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素养的调查分析和对策研究
——以J学院为例

2022-12-28朱林林张海连田赛赛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裁判体育运动体育锻炼

朱林林 张海连 田赛赛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体育部 江苏 南京 211800)

前言

体育素养是一个人平时养成的在体育方面的修养,主要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道德和体育行为等。体育素养的培养是一个不断积累体育科学文化知识,通过体育活动陶冶情操,培养良好体育品德的长期过程。良好的体育素养对促进个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意识与强健的体魄,优化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体育专长,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奠定基础,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全面地发展。因此,对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素养状况予以关注并进行研究,找出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J学院学生。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知网等平台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2)问卷调查法。

按照问卷设计的原则和要求设置问卷。发放问卷560份,回收问卷435份,有效问卷435份,回收率77.6%,有效率77.6%。

(3)访谈法。

对该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面对面访谈,获取第一手的资料。

(4)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分析。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调查对象基本材料

调查的学生中男生100人,占23.0%;女生335人,占77.0%。大一学生222人,占51.0%;大二学生 119人,占 27.4%;大三学生94人,占21.6%。中西医结合学院学生110人,占25.3%;护理学院学生101人,占23.2%;临床医学院学生81人,占18.6%;药学院学生77人,占17.7%;卫生管理与基础学院学生66人,占15.2%。

2.2、对学生体育知识的调查

调查发现,把体育看成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水平的体育运动的学生有276人,占比最高,为63.5%;把体育看成是以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有151人,占比为34.7%。认为体育的价值和功能是健身的学生有429人,占比最高,为98.6%;其次是娱乐,有 315人,占比为 72.4%;第三是教育,有 307人,占比为70.6%;第四是社会文化,有235人,占比为54.0%;第五是经济,有132人,占比为30.3%;第六是政治,有127人,占比为29.2%。对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的了解,渐进性原则了解的学生有322人,占比最高,为74.0%;第二是自觉性原则,有319人,占比为73.3%;第三是经常性原则,有306人,占比为70.3;第四为全面性原则,有288人,占比为66.2%;第五是个别性原则,有161人,占比为37.0%。对体育锻炼方法的了解,了解间歇锻炼法的学生有328人,占比最高,为75.4%;第二是持续锻炼法,有305人,占比为70.1%;第三是循环锻炼法,有290人,占比为66.7%;第四是重复锻炼法,有255人,占比为58.6%;第五是变换锻炼法,有209人,占比为48.0%。在锻炼时掌握的内容为运动方法和动作要点的学生有358人,占比最高,为82.3%;第二是该运动的安全知识,有346人,占比为79.5%;第三是该运动开展准备活动的方法,有314人,占比为72.2%;第四为该运动的保健功能,有245人,占比为56.3%。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价值,认为增强体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的学生有408人,占比最高,为93.8%;第二是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有328人,占比为75.4%;第三是促进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和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有315人,占比为72.4%。对《体育法》了解的学生有120人,占比为27.6%;不知道《体育法》的学生有108人,占比为24.8%;听说过但不了解的有207人,占比为47.6%。

2.3、对体育意识的调查

调查发现,很喜欢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有89人,占比不高,为20.5%;不喜欢的有39人,占比为8.9%。参与体育运动的原因为强身健体、增强体质的学生有344人,占比最高,为79.1%;其次是娱乐身心、排解情绪,有324人,占比为74.5%;第三是社交需要、结交朋友,有158人,占比为36.3%。因为不擅长体育而不喜欢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有350人,占比最高,为80.5%;因为浪费时间而不喜欢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有31人,占比为7.1%。偶尔关心体育新闻和赛事的学生有301人,占比最高,为69.2%;经常关注和不关注的学生各有67人,占比为30.8%。终身体育意识比较强烈的学生有213人,占比最高,为49.0%;不强烈的学生有195人,占比为44.8%;很强烈的学生有27人,占比为6.2%。

2.4、对体育技能的调查

调查发现,认为自己体育运动技能一般的学生有192人,占比最高,为44.1%;认为良的有157人,占比为36.1%;认为差的有50人,占比为11.5%;认为优的有36人,占比为8.3%。基本能对各种体育现象作出准确主观判断的学生有286人,占比最高,为65.7%;不能对各种体育现象作出准确主观判断的学生有76人,占比为17.5%;能对各种体育现象作出准确主观判断的学生有73人,占比为16.8%。基本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案的学生有278人,占比最高,为63.9%;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案的学生有98人,占比为22.5%;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案的学生有59人,占比为13.6%。基本能科学使用体育器材及医疗资源的学生有268人,占比最高,为61.6%;不能科学使用体育器材及医疗资源的学生有98人,占比为22.5%;能科学使用体育器材及医疗资源的学生有69人,占比为15.9%。

2.5、对体育个性的调查

调查发现,认为团队合作意识和拼搏精神在体育活动中很重要的学生有278人,占比最高,为63.9%;认为比较重要的有152人,占比为34.9%;认为不重要的有5人,占比为1.2%。认为自己基本能在体育活动中发挥团队合作意识和拼搏精神的学生有215人,占比最高,为49.4%;认为自己能在体育活动中发挥团队合作意识和拼搏精神的学生有206人,占比为47.4%;认为自己不能在体育活动中发挥团队合作意识和拼搏精神的学生有14人,占比为3.2%。认为自己现在锻炼比较积极的学生有264人,占比最高,为60.7%;认为自己现在锻炼不积极的学生有111人,占比为25.5%;认为自己现在锻炼很积极的学生有60人,占比为13.8%。面对体育运动中出现的各种困难,能积极乐观、沉着冷静面对的学生有415人,占比最高,为95.4%;消极应付、自暴自弃的有20人,占比为4.6%。

2.6、对体育道德的调查

调查发现,面对体育运动中出现的裁判误判、错判等情况,能冷静与裁判沟通的学生有390人,占比最高,为89.7%;选择服从裁判的有31人,占比为7.1%;选择辱骂裁判的有7人,占比为1.6%;选择自暴自弃的有6人,占比为1.4%。面对对手利用不正当手段赢得比赛时,选择向裁判反映的学生有394人,占比最高,为90.6%;选择听从裁判的有25人,占比为5.8%;选择辱骂对手的有9人,占比为2.0%;选择自认倒霉的有5人,占比为1.2%。

2.7、对体育行为的调查

调查发现,认为自己基本能熟练掌握两项或以上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学生有211人,占比最高,为48.5%;认为自己能熟练掌握两项或以上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学生有159人,占比为36.6%;认为自己不能熟练掌握两项或以上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学生有65人,占比为14.9%。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在1-2次的学生有304人,占比最高,为69.9%;3-5次的学生有80人,占比为 18.4%;0次的学生有31人,占比为7.1%;5次以上的学生有20人,占比为4.6%。每次锻炼时间在30-60min的学生有215人,占比最高,为49.4%;少于30min的学生有191人,占比为43.9%;多于60min的学生有29人,占比为6.7%。偶尔通过现场、电视或网络途径观看体育比赛的学生为291人,占比最高,为66.9%;经常通过现场、电视或网络途径观看体育比赛的学生为77人,占比为17.7%;没有通过现场、电视或网络途径观看体育比赛的学生为67人,占比为15.4%。认为自己每年在体育方面消费低的学生为210人,占比最高,为48.3%;认为消费一般的学生为99人,占比为22.8%;没有体育消费的学生为82人,占比为18.8%;认为消费较高的学生为23人,占比为5.3%;认为消费高的学生为21人,占比为4.8%。体育消费主要用在购买运动服装的学生为353人,占比最高,为81.2%;用在购买体育设备、书籍及音像制品的为183人,占比为42.1%;用在购买运动健身卡的为88人,占比为20.2%;用在观看体育比赛门票的有45人,占比为10.3%;用在聘请健身教练的有29人,占比为6.7%。

3、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1)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

主要表现在:对体育含义理解的学生居多。认识到体育的健身、娱乐、教育和社会文化等价值。相当多的同学了解体育的锻炼原则和锻炼方法。

(2)学生的体育意识比较积极。

主要表现在:喜欢参与运动的学生较多。原因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增强体质和娱乐身心、排解情绪。不喜欢参与的原因最主要是不擅长体育。超过半数的同学具有终身体育意识。

(3)学生的体育技能一般。

主要表现在:能对各种体育现象作出准确主观判断的学生不多。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锻炼的方案的学生不多。能科学使用体育器材和医疗资源的学生不多。

(4)学生的体育个性较好。

主要表现在:很多学生认为团队合作意识和拼搏精神在体育活动中重要,也能在体育活动中实施。面对体育运动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也能够积极乐观和沉着冷静地应对。有超过半数的同学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5)学生的体育道德良好。

主要表现在:面对体育运动中出现的裁判误和错判等情况,大多数学生会冷静与裁判沟通。面对对手利用不正当手段赢得比赛时,大多数学生选择向裁判反映。

(6)学生的体育行为较差。

主要表现在:能熟练掌握两项或以上体育运动项目的学生不多。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少,1-2次居多。每次锻炼的时间短。经常通过现场、电视或网络途径观看体育比赛的学生少。学生每年在体育方面的消费少。

3.2、建议

(1)学生:树立科学的体育素养。

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加强自身体育素养。包括树立科学的体育锻炼观,养成体育锻炼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运动时间和运动场所。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和体育锻炼三者之间的关系。

(2)老师:优化教学模式。

加强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优化和更新当前的体育教学手段,要善于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设计教学手段和方法时,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重视课余体育的指导和帮助。

(3)学校:改善学生的运动环境。

学校要重视学生体育素养状况,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来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比如,针对目前学校体育场地、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学校应该有计划地逐渐加大对体育的投入,增加学生的锻炼场所和体育设施。举办体育素养科普知识节,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可以设置一些物质和精神奖励,像评优秀教师一样来评选“健康体育达人”和“健康体育先锋”。建立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系统,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猜你喜欢

裁判体育运动体育锻炼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运动
裁判中存在“唯一正解”吗*——对《司法裁判中的道德判断》的批判性研读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