风采和才华的舞台,应将舞台“C”位交给青年,画出中外青年文化交流的最大同心圆,广泛激发青年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使之真正成为青年话语建构的主体。用小切口、高站位的生动故事扩大中国国际传播的声量,持续推动青年主体的跨文化交流和国际传播,引领青年一代自发地、生动地、全面地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

总之,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国家文化符号的传播策略向世界成功展示了中华文化与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通过青年话语的建构与传播丰富了国际传播体系和多元化传播主体,用融通中外的中国话语体系和中国叙事体系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向世界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为凝聚中外青年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成功的典范。

猜你喜欢

开幕式话语符号
学符号,比多少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符号的由来
那些年,我们参加的运动会开幕式
习近平G20杭州峰会开幕式致辞十大金句
运动会开幕式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