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农业科技人才创新激励问题研究

2022-12-28张志杰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17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科研成果河南省

张志杰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创新的激励,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创新意愿,激发农业科技人才的活力,还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农业科技人才的特征和激励现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的建议,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河南省科技人才发展现状

(一)科技人才政策不断完善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做好人才工作,制定科学有效的科技人才政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要求。从改革开放初期对博士后等特殊人才的重点关注到“十三五”规划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程,我国对于人才创新的激励由少及多、由个别到全体、由海外到国内不断变化,充分体现了我国对人才重要性认识的日渐加深以及建设人才强国的决心(廖中举等,2019)。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不断完善科技人才政策,为科技人才的发展、流动与成长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促进了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在科教兴省战略指导下,经过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河南省已初步建立以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体系为指导、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技术依托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第一,从政策体系来看,河南省、市两级政府部门不断完善科技人才政策,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也不断补充政策,政策的逐渐完善激发了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尤其是《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若干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出台,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不断激励科技人才的创新行为。2017年,河南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进一步释放了创新创业活力,河南省科技人才政策数量、质量不断提升,力度不断加大。政策力度是由政策主体和政策类型来决定的,级别越高的政策主体发布的政策力度往往越大(芈凌云、杨洁,2017);在政策类型方面,方案、规划类政策通常力度较大,而通知、公告类政策通常力度较小。笔者通过对搜索到的1979—2017年河南省省级层面的科技人才政策进行内容量化分析,发现科技人才政策力度较强,说明省委、省政府对科技人才工作高度重视,尤其是对农业科技人才高度重视。

第二,从政策内容来看,科技人才政策从无到有,根据实际问题不断优化政策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不断加强对科技人才的重视程度,出台相关文件打通科技人才的引进渠道,在创新创业、经费奖励、生活保障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和热情,如河南省通过开展“811青年人才工程”“博新计划”等引进了一大批创新人才。笔者通过对政策文本进行共词矩阵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发现人才引进、科技人才、人才强省等成为政策的主题内容。

(二)科技人才数量不断增加

科技人才数量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科技实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2017年年底,“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建设工作启动,探索河南省顶尖人才和高端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新模式,加快为河南省培养一批顶尖科学家;截至2019年,河南省国家级创新平台达167家,新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家;2021年,中原学者许为钢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标志着“中原学者”人才培养计划取得了新突破,至此,已有9位中原学者分别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院士人数达25人;截至2022年,河南省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增至62家,共计入驻企业8 0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600多家、上市企业51家;园区内共建有研发机构900多家,拥有各类研发人员超过2万人。此外,河南省在校研究生人数逐年增长,由2014年的34 760人,增长到2020年的67 503人,增长了94.2%;R&D人员由2014年的232 105人,增长到2020年的304 602人,增长了31.2%。这表明了河南省近年来不断改善科技环境,积极筑巢引凤,高层次科技人才开发有较大的潜力。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河南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十三五”期间,河南省通过激活创新主体、科技资源、技术市场,改革科技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的奖励力度,不断促使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向企业倾斜;积极建立产学研协作机制,促进科技人才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流动,组成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联盟,实现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的明显提升。《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显示,河南省的创新能力综合分值为27.48,科技创新指数从2019年排名第15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13位。《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1》显示,2021年河南省综合创新水平居全国第14位,比上年位次提升3位。

此外,河南省科技引领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强优势BNS型杂交小麦组配与规模化高效制种技术研究”项目解决了黄淮地区杂交小麦应用核心难题,极大推进了杂交小麦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为我国抢占世界小麦种业竞争制高点带来突破;由河南科技学院茹振钢教授主持完成的“矮秆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矮抗58选育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由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的“跨海隧道施工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填补了国内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技术的空白;由郑州宇通公司承担的河南省科技专项“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关键技术研究及整车开发”项目,燃料电池城市客车整车氢燃料消耗量、燃料电池系统低温启动等技术指标国内领先。据《河南省统计年鉴》统计,河南省专利授权量从2018年的82 318项增长到2020年的122 809项,增幅达49.2%。河南省技术市场交易额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2018年技术市场交易额为1 497 380万元,2020年增长到3 844 965万元,增长了156.78%。

(四)科技人才结构分布较为合理

河南省科技人才结构分布属于企业主导型,这种分布类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一般认为,发达国家和地区中高层次科技人才资源多聚集在企业当中,比例为60%~70%(周小虎、恢光平,2014)。因此,河南省科技人才结构分布呈良性发展趋势。

二、河南省农业科技人才的特征与激励现状

(一)农业科技人才的特征

1.人口基数大但高层次人才少。河南省是人力资源大省,截至2020年年末,全省有9 93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05%,但科技人才的数量尤其是农业科技人才的数量偏少,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河南省两院院士数量较少。

2.人才流动不均衡。河南省是全国净流出人口最多的省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河南省流出到外省的人口达1 610万,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595万。省内流动人口1 993万,其中省内跨市流动人口633万,分别比2010年增加了1 248万、407万。就省内流动而言,由于经济势差,农业科技人才流动主要表现为中、小城市向省会郑州流动的现象,特别是农村地区农业科技人才更加匮乏。

3.注重引才而忽视本土人才培养。近几年,河南省各地出台了很多人才引进政策,但忽视了本土人才的培养。

(二)农业科技人才的激励现状

1.重外部激励轻内部激励。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是两种效能相异的科研动力因素,它们对创新绩效具有不同的影响机理。薪酬激励是主要激励模式。根据调查,现在河南省大多数高校、科研机构对农业科技人才的科研成果进行量化,对量化结果进行考核奖励。如某农业企业制定了科研成果考核办法,对不同类别的项目进行不同程度的薪酬奖励,而且与农业科技人才的职称评定挂钩。由于农业科研团体、农业企业等较多采用奖励、表彰等外部激励激发农业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进而提高创新绩效,而忽视了创新作为一种精神活动的特点,忽视了人的精神追求。

2.激励模式较为单一。调查发现,河南省高校、科研院所的激励模式比较单一,多采取薪酬激励的方式,项目资金除交单位留存和扣除项目成本外,剩余资金可按照一定比例奖励给负责人。企业的激励方式也是以薪酬奖励为主。奖金发放是当前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对农业科技人才进行激励最为简单直接的方式。

3.绩效考核指标不够合理。调查发现,大部分农业科技人才认为,绩效考核能够对自己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单位也建立了规范的考核制度。但也有少数农业科技人才认为考核流于形式,考核指标没有完全体现出农业科技人才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河南省农业科技人才创新激励机制优化路径

(一)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为农业科技人才“松绑”

一是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创新政策法规。河南省应出台一些具体的实施意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产学研合作。积极探索构建融资支持体系,扶持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切实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二是建立农业科技人才创新长效保障机制。为了激励更多农业科技人才取得创新成果和获得知识产权,有关部门应从实际需求出发,建立农业科技人才创新长效保障机制。加强服务保障,完善农业科技人才的后勤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科研成果转化等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比如,为了吸引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应提供必要的住房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吸引、集聚更多的青年农业科技人才。

(二)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相结合,为农业科技人才“打气”

一是促进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相结合。激励举措可以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其最大的潜能。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是两种层次性、稳定性和效能性相异的科研动力因素,对于创新绩效具有不同的影响机理。薪酬激励是外部激励的重要部分,因此要建立规范的职位管理体系、科学的量化价值评价系统及人才能力与职位要求匹配为基准的薪酬分配制度,不断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同时允许农业科技人才到企业兼职,规范科研经费的管理。荣誉激励和理想激励是内部激励的重要部分。荣誉激励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它主要是把工作成绩与晋升、选模范、评先进联系起来,主要的方法是表扬、奖励、经验介绍等。荣誉激励可以成为不断鞭策荣誉获得者保持和发扬成绩的动力,还可以对其他人产生感召力,激发比、学、赶、超的动力,从而产生较好的激励效果。理想激励主要是通过开展适时的、有针对性的理想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对人才进行激励,通过理想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使人才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除了“输血式”地引进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人才,还要加强本土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培训机制,聚焦“急需紧缺”人才目标,增强培训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三)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为农业科技人才“鼓劲”

一是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与其他省份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为了加快中原崛起步伐,高校、科研院所及农业企业等要建立科学的科研成果评价与奖励制度,制定考评细则,且每次考评的结果要及时公布。可以建立分级奖励制度,对取得科研成果的农业科技人才予以奖励,通过奖励调动农业科技人才做实事、敢创新的积极性。二是取消以科研成果为导向的激励制度。任何违背科研的科学性本质的制度约束都会失效。科研成果本身是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过于追求效益,通过考核和薪酬“苛求”科研成果是短视且与创新背道而驰的行为。一味地追求科研成果,如一些单位考评只注重论文和项目数量,促使农业科技人才只专注于论文写作而减少了创新的行为和长期的思考,客观上消磨了农业科技人才的创新意识。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科研成果河南省
送伞
广州市园科院科研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中国农机院科研成果:甘蔗和甜菜多功能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
中芬科技产业园:科技人才与产业技术的“强强联合”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努力培养新型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