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精神内耗
2022-12-28王晓文
●王晓文
日前,“精神内耗”一词随着某视频火遍全网而跃入大家的视线。那么,何谓“精神内耗”?会引发哪些不利影响?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呢?
什么是“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又叫心理内耗,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内耗的长期存在就会让人感到疲惫,这并非身体劳累导致,而是心理方面损耗导致的一种状态。
这种心理疲惫,是一场自己跟自己的斗争,把精力都花在“对付自己”上,故心理学上称为“内耗”。就如一辆车,一只车轮向前转,一只车轮向后转,结果白白消耗了很多汽油,车却依然在原地一动不动。我们本可以像一辆正常运转的汽车,行驶在人生的大道上,可往往因为内耗,却不得不原地打转,乃至拖垮自己。
精神内耗的具体表现
精神内耗的表现因人而异,长期内耗会让人自觉疲惫,进而影响情绪,降低信心,甚至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若发现自身有以下几种现象,需警惕精神内耗的发生:①不敢拒绝别人,甚至不敢表达自己;十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对于别人的话总是在心里想来想去,反复纠结。②容易患得患失,喜欢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容易陷入胡思乱想,并出现后悔、焦虑不安等情绪。③容易选择困难,甚至连一件很小的事情都要反复考虑、犹豫不决。④经常感到焦虑不安,或者对大部分事物无法提起兴趣,即使没有进行任何脑力及体力活动,也会感到十分疲乏。
精神内耗的危害有哪些
精神内耗就像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如果放任不管,极有可能被内耗产生的“垃圾物”反噬。
1.扰乱正常的生活节奏 精神内耗的人,会调动全部精力去思考一件生活琐事,等到想得差不多了,自身的精力也消耗殆尽,于是该投入精力去做的工作和正事自然很难处理好。
2.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因为精神内耗通常会幻想到各种不好的结局,而这些结局是自己不能掌控或承受的,进而导致内心的焦虑、急躁,甚至崩溃。
3.心理问题转为生理问题 不良的情绪积聚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身体出现状况。比如有些人伤心后失眠、呕吐,长期的焦虑、抑郁情绪必然导致生活质量变差,进而影响到身体健康。中医也有情志病的说法,如思虑过度可引起脏腑的损伤。
如何预防和应对“精神内耗”
降低期望,不求完美 降低期望值,学会做一个不完美主义者。不要给自己过多预设,不要过多关注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形象,眼不见心不烦。
关注当下,把握现在 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自己可以把控的事情。过去与未来,既不能改变也无法掌握,我们可以把握的只有当下。越能把关注放在眼前的事与人,对生活的掌控感也会越高。
自我接纳,积极看待 生活总是会有“意料之外”“不如意”“悔不该当初”等,越是排斥、抵触,越难以真正摆脱负面事件的影响。试着去接受生活中会出现的负面事件,接纳自己的不足、不擅长。自我接纳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放下心理上的纠结、执着,减少精神消耗,从而坚定地走好现在的路。
像硬币有两面一样,凡事有好也有坏,只关注到负面则容易持续沉浸于负性情绪中,而难以体验到生活中的积极、快乐与满足。尝试积极、全面地看待,对现实才更有意义,才能为内心提供更多积极的动力,从而进入良性循环。
减少精神内耗,接纳生活、接纳真实的自我,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战斗。当你克服了内心的障碍,你会见到别样的风景,领略到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