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语文单元拓展作业的设计探究
——以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
2022-04-28胡宇誉浙江省永康三中教育集团
胡宇誉|浙江省永康三中教育集团
一直以来,一线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大多数都是他人编写的。这必然存在不符合所教学生水平、不能与具体的教学目标一致的问题,进而导致学生作业因叠加而增量等问题。“双减”之下,如何“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教师应该成为作业的设计者,将作业设计视为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同时,设计单元拓展作业。
如何设计单元拓展作业?笔者认为应立足单元视角,紧扣单元目标,以学科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为基点,构建群文阅读;提供思考着力点,注重学习指导,导向深度学习,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统整单元拓展作业,给学生提供训练高阶思维的时间,以高阶学习覆盖低阶练习,避免题海战术,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单元拓展作业为例阐释。
一、立足单元视角,架构单元整体
由于经验、能力、思维发展的局限性,学生往往不能从整体上系统地认识某个问题,也很难对某个问题进行较为完整的归纳与提炼。但“双减”背景下,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既迫切又必须。崔允漷教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了本学科知识后,学生一步一步形成的学科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具有极强的整体性。因此,教师除了须具备单元整体教学意识以外,还应将单元拓展作业作为单元整体教学的环节之一,立足于单元视角去设计,以此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该单元的四篇课文中有三篇是关于“亭台楼阁”的文章,且《岳阳楼记》的课后“积累拓展”推荐的三首诗也是关于“亭台楼阁”的。因此,笔者设计了探究“亭台楼阁”文化的系列拓展作业:以探究“亭台楼阁”文化为目的,以“亭台楼阁”为主题,串起各类作品,如古诗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古文高攀龙的《可楼记》、游记彭世强的《郁孤台笑了》等。此外,笔者还创造性地将名言警句的积累作为阅读材料的一部分,真正实现了单元作业的融为一体。
作业一:完善探究“亭台楼阁”文化的思维导图(如图1)。
图1
分析:此作业按照描摹自然风光、书写政治理想、抒发思想感情、见证历史变迁四个方面对“亭台楼阁”文化进行梳理。其中,感受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是《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教学目标之一;感受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湖心亭看雪》的教学目标之一;而单元作业中的游记《郁孤台笑了》则表达了应铭记历史的情感。此作业对思维层级要求很高,③④两空皆指向抽象拓展思维,笔者先让学生带着这个整体架构,在后续阅读不同文本、做各类拓展作业、梳理完善知识的过程中,认识、归纳、提炼并建构“亭台楼阁”文化,体会古人的政治抱负和思想感情,然后在课堂结束前完成此作业。
此作业没有停留在对知识点的检测上,而是通过系列学习活动“亭台·探古人—今人·见亭台—探究·出成果—争鸣·有观点”推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改造学生片面的经验,促使学生抓住“亭台楼阁”文化的本质属性,把握“亭台楼阁”文化的内在联系,实现作业的学习功能、发展功能。
二、紧扣单元目标,以学科知识为基点
统编教材具有“双线组元”的结构特点,每个单元始终贯穿“人文精神”和“语文能力”两条线索。教师在设计单元拓展作业时,应基于单元目标进行逆向设计,以学科知识为基点,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关注语文学科知识、方法的迁移应用,完成单元的整体建构。
根据教材中的“单元导读”“思考探究”“积累拓展”以及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作业本》等助学系统,我们可以将该单元目标设定为: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理解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体味并领会古诗文的语言特点,如对句、骈散结合等;了解古代写景记游散文将多种表达方式相融合的文体特点;理解古人在山水名胜上寄托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负与情感抒发;恰当地使用论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作业二:古建筑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文化的沉积。登临亭台楼阁,欣赏自然山水,抒发情感抱负,撰写诗文名篇。请将以下内容补充完整。
雾凇沆砀,________,________。(《湖心亭看雪》)
范仲淹探求古仁人之心,追求“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岳阳楼记》)
欧阳修寄情山水,“山水之乐,________”。(《醉翁亭记》)
苏轼心胸旷达,“但愿人长久,________”。(《水调歌头》)
分析:默写是考查名言警句的常用方式之一,经常被人诟病呆板、无义。但当我们把默写放到完善资料的情境中时,默写就被赋予了意义,即作为整个探究“亭台楼阁”文化中的资料。当然,这也使学生能够从另外的视角(资料的视角)来审视课文,赋予课文新的理解和意义,也为跳出课文、架构单元整体作了铺垫。
作业三:明代高攀龙《可楼记》中某句句尾虚词印刷时模糊不清,请结合上下文,为其选择合适的虚词,并说明理由。
优哉游哉,可以卒岁(_______)。
A.也 B.矣 C.耶(邪)D.耳
我选择(),我的理由是: 。
分析:在完成此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自觉地运用朗读、替换、比较等学习方法,发现“也”“矣”“耳”等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表达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学生也将在这一过程中再次内化《醉翁亭记》中虚词“也”的知识。学生只有完成了内化的过程,才能将此知识迁移并运用到此题中。另外,此题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区分度。学生既可选择“矣”,也可选择“也”,都有能自圆其说的理由,但对于文意、语气方面的传达,这两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是有优劣的。借此,我们可以分辨学生的不同层次的能力,并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省。
混淆项“耶”的设置也非常有意义。虚词的古今意义,是我们经常忽略的盲区。学生尽管多次接触到此字,但还是习惯性地将其理解为现代意义——表胜利、开心、激动,忽略其在古文中常用于问句,表“呢、吗”的意思。可以说,此题是学生二次学习“虚词”的过程。在比较与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运用了课内所学的虚词知识,而且弥补了自己的知识盲区,实现了作业的学习功能。
此作业的学习功能不仅体现在以上题目中,而且体现在探究“亭台楼阁”文化这一主题上。学生借助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必将建立起对“亭台楼阁”文化的认识。如此,学生在将来阅读“亭台楼阁”相关作品时,也必会将此次的学习所得迁移运用过去。
作业四:10月1日,小蕾一家想去金华游玩一天。爷爷建议说,国庆,去八咏楼吧,有意义。弟弟说,就一亭台,有什么好看的?
你赞同谁的观点?请阅读链接资料,结合单元课文,确定观点,整理思路,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议论文。
链接资料:八咏楼介绍(略)。
分析:在完成此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运用“亭台楼阁”文化、“议论要言之有据”等知识来解决这种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如此,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生活里常见的问题,就可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甚至是再创造,单元目标也能顺利地完成。
因此,以单元目标为指导,以学科知识的迁移运用为基点,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自我诊断、自我反省、自我架构,逐渐形成元认知。
三、指向语文学科素养,注重思维提升
依据课程标准,我们知道语文学习的终极旨归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而且,统编教材也是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所以,我们的作业设计在紧扣单元目标,立足单元整体的情况下,更要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旨归,注重思维的提升。
根据彼格斯的SOLO分类理论,学生的思维层次可分为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根据皮亚杰的发展阶段论,13~15岁的学生位于概括性具体思维阶段,其已包含了抽象思维的因子。也就是说,九年级学生的思维已大多处于多点结构和关联结构之间,已能在设定的情境或经验范围内利用相关知识进行概括。
但就学生平时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的思维层次更多的是处于多点结构,而非关联结构。如何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层级?我们在设计单元作业时,需要提供一定的支架或者思考着力点,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层级。
作业五(疏通文义):根据方法,完成任务(高攀龙《可楼记》)。
1.释义:(1)于是名之曰(课内迁移法);(2)谓吾意之所可也(查阅词典法);(3)可以负日之暄(字形推求法,语境推测法)。
2.断句: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西则九龙峙焉(限断三处;骈句的知识、句意)。
分析:只有能用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因此,单元作业的目标之一就是运用该单元的习得知识,包括实词。比如,“名”“意”字,都曾出现在《醉翁亭记》中,学生可据此经验迁移到“释义”的前两题中。“释义”第三题,则指向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借助“字形推求法”这一着力点,可得出“暄”字与太阳有关的结论,再根据上文“可以被风之爽”中的“爽”字推测出此处的词义应为“温暖”而非“炎热”。对“断句”题,笔者提供断句方法,则着重于发展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如此,笔者通过提供思考着力点,将学生从繁杂记忆的压力中解放出来,将学生从“识记”层级提升至“分析”层级,真正指向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作业六(梳理思路):第二组同学运用作业本《岳阳楼记》中的方法,整理了彭世强《郁孤台笑了》一文的思路(见表1),请参与完成。
表1 《郁孤台笑了》各节“所至”“所见”及表达方式
分析:此作业牢牢抓住了写景记游散文的文体特点,从“所至”“所见”两方面提供思考着力点,为学生分析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关系提供具体内容的落脚点。理解记叙、议论、抒情的关系是《岳阳楼记》的教学目标之一,而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笔者利用“所至”“所见”搭设支架,既指向游记的复习,又为学生提供了理解文章内容的着力点,为学生分析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作业七(体悟情感):所感是游记的灵魂所在。小明同学在阅读时,对于《郁孤台笑了》第11段中表达作者“所感”的句子不是很理解,请你联系全文,帮他解答。
郁孤台为什么“笑了”?
作业八(触类旁通):探讨过程中,有学生发现还可以从不同角度(内容、手法、主题等)整理本单元。请选择其中的某个角度,参考“亭台楼阁”文化的思维导图,整理本单元的课文,可联系教材中的其他课文。
A.苦难人生 不屈灵魂
B.情景交融的艺术探究
C.……(自己设计)
分析:理解作者在写景记游散文中寄托的理想、志趣与情感,是阅读与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之一,而寓情于景是《郁孤台笑了》一文的主要表现手法。所以,学生可基于作业六归纳梳理的所见景物之特点来总结作者寄托的志趣与情感。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既是练习高阶思维的过程,又是思维可视化的过程。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在此基础上,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自选主题,模仿作业四的思维导图,完成作业八,重新建构本单元知识体系。
四、小结
综上,笔者设计的这些单元拓展作业指向应用能力,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层次,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和深刻性。此外,该作业设计还可为大家提供参考:如何基于学科知识和学生的思维层次,提供思考着力点,提升学生的思维层级。
总之,设计单元拓展作业时,教师应改变“作业是目的”的观念,将其作为学生整理单元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立足单元视角,打破时空,融合古今,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旨归。教师还应在单元拓展作业中体现单元重难点,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再次体会课堂教学内容,在解决问题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高阶思维,形成良好的学科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