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域下慢综艺的传播研究

2022-12-27王舒严邵璐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向往的生活慢综艺使用与满足

王舒严 邵璐

摘要:近年来,随着都市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大,观众心理在快节奏和审美趋势的影响下逐渐发生变化。以往高强度、快节奏的刺激综艺不再是收视的主流,取而代之的是突出生活气息、贴近自然的慢综艺。《向往的生活》是慢综艺中的代表,从第一季播出开始,风格相似的慢综艺就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从第一季到第六季,《向往的生活》的收视率始终保持在较高的位置。这档节目不仅将慢生活的悠然自得呈现在观众面前,还在无意中呼唤不同的文化和传统,在节目本身娱乐性和观赏性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定的文化气息,对观众产生了非同一般的影响。文章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以《向往的生活》为例,分析慢综艺传播的现状和问题,进而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向往的生活》;慢综艺;使用与满足;理论;情感认同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2-0026-04

自21世纪人类进入后工业时代后,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在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繁忙的快节奏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无法放慢脚步,所以“慢”也就成了现代人梦寐以求的人生状态。

我国的综艺发展相较于韩国或者欧美国家来说晚了好几年。在《向往的生活》播出之前,我国的慢综艺市场一直没能打开,而《向往的生活》的出现填补了慢综艺的缺失。其中国化的改版和节目形式的创新,对于综艺市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突破。

“慢综艺”并不是一个专业名词,而是相对于“快综艺”这个综艺类别而言的。慢综艺虽不是发源于我国,但在当今社会,它有它实现价值的可能性。在科技不断创新、信息快速传播、内容错综复杂的今天,观众的选择面也更加宽广。想要获得观众的青睐,就必须了解观众的喜好,迎合他们的需要,这样才能打造出一个成功的节目。繁荣之后就会有低谷,从2019年开始,中国的慢综艺发展趋势逐渐平缓,所以人们也意识到,现阶段我国的慢综艺发展仍有其弊端,未来慢综艺的发展还需要持续的探索。

一、慢综艺发展现状

近年来,观众见过太多的节目形式,早已产生视觉疲劳,无论是传统意义的综艺还是电影、电视剧,观众总能预估到后面的发展或节目形式。因此,自2017年湖南卫视播出慢综艺《向往的生活》后,播出效果非同凡响,其收视率更是势如破竹,不断增长。自此之后,我国的慢综艺市场打开,越来越多的慢综艺节目出现,如《中餐厅》《青春旅社》《亲爱的客栈》等。慢综艺的出现不仅推动了我國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也为我国综艺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

目前,我国慢综艺的发展仍存在内容同质化、缺乏观众情感认同、节目制作粗糙等弊端。在2019年慢综艺市场发展停滞之后,我国的慢综艺转变为情感类的节目形式,目前发展较好,而生活类的慢综艺依然由王牌节目《向往的生活》主导发展。无论什么类型的慢综艺,内核都需要实现节目的创新,经典模式与创新的结合、节目内核与形态的结合才能发展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慢综艺,这才是未来我国慢综艺应该探索的方向。

《向往的生活》主打的是慢节奏的田园生活。将悠闲自得的乡间生活呈现在观众眼前,让为生计奔忙的人们倍感温暖。《向往的生活》的独特和随性成为它打败高强度、快节奏综艺的理由。在当下娱乐至上的时代,太多的节目因为某些利益而忽略了传统文化,而慢综艺更看重文化传承,而不是商业利益。作为享有超高曝光度的综艺节目,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它的义务。古往今来,我国都以礼节著称于世。儒家文化在我国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其中待客之道也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向往的生活》中,每期都会有不同身份的嘉宾来做客,不管是谁来,常驻嘉宾都会主动帮客人拿行李,给客人最好的服务,离开的时候也会把客人送上车,这正是在节目中呈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待客之道。

我国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在《向往的生活》第六季的录制中,外景都选在了民俗风情鲜明的小村落。《向往的生活》难免陷入模式陈旧难以推陈出新、观众审美疲软的双重困境。当所有人都在问“《向往的生活》如何才能回归初心”时,第六季《向往的生活》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蘑菇屋选址、节目规则、人员配置、嘉宾邀请等方面都下足了功夫,力求走得更好、更稳的同时,坚守最初的节目宗旨和立意,恬静放松的慢节奏田园生活渐渐变成了观众心中“向往的生活”。这样的突破抓住了观众的痛点,帮助节目获得收视冠军,力压同时段的综艺《奔跑吧》,并一举成为2022年5月最热真人秀综艺节目。

《向往的生活》通过稳定的常驻嘉宾阵容积累人气,借助平衡的长线布局的家庭分工,记录下嘉宾的真情流露,让观众身临其境,体验人间烟火。另外,节目组充分尊重观众意见,根据受众的反馈和要求不断调整节奏,回归内容本身,深化节目内涵,诠释远离喧嚣、回归田园、会友一二、食一餐一蔬的理想人生。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大城市的怀抱。然而,常年在大城市高压状态下的打拼让他们身心俱疲。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环节紧密、竞技感强、过于紧张的竞技综艺已经不再适应观众需求了。取而代之的是简单、舒服、朴实的慢综艺。人们在工作之余更倾向于选择能让身心放松的慢综艺节目。

《向往的生活》作为慢综艺的代表,无疑成为观众的首选。它将真实的田园野居生活以纪实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自给自足的方式也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全新的节目形式带给观众全新的视觉效果。从第一季的常驻嘉宾何炅、黄磊、刘宪华到第六季的常驻嘉宾何炅、黄磊、张艺兴、彭昱畅、张子枫。变的是常驻嘉宾,不变的是他们唯一的居所——蘑菇屋。六季以来,节目收视率只增不减。第五季首期新嘉宾张艺兴的加盟,使《向往的生活》在2021年5月的真人秀综艺节目中,以72.61的热度指数领跑同类节目。2021年上半年卫视综艺栏目大数据显示,《向往的生活》收视率为1.71,收视份额为5.77。这档节目的高收视为同类型的慢综艺节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慢综艺以简单的日常生活代替激烈的游戏环节,从内心出发,追求舒适轻松的内心世界。但是,很多节目打着慢综艺的旗号,渐渐偏离了初衷,陷入了名不副实、功利化套路明显、商业痕迹明显的怪圈。《向往的生活》则摒弃了套路回归真实,从综艺节目走到现实生活中,这才是“我们在一起,就是向往的生活”。

慢综艺不知不觉成为继竞技综艺之后又一主流的节目形式。作为国内慢综艺的成功案例,《向往的生活》传递了“慢下来,去生活”的理念,为那些想逃离都市高压回到山野的人们描绘出理想生活的模样,满足观众的心理和娱乐需求。

二、“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研究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是流行的受众行为理论。这项研究将受众看作拥有特定“需求”的个体,并将其媒介接触活动看作基于特定需求动机的“使用”媒介,使这些需求获得“满足”[1]。传播学家卡兹等人在1974年发表的《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一文中,概括了“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连锁过程,提出了“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也说明今天的媒体接触习惯和选择偏好是基于过去的媒体接触经验,而今天的媒体体验影响了人们未来的媒体接触行为[2]。

三、以“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向往的生活》

观众可以在《向往的生活》中看到自己憧憬过的田园生活,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美好。所有的东西都需要自给自足,如做饭需要自己生火砍柴,想吃肉需要耕地、种树才能交换。这种向往却又触不到的生活,紧紧抓住了观众。虽然每期都会有飞行嘉宾前来做客,不管是文学大师还是顶级爱豆,节目机制不会因为嘉宾随意改变,但带来的却是不一样的视觉体验,也因此牢牢吸引了观众。

《向往的生活》之所以能够常年稳居收视高位,重要的因素在于它满足了观众的需求,节目自然就受欢迎。20世纪60年代,麦奎尔等人对节目和理论的应用进行了归纳,提出了“使用和满足”理论、人际关系、自我确认和环境监测四种类型的心绪转换。以下基于这四种类型分别论述。

(一)观众的“心绪转换”效用

麦奎尔等人提出的心绪转换效用,即以轻快的娱乐方式缓解人的某些压力,带来情绪的释放。《向往的生活》为观众提供了缓解压力的方式,所以符合这种效用。在《向往的生活》中,嘉宾来做客前先打电话点菜,蘑菇屋常驻嘉宾以“主人”的身份劳动,换取食材,之后由黄磊亲自下厨为嘉宾烹饪。灵活、轻快的好友聚会模式的呈现,使《向往的生活》不像一个有环节设置的节目,更像是日常生活场景的集合,但又不是毫无情趣的。在嘉宾们茶余饭后的闲聊中,观众能收获到不一样的文化知识。

这种模式拉近了观众与明星之间的距离。在《向往的生活》中,观众看到的是会下地干活的蓬头垢面的他们,和普通人无异。这也让观众更加了解万众瞩目的明星们私下真实的样子。对于不少艺人来说,蘑菇屋是他们忙碌之余的避风港。通过节目内容可以看出,蘑菇屋里的大家不会刻意去寻找镜头或者十分在意自己的荧屏形象。

嘉宾们在这里不像是工作,更像是工作之余和老朋友的聚会,正是这种不在意才造就了它真实、质朴的轻松状态。这种轻松愉悦的感觉会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参与感,即使只是观看,也会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达到缓解压力的效果。

(二)受众的“人际交往”效用

首先在拟态人际关系中,何炅、黄磊、张艺兴这些大家熟知的人,会给观众带来一种亲切感,即拟态人际关系中所指的认同感。三位观众“老相识”的设定,从一开始就很好地满足了观众“人际交往”的需要。这几位在各自领域都是闪闪发光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在这档节目中做了许多接地气的事,如挽起裤脚下地种树,为换取一点食物和导演组狼狈的砍价等。许多个这样的瞬间让他们卸下明星光环,烟火气十足的同时,也让观众的情感共鸣进一步加深。

其次是现实的人际交往,在节目中,黄磊就像是家庭中的大家长,家庭成员不能搞定的事情都由黄磊来“拍板”,帮大家决策,还要充当大伙儿的厨子,负责一家人的一日三餐。何炅就像黄磊的小帮手,又像家庭中的老妈,细致入微。张子枫是小棉袄,张艺兴和彭昱畅则充当了家里的熊孩子。

这几个人性格迥异,恰好构建了一个完整家庭的模样。通过他们的日常交往,既增添了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又展现了我国特有的沟通方式。当家长在“教育”几个熊孩子时,观众可以从他们的交往方式中,感受到自己作为不同角色的心理状态,同时也会把自己映射出来。这种方式属于某种程度的言传身教,远比单纯说教来得直白。

(三)受众的“自我确认”效用

《向往的生活》不仅满足了观众“人际关系”的需求,更满足了观众“自我确认”的需求。通过节目中常驻嘉宾的相处,观众得以知晓生活中如何自我评价;通过常驻嘉宾与飞行嘉宾的相处,讓观众清晰地认识到如何与客人相处。

节目中“主人翁”的行为举止也展现了我国人际关系的独特之处,让观众在观看中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协调自己的观念、行为,塑造交往个性,构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受众的“环境监测”效用

“环境监测”效用的实质是获取自身或他人所需的信息与知识的认知需要。以《向往的生活》为例,简单地说,就是观众观看时,从节目中感受到与自己现实生活的共通之处。换言之,可把“环境监测”效用看作对受众心理和生理进行信息监测时产生的作用[3]。《向往的生活》对于观众来说,是工作之余的心灵慰藉,是无法拥有却又无比向往的美好生活,也是观众内心期待的状态。

除此之外,《向往的生活》也向观众传递了积极乐观的精神。比如顶流爱豆张艺兴加盟第五季后,还没开播,就有网友拍到他在学拖拉机驾照,更是搬树、耕地、做饭、当船夫。作为顶流明星,张艺兴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他表现出的这些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在无形中影响了无数的年轻人。何炅作为湖南卫视的优秀主持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何老师”,他在节目中承担起大家庭中“妈妈”的职责。黄磊作为大半个娱乐圈的前辈,每天都不辞辛劳地给大家做饭,不管大家怎么玩,他始终与厨房形影不离。

蘑菇屋常驻嘉宾待人谦和,处事低调,在节目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观众在娱乐之余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4]。

四、慢综艺发展的困境及建议

(一)慢综艺发展的困境

如今,慢综艺的发展渐呈上升趋势,凭借其独特的魅力拥有了大量稳定的受众,具有很强的黏性,同时在我国综艺市场中也占有较大的份额。在来势汹汹的发展态势下,各种相似节目出现,同时存在程度不一的隐患,慢综艺的短板也逐渐显现出来。

1.内容同质化

凡事有利就有弊,虽然慢综艺发展趋势较好,模仿节目形式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盲目跟风的模仿不但不能促进慢综艺的发展,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抄袭等现象。如快综艺《极限挑战》爆红后,紧接着就出现了《了不起的挑战》《24小時》等相似的节目。反观如今的《向往的生活》,自爆红后,陆续有风格相似的慢综艺出现,比如《中餐厅》《小妹的花店》等。但对于综艺市场而言,观众需要的是多元化的创意,而不是盲目跟风。不断地重复内容或者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做加法,本质都是换汤不换药。这样一来,观众早已审美疲劳,需求由此达到饱和状态。

《向往的生活》之所以能打动观众,绝不仅仅因为“节奏慢”,其中情感上与观众心理产生的共鸣才是重中之重。放眼国内的慢综艺市场,《向往的生活》依旧屹立不倒,但跟风的综艺口碑却出现了极端化的现象,而极端化正是观众需求饱和、审美疲劳所致。

2.节目制作粗糙,浮于表面

随着慢综艺市场的逐步扩大,慢综艺市场鱼龙混杂,凑数的节目逐渐影响了慢综艺的口碑。慢综艺的核心是其慢下来的特质,但有些节目只是表象上的“慢”,本质上是在进行某种竞技性质的比拼。比如,双方的团队同时经营某种业务,最后却要比拼其营业额。一些节目有明显的表演痕迹,广告植入更是比比皆是。慢综艺注重的是节奏的“慢”和后期制作的精良等,但是过多滥竽充数的假性慢综艺节目违背了慢综艺的初衷。这些假性的慢综艺同时也在提示观众:一档好的慢综艺节目不仅只是节目形式新颖,其制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3.情感认同不足

在娱乐至死的时代背景下,慢综艺要想长久发展,首先需要观众“买账”才行。对于观众来说,如果慢综艺不能真正让人放松身心、卸下疲惫,观众就会感到无趣,就不愿意“买账”。

这样一来,不仅不会对慢综艺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反而会使慢综艺的口碑下降。例如,很多节目为博取话题和流量,明明是粗制滥造,却打着慢综艺的旗号来吸引受众,进而故意制造嘉宾冲突。

说到成功的慢综艺就不得不提韩国著名节目《三时三餐》。《三时三餐》一直保持着初衷,固定的嘉宾,固定的模式,收视率却一直居高不下。明星嘉宾在节目中褪去了所有的光环,使节目更具真实感,在柴米油盐中获得了观众情感上的高度认同。节目并没有刻意安排流程,也正是因为这样,才真正让观众感动。

(二)慢综艺发展建议

虽然目前慢综艺的发展还是呈上升趋势,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免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我国慢综艺能够稳步前进,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作为一档以满足观众情感需求为主的节目,最怕的就是商业化严重,所以慢综艺要时刻不忘初心。目前有很多节目打着慢综艺的旗号,肆意违背慢综艺的初衷,以商业利益为重,强行将不合时宜的广告穿插在节目中。同时为了流量,常会请一些不契合主题的嘉宾来提升节目热度。除此之外,还会利用传播速度快的短视频平台强行营销,让观众对节目抱有过高的期待,最后发现节目完全丢掉了慢综艺的基调[5]。一档好的慢综艺可以在保证节目本质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商业化,所有的前提都应以保持初衷为主,这样才能避免慢综艺市场的乌烟瘴气。

其次,在我国综艺市场同类型节目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尽可能创新,秉持“内容为王”的原则,尊重观众。我国的综艺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国外的成功综艺,从地方台的综艺到后来兴起的网络综艺,真正的原创综艺屈指可数。在如今“内容为王”的时代,百花齐放无疑是综艺市场繁荣的标志。不管什么类型的节目,都要拒绝拿来主义,主动创新。这几年,中国的原创综艺有了起色,从开始的买断版权到借鉴再到现在的原创摸索,总归是在进步的,这样一来,中国的综艺发展就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五、结语

作为当今综艺市场中独一无二的存在,慢综艺对于观众的意义、价值要远远大于它的娱乐性。观众对慢综艺的喜爱,其本质是自己对“慢生活”的期许,观众通过观看慢综艺的形式来缓解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承受的各种压力。

本文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作为理论支撑,分析《向往的生活》的节目传播模式。《向往的生活》作为中国第一档慢综艺,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它在满足观众消遣需求的同时,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作为国内慢综艺的风向标,《向往的生活》为慢综艺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参考。慢综艺未来的发展道路漫长,期待我国的慢综艺市场能出现更多有新意的好节目。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5-46.

[2] 伊强.海丝纪录片与华夏文化传播研究:以《舌尖上的中国》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使用与满足为例[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3(5):104-110.

[3] 路宽.“使用与满足”视角下文化类综艺节目形态创新分析:以《声临其境》为例[J].记者摇篮,2018(6):53-54.

[4] 刘畅,王星.使用与满足理论视域下的《向往的生活》[J].西部广播电视,2018(17):106-107.

[5] 唐玉婧.融媒环境下慢综艺的创新与发展:以《向往的生活》为例[J].采写编,2022(2):167-168.

作者简介 王舒严,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传播、文化传播。邵璐,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与新媒体。

猜你喜欢

向往的生活慢综艺使用与满足
浅析真人秀节目《向往的生活》本土化回归
浅析“慢综艺”真人秀节目的成功之道
《向往的生活》:观察类慢综艺的叙事模式和内涵解读
“慢综艺”走俏 荧屏兴起“民宿热”
符号聚合理论视野下《向往的生活》的价值取向构建研究
“慢综艺”《见字如面》的文化策略
慢综艺电视节目“不忘初心”的探索
快时代的“慢综艺”节目现况分析与未来发展建议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从“使用与满足”看网络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