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路径
2022-12-27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幼儿园马敏锋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幼儿园 马敏锋
3~6岁是培养幼儿行为习惯、个性品质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幼儿就像海绵一样吸收来自外界的各种信息,并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然而,外界的信息虽然丰富但却良莠不齐。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幼儿提供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崇高、坚定的信念文化。如何让红色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让红色基因一代又一代地传承?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与探索。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目前,中国的农业生产过程在种植和收获阶段使用了许多机械设施。这些设施非常多样化,对每种作物都有很好的生产效果。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农业装备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农业机械的有效推广,使其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保障。
红色文化的定义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具有先进性、人民性、时代性等鲜明特征,包含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对于当代人的政治思想和理想信念有着强大的导向性和引领作用。红色文化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如不怕牺牲、热爱祖国的井冈山精神;勇于探索、敢于超越的航天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团结一致、勇于拼搏的奥运精神等。
“从政经验型”类似宋元时期的“概论体”,是宋元以来官箴书的主流类型与模式。所谓“从政经验”,即作者直接表达或论述从政者在到任离职、人际关系、行政事务等方面所应遵循的原则、秉持的官德、注意的事项,或办事的方法技巧等,以达到对官员进行劝诫与教导之目的。可以说,宋元及明代中前期大多数官箴书基本上都属于此种类型。晚明官箴书依旧继承了宋元以来的这种书写方式。如佘自强的《治谱》直接论述或表达官吏在从政中应注意的事项及施政的方法技巧,这就是宋元官箴书的主流模式。
幼儿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意义
1.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八大会议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是指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是指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而红色文化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红色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有利于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有利于从小把爱国主义精神、革命精神根植于幼儿心灵深处,从而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并立志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中华民族为国民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是国家的重要标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的世界名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中国自信的首要标志。
2.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生活节奏较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随之而来。年轻一代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将来更具竞争力,普遍都是重智轻德,致使孩子患上“空心病”的几率显著增高。俗话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从小学习红色文化精神,能潜移默化地浸润童心,有效塑造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其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路径
1.行走红色遗址,触摸历史痕迹
3~6岁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他们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需要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方式获得。每一个红色遗址、红色教育基地的背后都蕴含着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它们用自己斑驳的身躯记录着历史的脚步,在风吹雨打中屹立不倒。组织幼儿行走红色遗址、红色教育基地,通过亲身感知和触摸历史遗留的痕迹聆听它们背后的故事,体验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能够有效激发幼儿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将红色文化精神根植于幼儿心灵深处。
2.创设富含红色文化的教育环境
环境是幼儿的第二位老师,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的发生。创设富含红色文化元素的教育环境,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选取的红色文化内容应是幼儿感兴趣的或是幼儿曾经亲身体验、直接感知过的,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欲望。
如建党百年之际,我园开展了“我是小小兵”的主题学习活动,举办了“飞渡泸定桥”“地道大作战”“武器大比拼”“火箭飞上天”等系列游戏活动。幼儿在“地道大作战”中躲躲藏藏、抗击敌人,充分体验了地道的巧妙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明白了打败敌人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相互帮助;在“武器大比拼”中,幼儿用积木、纸杯、黏土、纸张、雪条棒、树枝等材料拼搭出了形式多样的武器,体验到了科技的发达与创新的重要性。
第二,环境的创设应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的,而幼儿是环境创设的主体。
利用绘本作为教学活动载体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四,教育环境应是丰富的、动态的。丰富除了指内容丰富,还应保证呈现方式多样化;动态是指环境内容应根据幼儿学习的动态及时更新和替换。
3.以绘本作为红色文化融入课程的载体
绘本是以图画为主的儿童读物,具有主题突出、简洁明了、故事生动、趣味滑稽等特点。对于识字有限的幼儿来说,通过阅读画面了解故事内容、读懂故事,无疑是最好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以红色故事绘本作为红色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载体,能有效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探索欲望。红色故事绘本以其童趣的画面、生动的故事情节完美诠释了红色文化精神,细细诉说着中国革命英雄百折不挠、艰苦卓绝的伟大事迹。幼儿在阅读和倾听绘本的过程中如临现场,目睹了革命前辈的奋勇抗战、保家卫国,感受了英雄、烈士的勇敢与伟大,萌发了学习榜样的欲望。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对于幼儿来说,绘本故事中的英雄是伟大的,也是他们看不见、摸不着的,而身边的人和事对他们更具感染力,也更容易引发他们学习和模仿,从而促进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第三,教育环境中应更多展现幼儿的学习痕迹和体验,如展现幼儿参观红色遗址、红色教育基地的所思所想或经历。
第一,绘本的投放要有目的、有计划。在明确学习主题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对众多绘本进行甄别和挑选,选择符合教育主题和幼儿年龄特点的绘本故事。
教师要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件展开教育教学活动。如,广州市本土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后,全员开展核酸检测。幼儿在参加检测的过程中,亲眼目睹医护人员通宵达旦、以地为床、汗流浃背的辛苦付出,勇敢站在抗疫第一线,用自己的力量守护好每一位公民。教师可及时捕捉教育契机,根据幼儿的所见所闻挖掘此次事件中的教育资源,并开展系列学习活动,感知身边的人和事,学习医护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抗疫精神,体验万众一心保卫国家、保护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幼儿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决定了游戏是幼儿获取经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获取红色文化的相关经验,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和感知红色文化精神,在玩乐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第三,绘本的运用应该多样化。除了常规阅读和讲述绘本外,教师还应根据绘本内容生发更多的游戏活动,如绘本表演、绘画故事、创编绘本等。
4.善用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件
东晋医学家葛洪就曾写过一本医书《肘后备急方》,书名的“肘后”一词,就是说这本书可以放在肘后的口袋中随身携带。“袖珍”一词也是来源于此。而我们常用来比喻官员作风清廉的“两袖清风”,其实原意就是说这个官员袖子里没有装钱。
国际大石油公司勘探资产并不刻意强调核心或者非核心区。由于与上游总体布局一致,国际大石油公司勘探布局重心依然可辨。埃克森美孚将北美、南美以及大洋洲作为核心,欧洲一体化石油公司埃尼、道达尔等由于历史和地理方面的原因,将非洲作为传统核心领域。国际大石油公司新区块的获取也不局限于核心区,而是在全球范围内扫描具有潜力的区块。
5.以游戏的形式增加幼儿的体验
第二,绘本的投放数量要充足,减少幼儿之间不必要的争抢行为。
新旧标度震级震级中误差显示,宽频带面波震级MS(BB)相对面波震级 MS、新 ML相对于旧 ML收敛程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6.把红色文化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
一日生活皆课程,要重视各类活动的教育价值。把红色文化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善用红色故事浸润幼儿的生活活动。生活活动旨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当幼儿出现失范行为时,教师可以利用红色故事给孩子树立学习榜样。如孩子挑食偏食、浪费粮食时,教师可以讲述《倔强的小红军》等故事,使其明白食物来之不易的道理。
第二,巧妙开展体育活动。开展体育活动时,教师可以创设红色文化的故事情境,集运动和体验于一体。如想要锻炼幼儿的上肢力量,教师可以创设“雷锋正在帮老奶奶运粮食,但是雷锋受伤了需要小朋友们的帮助”的故事情境,组织幼儿开展搬运活动。
第三,创设专门的红色体验区,支持幼儿开展自主游戏。红色体验区的创设应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身体发育特点,比如行军体验区、科技创造区等。
(1)“壶孔型侵蚀洞”——管涌。分散性黏土土堤在这种侵蚀类型下受到严重破坏。壶孔在堤防顶部可直接观察到,侵蚀洞至1.21 m深度并不罕见。
第四,利用学习活动提升幼儿的学习经验。教师通过学习活动开展系列红色文化教育,可以有效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感悟红色文化的精髓。
7.充分利用家长教育资源,携手共育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是我们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应坚持尊重、合作、平等的原则,争取家长对教育工作的支持与参与。如,有幼儿的太爷爷经历过战争,教师可以邀请他来幼儿园给孩子们讲讲他们的战斗经历,使幼儿更加深刻地理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及英雄战士们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