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制造”崛起梦难圆
2022-12-27卢荟谢田
□卢荟 谢田
新冠肺炎疫情汹涌之下,越南制造业海外订单拿到手软,出口贸易成绩尤为亮眼。越南2022 年一季度出口额约合人民币5800亿元,同比超过深圳。消息传出,网络上掀起“中国制造”将要被“越南制造”代替的声浪。
然而,据越南通讯社消息,该国上半年外贸顺差只有7.1亿美元,5月份逆差达到 17.3 亿美元。这个数据又令人大跌眼镜,人们不禁疑惑:这“越南制造”是啥门道?其含金量到底有多高?
风口上的崛起
近年来,苹果、三星等国际大牌在中国的代工产业链,逐渐往越南、印度等国家迁移。疫情之后,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也欲将越南打造成他们的生产基地。
产业链之所以向越南转移,是因为越南有地利、人和、天时三大利好。
所谓地利,即越南拥有的“人口红利”“地理条件”,对投资者有极大诱惑。越南人口接近1 亿,25 岁以下人口占40%,能够提供相当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其平均劳动力成本仅为中国的一半,为每小时2.99 美元。政府还为从业者提供了各种职业教育和培训课程,年轻而有技术的员工正在不断增加。越南海岸线狭长,港口发达,加之与中国接壤,贸易往来便利且频繁,利于中间产品和制成品的运输。同时,越南的基础设施在东南亚各国中表现突出,电力相对充足且价格低廉。
所谓人和,即越南相较于东南亚其他国家,其“政策优势”明显。越南政府为吸引外资,兴建了大量工业园区,助力外企形成规模化产业。这些年,越南签署了大量自由贸易协定,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对外资而言,在越南,总有一款“零关税”适合自己。
而中美贸易摩擦,更为“越南制造”的腾飞带来了“天时”。美国对华商品加征关税是近年来加工制造业从中国向越南转移的重要原因。从2018年起,美国对中国的信息技术、机械等产品加收25%的关税,中国出口竞争力最强的纺织服装业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在这场贸易摩擦中首当其冲。越南成为这些行业首选的避险地。
三重利好叠加,越南“站在风口上,想不飞起来都难”。但“越南制造”想取代“中国制造”,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溢出的繁荣
究竟中国的哪些产业在向越南转移呢?
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电子电器类和以服装、鞋袜为代表的纺织类行业是转移的主力。这些都属于成本敏感型产业。越南的“来料加工型”制造,是对这两类产品进行拼装、塑型等低附加值的加工行为,既没有形成完整的国内供应链,也依赖于跨国公司的销售链,更没有大规模涉足产品的研发端。这实际上是亚洲地区生产网络“雁型发展模式”的进一步延伸。
在这个过程中,越南和中国的联系进一步紧密。以纺织品为例,虽然越南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获得大批订单,但生产面料都是从中国进口的。因而,越南制造业的发展,反而促进了中国外贸的高速增长。
中国学者施展指出,这并不是“中国制造”的转移,而是“中国制造”对越南的溢出,是把越南接入到整个“中国制造”的网络当中来。
借来的“翅膀”
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成长,出身决定其下限,格局决定其上限。
众所周知,重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的基础,更是轻工业的“母机”。拥有重工业基础,才能为行业升级打下根基,而越南缺少重工业发展的土壤,工业结构存在缺陷,再加上没有一个较大规模的内部市场以扶持国内品牌带动自主产业升级。天然的劣势为“越南制造”的发展框定了天花板。
先天不足,后天也受限。目前,越南制造业已经高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深嵌于价值链相对下游的“低附加值”环节,仅仅在“低技术部门”中最具比较优势。事实上,越南制造业正处于瓶颈,深陷“低端锁定”的困局。
一方面,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等越南的上游经济体垄断了制造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其提供的技术和专利让越南难以在国际市场上找到替代方案,也难以通过自主研发在短时间内实现自我供给;另一方面,越南对出口依赖度颇高。因此,上下游都对越南拥有“结构性权力”,必要时可以通过其掌握的核心技术或者国内的广阔市场对越南进行打击。
与此同时,越南制造业头上还有一道“紧箍”,紧紧地控制着其命脉,那就是外国直接投资。外国直接投资影响着企业的抉择、产能的腾挪以及资金的流向,从而大大降低了越南政府的经济自主性。
“世界工厂”梦难圆
越南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循着中国业已验证成功的道路前行,“摸着中国过河”。中国发展什么,越南就跟着做什么。中国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越南就削减国有企业的市场份额,并令其自负盈亏;中国利用人口红利和劳动力优势发展出口创汇型企业,越南紧跟着招商引资,制定利好政策吸引外资;中国发展制造业,越南也紧随其后大搞工厂加工的“东莞模式”……越南一直在后面模仿。不得不承认,这一系列“抄作业”行为,效果确实不错。
但是,当中国在科技强国道路上深耕,高科技企业开始成为中国经济新引擎时,越南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越南制造”发展得越快,其原来的优势削弱得也就越快,度过一段黄金的高速增长期之后,“越南制造”必然会撞上国际分工的玻璃天花板。
仅靠“打工”是不可能成为强国的。或许,在可预期的未来,越南应该埋头苦干,从简单加工组装向高端生产环节靠拢,发挥中高端技术部门的比较优势,打破“低端锁定”,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