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供应链风险防范与管控研究
2022-12-27李博渝,钟敏
0 引言
供应链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在大数据信息化时代下,供应链与电子信息、互联网紧密结合,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系统,但在供应链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供应链是一个整体,涉及到生产、加工、物流、包装、销售等多个环节,因此,其中任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供应链整体造成影响,严重的会直接导致供应链断裂。所以跨国企业在建设自身供应链系统时,必不可少的要做好供应链风险防范与管控工作,从而做到对于供应链某个环节突然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控制与完善。华为作为一家国内知名跨国企业,其独特的供应链系统在跨国公司中名列前茅,但在其企业国际化过程中,供应链系统难免在某些环节中也存在问题。因此,本文以华为公司为例,分析其供应链结构、供应链战略以及华为在面对供应链问题时做出的分析、防范与管控策略。
1 理论基础
1.1 牛鞭效应理论
在20世纪60年代,工业动态学之父Forrester在Industrial Dynamics中第一次提出了牛鞭效应现象,指的是在供应链运行过程中,由于需求预测不准确、供应链各环节信息交流不畅、库存结构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客户需求信息越来越大并逐渐失真的现象。
不论是跨国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在产品从市场评估到生产、检验、包装、物流、销售、零售都需要时间,在供应链的每个环节上,由于各个部门信息沟通不及时、不准确,必定会形成一定的笨滞的生产方式。囤货、大库存、浪费能源和人力物力时常发生,也是传统的管理方式导致的结果时间迟滞、信息不明对系统的影响。
1.2 区块链技术理论
在供应链过程中,区块链的使用对于信息流管理带来极大的作用,区块链理论是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将每一笔交易都通过区块链网络达成一致意见并进行验证,从而使数据可信、可用、安全,从而建立高水平的供应链数据库。供应链管理分类如图1所示。
图1 供应链管理分类
2 华为供应链结构分析
近年来,华为布局在全球的供应链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并逐步形成了“产-研-购-销”一体化的全产业化供应链生态系统。2018年,华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企业已经过万,其中美国地区的供应商涉及英特尔、高通等33家美国知名企业,占核心供应商的35.9%,中国大陆地区核心供应商包括立讯精密、比亚迪、瑞声科技等,占比27.1%。华为的供应链涉及上游制造到下游销售各个环节,分布在半导体、电子元器件、生产加工、采购、物流运输、个体销售等领域,形成了产品研发、市场管理、客户服务、集成供应链、客户关系的五位一体的供应链管理结构。
同时华为有三大战略事业部门,分别是运营商BG、消费者BG和企业网BG,这大三战略事业部门分别针对不同的客户和业务类别,进行不同的供应链分工。并且华为不同于其他跨国企业进行To C的面向消费者的业务模式,而是构建一条To B面向运营商的“泛网供应链管理系统”,这个“泛网供应链管理系统”将生产制造、集成设计、物流供应、采购销售等项目分配给不同的单位处理,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供应链中各个环节中向上下游沟通所需要的时间成本。
总体来说华为的供应链管理组织形式是基于大数据平台下的IT业务系统,将整个供应链流程分层化、部门化、系统化,通过设立不同的管理部门,将各个环节有序安排、整体规划处理,从而减少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沟通不畅以及各部门分工不明确等问题。
3 华为供应链的战略布局
3.1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布局
华为作为我国重要的信息技术相关企业,一直比较重视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绩效。自2013年起,华为提出了四大战略:消除数字鸿沟战略、为网络稳定安全运行提供保障支持战略、推进绿色环保发展战略、实现共同发展战略,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与实施,华为设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定期对于各目标的实施进展情况进行监控与跟踪。2017年华为提出“创新促进可持续价值链发展”这一概念,主张以消费者为中心,以负责与创新的理念,与社会各界共同打造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产业链,让用户从供应链各个环节看到华为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3.2 绿色发展的战略布局
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地区都在主张碳中和与碳达峰,在全球绿色发展的大潮流下,华为公司借鉴微软、耐克等企业的绿色生产、绿色处理的经验,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华为公司的绿色发展。华为将绿色作为整体而不是个别单元,将绿色的理念融入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总裁何刚2021年公布了三组数字:68%、540 000+、500 000,这三个数字的含义是:(1)在生产包装环节上,华为公司Mate系列包装实装效率提升68%,大大减少生产加工环节的资源消耗;(2)在消费环节上,华为近年来推动节能减排温室气体54万吨;(3)在回收处理环节上,华为通过以旧换新业务,让近50万台设备重新利用起来,有效提高产品利用率,减少电子污染。华为在绿色供应链基础上,结合绿色管理理念、指标与技术提升,最终形成了华为自身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有利于华为公司减少物料成本、提高竞争优势,在历史马车飞速发展的时代得到长远发展。
4 华为供应链的风险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供应链的发展,高效有序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在运营和发展中减少众多不利因素。然而,当企业在进行供应链运营的同时,也受到许多外界环境的干扰,当企业供应链中某个环节受到不利因素影响时,应该如何识别风险、应对和处理风险成为首要难题。华为作为全球顶尖的电子设备供应商,在其供应链的管理环节也受到诸多挑战,因此以下将对于华为如何进行供应链的风险识别、风险防范和管控进行阐述。
(1)生产研发方面
在电信行业中,只有一直在技术层面领先的企业才可以独树一帜,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发展,电信技术发展越来越快,而5G研发是华为现如今主打的研发战略,但是目前不仅仅华为在5G行业一家独大,还有三星、高通、爱立信等企业也同时进行5G产品的生产与研发,所以华为只有不断进行技术突破才可以做到供应链可持续发展。
(2)运营商方面
运营商“管道化”以及运营商业务“基础设施化”使得国内外许多供应商“增量不增收”。根据调研公司Gartner的电商信息市场报告指出,未来5年电信服务行业的收入增长率若按美元为单位计算则达不到1.5%。随着运营商的不断衰落,设备采购价格难免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价格挤压,而华为的业务仍以面向运营商为主,大约占华为年收入的65%左右。这样一种大幅度依赖运营商的设备采购活动,使得华为对于运营商产业衰退的现象,只能积极寻求转变,寄希望于“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的举措。
(3)物流订单交货率方面
华为在供应链的物流管理方面,与国内其他电信企业存在较大差异。根据数据统计,华为的订单交货率仅可以达到半数,然而全球其他电信设备制造商的平均交货率均在94%以上。与此同时,国际其他供应商的库存周转率为9.4次/年,而华为仅有3.6次/年。因此华为在供应链中游的物流方面以及库存周转方面存在一定风险。
(4)电子消费业务方面
华为虽然有其独有的芯片系统,但是芯片相关领域对美国仍有较大依赖。在美国发布对华为限制令之后,华为供应链上游的研发、生产环节所需的芯片受到大幅度限制,严重阻碍了华为高端产品的生产。
5 华为的供应链风险防范与管控策略
综上所述,华为近年来可以说是在夹缝中生存,在一次次美国政府的打压下和电信业务发展的洪流下,华为的供应链在各个环节均存在较大风险。然而,华为面对危机,选择迎难而上。根据华为2020年年报指出,华为2020年销售收入为8 914亿元人民币,与去年相比上涨3.8%,在中国地区区域销售收入为5 849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5.4%。由此可见,华为面对供应链环节不断出现的风险,积极调整策略,从逆境中发现商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供应链的风险管控。
5.1 提高创新能力,补齐发展短板
面对供应链上游出现的芯片短缺,半导体材料不足的现状,华为围绕产业链突出短板,利用省级实验室和我国众多大数据研究中心的现有资源,进行高端芯片的研发制造。华为大量引进国内外生产研发环节的高新技术,并开展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创新合作,提高华为供应链上游的创新能力。华为重点引入ARM(芯片IP核架构)、台积电(芯片制造)、日月光(IC封测)等企业到广东华为研究中心建立研发机构,并对于满足条件的技术专利,给予省属科研机构同等待遇。这样一来,华为大大提高了其供应链上游关于生产、研发、创造的能力,减少了因芯片问题以及其他原料短缺等问题带来风险的可能。
5.2 加强供应链物流风险控制
在整个供应链中,物流环节可能受到影响的风险因素较多,也是最难管控的环节,正如前文所说,华为在交货率以及库存周转率方面与其他电信设备制造商相比差距仍较为明显,但是近年来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华为云沉淀华为自身供应链实践经验,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物流解决方案,强化数据连接,打通生产、运输、仓储、分销等供应链信息流,降低多个环节的物流成本,并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助力物流业务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形成了智能物流运营中心(IOC)。
5.3 培养国际化团队
企业在国际化扩张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于供应链硬实力的增强,而且要注重供应链环节软实力的提升。华为除了在供应、采购、物流层面建立地区中心外,还大力发展强化海外供应链本地化战略,华为从东道国当地招聘大量员工,并对其进行培训,使外籍员工更快更好融入供应链各个环节,加强供应链一体化沟通与合作。同时,华为在海外招收大量具有管理经验、管理能力的外籍高管,从而提升管理层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截至目前,华为公司已经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4万名外籍员工,已经大体构成了供应链软实力人才链,并逐步形成了供应链人才国际化战略。
6 华为的供应链管理启示
华为作为ICT行业的一份子,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疫情影响,华为积极运用全球化的供应链保障供应连续性,并积极加强供应链网络的安全风险管理和能力建设,开发并建立符合ISO 28000的全面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从生产端到销售端的各个环节,发现风险并处理风险。华为坚决用多元化、全球化的手段结合供应链发展,用全球合作伙伴的优势来构建自身产品的竞争力。本文从华为应对供应链风险,对风险进行管控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跟进时代潮流,把握数字化供应链机遇。数字化是全球企业发展的大方向,在国内数字化转型初期,各企业应抓住机遇不要“战胜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2)与时俱进,内外部管理同步变革。从本土化到国际化、全球化,企业内外部发展要紧密结合,提升团队整体的执行能力,只有内外部同步变革,抓住人才、留住技术,才可以保证企业有序发展。
(3)善于学习,补齐短板。从华为的经验来看,支撑华为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的,是华为多年来不断构建的与世界一流企业接轨的管理体系。通过与其他世界一流企业建立经验交流平台,并与其开展国际化合作,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提升自身国际化竞争力,还可以学习其他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于供应链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