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农村养老问题浅析

2022-12-27孙月月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18期
关键词:高龄人口老龄化河南省

孙月月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程度不断加深,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面临较大压力。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老年人口大省,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比城镇更严峻,因此,必须重视农村养老问题,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现状

第一,老龄化程度加深。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河南省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3.49%,与2010年相比,占比上升了5.13个百分点,增幅提高了3.73个百分点。第二,老年人口抚养比不断攀升,从2010年的11.8%上升到2021年的21.95%,养老负担明显加重。高龄(80—89岁)、超高龄(9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长迅速,2020年,河南省高龄、超高龄老年人口分别为208.76万、39.76万,比2010年分别增加了83.48万人、25.87万人,高龄化趋势愈发明显。第三,农村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河南省农村常住人口4 429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1 005万,占比为22.70%;城镇常住人口5 508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791万,占比为14.36%,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高出8.34个百分点。

二、河南省农村养老的成效

(一)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第一,基本养老服务加快发展,养老服务网络加快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县、乡、村3级养老服务网络加快建立,互助养老服务广泛开展。第二,养老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服务供给结构更加多元合理。创新农村养老模式,养老资源利用效率大大提升,森林康养、医养结合等新业态试点先行,专业人才队伍更加充实优化,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第三,智慧养老水平加快提升,智慧养老技术应用不断拓展。建设养老设施供需发布信息平台,智慧养老服务地图上线,为全省老人提供“订单式”服务。

(二)养老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第一,基本养老保险水平稳步提高,养老保险范围持续扩大,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逐步上调。第二,医疗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报销比例有所提高,“一站式”结算服务惠及更多农村老人。第三,特困老人基本生活保障能力显著提高。特困人员服务设施更完善,基层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兜底供养能力显著增强。第四,高龄津贴制度全面落实,实现高龄老人全覆盖。

(三)养老服务设施日趋完备

第一,养老服务设施数量不断增加。根据民政部2022年1季度数据,河南省现有养老机构3 406个,居全国首位,养老机构床位达34.4万张。第二,养老基础设施改善提质。从2018年起推动农村养老设施“五项工程”改造升级,配备如变频空调、护理床等更齐全的养老设施设备。第三,实施农村幸福院建设三年行动,各地积极整合农村养老服务资源,支持农村幸福院建设。

三、河南省农村养老的不足

(一)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偏低

第一,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老年医院、二级及以上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还很低。第二,农村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公办养老院兜底供养能力不强,县级特困供养机构覆盖率有待提高,民办养老院供给水平有待提升。第三,服务功能不完善、项目不成熟、质量偏低。与普惠、优质的养老服务要求还存在不小差距,具有助餐、助浴、助行等综合服务功能的养老设施还比较欠缺。

(二)养老服务资金保障不足

第一,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有待完善,有限的资金投入与巨大的养老需求相比还相对欠缺。第二,社会资金投入不足,养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专业化、品牌化的养老服务综合体欠缺。第三,政府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养老行业的举措缺乏,资金筹措渠道比较有限。

(三)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缺乏

一方面,从事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数量不足。护理人员数量有限,医疗、康复等人员数量与养老需求相差悬殊,与之相关的职业培训发展又跟不上,志愿者参与不充分,人才缺口较大。另一方面,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存在结构性矛盾。年轻人数量少,人员不稳定,文化层次偏低,能力相对欠缺,专业化水平偏低。

(四)养老成本费用相对较高

一方面,家庭支付能力偏低。根据2021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 533元,意味着平均每月可支配收入还不足2 000元。另一方面,农村老人几乎无经济来源,多患有各种慢性病,治疗周期通常伴随终身,失能半失能老人需长期照护,在公办养老机构容量不足、民办养老机构收费昂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有限的情况下,综合养老成本居高不下。

四、河南省农村养老问题对策建议

(一)以深入研判老龄化趋势为前提

一是树立战略眼光,保持清醒认识,密切关注人口发展趋势,提高部署养老工作的主动性。二是做前瞻性研究,利用好人口普查等基础数据,敏锐察觉相关信息,为更加准确地把握未来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开展针对性强且更有深度的分析、赢得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先机提供支撑和依据。三是聚焦诸如怎样防止因老返贫致贫等农村养老的痛点、难点问题。四是加强涉老领域的产学研用结合,加强科研机构、高校等的研究成果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为抓住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新机遇注入动力。

(二)以创新模式培育新业态为突破

一是推动传统养老模式与新型养老模式协同发展。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发展数字化养老模式,推进医养结合,鼓励养老和医疗机构加强合作等。二是培育发展农村养老新产业新业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品牌进入农村市场,推动品牌化、连锁化经营;探索具有活力的、适合农村的养老产业发展模式,细分老龄产业,加大适老化改造并丰富养老产品,创新养老品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老年群体消费;鼓励发展健康养老、旅居养老、文化养老等新兴业态。

(三)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为导向

一是全面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搭建对接平台,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形成畅通机制。二是加强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建设设施齐全、护理专业的康复医院等,提升和拓展服务功能,合理布局区域性老年医疗中心,优化就地看病环境。三是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建设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公办养老机构、敬老院建设力度,推动乡村敬老院转型,持续推进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等。四是健全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快创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发扬孝善敬老、邻里互助优良传统,营造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氛围,更加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满足。

(四)以资金投入和人才建设为抓手

一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健全长效投入机制。高效使用国家、省级财政资金和福利基金,鼓励、动员、引导社会资本加入。二是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整合利用农村资源,探索更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路径。三是建立以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能过硬的养老护理员为主,养老院院长、专职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为补充的人才队伍。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确定一批有能力、有资质的培训基地,建立并完善人才评定制度。四是强化职业精神教育,增强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认同感、自豪感,打通职业晋升通道,提高岗位待遇和“含金量”。

猜你喜欢

高龄人口老龄化河南省
送伞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石台行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