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2022-12-27弋伟伟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18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河南省人口

弋伟伟

(河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增进民生福祉、保障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举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全国第一户籍人口大省、第三常住人口大省,近些年,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人口问题尤其是人口老龄化问题,先后发布了《河南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方案》《河南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分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现,河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速度快于城镇,因此,有效应对河南省人口老龄化问题,农村是关键,研究河南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特征

(一)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2020年,河南省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为1005.36万、占比为22.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203.48万人,占比上升了8.83个百分点,其中农村65岁及以上人口为769.48万、占比为17.3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243.3万人,占比上升了8.27个百分点。河南省农村老龄人口规模大,并且老龄化速度较快。根据联合国关于人口老龄化的界定,河南省农村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二)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城乡倒置”现象突出

城镇化背景下大规模的农村适龄劳动人口转移到城市,从而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从变动趋势看,2010—2020年,河南省农村65岁及以上人口占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由65.62%上升到76.54%,增加了10.92个百分点。从老龄化速度看,2010—2020年,河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从9.1%增加到17.37%,增幅8.27%;城镇老龄化程度从7.17%增加到10.36%,增幅3.19%。从80岁以上高龄人口看,2020年河南省农村有144.5万人,城镇有44.3万人,与高龄相伴的是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对长期照顾性需求进一步增加。

(三)与城镇相比,农村人口失能化、空巢化更加突出

农村人口失能化更加突出。2020年,河南省农村60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人口为270.44万,占60岁以上人口的2.69%,高于城镇0.53个百分点,其中65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人口为244.69万,占65岁以上人口的3.18%,高于城镇0.47个百分点。农村人口空巢化更加突出。老年抚养比是反映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指标,是指老龄人口与劳动人口之比,老年人口抚养比越高,老年抚养压力越大,2020年河南省农村老年人口抚养比为30.38%,高于城镇的15.16%,空巢化更加明显。

(四)农村人口老龄化分布不均衡,“未富先老”更为突出

河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分布不均衡。从数量规模和占比看,2020年,周口、南阳、驻马店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居河南省前3位,信阳、漯河、驻马店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较高。从变动趋势看,2010—2020年,周口、驻马店、南阳、商丘、信阳65岁以上人口数量居河南省前5位,漯河、信阳、驻马店、南阳、安阳人口老龄化程度增长幅度居河南省前5位。从农村收入水平看,信阳、驻马店2020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河南省末位。

二、河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成因分析

(一)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加快向城市转移

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大规模流动,在流动的农村人口中,绝大多数是青壮年劳动力。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在城市打拼的第一代农民工逐渐步入老年时期,由于受到户籍制度的制约,难以在城市立足,只能选择告老还乡,进一步加重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

(二)现代生育观念的转变导致生育率下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农村青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更倾向于少生优生、注重提升和改善自身生活品质。尽管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一再调整,但由于多年来少生优生的现代生育观念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农村居民,加上如今养育孩子的成本较高,相当一部分适龄生育的夫妇选择不再生育。

(三)生活条件改善促进人均寿命增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河南省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增加,从2000年的72.8岁到2010年的74.6岁,再到2020年的76.5岁。国家在各项政策制定中对农村进行倾斜和扶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医保政策逐渐完善,农村居民生病及时就医成为现实。因此,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数量必然增长且占总人口的比重必然提升,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

(四)传统农村养老模式使得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

当前农村养老模式较为单一,以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为主,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普及率较低。部分农村老年人面临情感和经济的双重缺失,导致农村家庭养老有名无实。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实现有效养老,农村养老形势较为严峻。

三、对策建议

河南省应抓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机遇,逐步建立起符合省情、形式多样、便利可及、协同高效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一)实施区域人口发展战略

根据区域人口老龄化程度,实施人口包容性政策,实现经济与人口的长期协调可持续发展。对郑州、洛阳等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城市,持续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加大对产业和人口的集聚能力,促进产业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为老龄化社会做好积累。对周口、驻马店、南阳、信阳、商丘等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持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落实好“三孩”政策,通过家庭支持政策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减弱“家庭小型化”趋势;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服务保障力度,大力推动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对于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在统筹城乡区域发展进程中,将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短板、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重要举措,通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以及康养、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吸引有意愿的城市人口回流。

(二)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加快建设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样化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城镇养老服务向农村延伸。一是建立健全农村高龄人口长期照护服务体系。通过购买服务,引入专业护理培训机构为农村家庭提供护理技能培训。积极发挥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商业保险等有益补充作用,探索开展兜底性长期照护服务保障工程,逐步建立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相衔接的多层次长期照护服务体系。二是构建政府、企业、社会通力合作的特色养老供给体系。健全以县级失能照护机构、乡镇综合性养老机构为中心,村级互助养老服务设施相衔接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养老服务网络,统筹农村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布局,提供综合性服务。三是继续引导家庭发挥养老职能。以农村“五保户”老人为重点,以老年人口多且公共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村或社区为中心,以宽敞方便的农家小院等地方为站点,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力推广互助养老模式,对各地互助养老模式加以总结提炼、扶持帮助、规范引导。四是大力发展农村养老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加强养老机构专业能力评估。利用农村空置房屋,增加养老床位数量。根据需求情况,在临近乡镇卫生院的地方规划建设一批护理院,集中照护农村失能老人。推动更多医疗康复资源进入农村养老服务领域,构建养老、医疗、照护、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相互衔接补充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五是发展农村社会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补贴和政策倾斜等措施鼓励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和志愿者等支持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强化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体系,健全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党员、新乡贤、乡村能人等在整合调动资源上的积极作用。

(三)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根据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建立城乡有别的养老保障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一是夯实“保基本、兜底线”基础。制定发布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优先将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重残、空巢、留守、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纳入重点保障对象。完善老年人津补贴制度,健全高龄津贴、护理补贴、服务补贴等政策。建立健全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提高老年人津补贴精准度和有效性。二是完善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多层次制度,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财政补助水平、个人缴费和受益水平,让农村老年人放下看病花钱的包袱。进一步构建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实现城市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实时对接。三是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在全覆盖基础上,根据各地实际逐步提高农村基础养老金水平,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衔接机制。同时,加强贫困、残疾、精神病老年人供养、医疗等政策融合衔接,发挥好政策叠加作用,做好特殊人群兜底保障。

(四)合理发展银色经济

紧抓人口老龄化、新型城镇化带来的需求扩张,发展银发经济,构建大健康产业格局。一是围绕低龄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失能老年人的刚性照护需求等,丰富养老服务产品,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加快发展老年食品、保健品、康复、健身器械、服饰等产业,积极拓展适合老年人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教育培训、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服务内容。二是发展老年民生科技。推进老年辅助技术和产品研发应用。鼓励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尤其是有利于农村老年人从事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技术创新。三是加快数字技术应用。基于身心健康和消费需求,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农村老年公共服务和健康养老产业智慧化升级,推动养老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精准供给水平,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四是打造老龄消费集散地。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力发展老龄服务、老龄用品、老龄金融等产业,推动老年旅游产品多样化,如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深度开发,打造森林康养基地;植入“上山下乡”等年代元素,设置高参与度的适老游乐项目,建造特色住宿酒店,打造银发消费者专属休闲度假地。

(五)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安全感

构建多渠道社会参与体系,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形成全社会有效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广泛共识和行动合力。一是落实老年优待政策。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道”宣传工作。优化农村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等高频办事流程,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加大农村法治工作力度,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努力营造敬老、爱老氛围,开展农村老年人精神关爱系列活动。引导农村老年人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精心举办老年人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宣传敬老、爱老、助老先进单位和模范人物事迹,大力营造孝亲敬老、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三是培育发展老年社会组织。加大对公益性、互助性、服务性、专业性基层老年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老年协会、老年活动中心等作用和社会各界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新时代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河南省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送伞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人口最少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