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视角下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12-28郭俊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运算导图知识点

郭俊峰

(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解放路小学,河南漯河 462000)

1 “文化多样性”和多元文化教育之间的联系

将文化多样性投射于教育场域就形成了多元文化教育,在跨越多种文化的背景下让学生跨文化教育品质得到提升。多元文化教育是在较为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詹姆斯·林奇以及詹姆斯·A·班克斯作为多元文化教育领域的世界著名专家,他们觉得致使发生多元文化教育的因素主要包含两点[1]:(1)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的人口原因;(2)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的社会原因。在一些国家或地区,由于民族的多样性导致人口结构多样化,弱势群体以及非主流民族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促进了多元文化教育事业的产生,而多元文化教育是基于多元主义理论才得以发展的。文化人类学的文化相对论中各流派的观点就是文化多元主义的理论基础,作为代表人,赫斯科维茨认为:“每个民族能够存活到现在,那就说明他们的文化都有其特征性,每一种文化都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沉淀而形成的,因此他们能够与每一阶段的社会经济条件相符合。估价每一种文化以及其形成的文化背景所使用的方式都必须是一致的。在文化相对论中,最重要的观点就是这个社会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一定是来自尊重各种不同的特点,同时互相尊重,突出生活方式的价值不能够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一定是从多个方面出发的。”根据赫斯科维茨的理念能够知道,社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多元文化的倡导,人类在对待每一种文化时都需要秉持一种相对的态度,它们都应该得到尊重。人类行为的多元方式与思维的多元方式与多元文化都有密切的关联,多元文化能够为这个世界提供创造源泉。所以我们可以将民族文化多样性理解为给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的动力。

2 多元文化视角下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

在当今世界和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化多样性是不变的事实,随着多元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人们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教育行业同样离不开文化多样性的支持,教育工作者也更加重视在课堂中如何正确地运用多元文化实行教学。多元文化教育最初是由一些社会地位较弱的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掀起的一场维权风潮,而现在,多元文化教育已经不再停留在当初的“自我”层面,目前已经是一种完全“自觉”的行为[2]。在多元文化教育逐渐普遍化的背景下,人们对多元文化教育也有了更多样的定义,随着对其展开的各种研究日益深入,目前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已经逐渐开始在多元文化教育中显现出来。

2.1 追求多样文化的和谐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上的每一种文化群体都会加入这场日益频繁的交流,世界开始呈现文化多样性样貌。在全球化的日益推动下,各民族之间的不同文化开始逐渐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文化之间交流而产生一些矛盾是不能够避免的,但世界发展的潮流趋势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补充以及相互交融。而教育的传播通常就是这种发展趋势的最大影响力,在多元文化教育的基础上,让世界文化交流的新发展方式进一步得到完善。

2.2 追求让师生适应跨文化理念

多元文化教育中的课中活动安排都能够促进师生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让跨文化理念更容易被接受。跨文化教育能够让学生的学业得到进步,使他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国际之间的各种关系,尽可能地与各种排斥现象做斗争,最终需要达到的预期是让学生从熟悉自己国家的文化逐渐转变为对世界性文化的鉴赏[3]。因此,多元文化教育对于师生对跨文化理念的适应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3 加强和国际教育之间的联系

在政治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地球村”的发展也变得更加迅速。国家之间、群众之间及文化之间都存在较多的问题,特别是各种关系着人类存亡的问题。教育事业的改革促进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这说明在多元化教育中不应该只是让学生接触或者学习自己国家的文化,同时应该重视他们对不同国家文化的接触以及学习,让他们提高自己对文化多样性的观察能力。因此,在国际多元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东西方国家应该积极吸取对方文化教育中的优秀经验,从而促进自己国家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

2.4 增加学校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

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必然会反映社会文化的变化过程,所以就需要学校对新的世界局势有一个清楚的认知,让学校教育事业满足主流文化发展的需求,让接受不同文化的学生可以在其中顺利完成各项学业。在学校实行多元文化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增加文化多样性的教材,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做铺垫,同时多元文化教育中开设多元文化教育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3 多元文化视角下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3.1 借助思维导图阐述备课与教学计划

思维导图的一大特点是知识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教师将这种方法应用在备课和教学计划的制订中,能够对相关课时计划和教学安排予以阐述,并且用一种更加清晰的方式将教学知识内容呈现给学生,以便学生掌握知识结构。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计划及备课计划的了解并不多,很多教师也没有主动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进行沟通,从而对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安排学习计划产生了阻碍。因此,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递数学课堂的教学计划和安排,还应该使用思维导图整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实现教学目标,以新旧内容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以“混合算法”的学习为例,教学内容为只含一级、包含二级及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面对这三大方面内容,教师就需要对该节课的教学计划做出合理安排。比如,在只含一级的运算分支下,应该设立加减乘除法,学生根据顺序进行计算就可以。在这一环节,应该将对运算内容的复习提问加入其中,增强学生提前自主预习相关内容的意识。对于二级运算,需要根据加减乘除排列组合,并且提示学生乘除法优先计算。对于包含了小括号的运算,学生在首次接触到的时候,教师应该增加一些补充内容,通过设置一些互动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小括号的含义,并且掌握小括号里的内容优先运算的原则。最后,确定“观察算式—回忆混合运算法则—分析算式—按顺序计算—总结反思”的大致教学思路,以此来开展教学规划,确保各个环节的教学工作能够紧密衔接起来,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借助思维导图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开端,教师要格外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的培养,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有效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在当前环境下,小学数学教材主要分为几何、代数、概率与统计及综合实践4 个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这几个方面深入探究数学知识,确保学生数学思维得到有效培养。

3.2.1 引导学生认识“数”

数是数学最基本的构成元素,小学教材中所涉及的数包括了分数、整数和小数等,而教材中关于数的认知存在一定跨越性,例如,分数对于很多学生就存在理解困难,教师就要利用思维导图完成数的衔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与分数,这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数的产生与演变,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同时有利于学生建立数的知识结构网络,更深入地理解各种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4]。

3.2.2 寻找数的运算规律

教师在小学数学运算过程中应该围绕教材展开循序渐进的解读,逐步提高数学教学难度,带领学生解决数学运算问题。小学数学教材首先对数学运算总体进行整合,随后围绕不同教学点展开解读,而散点分布经常使学生出现把握不到位的现象,教师要尝试利用思维导图对教材涉及的内容及数学规律进行归纳,首先探索简单规律的变化与调整,随后对特定情境下规律的运用进行尝试[5]。

3.3 利用思维导图,提高解题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点尤为重要,善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也很关键。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及时调整课堂的引导方向,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原则,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利用思维导图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促进学生学科素养与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满足学生实际需求。例如,教授“圆环的面积”时,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考虑学生实际的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然后把圆环面积中蕴含的知识一一讲清楚,传授给学生多种计算方法,以思维导图形式直观展示出来。最后提出几道例题,要求学生尝试计算,有不懂的地方及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解决问题中完善了自身的认知体系,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更好地分析问题,高效课堂成功构建,教学效果更尽如人意。

3.4 建立错题库,方便日后巩固复习

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比较分散,而零散的知识又很难形成体系,致使学生的思路比较混乱,在使用数学知识的时候不够清晰。面对分散的知识点,应该对其进行汇总整理。但是,小学生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因此,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在此现状之下就会出现错误,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比较普遍,降低了解题的正确率[6]。如果教师没有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思路,并且也没有对错题进行纠正和讲解,就会让学生形成错误的思维方式。因此,面对学生的错题,教师必须进行纠正,讲解学生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记录和汇总学生的错题,以此来形成错题库,并且分类整理错题,对于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教师需要重新进行讲解,为学生复习奠定良好的基础[7]。

3.5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数学教师在开始每一节课之前,都需要向学生展示思维导图,并且让学生对此展开思考,梳理自己对知识点的思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自主探索的方法对于解答数学中的应用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是因为应用题考查的是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思维导图引出案例,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因此,思维导图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规律,并且灵活使用数学知识点。

3.6 通过思维导图开展课后复习

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复习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在保障复习效果的基础上,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针对所有单元知识着重复习。这样,经过长时间的培育后,小学生就能够养成课后主动复习的习惯,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后复习的时候可以适当将思维导图应用其中,这样有利于小学生在掌握教学单元重点内容的基础上,从全局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起到强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作用。比如,在学习正方体和长方体这节课的时候,由于正方体和长方体涵盖的知识点和内容比较多,同时,这些知识点和内容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交叉点和交互性,小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的时候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稍有疏忽就会使基本认知出现混淆,特别是对于正方体和长方体体积及表面积的计算,公式错用的现象很容易出现,主要是由于小学生无法切实了解这些内容。此时,教师就应该将思维导图应用在课堂知识点的正常讲解和课后的复习阶段,总结正方体和长方体所涵盖的相关知识,其中包含二者的基础概念、相互关联、主要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等。如此一来,和正方体与长方体相关的知识点也就会呈现在小学生面前,长此以往小学生就能够彻底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所有知识点,日后再出现关于二者之间的计算问题的时候,也能够彻底避免错用公式的现象出现,便于小学生在学习中灵活解决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8]。

3.7 与生活相结合,合理延伸知识内容

教育和实际生活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新课标中也要求教师应该尽可能从生活出发设计教学。因此,在学科教育中融入生活是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仅仅借助学习教材上的知识来推动思维的发展是明显不够的。因此,教师在使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应该结合实际生活来拓展教学内容,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具有生活气氛的教学情境,比如,让学生画出人民币的使用流程以及去超市购物的思维导图,以此锻炼学生对人民币的运算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思维导图比较简单,但是非常有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思维导图对数学教学工作的辅助作用,并且要丰富教学方法,做到与时俱进,在未来的课堂教学工作中还应该充分使用这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表达知识点的内涵,对各种知识点进行串联,用更加方便快捷的知识结构将数学知识展现出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运算导图知识点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思维导图在历史知识复习中的应用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