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校感慨说不完
2022-12-28安徽省宣城市老年大学芜湖校区常务副校长沈东南
□安徽省宣城市老年大学芜湖校区常务副校长 沈东南
我是2011年5月退休的,在《退休通知》还未到单位的前一个月,就被劝派到宣城市老年大学(即现在的宣城市老年大学芜湖校区)上班了。十年来,我既是老年教育战线的继续学习者,也是老年教育从粗放发展到逐步规范的经历者,更是“十三五”期间老年教育大发展的见证者。十年“磨”一校,感慨说不完。
“夕阳能娇美,晚霞也灿烂。”老年教育是带着“老”字的朝阳行业,这里的工作可不悠闲
记得是2011年3月的一天,我第一次走进陌生的新工作单位——宣城市老年大学。这里是原教育局办公大楼,宽敞明亮的楼道中挂满了书画、摄影、诗词等学员作品。在我看来,没有认真的学习、没有长时间的操练、没有岁月的积累,是很难达到这种水平的。初到老年大学,就让我大开眼界。
在老年大学的每一天都是紧张而又忙碌的。我上班的第二个月,学校组织到市区赭山公园踏青游园并举办了广场演出活动,音乐、舞蹈、时装、戏剧、二胡等各班都拿出了精心准备的节目。演出现场除了本校师生外,还吸引了数百名游园观众。2011年5月,学校又通知各班课余排练“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的节目。身临其境,我了解到学员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层次,虽然学历、文化、素养参差不齐,但在老年大学这个平台上都能各展所长、各显所能。身在其中,我已经感受到老年大学工作及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意义非凡。
虽然那时候学校的人数还不是很多,“一座难求”的现象尚不突出,老年人争相上学的意识也不是很强,但我已经真实地感受到了“夕阳能娇美、晚霞也灿烂”的场景。同时,我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上升,老年教育已经成了朝阳产业,前途一片光明。对我个人而言,老年大学并不是应付了事的地方,这里应是我开启人生事业“第二春”的起点。
专业和师资队伍都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老年教育要求
老年大学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产生的新生事物,至今已经历了初始探索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我认为,在不同时期,应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专业体系和师资队伍。以我校为例,1990年创办之初,开办的专业是根据多数学员的愿望来确定的,教师是外聘的,在经历了十余年的摸索和“人才库”的逐步积累、筛选后,我校教师队伍逐步完善起来。近年来,校领导班子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一批高水平专业教师,现在已拥有海政歌舞团转业的一级演员、大学研究生导师等一批高水平教师。同时,学校还聘用一批边学边教、教学相长的“技能人”担任教师,丰富了课程内容。课程设置方面,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开设了一批新颖实用的专业;教学内容主要是由教师结合学员要求自行确定。近年来,我校在鼓励教师编写校本教材的同时,还充分借鉴兄弟学校先进经验,部分课程教学开始试用外校教材。如今,我校在办学形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活动安排等方面均能与时俱进,适应了新形势下的老年教育要求。
挖掘藏龙卧虎的老年人队伍中的潜能,充分发挥“志愿组织”的示范服务作用,是老年大学培育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新时代老年人的重要途径
在老年大学工作期间,我深深感受到老年大学蕴藏的能量及老年群体继续对社会做贡献的潜力。作为校领导,工作中,我注重发挥老年大学在这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服务政府、社会。
五年前,我校的志愿总队应运而生。经过几年的培训、筛选和磨练,志愿者队伍逐渐扩大,总队下设了多个分队,如关爱帮扶、安全管理、应急救援、秩序维持等等。人员的组成,既能应需调配,又能展现各人所长。对于成立志愿总队,我有深切的体会:志愿服务队是传播正能量、弘扬优良传统的好组织,只要我们的工作不停下,就能从小事做起,积少成多,让渺小的个人力量汇集成大能量,既能温暖自己,也能温暖别人,为创造和谐的文明社会添砖加瓦。
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在全国打响。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疫情面前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全力抗疫。我们老年大学也积极投入抗疫活动,200余名抗疫志愿者参加社区“网格化”值班、帮助小区居民购买生活物资等,全校师生捐款达十几万元,捐赠衣被100多套(床)。学校文艺骨干学员创作讴歌抗疫精神诗词500余首,书画、摄影作品达300幅以上。疫情期间,我校坚持停课不停学,开展了线上教学,一些教师甚至义务开展视频教学达1000多课时。学校师生组织义演300多场慰问抗疫人员。整个抗疫期间,我校老年志愿者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谋划新局
回顾老年教育发展的三十余年和我本人在老年大学工作的十年,我感受颇多,对老年大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建设也形成了一些个人的看法。
首先,必须看到我国正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的这一宏伟现实,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给全社会带来便利、舒适的同时,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也在发生巨大变化,我们也应该站在这个新的高度来思考老年教育发展的对策。
其次,我们要坚持社会治理价值理念创新。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既是老年人必须面对的一种挑战,也是老年教育转型接轨、紧跟时代潮流的一次机遇。
再次,构建新的发展格局,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为社会治理和发展积蓄力量,其中也应当包括老年大学。疫情期间,各种社会力量积极融入疫情防控的国家布局,主动担当作为,不仅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也最大限度地凝聚了人心,在这方面老年大学这支队伍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应该继续考虑调动这支“潜力股”的有生力量。
目前,老年大学的兴建和发展是可观的,形势是喜人的。但随着老年人的日益增多,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据我了解,前几年,全国都在推进撤乡并镇和整合教育资源的工作,几乎每个县(区)、每个乡镇都有不少腾空的行政办公用房及教育用房,如果能用作创办老年大学,应该是既快又省的上策。
让老年人有“学”的去处、“为”的平台,真正共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让老年教育事业主动适应并跟上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需要,既是我们老年教育工作者的衷心愿望,更是我们的职责所系。老年大学人,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