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病例分析

2022-12-28焦子康钟代彬张阔张海涛武珊马洪玲位寿朋

中国奶牛 2022年7期
关键词:氏菌蚊蝇分泌物

焦子康,钟代彬,张阔,张海涛,武珊,马洪玲,位寿朋

(1.北京奶牛中心,北京 100192;2.奶牛遗传育种与繁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2;3.北京市延庆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100;4.河北锦坤动物药业有限公司,辛集 052360)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Infectious Bovine Keratoconjunctivitis,IBK),又称红眼病(Pinkeye)、新森林病(New Forest Disease)、传染性眼炎(Infectious Ophthalmia)等,引起该病的最常见病原为牛摩拉氏菌(Moraxella bovis),存在于患眼的分泌物中,可致眼角膜和结膜急性炎症。支原体、牛疱疹病毒(BHV-1)以及衣原体、立克次体、寄生虫和某些病毒等亦可致病[1]。多见于夏季饲养在室外的牛只,其主要原因是夏季日照强烈,蚊、蝇滋生旺盛且活动频繁,阳光中的紫外线可损伤角膜上皮细胞,也可激活康复牛只眼结膜中非溶血性牛摩拉氏菌而发病。多数牛康复后不再发病,表明体内产生了持久的免疫力。

1 病原体

牛摩拉氏菌为革兰氏阴性菌,长1.5~2.0μm,宽0.5~1.0μm,双链或短链,不运动,有荚膜,无芽孢。根据致病力将其分为致病型和非致病型2种血清型。致病型牛摩拉氏菌溶血、菌落粗糙,有菌毛,它有助于该菌黏附于角膜上皮,可产生a型或b型菌毛素,b型菌毛素与致病力有关。除菌毛外,牛致病型摩拉氏菌产生溶血素,在抵抗牛中性粒细胞的细胞毒性中起一定作用。非致病型牛摩拉氏菌不溶血,菌落平滑,没有毒力。牛摩拉氏菌对常规消毒剂敏感,在外界环境中可存活24h。

2 临床症状

2.1 病例1

3岁荷斯坦牛,2020年7月1日发现该牛左眼羞明流泪,脸颊被浸湿,眼球表面呈灰白色,眼角处有红色淤血,表现视力障碍。体温正常,采食未受影响。第3天时眼睛可以睁开,但视力减退,与其接近时表现恐惧不安,眼球浑浊,角膜周围呈红色。第5天患眼流泪减少,白色浑浊区减少,红色充血区增多。第14天患眼流泪明显较少,视力稍有恢复。第16天时有明显好转,流泪减少,红色充血面积减小。第19天该牛右眼开始出现相同症状。

2.2 病例2

2岁荷斯坦牛,2020年7月13日右侧眼睑及周围组织肿胀、发红,眼睛呈半闭状态。由于眼睛疼痛,眼睑痉挛、羞明、大量流泪,有大量浆液性分泌物。体温正常,无全身症状。第4天时角膜出现混浊,有轻微角膜溃疡,视力严重下降,并表现强烈痛感,怕光。病牛食欲减退,精神差,疼痛不安,进行治疗时常躲闪或眼睛紧闭。

2.3 病例3

3岁西门塔尔牛,2020年7月17日发现右眼羞明流泪,结膜充血潮红,局部升温,眼睑有少量分泌物,频频眨眼。第4天角膜周围严重充血呈紫红色,中心位置溃疡,同时可见角膜水肿、角膜缘深部血管形成和瞳孔缩小。体温38.5℃,食欲减退。

3 诊断

在根据临床症状做出初步诊断后,采集感染牛的眼部分泌物进行实验室检测:保定好患牛,使用灭菌棉拭子采集眼液及结膜囊内分泌物,在实验室进行涂片后显微镜观察,同时进行生化试验鉴定。显微镜观察可见少量杆状、双链或短链的革兰氏阴性菌,有荚膜,不运动。将分泌物分别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和血液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48h。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可见0.6~1.0mm、灰白色、半透明的圆形菌落。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可见透明溶血环。取典型菌落用革兰氏染色,显微镜观察为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排列成对,无芽孢,无鞭毛。生化试验显示,氧化酶及明胶液化试验阳性,不发酵糖,靛基质试验、硫化氢试验和尿素酶试验阴性,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阳性,不还原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根据临床症状、显微镜观察和生化试验结果,初步判定三例均为牛摩拉氏杆菌引起的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4 治疗及护理

坚持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发病动物及时隔离饲养,避免日光照射,防止粉尘、蚊蝇的刺激。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4.1 病例1

发病初期,生理盐水冲洗眼球,清除分泌物并涂抹红霉素软膏,每日2次。配合全身使用青霉素以增强治疗效果。后期用5mL生理盐水稀释160万单位青霉素,加入1mL地塞米松磷酸钠(规格1mg/mL),冲洗患眼,每日1~2次,连续7d。到第16天时患眼结膜分泌物逐渐减少,角膜红斑逐渐消失。右侧患眼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

4.2 病例2

局部治疗采用病例1的治疗方法。由于出现全身症状,静脉注射磺胺二甲嘧啶,100mg/kg体重,每日1~2次,连用3d以减轻病畜痛苦[2]。另外采用自家血疗法,颈静脉取鲜血5mL,注入牛的睛明穴并滴眼[3]。角膜溃疡严重时,用4号针结节水平褥状缝合闭合上下眼睑[4]。

4.3 病例3

治疗同病例2。

5 结果

病例1的双侧患眼经过3周的治疗后,均逐渐恢复正常。病例2和病例3经治疗后溃疡面经过3~5周后逐渐吸收,形成暗红色毛细血管组织或灰白色角膜翳,视力逐渐恢复。此时为该病的转归期,病畜基本无热无痛,精神状态和食欲正常,泪痕消失,基本不需药物治疗,可恢复正常生产。

6 分析及讨论

6.1 发病情况

该病潜伏期2~7d,各年龄阶段的牛均可发病,以室外饲养的犊牛和青年母牛发病最多。多见于日照最强和蚊蝇最多的夏秋季节。紫外线强烈、蚊蝇孳生,以及杂草、花粉或粉尘刺激眼部等可加快该病的病程。常一侧眼先发病,另一侧眼相继被感染,一旦发病发病率可达60%~80%,对生产带来巨大影响。成年牛常一侧眼发病,不易造成范围传播,这可能与成年牛有较强的抵抗力有关。因此要坚持预防为主,发现病例时及时隔离治疗。蚊、蝇为主要的传播媒介,因此要定期杀灭蚊蝇。尤其是新引进牛群应隔离饲养观察,防止疾病传播带来严重影响。多数牛康复后不再发病,表明体内产生了持久的免疫力。一般3~5周后恢复,亦有个别牛只久治不愈或愈后复发的。多数牛康复后角膜中央可见角膜翳或白斑,但对视力影响不大。

6.2 传播途径

牛摩拉氏菌见于患病动物的眼睛及鼻腔分泌物中,在鼻腔中可存在一年并持续感染。病牛及带菌牛是主要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含有病原的媒介传播,蚊蝇等为主要的传播媒介,动物间接触、人的手以及设施设备等亦可传播。冬季阳光不足,蚊蝇数量较少,但该病也时有发生,可能与病毒性结膜炎、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有关,致使非致病型牛摩拉氏菌病的菌株转化为致病株所致。

6.3 危害

任何年龄、品种、性别的牛均可发生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犊牛及2岁以下青年牛发病率高于成年牛,夏季较其他季节多发。牛只一旦发病,蚊、蝇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将感染牛眼鼻分泌物中的牛摩拉氏菌携带至未感染牛眼中,造成其他牛感染,或由疫病区传至无疫病区,造成爆发式传染,对畜牧业带来严重危害。而且该病病情发展迅速,由最初的潮红、羞明流泪转为眼睑肿胀,角膜形成溃疡,到最后角膜深层形成血管与肉芽组织,严重者角膜可能发生穿孔。病牛眼睛疼痛,食欲下降或者废绝,犊牛影响生长发育;患此病的肉牛体重减轻,奶牛产奶量可能减少25%。种公牛影响精液质量或者无法采精,给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本病治疗周期长,短需数周,长则数月,不但给医疗工作者增加困难,同时也增加了医药成本。

6.4 预防措施

6.4.1 接种疫苗

国外有市售的疫苗,但免疫的效果尚不理想[5]。

6.4.2 加强饲养管理

防止阳光直射,减少杂草、粉尘等刺激物。供给充足的营养物质,提高牛群抵抗力。兽医查槽时应对牛群全身仔细观察,如眼周有无分泌物、泪痕、肿胀等,万不能因为精神、食欲正常而忽视病情。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隔离治疗,防止造成大面积传播。

6.4.3 加强驱蚊灭蝇工作

夏季定期用氯菊酯、蝇毒磷等杀虫剂喷洒圈舍与运动场,消灭传播媒介。

6.4.4 做好环境卫生与消毒工作

定期刷拭水槽,清除杂草,粪便集中堆积发酵,污水集中收集处理,保持牛场清洁卫生,控制蚊蝇滋生与幼虫繁殖。用2%的火碱或0.1%二氯异氰尿酸钠对圈舍、用具、栏杆、颈枷等消毒,防止疫病传播。

6.4.5 做好隔离防护工作

不从疫区引进牛只及饲草等,对新引进的牛只隔离饲养观察,做好各项传染病监测,确认健康后方可引入。

猜你喜欢

氏菌蚊蝇分泌物
厦门希瓦氏菌临床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分子机制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分析
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油菜营养生长期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食品中李斯特氏菌的分离鉴定
食品中李斯特氏菌的分离鉴定
蜻蜓
褐色分泌物一直不干净是怎么回事
长沙黑麋峰垃圾填埋场蚊蝇防治措施探析
眼屎给你的健康忠告
家用食醋可驱蚊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