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幼儿园种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以《大班玉米成长日记》为例

2022-12-27李丹青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经验小朋友玉米

李丹青

(厦门市筼筜幼儿园,福建 厦门 361000)

幼儿的科学探究与问题解决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围绕着问题的出现为起点,围绕着问题的解决为结果,由此不断发展着问题解决能力,形成终身受益的态度和能力。种植活动作为幼儿科学探究的一种方式,通过亲历种子发芽、种植记录、见证成长、收获成果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幼儿不断在探究过程中学会质疑、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调查记录、寻求答案等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聚焦问题:为什么玉米没有发芽

在中班第二学期,笔者班曾开展“土豆奇遇记”的主题活动,幼儿在这过程中不仅对种植过程表现出十分浓厚的兴趣,而且积累了很多关于种植的前期经验,因此在大班新学期伊始,应幼儿们的要求,笔者又开始了一段新的种植地的故事。

(一)大一班关于“种植工作”的讨论会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在种植前夕,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喜爱和意愿选出种植蔬菜。其次,《指南》提出,教师应引导幼儿具有初步的归属感,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因此在制定本学期的种植计划时,教师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共同商议种子的选取、浇水工作等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通过投放有趣的探究工具,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鼓励幼儿用拍照和画图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

1.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决定要种什么

新学期伊始,笔者组织开展了关于“种植工作”的讨论会,师幼共同讨论和制定关于笔者班本学期种植的计划。教师在班级上组织小朋友们交流讨论:“你们喜欢种什么?”“教师要在种植地上种些什么?”幼儿热烈地交流着,纷纷说出自己想种的植物。幼儿想要种植的东西数不胜数,这时候教老师又提出问题:“但是教师只有四块地该怎么办?”有幼儿提出了用举手表决的方式来决定。于是教师把想要种的蔬菜罗列出来,依次进行投票表决。最后统计出:大一班最想种植蔬菜的排行榜的前四名:玉米、土豆、胡萝卜、西红柿。

2.种子的选取及浇水工作的商定

决定好种什么之后,有着丰富种植经验的幼儿按捺不住内心激动的心情,迫不及待地和小伙伴们交流着浇水、松土的过程,分享自己以往的种植经验。于是家师趁热打铁,引导幼儿一步一步有条理地召开“讨论会”,共同商定种植计划。

首先,教师商定的内容就是关于种子的选取。教师引出问题:种子谁带来?四五个幼儿举手说愿意带。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大家都很放心地把“种子任务”交给他们。

其次,就是浇水工作的安排。每个幼儿都想浇,但是幼儿也都知道浇水要适度。这时候宸宸说:“今天应该我来浇水,我是值日生,以前就是这样。”于是老师就把宸宸的方法向大家征求意见:“用以前中班的方法,值日生负责浇水可以吗?”大家都同意。

3.必不可少的标志牌

讨论大会顺利结束后,教师立刻前往种植地,开启种植的前期工作——松土。

松完土,足足说:“我要在第一块种玉米,然后这里种番茄,接着才是土豆。”玮玮说:“那我是不是要做个标志,要不怎么知道你种的是什么?”松松说:“我可以把他们画出来。”“做标记”这个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于是,教师问:“你们打算怎么分工?谁愿意来画?”方歌说:“画画好的小朋友啊,诗陶就可以!”松松说:“女生来,女生比较擅长画画!”于是四个小女生承担起画标志任务,其他幼儿去竹林里捡树枝,负责制作每块地的标志牌。

4.观察记录工具的投放

种植的过程亦是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在班级设置了一个“种植工具区”,投放了相关种植的书籍、观察记录本、笔、放大镜等观察工具,吸引幼儿根据所需自由取用,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为什么我的玉米没有发芽

问题是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的起点,幼儿有了疑问并产生寻求答案的愿望,主动探究才会真正发生。在本次种植探究的过程中,教师收集和记录幼儿日常生活中关注或提出的各种问题,并作分类和分析判断,找出那些多数幼儿感兴趣且具有意义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导幼儿深入探究。

在召开讨论会的第二天,凡凡小朋友马上就带来玉米的种子,引起了全班的轰动。凡凡小朋友带来的是自己家里煮熟的玉米掰下来的玉米粒,还未完全晒干,一捏就碎,但是这个种子能不能用呢?能不能长出玉米呢?小朋友们都说可以,因为去年他们种土豆的种子就是利用生土豆的切片来当种子种,并没有去市场上买种子,最后照样种出了土豆。所以小朋友们都觉得凡凡小朋友带来的种子非常好,于是遵循幼儿的想法,幼儿兴致勃勃地在种植地上种了玉米。

接下来值日生每天按照计划表浇水、做观察记录,日复一日,期待玉米宝宝破土而出。

然而,轮到昊昊小朋友浇水那天,他很惊讶地发现:“我的玉米都还没有发芽,这么多天没有发芽,我数了一下已经16 张观察记录都是空空的。”

然后梁梁看了看旁边说:“中一班中的是玉米,他们班种的也是玉米,但是为什么他们班已经长这么大了?我的还没有发芽?”于是教师就把这个问题带到了班级里:“为什么我的玉米还没有发芽?”

二、对照实验、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本次种植探究过程中,教师巧妙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在幼儿发现“为什么我的玉米没有发芽”的问题后,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玉米没有发芽”的原因,并通过制定调查计划、实地调查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最后引导幼儿和同伴分享交流,梳理整理概括自己的探究成果。

因此,教师在班级里出示了大一班和中一班玉米地的图片,鼓励幼儿通过大胆猜想、制定调查计划、实地考察、验证猜想、分享交流等一系列科学探究过程,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大胆猜想:为什么我的玉米还没有发芽?

宝哥:“上次我看到了我的玉米地上有猫大便,可是她们的玉米地上没有。”

若若:“昊昊他们有浇尿。”

欧阳:“我土地不一样,你看上面颜色不一样。”

楚楚:“我水浇了太多,我看到瓜瓜浇了,然后范相庭又浇,他们没有一人浇一块地。”

聚聚:“他们每次水都浇了好几桶,种子都被淹死了。”

承承:“他们浇水都只往一个地方浇,所以其他玉米都没有喝到水,所以没有发芽。”

一一:“阳光不一样,我那块地被石头挡住了没有阳光。”

瑶瑶:“我爸爸说种子要去市场买,可是吴逸凡不是去那里买的。”

楚楚:“凡凡带的是可以吃的那种玉米。”

幼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描述着自己的猜测,看似浅显稚嫩,却已经涵盖了影响植物生长方方面面的因素,比如:种子、阳光、土地、水量、施肥等。

(二)制定调查计划

幼儿纷纷说出自己的猜想推测之后,教师决定实地考察,比较不同。在考察前,教师组织小朋友们一起讨论制定关于“玉米为什么没有发芽”的调查计划表,初步尝试用表格的方式呈现计划,明确接下来实地调查的内容(如表1)。

表1 幼儿的调查计划表

(三)实地考察、观察记录、验证猜想

幼儿把自己的猜想记录下来,然后实地考察,并对两个班的种植步骤进行对比观察。由此发现,在种子方面,教师班的种子是软的、大的、吃剩下的玉米粒,中一班的是硬的、小的、去市场上买的袋装玉米粒。在施肥方面,教师班既浇水又有浇尿,而中一班只浇了水。在阳光方面,每天从9~16 点两个班都有阳光。在土地方面,两个班的土地是一模一样的。在浇水方面,教师班没有固定浇水量,而中一班每天固定浇一桶水。

(四)收集资料、验证猜想

到底哪个班的做法是对的呢?于是,教师鼓励小朋友们回家查资料、问家人,向保安阿姨、中一班阿姨请教。

(五)分享交流

两天后,教师组织幼儿在班上分享各自搜查的资料和查找到的原因,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分析原因,最后得出结果如下:1.熟玉米粒会被腐蚀,所以得像中一班小朋友一样去市场买种子。2.尿呈酸性,会把种子腐蚀掉。所以刚开始只能浇水,而且每天只需要浇一桶水,得等玉米发芽长大了才能施肥。3.两个班阳光土地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这些不是造成玉米不能发芽的原因。

(六)一鼓作气,重新种玉米

经过上次失败的教训,教师又重新买种子、松土、播种。这次种植的过程,小朋友们互相督促,做到玉米地每天只浇一桶水,一位值日生只浇一块地,不重复浇水。两个多月后,在师生的努力下,现在的玉米宝宝已经茁壮成长啦。

三、种植地背后的意义

(一)在对照实验中发展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2]在本次种植的过程中,首先,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引导幼儿全程参与教师本学期的种植计划中,并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探究工具,让幼儿真正成为自己种植地的“主人”,由此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其次,教师利用同时间种植的两块玉米地,巧妙地设置成一组对照试验,围绕“玉米为什么没有发芽”这个问题,不断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猜想、制定调查计划、记录、合作交流等方法,引导幼儿从种子、阳光、土壤、浇水、施肥等方面分析问题,支持幼儿用实地考察、查询资料等方法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鼓励幼儿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并且一鼓作气种了新的玉米。在整个种植过程中,笔者通过设置一组对照试验,始终聚焦科学探究的过程,引导幼儿不断积累关于种植的经验,不断学习与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二)在试误中丰富幼儿种植新经验

虞永平教授指出,种植的核心是获得新经验。[3]《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2]在本次种植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在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中获得新经验,在不断通过幼儿自身的直接感知中获得新经验,大胆放手,静待花开。比如,引导幼儿在错误的种子中感知筛选种子的重要性,在过量的浇水过程中感知灌溉时应正确把握浇水量,在过早的施肥中感知施肥的正确时间。犯错并不可怕,没有一场科学实验不是饱经风霜的。相反,幼儿在一次又一次试错的过程中获得了关于影响玉米发芽的条件的新经验,在一次又一次梳理引导、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将关于种植的零散经验系统化、体系化,形成幼儿自身关于种植一系列过程的完整经验,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猜你喜欢

经验小朋友玉米
收玉米啦!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我的玉米送给你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