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情境驱动任务 读写融合建构方法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设计策略举隅

2022-12-28朱高雄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通讯编辑部教材

朱高雄|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以下简称“统编教材”)编写理念之高、立意之远、体例之新,均前所未有。毫无疑问,一线教师应当直面统编教材所引领的课改方向,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有意识地突破过去那种随意、低效、陈旧的教学困境。下面,笔者以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为例,尝试为统编教材的教学提供较有效的设计策略,供同人参考。

一、明确任务,有的放矢

(一)研读课程标准,把握设计方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重要概念,并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所延用,它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课程标准》共设立18个任务群,它们覆盖整套统编教材,也就是说,每一单元都有其对应的任务群。因此,教师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对单元所承担的任务群的具体说明和建议,从而让自己的教学设计方向更加明确。譬如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从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这一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文本,使学生在独立的阅读与理解中提升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能力。

(二)把握人文主题,坚守价值取向

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为线索组织单元,这既是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也是考虑到了新时代学生人格与精神成长的需要。以“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为焦点,每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总是突出其中的某一方面。譬如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劳动光荣”,属于“责任担当”类,目的是通过此单元的学习,帮助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明确劳动的价值与意义,传承与发展劳动精神。

(三)借鉴学习任务,明确教学目标

统编教材每个单元都有若干个学习任务,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课后练习,它们并不要求学生回答,而是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学会学习,落实核心素养。这些学习任务对教学目标乃至教学方案都具有提示作用,例如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共有四个学习任务:(1)关于“劳动”的专题研讨;(2)梳理三篇人物通讯的具体事件、人物精神、作者立场,梳理新闻评论的思路;(3)草拟优秀新闻评选标准,推荐优秀作品;(4)写一个熟悉的劳动者。认清了单元学习任务,也就明确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了。

(四)参考“学习提示”,领会设计要点

《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时也体现在统编教材的单元“学习提示”中。“学习提示”有激发学习兴趣、提示学习重难点、提供学习方法等功能。尽管它们主要是写给学生看的,但教师也不可忽视。教师认真琢磨“学习提示”,就有可能将其中的要点转化为教学设计的抓手。例如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学习提示”,以及该单元的写作提示《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都强调了“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重要性。那么,教师抓住这两个关键短语,设计恰当的语文活动,就能让学生切实地体悟解读人物、表现人物的方法。

二、巧设情境,深度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具体的语文学习情境和活动任务中,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有意思又有意义的情境是落实核心素养的载体。创设情境不光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为课堂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个背景、一种氛围。当然,情境必须真实,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必须合适且贴合单元的内容与体裁。唯有如此,情境才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

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大多源于报刊,既然如此,教师不妨围绕报刊设置情境,例如“编辑部新来了年轻人”。一方面,新闻的制作、编排、发布等工作都是由报刊编辑组织完成的,所以从生活世界来看,这一情境是真实的;另一方面,“编辑部新来的年轻人”又是指在座的学生,也就是此单元的所有学习者,所以从学习主体的角度来看,这一情境也是有助于深度学习的。

【活动一】编辑部新来了年轻人

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或电子类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假设同学们都是编辑部新来的年轻人,正在编排报纸样刊,需要对样刊上的文章进行体裁分类,请根据提示,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各领一份报纸(如《钱江晚报》),辨别出报纸上的消息、新闻特写、人物通讯、新闻专访、新闻评论,并标注在报纸上。

任务二:各学习小组派代表进行班级交流,展示分类成果。

学习提示:

消息:报道最新鲜、最重要的事件,文字简洁,时效性强。

新闻特写:描写事件或人物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

人物通讯:以叙述、描写为主,详细生动地报道人物及其相关的典型事件。

新闻专访:对特定的事件或人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后写成的报道。

新闻评论:评论新闻事件或重大问题,发表议论或讲道理,引导舆论。

活动一以辨析基本的新闻体裁为目标,教师分发报纸,让学生直接触及新闻真实的存在样态,由此增强他们对自己作为“编辑部新来的年轻人”的真实感与情境感。在给出消息、新闻特写、人物通讯、新闻专访、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的前提下,教师再引导学生辨析概念,自主阅读,准确判断。总的来说,该活动难度适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真实情境下的具体问题的自信心,而且也能让学生初步地、直观地了解新闻媒体的特点。

三、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很长一段时间里,语文教学习惯通过讲授和提问组织课堂,对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不够重视。《课程标准》提出“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这里的“以任务为导向”,就是要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用任务驱动贯穿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的全过程。

在活动一中,我们已经创设了“编辑部新来了年轻人”这样的真实情境,那么接下来就需要考虑如何设置一系列与“编辑部”密切相关的任务,以实现单元目标。例如,“编辑部”有哪些日常的工作项目?编辑人员需要对新闻做哪些处理?这些工作项目或处理手段能否与此单元的学习内容及学习任务对接上呢?又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对接呢?等等。我们可以就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设计语文教学活动。

(一)观照课文特点,生成一般规律

在设置驱动任务时,教师需要观照课文的特点,由此及彼,引导学生自主建构一般性规律。例如,作为精讲课文的《喜看稻菽千重浪》有“小标题组元”的特点,课内“学习提示”又强调了“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重要性。由此,教师可以将“标题”与“典型事例”或“细节描写”结合起来,设计编辑部重拟新闻标题的活动。

【活动二】我们都是“标题党”

网络用语中称通过鲜明标题来吸引读者的人群为“标题党”,它曾是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名词。但随着编辑行业方法论、编辑规范等的成熟,“假大空”的标题已成为历史,“标题党”应该有新的诠释。今天,就让我们这些编辑部新来的年轻人一起当一回“标题党”吧。

《喜看稻菽千重浪》是一篇人物通讯,通讯内部设有多个小标题:“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饥饿的威胁在退却”。然而它们拟定的角度并不一致,不像《“探界者”钟扬》一文的小标题全围绕人物角色来统一设置。现在,编辑部要重拟《喜看稻菽千重浪》中的小标题,请你在各部分中选取袁隆平的某一个“典型事例”或“细节”,并提炼一个小标题。

任务一:学习小组内部交流,如:哪些标题需要修改?如何修改?为什么?

任务二:各学习小组推选一个或一组新标题,并派代表进行班级交流。

任务三:全班同学就各代表的发言,讨论人物通讯的拟题原则,以关键词的形式提炼出来,并写在黑板上。

活动二抓住《喜看稻菽千重浪》一文的特点“以小标题组元”,同时兼顾课文后的“学习提示”。这有两个作用: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捕捉袁隆平身上令人感动的事例或细节;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使其敢于对既成的标题进行修改,展示自己的发现与创意。当然,新闻标题有其特定的拟写规则,例如“新闻价值”“报道角度”“结构层次”“语言表达”等。因此,教师还应在学生重拟标题之后,引导他们理性地思考,由特殊到一般地总结拟题的规律,建构起关于人物通讯拟题的结构性知识。

(二)遵循语文规律,融会既有经验

统编教材虽倡导新的教学形式,但以往优秀的语文教学经验经过调整依然还能派得上用场,因为追根究底,语文课上的任何活动或任务都得立足于语文的特质,遵循语文的规律。例如,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古诗《芣苢》重章叠唱、语言明朗,中间仅发生一系列动词的变化,就细腻地描绘出了劳动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完全可以借鉴从文字到文学再到文化的设计思路。

【活动三】编辑的修养

《说文解字》是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汉语工具书,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字源上分析字形、说解字义。作为编辑,我们要提高对文字的敏感,有时不妨回归文字源头,体悟人文智慧。

任务一:查阅《说文解字》,分析《芣苢》一诗中动词的字形与字义,谈谈采芣苢者的劳动状态。

任务二:在教师展示芣苢的释义(车前草,一种草药,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有学者认为其与当时人们的多子信仰有关)的基础上,自由朗读《芣苢》,从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的角度,谈谈采芣苢者的情感状态。

任务三:马克思说:“劳动或实践,也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请你在前两个任务的基础上,评价马克思的观点。

学习提示1:《芣苢》句式整齐,节奏明朗、轻快,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采”“有”“掇”等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富于诗情和画意。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这首诗读来好似“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学习提示2: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语文学科的特质决定了语文课必须以语言文字为核心,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获得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课程标准》提出的四项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带动其他三项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第一要义。因此,统编教材的教学设计依然要紧扣语言文字这一关键点开展语文活动,而从文字到文学再到文化的设计思路作为多年来语文教学的优秀经验,仍然值得借鉴。

四、群文阅读,建构方法

统编教材不再以单篇课文作为课程的基本构成单位,而是根据任务来设定课文。这一点从教材目录就可获知,老教材一般一篇为一课,统编教材虽仍有一篇为一课的情况,但更多的是一组为一课。例如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分为三课:第一课整合了三篇人物通讯,其中《喜看稻菽千重浪》是精讲课文,《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是自读课文;第二课是一篇新闻评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也是精讲课文;第三课则是两首古诗《芣苢》《插秧歌》。因此,教学的方式也应该有所变化,不是一课一课地教,而是一组一组地学,这就是群文教学。

以此单元第一课三篇人物通讯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群文教学活动。

【活动四】“人物通讯奖”评选活动

编辑部要在三篇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中评选出一篇,颁发“人物通讯奖”。

任务一: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从新闻价值、报道角度、结构层次、语言表达四个方面讨论“人物通讯奖”评选标准。要求:讨论各个方面的具体标准及其对应的分值,并整合为一个评选标准表。

任务二:每个学习小组确定一篇人物通讯作为推荐对象,并根据“人物通讯奖”评选标准,撰写“人物通讯奖”推荐书。

如果沿袭以往的单篇教学策略,或许每一篇人物通讯都能获得较为精细的讲解,然而每一篇的教学程序大体是相同的,最后得出的结论也可能是重复的,于是,教学低效就可想而知了。而通过群文教学,以“评选‘人物通讯奖’”这一学习活动来整合三篇人物通讯的教学,就突破了单篇教学精讲细讲的固定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活动中建构起鉴赏人物通讯的方法。

五、读写融合,以读促写

在写作教学上,统编教材呈现出全新的特点:写作是整合在“单元学习任务”中的,是紧密结合任务群学习来创设写作情境的。这样一来,写作就不只是为了培养写作技能,还要促进深度阅读。阅读与写作在问题解决、任务驱动、项目完成中交织缠绕,互生共促,融为一体。

为了让学生亲身实践“读写融合,以读促写”,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教师可以在“编辑部征稿”这一情境中设计“编者按”写作活动。

【活动五】编辑部征稿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倡导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前提是“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然而,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提出了“劳动异化”的概念,即劳动变成了非人的外在力量,劳动者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和自己的劳动。而现代社会也不乏劳动异化的现象。为此,编辑部决定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拟写一段“编者按”,提示“工匠精神”对抗“劳动异化”的价值与意义。

要求:角度明确,要点清晰,分析精当,300字左右。

写作提示:“:“编者按”是报刊编者对新闻或文章加提示性说明或重要批注,有时和“编者按语”同义,其言简意深,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编者既可以针对文中的观点或材料表达编辑部的意见,又可以提示要点并借题发挥,写“编者按”是一种特殊的编辑任务。(百度百科)

延伸阅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新闻编辑学》(蔡雯、许向东、方洁)。

劳动原本是人类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的伟大,然而劳动异化却逐渐消解了人类改造世界的价值,人成了机器,成了工具。这是当代青年可以观察到的社会现象。因此,教师让学生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拟写一段“编者按”,提示“工匠精神”对抗“劳动异化”的价值与意义,一是为了以读促写,二是为了直面现实,三是为了寻找出路。这个活动的指导思想便是“读写融合,以读促写”,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整合写作的内容、方法和逻辑等,并迁移运用于真实的情境。

六、小结

总之,统编教材教学设计的形式要多往活动方面靠拢,教师要多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交流活动,以增进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能力。以上,笔者以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活动设计为例,从“明确任务,有的放矢”“巧设情境,深度学习”“任务驱动,自主探究”“群文阅读,建构方法”“读写融合,以读促写”五个方面阐述了统编教材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笔者认为,策略可推行,设计无定式,一线教师可依据各自所带班级的学情去设计更贴切、更有趣的学习活动,逐渐跟进新课程组织形式的变革,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发展阅读、交流与写作的能力,培养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素质。□◢

猜你喜欢

通讯编辑部教材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国内首个AR通讯应用浮出水面
国内首个AR通讯应用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