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转移在左旋多巴联合精氨酸激发试验前的应用效果
2022-12-27杨吉朱柳芳
杨吉,朱柳芳
(南平市第二医院儿科,福建 南平 354200)
矮小症是一种生长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生长迟缓,身材较同龄儿童矮小,生长激素缺乏是矮小症常见病因,宜早诊断、早干预[1]。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是该病重要诊断方法,左旋多巴与精氨酸作为试验常用药物,两者联用可提高激发试验特异性、敏感性[2]。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在实施激发试验前易出现负性情绪及生命体征波动,不利于试验顺利进行。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存在一定不足,视听转移作为一种心理干预手段,可分散患儿对应激事件的注意力。本研究在左旋多巴联合精氨酸激发试验前对矮小症患儿实施视听转移干预,分析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3 月—2022 年6 月我院实施左旋多巴联合精氨酸激发试验的矮小症患儿86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6~14 岁;②符合矮小症诊断标准[3];③入组前未接受相关治疗;④智力及视听、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合并生长激素不敏感综合征;②合并血液、呼吸、精神系统疾病;③因营养、遗传、甲状腺疾病、骨骼疾病等所致身材矮小;④对本研究药物有过敏史;⑤既往有激发试验经历;⑥肾、肝、心功能不全。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3 例。对照组男29 例,女14 例;年龄6~13 岁,平均年龄(9.83±2.08)岁;体质量18~39 kg,平均体质量(26.93±5.37)kg。对照组男31 例,女12 例;年龄7~14 岁,平均年龄(10.25±2.14)岁;体质量20.5~41 kg,平均体质量(27.26±5.43)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对象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实施左旋多巴联合精氨酸激发试验,患儿试验前禁食8 h,留置静脉导管,给予盐酸精氨酸注射液(生产企业: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规格:20 ml ∶5g/支,批准文号:H31021692),将0.5 g/kg 本品溶于注射用水中,静脉滴注,30 min 滴完,同时给予口服左旋多巴片(生产企业: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50 mg/片,批准文号:H31020888),将10 mg/kg 本品于精氨酸给药前及给药30、60、90、120 min 后采集肘静脉血2 ml。以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生长激素水平,激发试验期间禁食禁饮。
对照组在试验前对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对患儿及家属进行激发试验的健康宣教,包括试验必要性,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积极与患儿交流,减少患儿陌生感,对患儿实施心理干预,予以鼓励、安抚;监督患儿做好激发试验前的禁食、禁饮准备。观察组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并实施视听转移干预:护理人员提前准备画册、图书、拼图、积木等物品,并下载轻柔舒缓的童趣音乐。激发试验前30 min,根据患儿喜好,发放画册、图书等物品,鼓励家属参与其中,为患儿讲解图书中的故事,协助患儿完成拼图等,并由患儿挑选喜欢的音乐作为背景音,循环播放,音量调节为35~45 分贝。
1.3 观察指标
①负性情绪: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DI)[4]、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5]对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负性情绪予以评估,CDI 量表包含27 个条目,各条目按0~2 计分,量表分值范围0~54 分,得分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严重;SASC 量表包含10 个条目,各条目按0~2 计分,量表分值范围0~20 分,得分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严重。②生命体征:对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心率(HR)予以记录。③激发试验配合度:根据患儿在激发试验过程中的表现,对其配合度予以评估,优:严格遵从医嘱,并积极配合置管、用药、采血等操作,可顺利完成激发试验;良:基本遵从医嘱,存在哭闹行为,但经安抚后可完成激发试验;差:患儿存在明显不遵医及抵触行为,影响激发试验开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
干预后,两组CDI 评分、SASC 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CDI 评分、SASC 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CDI 评分、SASC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CDI SASC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3 21.56±4.27 14.28±2.75* 11.83±2.56 5.94±1.85*对照组 43 20.91±4.33 16.49±3.02* 11.47±2.62 7.62±1.93*t 值 0.701 3.548 0.645 4.121 P 值 0.485 0.001 0.521 0.000
2.2 两组生命体征比较
干预后,两组MAP、RR、HR 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MAP、RR、HR 比较(±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MAP、RR、HR 比较(±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MAP(mmHg) RR(次/min) HR(次/min)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3 92.16±8.53 81.69±7.84* 27.31±4.68 22.57±3.86* 103.58±9.42 93.62±8.47*对照组 43 91.42±8.71 85.37±8.05* 26.95±4.72 24.69±4.12* 102.81±9.37 97.83±8.51*t 值 0.398 2.148 0.355 2.462 0.380 2.299 P 值 0.692 0.035 0.723 0.016 0.705 0.024
2.3 两组激发试验配合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激发试验配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激发试验配合优良率比较[n(%)]
3 讨论
3.1 能改善患儿激发试验前负性情绪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干预后CDI、SASC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视听转移干预能有效减轻矮小症左旋多巴联合精氨酸激发试验前患儿焦虑、抑郁情绪。对生长激素分泌情况进行评估是诊断矮小症的重要依据,但一般情况下人体生长激素呈脉冲式分泌,因此需进行激发试验。研究表明[6],生长激素分泌是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SS)与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双重调控的结果。左旋多巴作为多巴胺前体,可通过血脑屏障,对下丘脑GHRH 产生刺激作用,从而促进生长激素合成[7]。精氨酸属氨基酸类化合物,可在α 受体介导下,对下丘脑SS 产生抑制作用,加快生长激素分泌[8]。两种药物可通过不同药理机制,最大限度激发体内生长激素分泌量,保障诊断准确性。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缺乏对激发试验的了解,加之处于陌生环境,同时激发试验会涉及长时间禁食,留置静脉导管,血液采集等操作,往往会引起患儿恐惧,从而产生负性情绪。视听转移干预能将患儿注意力吸引到其感兴趣的图像、玩具、音乐中,获得良好心理体验,并能分散患儿对激发试验的关注度,同时能营造轻松氛围,从而有效减轻其激发试验前的负性情绪。
3.2 能改善患儿激发试验前生命体征异常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MAP、RR、HR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视听转移干预能改善矮小症左旋多巴联合精氨酸激发试验前患儿生命体征异常。生命体征不稳定会对激发试验结果及安全性产生影响。心理应激会引起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变化,提高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促进体内儿茶酚胺、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导致血压上升,呼吸频率及心率加快。本研究中两组干预前MAP、RR、HR 处于较高水平,表明激发试验前患儿负性情绪会对生命体征造成影响,而观察组患儿经视听转移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得以改善,心理应激所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变化减少,从而使各项生命体征得以恢复。
3.3 能提高患儿激发试验配合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左旋多巴联合精氨酸激发试验期间配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考虑原因为视听转移干预能改善患儿情绪状况,避免患儿将负性情绪带入激发试验过程中,同时视听转移能营造轻松氛围,可降低患儿对医院陌生环境的排斥度及警惕性,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另外,家属共同参与拼图等项目,可使患儿获得更多家庭支持,从而更积极地配合相关操作。
综上所述,视听转移干预能减少矮小症左旋多巴联合精氨酸激发试验前患儿负性情绪,改善生命体征异常,并能提升患儿配合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